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言&第一章一、选择:1. 在印度,传统语文学研究的文化经典主要是( B )。
A. 训诂学B. 宗教典籍C. 《圣经》D. 音韵学2.下列关于语言的功能表述中,不正确的是( C )。
A. 语言的功能是客观存在的B. 语言的社会功能中最基本的是信息传递功能C. 语言的人际互动功能是语言的本质D. 语言思维功能的生理基础是大脑3.( C )是人类社会信息传递第一性的、最基本的手段。
A. 身势B. 旗语C. 语言D. 文字4.思维方式的差异更多的体现在不同语言在表达思想时( A )方面的特点。
A. 语法B. 词汇C. 语音D. 句法5.儿童语言的习得的临界期是在( A )。
A. 十一二岁B. 三四岁C. 八九岁D. 十三四岁二、填空:1.语言的社会功能中最基本的是信息传递功能。
2.语言是人类社会信息传递第一性的最基本的手段。
3. 语言是说话者和听话者交际互动的工具。
4. 独词句的出现和从独词句到双词句,这是孩子学话中的关键的两步。
5.孩子最早的智力活动就是学话。
三、判断:1.语言的社会功能中最基本的是信息传递功能。
(√)2.旗语是建立在语言基础上的再编码形式。
(×)3.语言是人类社会信息传递第一性的、最基本的手段。
(√)4.独词句的出现和从独词句到双词句,这是孩子学话中的关键的两步。
(√)5.思维的普遍性决定语言的普遍性。
(×)导言&第一章答案:选择: 1.B 2.C 3.C 4.A 5.A填空: 1.信息传递2.最基本3.语言4.独词句5.学话判断: 1. √2. ×语言改为文字3. √4.√5. ×思维改为语言;语言改为思维第二章选择题1、语言系统的组成规则主要表现为( B)A、系统的二层性B、结构的层次性C、结构的二层性D、系统的层次性2、人类语言和其他动物的交际方式的本质区别(A )A、单位的明晰性B、开拓性C、结构的层次性D、发展性3、语言符号和语言符号进入组合之后最大的特点是( A)A、可论证性B、任意性和可论证性C、随意性D、随意性和可论证性4、早在先秦时期,我国的(C )就提出了著名的“约定俗成”的观点。
A、孔子B、老子C、荀子D、孟子5、与聚合关系概念相近的是( A)A、类比关系B、搭配关系C、拼合关系D、组合关系填空题:1、说出的话语句子是无限的,但无限多的句子都是由有限的(词)和(规则)组装起来的。
2、符号包含(形式)和(意义)两个方面,二者不可分离。
3、语言符号的意义是对它所指代的一类(心理现实)的概括。
4、我们是通过(听话)认识到“孔子是中国古代的思想家”这个(心理现实)的。
5、语言的表达是对心里现实的(编码)。
判断题:(√)1、一种语言可说出的句子是无限的。
(×)2、语言是一种社会规约,所以每个人说话是不自由的。
(√)3、符号的形式和意义都具有一般性。
(√)4、语言是丰富人的心理现实的重要途径。
(×)5、心理现实是对客观现实的认知,与客观现实是等同的。
答案:选择:BAACA填空1、词、规则。
2 形式、意义。
3、心理现实。
4、听话、心理现实。
5、编码。
判断√×√√×第三章第三单元一、选择1(A )是人类语言最小的线性的语音单位。
A、音素B、句子C、词D、音节B、2、前半高不圆唇的元音是(B )A、[i ]、B[e ]C[u ]D [o ]3下列不是主动发音器官的是(D )A、舌根B、唇C、声带D 硬腭4、一个音位因受语音环境制约而表现为若干个不同的因素,即出现条件受环境制约的是(A )。
A、条件变体B、自由变体C、音位变体D 音节5、下列不属于语流音变的是(A)。
A、叠音B、脱化C、同化D 、弱化二、填空1、人的发音器官(肺)(声带)(口腔、鼻腔、咽腔)。
2、元音的不同是(共鸣腔的不同形状)造成的。
3、语音的四要素(音高)(音强)(音长)(音质)。
4、研究辅音从(发音部位)(发音方法)这两方面来研究。
5、调位、重位、时位属于(非音质)音位。
三、判断1、同一个音位常常属于一个聚合群。
(×)2、具体语言中有区别音位的作用的发音特征叫做语言的区别特征。
(√)3、对语音听觉方面的研究是属于对语音在自然属性上的研究。
(×)4、一般人自然的感觉到自己的语言里最小的语音单位是语素。
(×)5、但是处于对立关系能起区别词的语音形式的几个因素必定分属于几个不同的音位。
(√)第四章选择题:1.下列属于述补结构的是(D)。
A.加倍努力B.学习开车C.马上出发D.搬出去2.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C )A.屈折语中词与词之间的结构关系主要依靠词形变化来表示B.黏着语没有词内部的屈折C.孤立语的主要特点为有丰富的词形变化,词的秩序很严肃D.复综语可以说是一种特殊类型的黏着语3.英语名词后面加上s或es,这种变化属于语法范畴的(B)变化A性B数 C 格D体4.“高水平、马上出发、加倍努力”这些词属于(C)结构A主谓结构B述宾结构C偏正结构D联合结构5.以下关于句法变换陈述正确的是(B )。
