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巢湖市柘皋中学2017届高三最后一次模拟考试理综生物试题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纤毛是某些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表面伸出的、能运动的突起,精子的尾部也属于纤毛。
纤毛的运动与其含有的动力蛋白有关,动力蛋白具有ATP酶的活性,能通过自身空间结构的改变引起运动。
下列说法合理的是A.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中合成动力蛋白的细胞器不同B.动力蛋白具有催化功能,通过提供能量与改变结构引起纤毛运动C.纤毛运动中动力蛋白通过肽键的合成与断裂改变空间结构D.动力蛋白基因突变可导致男性不育2.下列关于生物学实验的描述,错误的是A.脂肪检测与低温诱导染色体数目变化两实验中酒精的作用相同B.质壁分离实验中,可用低倍显微镜观察到原生质层逐渐收缩变小C.将加热杀死后的S型细菌注入小鼠,可从死亡小鼠体内分离得到S型活菌和R型活菌D.35S标记的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中搅拌不充分,可使沉淀物中放射性增强3.下列关于细胞生命历程的叙述,正确的是A.a→b过程进行DNA分子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细胞有适度的生长B.a→h有两个细胞周期,该过程发生在雄性动物精巢中C.造成细胞e和f出现差异的直接原因是两种细胞内的蛋白质完全不同D.图中细胞在显微镜下可观察到同源染色体的是c、e、g、f4.痤疮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病,又被称为“青春疸”。
雄性激素与皮脂腺细胞内的受体结合,进入细胞核,引起脂质分泌。
雄性激素水平升高导致脂质分泌增多,堵塞毛囊口,形成痤疮。
由于毛囊内的痤疮丙酸杆菌大量繁殖,因此痤疮通常会伴随炎症的发生。
青少年由于学业压力大,是痤疮的常发人群。
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痤疮丙酸杆菌是一种厌氧微生物,繁殖所需的能量只能来自细胞质B.雄性激素的受体在细胞内,通过调节脂质合成代谢影响脂质的分泌C.痤疮患者体内通常能检测到抗痤疮丙酸杆菌抗体的存在D.痤疮发生的原因是雄性激素水平升高和痤疮丙酸杆菌异常增殖5.人染色体上的基因E突变为e,导致编码的蛋白质中段一个氨基酸改变,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E基因突变为e基因发生了碱基对的增添或替换B.E基因突变为e基因,e基因中嘌呤与嘧啶的比值不会改变C.e基因转录时所需的tRNA数量发生改变D.E、e基因的分离发生在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中6.体液免疫中根据B细胞产生免疫反应是否需要T细胞辅助,将抗原分为TD抗原和TI抗原,大多数病原体(如病毒等)属于TD抗原。
下图为TI抗原产生免疫的过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病毒侵染会引起机体发生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TI抗原只会引起体液免疫B.先天性胸腺发育不全的患者体内没有T细胞,但不会影响TI抗原的免疫过程C.体液免疫过程中能特异性识别抗原的细胞包括T细胞、B细胞、记忆细胞和吞噬细胞D.针对TI抗原引起的免疫,当相同抗原再次侵染,体内抗体水平与初次侵染大致相同7、化学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
下列与化学相关的说法正确的是A.水泥、水玻璃、水晶均属于硅酸盐产品B.医用酒精和葡萄糖注射液可用丁达尔效应区分C.氯水和食盐水消毒杀菌的原理相同D.铵态氮肥和草木灰混合使用会降低肥效8、利用H2和O2制备H2O2的原理为①H2(g)+ A(1)B(1) ΔH1 ②O2(g)+B(1)A(1)+ H2O2(1) ΔH2巳知:A、B均为有机物,两个反应均能自发进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ΔH2>0B. B为H2和O2制备H2O2的催化剂C.反应①的正反应的活化能大于逆反应的活化能D. H2(g)+O2(g)H2O2(1) 的ΔH <09、下列关于有机物的说法正确的是A.乙烷和新戊烷分子中所含甲基数之比为1∶1B.甲苯能发生加成反应、氧化反应和取代反应C.聚乙烯能使酸性KMnO 4溶液和溴水褪色,但二者原理不同D.和C 4H 10的二氯代物的数目相同(不含立体异构)10、短周期主族元素X 、Y 、Z 、W 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X 、W 同主族;Y 、Z 同周期;X 、Y 、Z 三种元素形成一种化合物M ,25 ℃时,0.1 mol •L -1的M 溶液中)()(+-H c OH c =1.0×10-12。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简单离子半径:Y<Z<WB. X 分別与Z 、W 形成的化合物中,所含化学键类型相同C. X 、Y 形成的最简单化合物的电子式为D. Z 分別与X 、W 均可形成具有漂白性的化合物 11、下列实验操作所得的现象及结论均正确的是12、以二甲醚(CH 3OCH 3)酸性燃料电池为电源,电解饱和食盐水制备氯气和烧碱,设计装置如图所示。
已知:a 电扱的反应式为O 2+4H ++4e -=2H 2O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b 电极的反应式为CH 3OCH 3+3H 2O-12e -==2CO 2↑+12H +B.试剂A 为饱和食盐水,试刑B 为NaOH 稀溶液C.阳极生成1 mol 气体时,有1mol 离子通过离子交换膜D.阴极生成1 mol 气体时,理论上导线中流过2 mol e -13、化学上常用AG 表示溶液中的lg )O ()(-H c H c +。
