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诗经·蒹葭》的主旨,主要存在以下几种说法()A.君主求贤招隐之意C.是一首情诗B.怀友访旧而不得见的惆怅之情D.人生境界的象征4.下列潮州旅游景点与韩愈有关的是()A. 广济桥B. 韩文公祠C.祭鳄台D.叩齿庵6.下列诗歌中出自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的有()A.《长恨歌》B.《琵琶行》C.《春江花月夜》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
1.《楚辞·渔父》展现了两种不同的人生态度,一个洒落超脱,全身远害;一个坚守信念,宁为玉碎。
在屈原的执著与渔父的旷达之间,你选择哪个?为什么?2.鲁迅《复仇》揭示了中国国民的劣根性之一“看客心理”。
依你所见,文中男女二人是为了向看客复仇“毫无动作”呢,还是“照所欲而行”呢?为什么?被闻一多先生誉为“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春江花月夜鲁迅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1.简述《诗经》的艺术表现手法。
1.句式以四言为主,重章叠句的运用,赋、比、兴的表现手法,语言质朴优美,音节和谐明快,形象鲜明,寓意深刻,富于艺术感染力。
2.谈谈你对《楚辞·渔父》的理解。
通过虚拟的人物对白,表现了屈原内心的矛盾冲突。
理想碰壁,是保全自己的理想,还是舍弃自己的理想,面临着抉择。
渔父的洒落脱尘,全身远害;屈原的执着,坚守信念的形象。
没有褒贬,只有志趣取舍的差异与理解。
3.分析鲁迅《复仇》中“复仇”的复杂内涵。
复仇的复杂性就在于主人公的两难抉择的精神困境,被看者“毫无动作”、使旁观者“无戏可看”,固然实现了对看客的复仇,但代价却是自主选择爱或死之权利的丧失;然而如果“照所欲而行”呢?则固然可以自主选择爱或死之权利,却必然成为旁观者赏鉴的对象——也许这本是一个两难的选择。
4.试分析戴望舒《萧红墓畔口占》这首诗:“走六小时寂寞的长途,/到你头边放一束红山茶,/我等待着,长夜漫漫,/你却卧听着海涛闲话”。
4.这是首哀悼友人的诗作。
全诗感情深厚浓挚。
第一句透过寂寞满怀的感情基调,传达作者心情的沉重和对友人的哀思。
第二句,红山茶寓意浓烈,既是表明死者生前生命的绚烂,更是悼者心情的庄严与热烈。
第三句,既是对美好将来的寄寓,也是对死者身后后寂寞的心情表达。
末句,逝者的安详与静谧,既是对生者的宽慰,更是对逝者安息的瞩望。
语言干净洗练,感情克制而深挚,平淡中见深厚,是一篇佳作。
5.结合苏轼《临江仙·夜归临皋》和《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谈谈你对苏轼词风的认识。
《临江仙·夜归临皋》:5.主要分析出苏轼遭贬时期,虽身处逆境,但仍表达出豪放旷达的胸襟,如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的气度。
另一方面透过苏轼的词也能看到其内心复杂的情感,如他的“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所蕴含的意思。
1.以下是两首临“水”怀人之作,试分析两首诗艺术风格的异同。
《诗经·蒹葭》:《古诗十九首·迢迢牵牛星》:皆可理解为描写爱情的诗。
《诗经》当中的描写就比较朦胧迷离,古诗十九首则是比较多的是生动具体的细节描写(举这两首诗其中的句子作例子来证明)。
2.试分析张爱玲《天才梦》的语言、思想等方面的艺术特点,并着重谈谈你对文中节选部分加下划线文字的理解。
《天才梦》(节选):(1)叙述自己少时的天才表现和种种乖僻,抒发一个天才还未实现梦想之时的心情与感受,揭示出在世俗的成名愿望与深刻的生命悲剧意识之间矛盾徘徊的烦恼,道尽“人世沧桑”。
