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绪论名词解释1,遗传:指亲代与子代间相似的现象。
2,变异:指亲代和子代,子代和子代间具有差异的现象。
3,遗传学:是一门研究生物遗传和变异规律的学科。
简答:1,遗传学的发展历史(1)遗传学的萌芽:①公元前5世纪到公元前4世纪,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推动“泛生说”的形成②18世纪下半叶和19世纪上半叶,拉马克提出“用进废退”学说和“获得性状遗传”③魏斯曼的“种质连续论”④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和进化论(2)遗传学诞生:①孟德尔通过豌豆杂交实验系统地研究了生物的遗传和变异,并提出孟德尔遗传定律②狄·弗里斯,柯伦斯和冯·切尔迈克三人都证实了孟德尔遗传定律。
(3)细胞遗传学时期:①1903年萨顿发现染色体行为与与遗传因子一致,提出染色体是遗传因子的载体,促进了细胞学和遗传学的结合。
②1906年贝特逊等在香豌豆杂交试验中发现性状连锁现象。
③1909年约翰逊发表了“纯系学说”,并最先提出“基因”一词④1910年摩尔根通过对果蝇进行遗传研究,提出连锁基因遗传定律。
(4)从细胞向分子水平过渡时期:①1944年埃弗里等用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证明了遗传物质是DNA而非蛋白质②1952年赫尔歇和蔡斯等用同位素示踪法于噬菌体感染细菌的实验中,再次确证了DNA是遗传物质。
(5)现代分子遗传学时期:①1953年沃森和克里克提出了DNA双螺旋结构模型,标志着遗传学以及整个生物学进入分子水平的新时代。
②1961年克里克等证明了他于1958年提出的关于遗传三联密码的推测。
③1992年“人类基因组计划”开始实施。
并出现第一只克隆动物,克隆羊“多莉”。
2,经典遗传学和分子遗传学对基因的不同认识?经典遗传学基因的概念:基因具有下列共性:(1)基因具有染色体的重要特征(即基因位于染色体上),能自我复制,相对稳定,在有私分裂和减数分裂时,有规律地进行分配;(2)基因在染色体上占有一定的位置(即位点),并且是交换的最小单位,即在重组时不能再分割的单位(3)基因是以一个整体进行突变的,故它是一个突变单位;(4)基因是一个功能单位,它控制正在发育有机体的某一个或某些性状,如白花、红花等。
总之,经典遗传学认为基因是一个最小的单位,不能分割,既是结构单位,又是功能单位。
分子遗传学关于基因的概念:分子遗传学的发展揭示了遗传密码的秘密,使基因的概念落实到具体的物质上,即基因在DNA分子上,一个基因相当于DNA分子上的一定区段,它携带有特定的遗传信息。
这类遗传信息或被转录为RNA,包括信使RNA、转移RNA、核糖体RNA;或者信使RNA被翻译成多肽链。
第二章1,名词解释性状:遗传学中把生物体所表现的形态特征和生理特征,统称为性状。
基因: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
等位基因:决定生物同一性状的同一基因的不同形式互称为等位基因。
自由组合定律:指形成包含两对以上的相对性状的杂种时,各对相对性状之间各自独立地发生自由组合。
简答题:1,分离比出现的条件是:(1)研究的生物体是二倍体(2)F1个体形成的两种配子的数目是相等的,并且两种配子的生活力是一样的;受精时各雌雄配子都能以均等的机会相互自由组合。
(3)不同基因型的合子及有合子发育的个体具有同样或大体相同的存活率。
(4)研究的相对性状差异明显,显形表现是完全的。
(5)杂种后代都处于相对一致的条件下,而且试验分析的群体群体比较大。
测交:杂种一代与隐性纯合体的杂交回交:杂种后代与亲本之一的杂交自交:同株花朵间或同一朵花内雌雄配子的受精结合多因一效:多个基因影响同一性状一因多效:一个基因同时影响多个性状第三章1,名词解释:细胞膜:包被着细胞内原生质的一层薄膜。
随体:在某些染色体次缢痕的末端会有一个圆形或者略呈长形的突出体,这个突出体就称为随体。
无性生殖:指通过亲本营养体的分割而产生后代个体的方式,又叫营养体生殖有性生殖:通过亲本的雌雄配子受精成为合子,随后进一步分裂,分化和发育而产生后代的方式。
双受精:两个精核分别与胚囊中的卵核和极核结合的过程。
同源染色体:生物体中,形态和结构相同的一对染色体。
异源染色体:生物体中,形态和结构不相同的各对染色体互称为异源染色体。
细胞质里主要细胞器有:线粒体、质体(白色体,叶绿体,有色体)、核糖体、内质网、中心体,高尔基体一般染色体的外部形态包括:着丝粒、染色体两个臂、主溢痕、次溢痕、随体。
