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昆明城市空间形态演变研究

昆明城市空间形态演变研究


1.1点状积聚期(从南诏至清末民初) 昆明城始建于唐广德二年,其“城际滇池,三
面皆水”(1]'形成了昆明的雏型。元中庆城在拓东城 的基础上,向北扩展,形成—座南北长,东西窄的 土城。明洪武十五年改中庆城为云南府,城池北移, 将圆通山、五华山、祖遍山、翠湖纳入城中,形成 “三山一水”的城市格局[1J,直到清末民初,昆明城 基本保持这一空间特征。
万方数据
2008年第1 1期第24卷73
图3“轴向延伸”:省域空间形态的发展模式
图4“轴向延北跨是未来 城市空间拓展的主导方向
昆明的主要经济联系方向确定了城市 空间拓展沿曲靖一昆明一玉溪方向是区域 经济发展的主导方向,区域交通联系强度 确定了城市空间发展向东南、东北方向的 主导路径。
(1)根据城市主出口道路交通流量分 析。昆明城市5个主要出口道路:昆曲高速 公路、昆禄公路、昆安公路,昆玉高速公
路、昆石高速公足色分另帜拉于5个重要的
城市对外交通方向:东北、西北、西南、南 和东南。根据2005年昆明5个主要出口道 路的平均日交通量对比,可以得出昆明与 周边城市的交通联系以东南方向为最主要 的交通联系方向,西南方向次之,西北方 向、东北方向的交通联系相对较弱(表2)。
2.4城市与区域尚未形成协调发展 机制
虽然昆明作为滇中的核心城市,但城 市空间发展模式在产业结构、职能分工、
图1昆明城市空间历史演变圈
交通网络等方面尚未与滇中城镇群形成有 机整体和协调发展机制。这种局面一方面 导致昆明的发展缺乏区域经济的强力支 撑,对昆明的持续发展造成一定的制约: 另一方面也意味着昆明需要为区域经济的 发展承担更大的责任,只有使其成为区域 经济的辐射和带动中心,城市的发展才会 有更大的突破。
2.2产业结构与城市空间形态脱节 昆明单中心的城市空间和多层次的
产业结构发展脱节。城市产业与城镇发展 未形成互动态势,郊区工业化、居住化先 于城镇化,郊区发展不平衡,土地利用效 益低、布局分散,城镇化滞后于产业化的 发展。
2.3城市空间发展需求和土地资源 稀缺的矛盾
昆明经过二十余年的快速增长,资 源环境对社会经济发展的“瓶颈”约束和 结构性失衡日趋突出,成为制约昆明可 持续发展的重大因素。受“三面环山,一 面临水”的地形条件所限,滇池北岸的发 展空间已经所剩无几。经济增长与土地 资源短缺、城市快速扩张与环境压力加 大等,已成为昆明要解决的突出矛盾,从 更大区域范围考虑城市的发展空间显得 日趋重要。
72规 万划方师P数LFI据nnE己s
图2昆明几个主要出口方向的公路客流量 表1昆明与区域几个主要城市经济联系强度
表2 2005年昆明5个主要出口道路的平均日交通量(辆)
3未来的抉择:城市空间形态的发展 模式
3.1未来城市空间拓展方向 3.1.1区域经济联系强度分析
通过定量分析研究经济联系强度,有 助于确定城市在区域中的主要经济联系方 向,选择城市未来空间的拓展方向[2]。为
在此阶段,由于昆明偏居西南一隅,周围受地 形阻隔,成为四塞之地,这样的格局使昆明的经济 形成—个相对独立的系统,缺乏外力对城市空间的 推动作用,城市发展缓陧,表现为点状积聚形态。
1.2块凇泼胃期(民国初年至1937年)
1905年昆明白辟商埠对外开)瓷在“明城”外 围东南部形成近2 Km2的商埠,1910年滇越铁路全
西(昆北安出公口路()昆、禄东南渊出最口少((昆图石2高)。速公路),
通过对昆明与周围区域交通联系强度 的综合分析可以看出,城际交通联系的主
要通道是昆玉高速公路、昆曲高速公路。 因此,曲靖一昆明—玉溪方向是区域主要 的交通联系通道,昆明城市空间向东南方 向(玉溪)、东北方向(曲靖)拓展也是交通 联系强度导向的结果。
带、多中心”的开放式城市空间结构,以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空间形态;发展模式;昆明
[文章编号]1006-0022(2008)11-0071-06[中图分类号]TU984[文献标识码]B
瞳啪咖TMraodritpi悯onaEI volution Urban
ln Kunmircj/Zhou)(in
。axiaI and polycentric”spatial development modeI and create a"ot3e core.two axes,two belts,and multiple centers"spatial
岫■删Spaaal layout to promot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morphology。Development models,Kunming city
线开通,打通了昆明东南方向对夕h联系的通道1922 年在昆明东南部建立了当时中国第二个飞机场—— 巫家坝机场。借助对外交通条件改善、对外经济兴 起等外力作用,城市空间由“点”扩展到“面”,具 有沿主要外向经济流和交通流方向的外溢趋势,表
