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学校德育课教学改革探究与实践
如何通过德育课教学改革,增强德育课教学的针对性、实效性和时代感,从而达到提高学生素质的最终目标。
本文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核形式等方面谈谈自己在德育课教学改革的做法和经验。
中职校德育课教学改革探究
【中图分类号】g623.1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3-8005(2013)02-0160-01
如何通过德育课教学改革,增强德育课教学的针对性、实效性和时代感,从而达到提高学生素质的最终目标,这是许多学校在德育教学中所亟待解决的问题。
这些年来,我从德育课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核形式等方面,坚持不懈地进行改革、探索和创新,为推进学校德育工作作出了成绩。
1坚持德育课内容的改革,增强教学的实效性,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
我在德育课程的教学中,围绕“增强教学内容的实效性”对教学内容进行了不断的改革尝试。
其内容可概括为“五个贴近”:即贴近学生生活环境,贴近学生认知水平,贴近学生心理特征,贴近学生思想热点,贴近学生成长需要。
1.1坚持在《国情》课程的教学中,贯彻爱国主义的教育,培养学生强烈的民族感
《国情》教材中有许多近代史、现代史、中共党史和基本国情的
知识点。
如果单纯的讲这些知识点,就成了历史教学或是地理风貌课,达不到德育教学的目的。
因此我对教学内容的改革始终坚持一根红线,即旗帜鲜明地高举爱国主义大旗,把爱国主义教育融入到知识点中,使学生在接受知识的同时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从而达到育人的目的。
1.2通过《职业道德与法律》的教学,帮助学生规范自己的行为,培养正确的法制观
《职业道德与法律》是由多门法学分支组成的专业性较强的课程。
如果在教学过程中过分强调学科的专业性、完整性、系统性,往往会造成在教学中偏重于法律法规条文本身的解释。
学生对这些严密的条文不易理解,更难在实践中运用这些法律知识,很难做到知和行的统一。
因此我对教学内容的改革确立一个原则:通过法律知识的教学,使学生能够知法、守法、用法,逐步形成正确的法制观。
1.3坚持在《职业生涯规划》的教学中,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学会谋生的本领
我在《职业生涯规划》这一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增加社会调查这一教学内容的改革。
这样的教学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首先,学生在调查中真正理解了社会及各行业职业道德的内涵,教师在课堂上讲十遍不如企业人员结合实际讲一遍;其次,使学生真正认识了职业道德的重要性。
他们了解到企业在选择就业人员时,往往把是否敬业、爱业以及良好的行为规范放在首位;再次,使学生逐渐认
识到如何把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和个人发展的需要有机地融合起来,把国家的要求与自身的要求结合在一起,从而进行初步的职业生涯的设计,学会谋生的本领。
1.4在《经济与政治基础知识》的教学中,培养学生关注时事、查阅时事、分析时事的能力
《经济与政治基础》课程的教学,如何使学生既能接受一些基本原理,又能运用这些原理来分析社会现象,这是教学内容改革的关键。
我根据学生的认知能力和思想成熟的程度,以每天发生在学生身边的时事作为切入口,首先要求学生关注时事,我在讲解原理时,主要运用大量的时事案例来教学,引起他们的关注;其次引导和教会他们查阅时事的方法,在课堂上要告诉他们报刊时事的版面,电视中的时事频道以及如何在网上查阅;再次我在讲课中除了示范如何分析时事之外,还选择一、二个时事热点让同学讨论和分析。
经过这三个环节的训练,逐步培养起学生认识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1.5坚持在《哲学基础知识》的教学中,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解决好如何做人和做事的问题
我在本课程教学内容的改革中,坚持了以下几点:其一,自始自终把学生摆进去,使教学内容的讲授贴近学生,浅入深出,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让学生感到哲学所讲的世界、人生就是他们生活于其中的世界和正在渡过的人生;其二,以实例讲观点,并把观点落实到做人、做事的方法上。
哲学教学与素质教育相结合,提高他们的道德品质;其三,在讲授中突出时代和社会面临的迫切而重要的
问题,使学生关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联系自身和社会的现实,对人身和价值作出正确的选择。
从而使哲学教学真正成为德育教育和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
2推进教学方法的改革,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这些年来,我在进行教学内容改革的同时,也在同步推进教学方法的改革。
我在改革中采用的行之有效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2.1案例教学法——提高教学的亲和力
案例教学既能拓展学生思路,又能引发学生对相应知识的思考和理解,并能通过对案例的评析与思考,把启发式、讨论式和研究性学习等生动活泼的方式引进到课堂。
我在各门德育课程都采用了这种方法,学生易于接受,大大提高了教学的亲和力。
如在“法律”教学中采用这种方法,缩短了课堂与实际生活的距离,让学生觉得法律是活生生的行为准则;在“哲学”讲授中采用这种方法,使抽象枯燥的理论变得具体和生动;在“经济与政治”的教学过程中,让学生从大量时事案例中去感悟知识、感悟人生,提高认识和分析水平;在“职业道德和职业指导”的教学过程中,运用了案例来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择业观、创业观,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规范。
2.2社会调查教学法——使学生在社会实践中了解社会、认识社会
我根据教学目标、教学要求设计某一个课题,要求学生到企业、社区以及其相关单位去查询、调查、收集课题资料,然后对资料进
行分析,求得结论,从而达到了解社会、认识社会的目的。
如在《职业道德与职业指导》的教学中,组织学生进行社会调查。
在调查前,我就调查方法、要求,如何实施进行了指导;调查中,对出现的情况及时作出引导和调整;调查后,组织学生讨论交流和总结,并对总结作出反馈。
2.3情境教学法——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激发学生的学习举趣我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由学生参与设计一个现场的、或通过现代技术手段展示一个模拟的场景,引导学生进入情景组织教学,从而达到学习目的。
如在教授“公民权利和义务”这一内容时,通过班上同学自己演小品来创制一个模拟的侵权情景,引导学生去分析这一情景中所涉及的法律知识。
这种教学方法使学生在学习中既动手又动脑,调动了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
2.4能力训练教学法——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德育课教学应该特别重视实践教学,让学生运用所学过的知识、原理去分析、思考、解决一、二个实际问题。
如在法律课中,指导学生自主搜集信息、自主设计案例、自主分析案例,从中掌握法律规范。
在“经济与政治”课程的教学中,指导学生怎样查阅资料、取舍资料、怎样通过对资料的分析、概括出主题内容,并要求学生提出解决问题的各种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