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课囚绿记命题人:吕志明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1、下列加点的字词,读音和字形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婆娑(suō)纤细(qiàn)公寓(yù)大笔如椽(chuán) B.葱笼(lónɡ) 朝霞(zhāo)奔腾(ténɡ)遐不掩瑜(xiá) C.淅沥(xī lì) 蹩脚(bié)涟漪(yī)情不自禁(jìn)D.蕈菌(xùn)猗郁(yī)绿林(lù) 敝帚自珍(bì)CC.揖—辑,偃—揠2、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墙壁嵌着果脯视同至宝B.心焦爽直安慰急不暇择C.留恋浆液剪除揠苗助长D.炽热嗔怒悬垂了接爽直【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字形掌握情况。
对于一些易错的字,学生和老师都可以归类。
中学阶段常见的易错字约有1000个,突击和积累记忆都会起到很好效果。
D项,“接”应为“截”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毋庸________,法兰西优秀的民族文化是人类历史上的一笔宝贵财富。
②小男孩一下子________索然了,站在那里没有目标地东张西望。
③当浮力大于物体所受的重力时,物体上浮,________物体下沉。
A.置疑兴味反之B.质疑趣味反之C.质疑趣味否则D.置疑兴味否则A质疑:动词,提出疑问,如质疑问难。
置疑:动词,怀疑(多用于否定式),如不容置疑,无可置疑。
兴味:一时性的兴趣,一时产生的兴趣。
趣味:持续时间长的兴趣,爱好。
反之:是与之前所述,完全相反,中性词。
否则:是与之前所述内容不同,一般指结果,贬义词居多。
4、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在2009年春节晚会上迅速蹿红、身价暴涨的小沈阳,从3月开始已启动全国巡演计划,巡演的首站设在天津,演出之日,不少小沈阳的忠实支持者围在售票处慷慨解囊,意欲先睹为快。
B.高等教育毛入学率的大幅度提高,必然会影响入学学生的整体素质,呈现出揠苗助长的负面效果,而另一方面,高校在扩招的同时,自身师资力量又难以得到同步提升,教育质量参差不齐,甚至在急剧下降,高校门槛与入校门槛均在降低。
C.辩论会上,选手们唇枪舌剑,巧舌如簧,精彩激烈的场面赢得了观众阵阵掌声。
D.为迎接“五一”短假不能外出旅游的市民,公园展出了万余盆鲜花,这真让人感受到了什么叫如花似锦。
BA项“慷慨解囊”指毫不吝啬地拿出钱来帮助别人,对象有误。
C项“巧舌如簧”形容能说会道,善于狡辩,感情色彩不对。
C项“如花似锦”形容风景前程美好,不合语境。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可惜,这部在他心中酝酿了很久、即将成熟的巨著未及完稿,就过早地离开了我们。
B.大家普遍认为,这次语文和数学的三角函数、语言文字运用题不是很难。
C.他平时总是沉默寡言,但只要一到学术会议上,谈起他那心爱的专业时,就变得活跃而健谈了。
D.目前,少数政府网站变成花架子的现象在全国较为普遍,主要原因是不少地方政府只为赶时髦,仓促间“跟风上网”,而网络管理人才队伍建设却没有及时跟上。
CA项“巨著”离开我们搭配不当,应在“就过早……”之前加“他”。
B项语序不当,应为“语文的语言运用和数学的三角函数”。