用轻缓的笔触,平淡地叙述她的天才梦的,语言朴质、平易、干脆,具有高度的概括性与感染力,但时不时又会冒出几句奢华、睿智、生动、深邃的话,将大俗与大雅、华美与冷寂糅合在一起,恰到好处。
(2)“生命是一袭华美的袍,爬满了蚤子”:道尽人间沧桑,令人惊奇,也令人回味无穷。
天才替她披上一袭华美的袍子,生活却恶作剧般地在袍子的夹缝和里子里,放满蚤子,使她厌恶、烦恼。
华美的袍能够给人带来生命的欢悦,而蚤子只能让人体会到生命被撕咬的痛苦。
这二者恰恰构成了生命本质的两面。
3.结合下面两首诗谈谈李商隐《无题》诗的艺术成就。
《无题》(二首),其一:其二:李商隐的无题诗营造了一种朦胧多义的诗境,词义飘渺难寻,凄艳浑融的风格。
究其原因主要在于他有独特的:1)独特的意象群;2)技法纯熟; 3)情感统一。
在思想内涵上面李的无题诗善于把复杂难以言说的内心情感化为语词的寄托,通过比兴、用典等方式,表现婉曲幽晦的内心情感。
王国维《人间词话》中评论哪篇文章“最得风人深致” D.《诗经·秦风·蒹葭》3.被后世称为“五言之冠冕”是()B.《古诗十九首》2.“太仓稊米”这个成语出自()A.《庄子·秋水》7. 被称为中国现代小说之父的是() D.鲁迅5.《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的作者是() B.晏殊10.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新诗集是()B.《尝试集》11.“雨巷诗人”是() A.戴望舒15.“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出自韩愈的( D.《进学解》王小波的《时代三部曲》A.《黄金时代》 B.《青铜时代》 C.《白银时代》1.如何理解“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
”?翻译:沧浪的水清,可以洗我的帽缨;沧浪的水浊,可以洗我的脚。
屈原被放逐后,在和渔父的一次对话中,渔父劝他“与世推移”,不要“深思高举”,自找苦吃。
屈原表示宁可投江而死,也不能使清白之身,蒙受世俗之尘埃。
渔父走了,唱出了上面的几句歌:沧浪的水清,可以洗我的帽缨;沧浪的水浊,可以洗我的脚。
这仍是“与世推移”的意思。
在渔父看来,处世不必过于清高。
世道清廉,可以出来为官;世道浑浊,可以与世沉浮。
至于“深思高举”,落得个被放逐,则是大可不必。
屈原和渔父的谈话,表现出了两种处世哲学。
8、在我国现代诗歌史上,最能体现“五四”精神的诗集是()A.《女神》9、从李清照《声声慢》词中“将息”、“怎生”、“次第”、“了得”等词语看来,这首词语言上的一个特点是() C .采用经史语10、"五四"运动后,郭沫若发起组织的新文学团体是()C、创造社11、茅盾是()的发起人之一。
文学研究会13、徐志摩是()的骨干。
C. 新月社16、“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这三句的对仗形式是( C. 鼎足对1、鲁迅著名的短篇小说集是()B .《彷徨》 D .《呐喊3、大量用典是辛弃疾词的特色,在《水龙吟•登健康赏心亭》词中使用的典故有()A.求田问舍B.木犹如此,人何以堪C.菰羹鲈脍1、说说柳永对中国词史的贡献。
1.柳永对中国词史的贡献主要有三个方面:其一,他是长调慢词的首倡导者(2分)。
其二,他用俗语填入词中(2分)。
其三,他扩大了词的题材范围及艺术容量(2分)。
2、说说《诗经》、《楚辞》的一些不同点:(如产生时间、地域、作者、篇幅、风格等等)2.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楚辞是战国时代以屈原为代表的楚国人创造的一种新诗体,从汉代始就成了屈原等人作品的总集名。
(1分)a.产生的时间、地域、作者;(2分)(a)产生的时间、地域:诗经收集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大约500年间的诗歌305篇,产生的地域相当广阔,楚辞战国时期兴起于楚国;它渊源于中国江淮流域楚地的歌谣。
