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成都平原耕地数量变化驱动因子分析_以邛崃市为例

成都平原耕地数量变化驱动因子分析_以邛崃市为例

Analysis on the Cu ltivated Land Quantity Change and Its D riving Forces in Chengdu Plain HUANG Hao et al ( School o f Public A dm inistration, S ichuan University, Chengdu, S ichuan 610064) A bstract Tak ing Q ionglai City as a research sw atch reg ion, the quantity changes of cultivated land area and the driv ing forces from 1997 to 2007 were analyzed by using the statistica l software) SPSS, correlation ana lysis and principal com ponent analysis. Based on the sustainable deve lopm ent theory, the susta inable utilization counterm easures of cultivated land in Q ionglai C ity w ere put forward. Key words Cultivated land quantity changes; D riving forces; Strategy; Q iong la iC ity
邛崃市地处成都平原西南边、邛崃山东麓, 城区距成都 78 km, 介于 103b08c~ 103b46cE、30b12c~ 30b33cN。东介新 津、彭山; 南连蒲江、名山; 西与芦山接壤; 北和大邑毗邻。邛 崃市土地总面 积为 138 400 hm2, 其中耕 地面积 为 32 546 hm2, 占土地总面积的 23. 5% 。邛崃历代以酒、丝、茶、纸等名 扬于世, 有 /临邛自古称繁庶 0的美称。全市盛产水稻、小麦、 玉米、油菜等多种作物。
0. 428 0. 354 0. 945 0. 488 1. 000
表 2 特征值及主成分贡献率
Table 2 E igenva lue and contribution rate of principal component
主成分 P r inc ipa l componen t
特征值 E igenvalue
运用 SPSS17. 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后得出相关系数矩 阵、特征值、主成分贡献率与累积贡献率以及主成分载荷矩 阵如表 1~ 3所示。
表 1 耕地变化的驱动力因子的相关系数矩阵
Table 1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m atrix of the driv ing force factors of
0. 351
99. 726
6
0. 021
0. 232
99. 959
7
0. 003
0. 029
99. 987
8
0. 001
0. 012
99. 999
9
5. 470E-5
0. 001
100. 000
因子
F acto r
X1 X2 X3 X4 X5 X6 X7 X8 X9
表 3 主成分载荷矩阵
Table 3 Load ing m atrix of principal com ponents
2 邛崃市耕地数量变化的驱动因子分析 驱动因子是指导致土地利用方式和目的发生变化的主
要生物物理和社会经济因素, 是土地利用变化的动力因素。 影响耕地面积变化的因素主要有自然和社会经济 2个方面, 对于邛崃来说, 自然因素作用力不明显, 其耕地面积变化的 驱动因子主要表现在社会经济方面。依据上述定性分析, 耕 地作为农用地的一类, 其动态变化主要受人口增长、经济发 展、工业化、城镇化、农业内部发展等驱动因素影响。笔者依 据多元统计分析方法, 结合邛崃市社会经济统计资料, 选取 1997~ 2007年的数据为分析样本, 从中选取 9个指标进行相 关分析和主成分分析。
耕地是土地资源中宝贵的自然资源和资产, 是人类赖以 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保持一定数量的耕地不仅是保证食物安 全的需要, 也是调控国民经济的重要手段, 更有利于维持区 域生态平衡。但目前我国耕地总量不断减少, 因此研究影响 耕地变化的驱动因子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成都平原是地处四川盆地西部的冲积平原, 又称川西平 原 (简称平原 )。平原西北侧是龙门山, 东南侧是龙泉山, 两 山之间的地堑平原由岷江、沱江冲积扇构成, 面积约 7 000 km2。平原地形倾斜, 易灌易排, 气候温和, 土质肥沃, 历来是 四川人口稠密的重要农业区。平原属于典型的水田农业区, 农作物一年两熟或三熟, 是中国重要的水稻、棉花、油菜籽、 小麦、柑橘、柚子、油桐、茶叶、药材、蚕丝、香樟产区, 享有 / 天 府之国 0的美称。其中, 水稻、小麦和油菜产量高而稳定, 常 年提供的商品粮、油分别约占四川全省的 1 /5和 2 /5, 是四川 和全国著名的商品粮、油生产基地。在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 的背景下, 四川城镇化速度加快, 经济发展日新月异, 耕地面 积大幅下降。成都平原耕地面积的减少将不利于四川的可 持续发展, 进而对我国的粮食安全造成隐患。因此, 重视该 区域的耕地变化研究, 分析耕地变化驱动力因素, 对于四川 未来合理利用耕地资源, 缓解人地矛盾, 实现耕地资源可持 续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1 研究区域概况
收稿日期 2009-08-21