D项不合逻辑,“少数”与“普遍”矛盾。
6、阅读《囚绿记》中的文字,完成小题。
① 忽然有一种自私的念头触动了我。
我从破碎的窗口伸出手去,把两枝浆液丰富的柔条牵进我的屋子里来,教它伸长到我的书案上,让绿色和我更接近,更亲密。
我拿绿色来装饰我这简陋的房间,装饰我过于抑郁的心情。
我要借绿色来比喻葱茏的爱和幸福,我要借绿色来比喻绮丽的年华。
我囚住这绿色如同幽囚一只小鸟,要它为我作无声的歌唱。
②绿的枝条悬垂在我的案前了,它依旧伸长,依旧攀缘,依旧舒放,并且比在外边长得更快。
我好像发现了一种“生的欢喜”,超过了任何种的喜悦。
从前我有个时候,住在乡间的一所草屋里,地面是新铺的泥土,未除净的草根在我的床下茁出嫩绿的一芽苗,草菌在地角上生长,我不忍加以剪除。
后来一个友人一边说一边笑,替我拔去这些野草,我心里还引为可惜,倒怪他多事似的。
③可是每天在早晨,我起来观看这被幽的“绿友”时,它的尖端总朝着窗外的方向。
甚至于一枚细叶,一垄卷须,都朝原来的方向。
植物是多固执啊!它不了解我对它的爱抚,我对它的善意。
我为了这永远向着阳光生长的植物不快,因为它损害了我的自尊心。
可是我系住它,仍旧让柔弱的枝叶垂在我的案前。
④它渐渐失去了青苍的颜色,变成柔绿,变成嫩黄,枝条变成细瘦,变成娇弱,好像病了的孩子。
我渐渐不能原谅我自己的过失,把天空底下的植物移锁到暗黑的室内;我渐渐为这病损的枝叶可怜,虽则我恼怒它的固执,无亲热,我仍旧不放走它。
魔念在我心中生长了。
【小题1】①段中作者用了个比喻句来表达自己“自私的念头”,你认为是哪一句?【小题2】③段中作者为什么说常春藤“固执”?这表现了常春藤什么精神品质?【小题3】④段中作者一方面说自己“不能原谅自己的过失”,另一方面却又称“魔念在我心中生长”,这是怎样的一种矛盾的心情?请你写出来。
【答案】【小题1】我囚住这绿色如同幽囚一只小鸟,要它为我作无声的歌唱。
【小题1】“固执”指“尖端总朝着窗外的方向。
甚至于一枚细叶,一垄卷须,都朝原来的方向。
”或者说“向着阳光”。
对光明的向往,执着的追求,不屈不挠的精神。
(后一问不一定要回答这么详细,点到即可。
)【小题1】不能原谅自己的过失”是因为作者为了更好的亲近绿,引绿入室,但却伤了绿。
作者在绿藤身上看到了生命的力量,觉得自己隐隐然做错了。
但另一方面作者却仍然执著一念存着“魔念”,囚禁着绿,作者对绿藤对光明自由的追求没有能够有真正的理解。
【解析】【小题1】注意答题的范围,注意指向,抓住第一段,比喻两个关键词。
进行信息筛选。
【小题1】注意“固执”的色彩,理解词语要注意作者的感情倾向,实际上这里是贬义褒用,表达的是绿色的坚持己见,执著,倔强的个性。
【小题1】对于矛盾的解释,也是高考常考的点之一,要求学生在文本中筛选出自己需要的信息,给出合理的解释。
最典型的是鲁迅先生的《孔乙己》一文的最后一句“孔乙己大约的确死了”中两个词的理解。
其实,只要站在两个词或者矛盾的两个方面,各自找出原因就可以了。
7、阅读下文,完成后面1-4题。
好一朵木槿花宗璞(1)又是一年秋来,洁白的玉簪花挟着凉意,先透出冰雪的消息。
美人蕉也在这时开放了。
红的黄的花,耸立在阔大的绿叶上,一点不在乎秋的肃杀。
以前我有“美人蕉不美”的说法,现在很想收回。
接下来该是紫薇和木槿。
在我家这以草为主的小园中,它们是外来户。
偶然得来的枝条,偶然插入土中,它们就偶然地生长起来。
紫薇似娇气些,始终未见花。
木槿则已两度花发了。
(2)木槿以前给我的印象是平庸。
“文革”中许多花木惨遭摧残,它却得全性命,陪伴着显赫一时的文冠果,免得那钦定植物太孤单。
据说原因是它的花可食用,大概总比草根树皮好些吧。
学生浴室边的路上,两行树挺立着,花开有紫、红、白等色,我从未仔细看过。