A.句法变换反映的是句子之间的关系。
B.句法变换可以区分句法多义。
C.容许变换说明一个语言的语序是自由的。
D.变换从不改变句子的语意。
填空题:1.语法单位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意义和作用看,词可以分为_______和_________两大类。
3.从形式上看,句子的最大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是造句中可以自由运用的最小单位,以词为枢纽,可以把语法规则分为两类______和_______。
5.在workers中,worker这一部分可以称为______。
填空答案:1.语素词词组句子句组2.实词虚词3.一般前后都有停顿并有一个完整的语调4. 词,构词法,句法,5.词干判断题:1.语法规则的递归性是指相同的规则可以在一个结构里重复使用。
√2.音位是语言中音义结合的最小单位,同时也是最小的语法单位。
×3.凡是能在组合的某一位置上被替换下来的片段都是语法单位√4.语法单位相互连接起来构成更大的语言片段的规则叫做语法的聚合规则。
×5.能够改变词类的是构词词缀。
√答案:选择:D C B C B判断:√×√×√第七章选择题1.语言演变的特点是 CA.排他性B.丰富性和多样性C.渐变性和不平衡性D.同化和异化2.下列不属于语言分化的现象的是 BA.社会方言B.阶层方言C.地域方言D.亲属方言3.语言演变的基本条件是 DA.社会的分化接触或统一B.语言中各种因素的演变C.语言中的语音词义语法系统内部的各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制约D.社会人际交流4.言语社团的标志是 AA.社会方言B.官话方言C.谱系分类D.黑话5.根据《中国大百科全书·语言文字卷》,世界上的语言可以确定为十余个语系和一些语群。
那么现金世界上使用最多的两个语系是 C A.南亚语系难道语系B.阿尔泰语系乌拉尔语系C.印欧语系汉藏语系D.达罗毗荼语系高加索语系填空1.(中国)(印度)(希腊-罗马)是语言学的三大发源地2.(学话)是孩子最早的智力活动3.音义结合的最小的单位是(语素)4.音标是是用来记录(音素的标写符号)5.(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是语言结构的两大基本关系判断1.语言是社会的产物并依赖于社会(√)2.社会制度的突变可以引起语言的突变(×)3.社会的分化是语言的分化的主要原因(×)4.中国境内的各种语言都属于汉藏语系(×)5.同一语系语言之间的对应规律是不变的(×)第八章填空1.在一定社会条件下,两种或几种语言相互接触而产生混杂语言,并逐渐成为社会的主要交际工具。
这种语言一般被称为 ( 混合语 )。
2.民族之间各种形态的接触,都会引起语言的变化。
语言的接触有不同的类型,其中最常见的是(词的借用)。
3.(双语现象)的出现是融合过程中最重要的、最富有特征性的现象是两种或两种语言统一为一种语言的必经的过渡阶段。
4.在汉语和其他语言的融合过程中,有些民族顺乎历史的发展规律,自觉放弃使用自己的语言,选用汉语作为共同的交际工具,有些民族为了保持本民族的语言进行了艰苦的斗争,但迫于经济和文化的需要,也不得不放弃自己的语言,学会汉语,实现语言的融合。
前一种情况叫做(自愿融合)后一种情况叫做(被迫融合)5.(意译词)是本族语言的材料和规则构成新词,把外语里某个词的意义移植进来。
选择1.下列哪个词是意译词 DA.福尔摩斯B.摩登C.狗带D.哈巴狗2.词语成分的借用最常见、最突出的是 AA.词语的借用B.语音成分的借用C.词缀的借用D.语法结构的借用3.联合国的六种工作语言不包括 CA俄语 .B.阿拉伯语 C.德语 D.西班牙语4.下列现象属于语言融合的是 BA当代中国学生学习英语B.统治北方地区的鲜卑族人学习汉语C.在苗族村寨,汉族工作人员出于工作需要说苗语D.二次世界大战时期,东北日占区人民学习并使用日语。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A.洋泾浜又叫克里奥尔语,皮钦语B.双语现象的结局是两种或多种语言的融合C.“活”和“死”是相对反义词D.泰山是中国的一座名山,现又指岳父,这是词义的扩大判断题1.随着全球化逐渐深入,各国的交往与联系日益密切,因此,世界语言将统一为一种语言已成定局×2.语言的融合都要经过双语阶段√3.两种语言长期接触就可以成为亲属语言×4.语言的融合是政治经济文化处于落后状态的民族有利无弊的×5.洋泾浜作为一种变了形的外语,没有发展前途×答案:填空:1.混合语;2.词的借用;3.双语现象;4.自愿融合,被迫融合;5.意译词选择:1. D 2. A 3. C 4. B 5. D判断:1.× 2.√ 3.× 4.×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