口 2007年底已达 65. 06万人, 其中, 农业人口 46. 8万人, 占 71. 8% , 非 农业 人 口 18. 4 万人, 占 28. 2% , 比 1997 年 的 11. 61% 增长了 145% 。邛崃市近年来工业发展迅猛, 工业总 产值由 1997年的 12. 92亿元增长到 2007 年的 60. 78亿元, 增幅达 370% 。由于社会经济高速发展, 城镇人口增长等原 因, 邛崃市耕地面积正逐渐减少, 人地矛盾日益突出。从图 1 可以看出, 邛崃市耕地总面积呈一直下降趋势, 从 1997年的 40 131 hm2 下降到 2007 年的 32 546 hm2; 同时, 人均耕地面 积也呈下降趋势, 1997年人均耕地面积为 0. 06 hm2, 2007 年 人均耕地面积下降到 0. 05 hm2, 下降了 0. 01 hm2。
the cultiva ted land. s changes
因子 Fac to rs
X1
X2
X1 1. 000 X2 - 0. 369 1. 000 X3 - 0. 962 0. 299 X4 - 0. 804 0. 824 X5 - 0. 810 0. 750 X6 - 0. 726 0. 748 X7 - 0. 811 - 0. 070 X8 - 0. 849 0. 675 X9 - 0. 664 - 0. 252
安徽农业科学, Jou rn al ofAnhu iAgr.i Sc.i 2010, 38( 2 ): 843- 845
责任编辑 马卫鹏 责任校对 卢瑶
成都平原耕地数量变化驱动因子分析 ) ) ) 以邛崃市为例
黄 好, 朱红波 (四川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四川成都 610064)
摘要 选取邛崃市为研究样本区域, 借助统计软件 SPSS, 运用相关分析和主成分分析方法, 分析了 1997~ 2007年耕地的数量变化及其 驱动因子, 并基于可持续发展理论提出了邛崃市耕地可持续利用的对策。 关键词 耕地数量变化; 驱动因子; 对策; 邛崃市 中图分类号 F 301. 2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 6611( 2010) 02- 00843- 03
X3
1. 000 0. 720 0. 815 0. 722 0. 915 0. 851 0. 790
X4
1. 000 0. 916 0. 881 0. 399 0. 914 0. 1 000
0. 973 1. 000 0. 581 0. 503 1. 000 0. 985 0. 959 0. 637 1. 000
图 1 1997~ 2007年邛崃市耕地总面积与人均耕地面积变动 F ig. 1 The changes o f tota l area of cultiva ted land and per cap-i
ta cultivated land area in Q ionglaiC ity from 1997 to 2007
根据邛崃市实际状况, 笔者选取影响耕地数量变化的主 要驱动因子分别为: X1 为粮食总产量 (万 t), X2 为总人口 (万人 ), X3 为国内生产总值 ( GDP) ( 亿元 ), X4 为非农业人 口比重 (% ), X5 为固定资产投资总额 (亿元 ), X6 为工业总 产值 (亿元 ), X7 为第三产业国内生产总值 (亿元 ), X8 为农 林牧副渔业 总产 值 ( 亿元 ), X9 为社 会消 费 品零 售总 额 (亿元 )。
近几年由于经济的快速发展、城镇化水平的快速提高, 耕地面积大幅度减少, 邛崃市耕地数量变化在成都平原具有 较强的代表性。据统计, 邛崃市 2007年国内生产总值达到 77. 04亿元, 比 1997年的 44. 28亿元增长了 75% 。邛崃总人
作者简介 黄好 ( 1988 - ) , 女, 四 川成 都人, 本科 生, 专业: 土地 资源 管理。
量之间的相关系数, 由表 3可知, 第 1主成分与 X3、X5、X8 的 相关程度很高, 相关系数分别为 0. 934、0. 964、0. 978, 这 3 个因 素代表了邛崃市的社会经济迅速发展的状况; 而第 2主成分则 与人口、非农业占人口比重相关程度较高, 说明人口增长及城 镇化发展对耕地变化的影响。 2. 1 经济迅速发展对耕地变化的影响 GDP是反映邛崃市 经济综合水平的重要指标, 它与第 1主成分的相关度高达 0. 934。近 10 年来, 邛崃市经济 增长较快, GDP 年均增 长 7. 5% 。要加快经济发展, 必须增加固定资产投入, 促使基础 设施不断发展和完善。邛崃市重点建设项目增加、投资增 加、乡镇企业的兴起和公共交通建设的大力发展都需要占用 耕地, 使得耕地数量不断下降。据统计, 邛崃市的固定资产 投资总额从 1997年的 1亿元增加到 2007年的 45亿元, 10年 增长了 44倍, 同时, 由于第二、三产业的快速发展以及人们 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人们对物质文化的需求不断增加, 对 改善住房和生活条件的需求增加, 表现在土地利用上就是要 求宽敞的住宅、宽阔的马路等, 这些都使耕地数量减少。 2. 2 人口的增长以及城市化发展对耕地的影响 人口数量 以及非农人口的比重共同构成第 2主成分, 它们反映了邛崃 市人口的增长以及城镇化的发展对耕地影响。人类是最具 代表性的土地利用与土地覆盖变化的驱动力之一, 人口密度 与土地利用的变化速率正相关, 人口增长越快, 土地利用越 多, 人口对耕地数量的变化起着重要的作用。 10年来, 邛崃 市人口不断增长, 并且非农业人口所占比例也在不断上升, 这表明邛崃市城镇化进程的发展迅速, 伴随着城镇化进程的 发展、经济的增长、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人们对物质和精神 文明的要求越来越高, 人们对第三产业用地需求逐渐增加。 因此, 人口的增长, 城镇化的兴起将使人地矛盾更加尖锐, 耕 地负荷越来越重。 3 耕地可持续利用对策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