(3)近两年木槿在这小园中两度花发,不同凡响。
(4)前年秋至,我家刚从死别的悲痛缓过气来不久,又面临了少年人的生之闲惑。
我们不知道下一分钟会发生什么事,陷入极端的惶恐中。
我在坐立不安时,只好到草园踱步。
那时园中荒草没膝,除了我们的基本队伍亲爱的玉簪花之外,只有两树忍冬,结了小红果子,玛瑙扣子似的,一簇簇挂着。
我没有指望还能看见别的什么颜色。
(5)忽然在绿草间,闪出一点紫色,亮亮的’轻轻的’在眼前转了几转。
我忙拔开草丛走过去,见一朵紫色的花缀在不高的绿枝上。
(6)这是木槿。
木槿开花了,而且是紫色的。
(7)木槿花的三种颜色,以紫色最好。
那红色极不正,好像颜料没有调好;白色的花,有老伙伴玉簪已经够了。
最愿见到的是紫色的,好和早春的二月兰,初夏的藤萝相呼应,让紫色的幻想充满在小园中,让风吹走悲伤,让梦留着。
(8)惊喜之余,我小心地除去它周围的杂草,作出一个浅坑,浇上水。
水很快渗下去了。
一阵风过,草面漾出绿色的波浪,薄如蝉翼的娇嫩的紫色在一片绿波中歪着头,带点调皮,却丝毫不知道自己显得很奇特。
(9)去年,月圆过四五次后;几经洗劫的小园又一次遭受磨难。
园旁小兴土木,盖一座大有用途的小楼。
泥土、砖块、钢筋、木条全堆在园里,像是零乱地长出一座座小山,把植物全压在底下。
我已习惯了这类景象,知道毁去了以后,总会有新的开始,尽管等的时间会很长。
(10)没想到秋来时,一次走在这崎岖的山路上,忽见土山一侧,透过砖块钢筋伸出几条绿枝,绿枝上,一朵紫色的花正在颤颤地开放!(11)我的心也震颤起来,一种悲壮的感觉攫住了我。
土埋大半截了,还开花!(12)土埋大半截了,还开花!(13)我跨过障碍,走近去看这朵从重压下挣扎出来的花。
仍是娇嫩的薄如蝉翼的花瓣.略有皱折.似乎在花蒂处有一根带子束住,却又舒展自得,它不觉得环境的艰难,更不觉得自己的奇特。
(14)忽然觉得这是一朵童话的花,拿着它,任何愿望都会实现,因为持有的,是面对一切困难的勇气。
(15)紫色的流光抛散开来,笼罩了凌乱的T地。
那朵花冉冉升起,倚着明亮的紫霞,微笑地看着我。
(16)今年果然又有一个开始,小园经过整治后,不再以草为主,所以有了对美人蕉的新认识。
那株木槿高了许多,枝繁叶茂,但是重阳已届,仍不见花。
(17)我常在它身旁徘徊,期待着震撼了我的那朵花。
(18)它不再来。
(19)即使再有花开,也不是去年的那一朵了。
也许需要纪念碑,纪念那逝去了的,昔日的悲壮?1.文章开头先写小园中的其他几种花有什么作用?(4分)2.到木槿第二次开花前,作者已由惶恐不安到“习惯了这类景象”,通观全文,“这类景象”都指什么?(6分)3.文中“土埋大半截了,还开花!”也对读者产生很强的震撼、警示作用,试结合自己的感受分析,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艺术效果?(6分)4.题目流露出对木槿花的由衷赞美,作者说木槿花尤其是这朵木槿花“好”的理由是什么?(6分)1、用衬托(反衬亦可)的手法来突出木槿花的坚强、勇敢、不娇气。
2、2、①“文革中许多花木惨遭摧残”;②文革中所经历的“死别的悲痛”。
“又面临少年人的生之困惑”;③“几经洗劫的小园又一次遭受磨难”。
(每点2分)3、①用土覆压的沉重强大与花朵的细弱娇嫩形成鲜明的形象对比,突出木槿花的“悲壮”或突出木槿花在重压之下顽强挣扎的勇气。
(运用反复也起到强调作用)②运用联想、双关的手法,使含义更普遍,赞美韶华不再、年纪已老、活不了多久的人们依然绽放希望、富有活力。
(或答面对现实、顽强抗争的生命力)③也比喻一种精神:处于困境和绝望,依然拥有能直面人生痛苦的强大和伟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