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粱田除草剂及使用技术简明表

高粱田除草剂及使用技术简明表

双子叶发生严重的地块
(40%莠去津悬浮剂40g+2甲4氯钠盐73g)/亩,喷洒处理土壤。
苗后生长期
2,4-滴丁酯
内吸传导激素型选择性苗后除草剂,苗后茎叶处理,根茎叶吸收并传导至生长点
防除问荆、马齿苋、三棱草等阔叶及莎草科杂草,对禾草无效。
高粱4~6叶期施药:72%乳油30~50ml/亩对水30~40kg茎叶喷雾。
高粱田除草剂及使用技术简明表
药剂名称
作用方式
防除对象
使用方法
备注
播后苗前(土壤处理)
异丙甲草胺
选择性芽前土壤处理剂,单子叶胚芽鞘、双子叶下胚轴和胚根吸收。
一年生禾本科杂草及部分阔叶杂草
72%乳油100~300ml/亩,或96%乳油90~110ml/亩,因有机质含量不同用量差异。
防除阔叶效果较差,可与扑草津混用,扩大杀草谱
莠去津+2,4-滴丁酯
莠去津为内吸选择性苗前、苗后除草剂,2,4-滴丁酯为内吸传导激素型选择性苗后除草剂。
多种单子叶及双子叶杂草
(40%莠去津悬浮剂150ml+72%2,4-滴丁酯乳油50ml)/亩,喷于土表。
莠去津+2甲4氯钠盐
莠去津为内吸选择性苗前、苗后除草剂2甲4氯钠盐为内吸传导、激素型除草剂。
氟氯吡氧乙酸
内吸传导型苗后除草剂,根与叶片吸收。
田旋l/亩兑水30kg茎叶喷雾
溴苯腈
选择性苗后茎叶处理触杀型除草剂,叶片吸收为主。
蓼、藜、苋等阔叶杂草
高粱3~8叶期,用22.5%乳油83~133ml/亩对水30kg茎叶喷雾,亦可加入40%莠去津50~70g/亩混用。
用药不可过早或过晚;
用后器械用热碱水多次冲洗。
2甲4氯、2甲4氯钠盐
内吸传导、激素型除草剂,根茎叶吸收。禾本科植物体内能代谢失去毒性。
一年生阔叶杂草及莎草
高粱4~5叶期,用20%2甲4氯水剂250ml/亩,或13%2甲4氯水剂200~300ml/亩对水30~40kg,茎叶均匀喷雾。
慎用,施药期不可过早或过晚。
绿麦隆
内吸、传导型选择性除草剂,根系吸收为主,并有叶面触杀作用。
一年生禾本科杂草和阔叶杂草
25%绿麦隆WP 200克/亩均匀喷施。
勿飘移到油菜、蚕豆、豌豆、等敏感作物上。
敌草隆
内吸、传导型,根系吸收为主,叶亦吸收
单子叶及阔叶杂草
25%敌草隆200~300g/亩,对水50~60kg喷雾
氰草津
内吸、传导型,根系吸收为主,叶亦吸收
施药后需6小时无雨,以保证药效。
莠去津
内吸选择性苗前、苗后除草剂。
单子叶和双子叶
40%悬浮剂150ml/亩于高粱4~6叶期,杂草2~4叶期喷施,高粱拔节前可能有些抑制,拔节后恢复。
有些高粱品种敏感需慎用。
阔叶杂草
播后3~5天,在出苗前用72%乳油50ml/亩对水30kg喷雾处理土壤和已出杂草。
勿飘移到敏感作物上。
甲羧除草醚
选择性触杀型芽前土壤处理剂,幼芽吸收,根吸收少。
阔叶杂草为主,及部分禾草、莎草。
播前或播后苗前80%wp125~190克/亩;40%悬浮剂250~380ml/亩。
去草净
内吸传导型除草剂,可用于芽前、芽后除草
裸麦草、黑麦草繁缕、看麦娘、马唐、狗尾草等
80%去草净可湿性粉剂75~150克于播前混土或播后苗前喷于土表,砂质土和育种田不宜使用。
扑灭津
选择性三嗪类除草剂,内吸传导型土壤处理除草剂,有一定的触杀作用。
防除一年生禾本科杂草和阔叶杂草。双子叶效果优于单子叶。
于播种后3~5天,每公顷用50%扑灭津3—6kg(200~400克/亩)对水喷雾作土壤处理。
一年生阔叶杂草及禾本科杂草
80%WP150~200g/亩,或43%悬浮剂186~362ml/亩,对水30kg喷雾。
西玛津
选择性内吸、传导型土壤处理剂
一年生阔叶杂草及禾本科杂草
50%WP300~400g/亩或40%悬浮剂300~400ml/亩,对水30~50kg喷雾处理土壤。砂质土用下限,壤质土和粘质土用上限。
对一些多年生的杂草也有一定的杀伤力
去草净+莠去津
去草净、莠去津均为为内吸苗前、苗后除草剂。
多种单子叶及双子叶杂草
(80%去草净WP50~100克+50%莠去津WP120克)/亩,于播前混土使用或播后苗前喷于土表。
去草净+扑灭津
去草净、扑灭津均为内吸传导型除草剂。
多种单子叶及双子叶杂草
(80%去草净WP50~100克+ 80%扑灭津WP80~160克)/亩,于播后苗前喷于土表。
同莠去津;残效期长,对后茬敏感作物有影响
莠去津
内吸选择性苗前、苗后除草剂,根系吸收为主,叶吸收很少。
一年生阔叶杂草及禾本科杂草
40%胶悬剂150~200g/亩对水30kg喷雾处理土壤,砂质土用下限,壤质土和粘质土用上限
残效期长,对后茬小麦、大豆、十字花科等敏感作物有影响。
2,4-滴异辛酯
选择性苗后茎叶处理除草剂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