25℃时,用0.100 mol •L -1的NaOH 溶液滴定20.00 mL 0.100 mol •L -1的HNO 2溶液,AG 与所加NaOH 溶液的体积(V)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D点溶液的pH = 11.25B.B点溶液中存在c(H+)-c(OH-)=c(NO2-)-c(HNO2)C.C点时,加入NaOH溶液的体积为20 mLD.25℃时,HNO2的电离常数K a=1.0×10-5.5二.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4~18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第19~21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
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14.关于力和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一物体做竖直上抛运动,上升过程中物体处于超重状态,下降过程处于失重状态B.若物体的速度很大,则其所受合外力也一定很大C.一个具有初速度的物体,如果所受合外力大小恒定、方向始终与速度方向垂直,其运动轨迹不一定是圆D.一个做曲线运动的物体,如果所受合外力恒定,其轨迹一定是抛物线15.如图所示,直线OO'的左侧有垂直纸面向里的匀强磁场B1,右侧有垂直纸面向里的匀强磁场B2,且B1> B2,一总阻值为R的导线框ABCD以OO'为轴做角速度为ω的匀速转动,导线框的AB边长为l1, BC边长为l2。
以图示位置作为计时起点,规定导线框内电流沿A→B→C→D→A流动时为电流的正方向。
则下列图像中能表示线框中感应电流随时间变化的是A. B.C.D.1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12C 与14C 是同位素,具有放射性,所以它们的化合物的性质并不相同 B.核力是原子核内质子与质子之间的力,中子和中子之间并不存在核力C.在裂变反应235114489192056360U n Ba Kr n +→++中,23592U 的结合能比14456Ba 和8936Kr 都大,但比结合能没有14456Ba 和8936Kr 大D.α、β、γ三种射线都是带电粒子流17.我国将于2017年11月发射“嫦娥五号”探月卫星,计划执行月面取样返回任务。
“嫦娥五号”从月球返回地球的过程可以简单分成四步,如图所示第一步将“嫦娥五号”发射至月球表面附近的环月圆轨道Ⅰ,第二步在环月轨道的A 处进行变轨进入月地转移轨道Ⅱ,第三步当接近地球表面附近时,又一次变轨,从B 点进入绕地圆轨道Ⅲ,第四步再次变轨道后降落至地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将“嫦娥五号”发射至轨道Ⅰ时所需的发射速度为7. 9km/sB.“嫦娥五号”从环月轨道Ⅰ进入月地转移轨道Ⅱ需要加速C.“嫦娥五号”从A 沿月地转移轨Ⅱ到达B 点的过程中其动能一直增加D.“嫦娥五号”在第四步变轨时需要加速18.如图所示电路中,M 、N 是构成平行板电容器的两金属极板,两极板长度都为d , M 、N 极板间距也为d 。
将开关K 闭合,带正电的粒子a 从靠近M 板边缘处以速度v 0平行于极板射入电场中,恰好能从N 板的边缘射出。
现将N 板向下移动2d,并且调节滑动变阻器,粒子a 仍从靠近M 板边缘处以速度v 0平行于极板射入电场中,发现带电粒子仍然恰好从N 板的边缘射出,不计带电粒子的重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两次在电容器中运动的时间之比为1:1B.两次电容器内电场强度之比为1:2C.两次射出电场时的动能之比为1:2D.两次电容器的带电荷量之比为3:219.如图所示,水平面上固定一倾角为45°的斜面,一带正电的物块静止在斜面上,该空间内存在着竖直向上的匀强电场,现将匀强电场的方向缓慢逆时针旋转90°,在这个过程中物块始终处于静止状态,斜面对物块的摩擦力为f,斜面对物块的支持力N,关于f和N,下列说法可能正确的是A. f先减小后增大, N先增大后减小B. f先增大后减小,N一直增大C. f先减小后增大再减小再增大,N一直增大D. f先减小后增大,N一直增大20.如图甲所示,质量为m2的长木板静止在光滑的水平面上,其上静置一质量为m1的小滑块。
现给木板施加一随时间均匀增大的水平力F,满足F= kt( k为常数, t代表时间),长木板的加速度a随时间t变化的关系如图乙所示。
已知小滑块所受到的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在0~2s时间内,小滑块与长木板间的摩擦力不变B.在2~3s时间内,小滑块与长木板间的摩擦力在数值上等于m2的大小C.m1与m2之比为1:2D.当小滑块从长木板上脱离时,其速度比长木板小0.5m/s21.如图甲所示, MN与PQ为光滑的平行导轨,导轨间距为l,导轨的上部分水平放置,下部分倾斜放置且与水平面的夹角为θ,导轨足够长。
两条导轨上端用导线连接,在导轨的水平部分加一竖直向上的匀强磁场B1,其磁感应强度随时间t变化的关系如图乙所示;在导轨的倾斜部分加一垂直于导轨平面向上的匀强磁场,磁感应强度始终为B0。
在t1时刻从倾斜轨道上某位置静止释放导体棒a,导体棒开始向下运动,已知导体棒的质量为m、电阻为R,不计导轨和导线的电阻,重力加速度为g,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刚释放导体棒a 时,其加速度一定最大B.整个运动过程中,导体棒a 的最大速度为220sin mgR B lθC.在t 1~t 2时间内,导体棒a 可能先做加速度减小的加速运动,然后做匀速直线运动D.若在t 3时刻,导体棒a 已经达到最大速度,则在t 1~t 3时间内,通过导体棒的电荷量为2313300()sin sin mg t t m gR B l B lθθ-- 三、非选择题(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