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绦虫蛔虫钩虫蛲虫

绦虫蛔虫钩虫蛲虫


历史 沿革
采收 加工
产 区
性状 鉴别
显微 鉴别
化学 成分
理化 鉴别
含量 测定
伪 品

性状鉴别:
呈不规则块状,类球形,直径1~3cm。表面灰 褐色或黑褐色,有稍隆起的网状皱纹,有时在凹 陷处有残留的菌索。质坚实而重,破碎面不平坦, 粉白色或浅黄色,呈颗粒状或粉状,常有黄棕色 大理石样纹理。无臭,味微苦,嚼之初有颗粒感, 微带粘性,久嚼无渣。
返回
来 源
历史 沿革
采收 加工
产 区
性状 鉴别
显微 鉴别
化学 成分
理化 鉴别
含量 测定
伪 品

理化鉴别:
刮取本品外层黑褐色菌丝体少量,加
氢氧化钠试液1滴,即显樱红色,再加盐 酸使呈酸性,则变黄色。
Omphalia
返回
来 源
历史 沿革
采收 加工
产 区
性状 鉴别
显微 鉴别
பைடு நூலகம்
化学 成分
理化 鉴别
含量 测定
来源: 白蘑科真菌
雷丸
干燥菌核
Omphalia
雷 丸
返回
来 源
历史 沿革
采收 加工
产 区
性状 鉴别
显微 鉴别
化学 成分
理化 鉴别
含量 测定
伪 品

采收加工:
全年可产,但以秋季7-8月挖采者为多。 采收后洗净,晒干 产区:
以长江流域以南各省为多,河南、 陕西、甘肃等省亦产。
Omphalia
返回
来 源
伪 品

功效:
性寒,味微苦。杀虫,主治虫积 腹痛(绦虫、蛔虫、钩虫、蛲虫)等。
Omphalia
返回
来 源
历史 沿革
采收 加工
产 区
性状 鉴别
显微 鉴别
化学 成分
理化 鉴别
含量 测定
伪 品

Omphalia
返回
来 源
历史 沿革
采收 加工
产 区
性状 鉴别
显微 鉴别
化学 成分
理化 鉴别
含量 测定
伪 品

成分:
主要为一种蛋白酶(雷丸素),约含3%, 系驱绦虫的有效成分,溶于水,不溶于乙醇、 氯仿、乙醚,在pH8的溶液中作用最强,有分 解蛋白质的作用,能破坏绦虫的头节。煮沸 或在酸性溶液中无效。并含钙、铝、镁等。 Omphalia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