现为紧凑的块状积聚形态。
1.3组团罡|傍吃揪(1937年~1978年)
量的60%,其交通便捷、人口密集、城镇 密度相对较大,为城市的集聚式发展创造 了良好的经济条件。但目前滇中城镇群的 结构失衡,难以带动区域经济的整体发展。
monocentdc spaOal development models are no longer relevant to the rapid developmentof Kunming;
spatiaI development should be considered from a broader perspective.Future development in Kunming should foIlow an
1.5同心圆圈层拓展期(1990轾今)
1990年以后,昆明城市建设出现了 前所未有的高涨期,三个国家级开发区、 99昆明世博会等重大项目的建设,促进了 中心区空间与规模的跳跃发展,导致单一 中心蔓延外溢式扩张,中心区与市郊工业 区连片发展,原有的啧炙射组团”格局被 打破,昆明城市形态呈现出“以中心区为 核心,东西两翼面状延展,南北沿交通线 轴向发展”的蔓延扩张之势。组团之间的 空地逐渐填满,城市形态趋向紧密的团块 状。昆明城区范围已经从20世纪80年代
万方数据
2008年第1 1期第24卷71
业组团[1J,城市空间表现出组团跳跃式发 展的趋势。 1.3.2 1949年~1966年
昆明作为三线建设的重点地区,近 郊形成了茨坝、上庄、普吉、马街等四个 独立的工业组团,促进了昆明郊区的工 业化和城镇化进程,拉开城市空间发展 的骨架。
在此期间,城市空间拓展仍然以内、 外两种相对独立的扩张方式同时演进:中 心城区以方格网为主,表现出均衡外溢的 拓展趋势;郊区工业组团依托放射道路逐 步向心移动,表现出轴向拓展的趋势。结 合城市功能布局,初步形成“方格、环形、 放射”的道路系统,进一步强化了组团跳 跃式发展的城市空间形态。
(2)根据公路客运流量分析。昆明市作
为全省客流的中心集散地发往云南省16
个地州。其中昆明市域客流约占37.8%, 滇南客流约占23.5%,滇东客流约占 20.7%,滇西八地州客流约占18%。可 以看出昆明与滇南方向的客流联系最为 密切,与滇东方向的客流联系次之,与 滇西的客流联系最弱。
以昆明5个主要出口道路为研究对 象,昆明市客流主要有5个出口方向,东 北出口(昆曲高速公路)客流量最多,南出 口(昆玉高速公路)次之,其次是西出口
从昆明与滇中城镇群中的曲靖、玉溪、 楚雄,滇西的中心城市大理,以及滇南的 中心城市蒙自这几个主要城市的经济联系 强度看,昆明作为滇中城镇群乃至云南省 的中心,与玉溪,曲靖的经济联系强度远 远高于与楚雄、大理、蒙自的数值(表1)。 因此,曲靖一昆明一玉溪是区域主要的经 济发展轴线,其中昆明—玉溪的经济联系 强于昆明一曲靖,昆明城市空间向东南方 向(玉溪)、东北方向(曲靖)拓展是经济强 度动力的结果。 3.1.2交通联系强度分析
研究昆明的主要经济联系方向,采用经济 作用强度的引力模式[2l
R,j_[(P,J,)0’5x(P}JJ)0。5]/D,j2 式中,R,表衣舀褪关系强晓P;表示昆 明市区--tE农业人IZI;P。表示区域内另—城 市的非农业^口;Jj表示昆明市区的国内生 产总硷J;表示区域内另—城市的国内生产 总值;D,,表示昆明到另—城市之间的距离。
规划广角
口Un口U尸
昆明城市空间形态演变研究
口周 听
[摘要]传统的单中心圈层式的空间拓展模式已经难以适应昆明城市快速发展的需要,从更大区域范围考虑城
市的发展空间显得日趋重要。综合考虑昆明城市空间演变规律、区域空间发展关系、现状自然条件及城市空间
拓展方向等多方面的影响因素,未来昆明城市将形成“轴向带状、多中心”的空间发展模式及“一核、两轴,两
②“三圈”,即依托“三轴”逐层推进 的三个梯度经济圈,包括以昆明都市圈为 主的核心经济圈,以玉溪、曲靖、楚雄为 主的滇中经济圈,以大理、蒙自为主的第 三层次的经济圈,形成以昆明为核心,辐 射带动云南省经济发展的空间格局。
(2)滇中区域层面:形成“昆~玉一 曲”城市带。城市群(带)的形成是区域 经济增长的发动机,其经济总量和经济 发展推动作用在国民经济中占据重要的 地位[3】。昆明和它所在的滇中城镇群的经 济指标总和基本占据了云南省经济指标总
1.3,1 1937年一1949年 抗战时期,众多的沿海和内地工厂、机关、学
校相继内迁,昆明城市人口激增,经济高度增长, 城市迅速扩张,成为昆明近代史上城市发展最快的 时期[1J。城市空间的拓展形成两种趋势:城市内部 在“明城”基础上向四周连片扩张,具有明显的向 心集中趋势;城市外部的工业布局有意避开中心区, 按分工协作关系安排在郊区或周围城镇。这种布局 形式既保护了昆明古城原有的空间格局,又在远离 城市中心区北、西、西南三个方向上形成独立的工
动“三圈”的发展,对内连接内陆腹地对
外面向东南亚、南亚的空间发展模式(图3)。 ①“=---m”,即以高速公路为轴向延伸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