(b)作者:诗经的作者众多:有普通百姓,有公卿士大夫,还有当时对作品分类加工的高级乐官太师等。
楚辞的主要作者是屈原。
在他的影响下,楚国又产生了一些楚辞作者。
据《史记》记载,有宋玉、唐勒、景差等人。
现存的《楚辞》总集中,主要是屈原及宋玉的作品。
b.风格、内容;(2分)(a)风格:诗经大多质朴优美,楚辞大多华美瑰丽。
(b)内容:诗经偏重客观反映当时社会生活的多个方面,题材有民生疾苦的、恋爱婚姻的、生产劳动的、祭祀宗庙或神灵的等。
楚辞大多偏重借助对历史传说、神话故事、风俗习尚等的叙写抒发作者个人的主观情感。
c.形式、长短、章法;(1分)《诗经》以四言为主,杂以一到九言。
《诗经》中多种多样的句型,可说是后代各种诗体发展的滥觞。
押尾韵,形式多样,奠定了我国诗歌押韵的基本样式。
善用重章叠句来表达思想感情,使诗歌在音律上和修辞上均收到美的效果。
楚辞以七言为主,它的比兴寄托手法,不仅运用在遣词造句上,且能开拓到篇章构思方面,为后人提供了创作的楷模。
而它对其后的赋体、骈文、五七言诗的形成,又都发生了深远的影响。
3、选择杜甫的一两首代表作,说说杜甫诗的艺术特色。
3杜诗内容与形式的完美结合所呈现出的主体风格是“沉郁顿挫”。
所谓“沉郁顿挫”,是指杜诗内容上的博大精深,忧愤郁勃;形式上的波澜老成,顿挫变化;语言上的精炼准确,含蓄蕴藉。
从而形成了千汇万状、地负海涵、博大宏远、真气淋漓的美学风貌。
(2分)(1)杜诗的主要风格是沉郁顿挫。
沉郁,是感情的悲慨、壮大、深厚;顿挫,是感情表达的波浪起伏、反复低回。
语言的刚健、遒劲,音调的铿锵有力,章法的曲折变化等因素。
(1分)(2)杜甫的诗歌最基本的艺术特征就是高度的现实主义精神。
杜诗善于观察现实生活,提取生活中的典型素材,用高度概括的艺术手法反映现实生活的本质。
如“三吏”“三别”杜诗善于在客观现实生活的描写中透入自己的主观情感与思想倾向,常常是将叙述、描写和议论、抒情融为一体。
杜甫的叙事诗还常常运用真实细腻、精确传神的细节描写手段来细致地表现现实生活。
“妻孥怪我在,惊定还拭泪。
世乱遭飘荡,生还偶然遂”。
形象描写《石壕吏》。
(1分)(3)杜甫诗歌的语言精工凝练而又丰富多彩。
自言“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江上值水如海势聊短述》),杜甫十分注意锤炼字句,增强了诗歌语言内涵和表现力。
杜诗的语言既有精炼苍劲,深刻精警的特点,也有通俗自然、清新流丽等多样化的特征。
(1分)(4)杜甫的诗歌诸体皆备,而且各体都有名篇,在诗歌体裁的运用上可谓集前人之大成,并以其创作实践推动了诗歌体裁的建设和发展。
杜甫的乐府诗“即事名篇,无复依傍”(白居易《乐府古题序》),直接启示了中唐新乐府运动。
杜甫运用古诗的形式写出了内容深刻的长篇巨制。
杜甫的律诗写得最多,成就也最高,尤其七律在他手中已运用得相当纯熟。
(1分)1、韩愈在《答李翊书》中写道:“将蕲至于古之产言者,则无望其速成,无诱于势利,养其根而俟其实,加其膏而希其光。
根之茂者其实遂,膏之沃者其光哗,仁义之人,其言蔼如也”。
(12分)请回答:(1)概叙这段话的意思。
(2)这里的“实”和“光”比喻什么?(3)这段话用的是什么论证方法?(4)除比喻外,这里还用了什么修辞手法?1.(1)只有加强内在的修养,才能取得为文立言的成就。
(4分)(2)“实”和“光”比喻为文立言的成就。
(4分)(3)类比法。
(2分)(4)对偶。
(2分)4.我国古代第一位著名的田园诗人是()A.陶渊明9.自称“奉旨填词柳三变”的“柳三变”是指()D.柳永11.《红楼梦》中“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是指()D.王熙凤16.茅盾长篇小说的代表作为()D.《子夜》20.沈从文小说的代表作为()D.《边城》4.下面属于“初唐四杰”的是()A.杨炯C.卢照邻D.骆宾王E.王勃7. 现代文学史上被成为“吹芦笛的诗人”是艾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