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完整版)中医类别规培人员三基考试卷

(完整版)中医类别规培人员三基考试卷

中医类别规培人员三基考试卷
单位姓名得分
一、单选题:(每题1分,计20分)
1、“阴病治阳”的方法适用于
A.阳偏盛B.阴偏盛C.阳偏衰D.阴偏衰E.阴阳两虚
2、我国现存最早的药典是
A.《本草纲目》 B.《中药大辞典》 C.《证类本草》 D.《新修本草》 E.《神农本草经》3、与方剂基本结构“君臣佐使”无关的是
A.药味用量B.主治证候C.药力大小D.药物的药性E.剂型
4、金银花、连翘的共同功效是
A.清热解毒活血止痛B.清热解毒利湿C.清热解毒疏散风热
D.清热解毒凉血E.清热解毒燥湿
5、正气大虚,邪气不盛,疾病缠绵难愈的病理过程,谓之
A.正虚邪恋B.邪正相持C.正虚邪盛D.正盛邪衰E.邪正相争
6、下列何项不属于小柴胡汤的主治范围
A.寒热往来B.酸苦水C.胸胁苦满D.目眩E.口苦咽干
7、在人的生命过程中,起决定作用的是
A.阳气B.肾气C.气血D.天癸E.精神
8、肺病最基本的病理变化是
A.肺气虚损B.肺阴不足C.气阴不足D.痰浊阻肺E.宣降失常
9、《灵枢·百病始生》指出,阳络伤则病
A.吐血B.衄血C.咳血D.尿血E.便血
10、患者素体痰多,又感风寒,痰热内蕴,肺气上逆而致哮喘咳嗽,痰多气急,痰黄质稠,
苔黄腻,治宜用
A.麻杏石甘汤B.小青龙汤C.苏子降气汤D.泻白散E.定喘汤
11、患者神志昏糊,喉中痰鸣,其病因是
A.痰停于肺B.痰蒙清窍C.痰湿中阻D.痰蒙心神E.痰停局部12、面部口眼喎斜,或肌肤不仁,并无其他疾苦者,属
A.风中脏腑B.热极生风C.阴虚生风D.风中经络E.血虚生风13、补中益气汤中的君药是
A.人参B.炙甘草c.黄芪D.当归E.白术
14、清热止利,表里双解的主方是
A.葛根汤B.葛根芩连汤C.黄芩汤D.白头翁汤E.黄连汤
15、最易导致疼痛的外邪是
A.寒邪B.湿邪C.瘀血D.火邪E.疫疠
16、桂枝汤的药物组成是
A.桂枝、芍药、生姜、大枣、杏仁B.桂枝、芍药、杏仁、甘草、人参
C.桂枝、芍药、大枣、生姜、甘草
D.桂枝、芍药、麻黄、生姜、甘草E.桂枝、芍药、生姜、大枣、人参
17、六味地黄丸针对肾阴虚的补泻药对是
A.山萸肉与丹皮B.山药与泽泻C.熟地黄与泽泻D.丹皮与茯苓E.山药与茯苓
18、下列药物中,不具备润肠能便作用的药物是
A.大麻仁B.杏仁C.桃仁D.砂仁E.柏子仁
19、入汤剂宜后下的药物是
A.钩藤B.牡蛎C.滑石D.木通E.川乌
20、脉象“有神”的形态是
A.从容和缓B.不浮不沉C.柔和有力D.沉取应指E.尺脉明显
二、多选题:(每题1分,计10分)
1、湿邪的致病特点包括
A.易伤人体下部B.病多缠绵难愈C.易于阻滞气机
D.病多反复发作E.易损脾阳
2、既能利水,又能健脾的药物有
A.茯苓B.薏苡仁C.泽泻D.白术E.猪苓
3、望神重点观察哪些内容
A.神情B.目光C.色泽D.体态E.呼吸
4、“从者反治”包括下述内容
A.微者逆之B.甚者从之C.热因热用D.寒因寒用E.通因通用5、有防止出血功能的脏是
A.肝B.心C.脾D.肺E.肾
6、六淫致病的共同特点是
A.外感性B.季节性C.地区性D.相兼性E.转化性
7、燥热病邪的致病特点有
A.病变以肺为主B.易致津液干燥C.易直中心包,闭窍动风D.易从火化
E.攻走流窜
8、脉率较快的脉有
A.数脉B.疾脉C.促脉D.动脉E.短脉
9、习称“焦三仙”的药物是
A.山楂B.大黄C.枳实D.神曲E.麦芽
10、金银花可用于治疗
A.肠痈,肺痈B.外感风热C.疮痈肿毒D.热毒泻痢E.胃寒呕吐
三、是非题:(每题1分,计10分)
1、人参和黄芪均有补气升阳作用。

( )
2、津液是人体内一切水液的总称。

( )
3、“暴喜伤阳”即暴喜伤心。

( )
4、患者神识昏糊,胡言乱语,声高有力,谓之谵语,因热扰心神所致。

( )
5、寒、热、痰、水、蛔、瘀都能导致厥证的发生。

( )
6、羚羊角功能平肝息风,清肝明目,散血解毒。

( )
7、寒、湿邪气只伤阳气,不能化火。

( )
8、脾阳虚、中气下陷、脾不统血均可见到脾气虚症状。

( )
9、舌苔主要反映卫气和气分的病变,病性属湿属热以及伤津的程度;( )
10、反治法不属于治病求本法则的范畴。

( )
四、名词解释:(每题4分,计20分)
1、辨证求因
2、百病生于气
3、气机
4、肌肤甲错
5、宗气
五、简答题:(每题10分,计20分)
1、正常脉象的特征是什么?
2、何谓中药的四气?四气确定的依据是什么?
六、问答题:(每题10分,计10分)
1、常见舌色的异常及其临床意义有哪些?
一、单选题:
1、C
2、D
3、E
4、C
5、A
6、B
7、B
8、E
9、B 10、E
11、D
12、D 13、C 14、B 15、A 16、C 17、C 18、D 19、A
20、C
二、多选题:
1、ABCDE
2、ABD
3、ABCE
4、BCDE
5、AC
6、ABCDE
7、ABD 8、ABCD 9、ADE 10、ABCD
三、是非题:
1、×
2、×
3、√
4、√
5、×
6、×
7、×
8、√
9、√10 、×
四、名词解释:
1、是中医认识病因的一种特殊方法。

它以疾病的临床表现为依据,通过分析症、证以推求病因。

2、气,此指气机失调。

气机失调是疾病发生的基本机理,这是中医病因病机学说中的一条重要理论。

3、气机指气的运动,其运动形式为升、降、出、入:机体的脏腑、经络组织器官的各种生理活动,全赖气的升降的出入运动。

所以说,气的升降出入运动,是人体生命活动的根本。

4、肌肤甲错指皮肤粗糙如鳞,抚之涩手,是血虚挟瘀所致。

5、宗气是由自然界清气与水谷精气结合而形成的气,宗气积于胸中,有助肺呼吸和助心行血的作用。

五、简答题
1、部位不浅不深,中取即得;速率不快不慢,一息四~五至;势力从容和缓,应指有力;形态不大不小,不长不短;节律均匀,间无歇止,尺部沉取有力。

具有胃、神、根三个特点。

所谓脉有胃气,是指脉象从容和缓,节律一致。

所谓脉有神,多指脉象柔和有力,形体指下分明。

所谓脉有根,即指沉取尺部,脉来应指有力。


季节不同,而有春弦夏洪,秋浮冬沉之异。

因脉管生理性异位,三部脉显现于寸口背部的
称反关脉;脉从尺部斜向至合谷方向,称斜飞脉,均不作病脉论。

2、何谓中药的四气?四气确定的依据是什么?
四气是指药物寒、热、温、凉四种不同的药性,又称四性。

确定的依据:是根据药物作用于机体所产生的不同反应和所获得的不同疗效而总结出
来的,与所治疾病的性质相对而言。

即能够减轻或消除热证的药物,一般属于寒性或凉性;能够减轻或消除寒证的药物,一般属于热性或温性。

六、问答题:
1、常见舌色的异常及其临床意义有哪些?
(1)淡红舌:舌色淡红,不深不浅者,称淡红舌。

是心血充足,阳气旺盛,鼓动血液上
荣于舌所致,为气血调和之象。

常见于健康人、表证、或脏腑病初起,气血未伤者。

(2)淡白舌:舌色较正常淡红舌色淡,称淡白舌。

是气血不充舌络所致。

主气血亏虚证,
或虚寒证。

气血亏虚,不充养舌络者,则见舌淡白而瘦薄;阳虚水湿不化,浸淫舌络者,则见舌淡白而胖嫩。

(3)红绛舌:鲜红者称红舌,深红者称绛舌,是气血上壅舌络所致。

主热证,有实热和虚热之分。

实热证,舌红绛起芒刺,苔黄燥或灰黑而干;虚热证,见舌红绛少津,少苔或无苔。

外感热病,邪热入气分时,见红舌;热入营血时,见绛舌。

舌尖独赤者,为心火亢盛;舌边红,为肝胆火盛;舌中红,为中焦热盛。

(4)青紫舌:是气血瘀滞舌络所致。

随其深、浅、润、燥之不同,而主病有异。

舌绛紫干枯少津,为脏腑热极,气血壅滞之征;舌淡紫或青紫湿润,多为寒凝血瘀的表现;舌有瘀斑,为血瘀之征,故青紫舌主热极、寒极、血瘀证。

瘀斑见于舌尖,为心血瘀阻;见于舌边,是肝郁血瘀;见于舌中,是瘀阻胃络。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