4.植物的10个花粉母细胞可以形成:多少花粉粒?多少精核?多少管核?又10个卵母细胞可以形成:多少胚囊?多少卵细胞?多少极核?多少助细胞?多少反足细胞?答:植物的10个花粉母细胞可以形成:花粉粒:10×4=40个;精核:40×2=80个;管核:40×1=40个。
10个卵母细胞可以形成:胚囊:10×1=10个;卵细胞:10×1=10个;极核:10×2=20个;助细胞:10×2=20个;反足细胞:10×3=30个。
6.玉米体细胞里有10对染色体,写出下面各组织的细胞中染色体数目。
答:⑴. 叶:2n=20(10对)⑵. 根:2n=20(10对)⑶. 胚乳:3n=30⑷. 胚囊母细胞:2n=20(10对)⑸. 胚:2n=20(10对)⑹. 卵细胞:n=10 ⑺. 反足细胞n=10⑻. 花药壁:2n=20(10对)⑼. 花粉管核(营养核):n=10第四章1,名词解释:反应规范:指某一基因型在不同环境中所显示出的表性变化范围,即基因型决定着个体对这种或那种环境条件的反应。
表现度:指杂合子在不同的遗传背景和环境条件的影响下,个体间基因表达的变化程度。
外显率:指一定基因型个体在特定的环境中形成预期表型的比例,一般用百分率表示。
表型模写:指环境改变引起的表型改变,有时会类似于某基因引起的表型变化。
不完全显性(半显性):指杂合子表现为双亲的中间性状的现象。
镶嵌显性:指后代的同一个体的不同部位上分别表现出双亲的表型。
并显性:指在后代个体的同一组织同一空间表现了双亲各自的特点。
致死基因:指能使携带者个体不能存活的等位基因复等位基因:指一个群体中,一对同源染色体的同一基因座上可以有两个以上的等位基因。
互补作用:指两对独立地等位基因分别处于纯合显性或杂合状态时,共同决定一种性状的发育。
积加作用:指有几个非等位基因共同决定着某一性状的表现,并且每一个基因都只有部分的作用,其单独存在时分别表现相似的性状。
重叠作用:指多对非等位基因的显性基因只要存在任何一个,都能变现出同样的表型。
修饰基因:有些基因本身并不控制生物性状的表型,但它可以影响其他基因的表型效应,这些基因称为修饰基因。
上位效应:指两对独立遗传基因共同作用于一对形状,其中一对等位基因的表现受到另一对非等位基因的遮羞作用,随着后者的不同而不同的现象。
起遮羞作用的如果是受显性基因的控制,则称为显性上位起遮羞作用的如果是受隐形基因的控制,则称为隐形上位2,简答题1,为什么显隐性关系会有相对性?①显隐性可随所依据的标准而改变在性状的显隐性关系中,我们是把子一代表现出和亲代之一相同的性状称为显性性状,另一个没有显现的亲本性状称为隐形性状。
但是依据不同的观察和分析水平,子一代性状所显现出来的显隐性关系会随所依据的标准而改变。
事实证明,所谓的显隐性关系是依所依据的标准而定的,标准变了,相应的显隐性关系也会改变。
②显性性状与环境的关系显隐性关系还受到环境的影响或者其他生理因素影响。
事实证明,杂合体基因型在其体内不同的生理环境条件下表现出不同的类型。
基因型并不决定着某一性状的必然实现,而是决定一系列发育的可能性。
可见,环境改变,等位基因的显隐性关系也相应发生改变③综上所述,显隐性关系具有相对性。
第五章1,名词解释性反转:生物从一种性别变为另一种性别的现象。
伴性遗传:指位于性染色体上的基因所控制的某些性状总是伴随性别而遗传的现象。
限性遗传:指只在某一性别中表现形状的遗传。
从性遗传:指受生物性别的影响而引起性状的显隐性关系发生改变的一类性状的遗传。
2,简答题1,怎样证明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第六章1,名词解释连锁:处于同一条染色体上的基因遗传时较多地联系在一起的现象完全连锁:当连锁的基因间不发生交换,即交换值为零,称为完全连锁不完全连锁:若连锁的基因间发生交换,交换值大于零小于50%,称为不完全连锁重组:同源染色体上不同对等位基因之间重新组合的现象。
重组率:遗传学中以测交子代中出现的重组子所占的比例来测定基因连锁的程度,称为重组率交换值:同源染色体的非姊妹染色单体间有关基因的染色体片段发生交换的频率。
染色体图:依据基因之间的交换值,确定连锁基因在染色体上的相对位置而绘制的一种简单线性示意图。
图距:两个基因在染色体图上距离的数量单位四分子分析:利用遗传学方法分析单个减数分裂的全部产物称为四分子分析。
着丝粒作图:利用减数分裂分离来确定是否重组,再计算标记基因到着丝粒之间的图距称为着丝粒作图。
遗传图谱:通过遗传重组所得到的的基因和遗传标记在具体染色体上的线性排列图物理图谱:利用限制性内切酶将染色体切成片段,再根据重叠序列确定片段间连接顺序以及遗传标记之间物理距离的图谱。
序列图谱:通过测序得到的基因组图谱。
基因图谱:在识别基因组所包含的的蛋白质编码序列的基础上绘制的结合有关基因序列,位置及表达模式等信息的图谱。
第七章1,名词解释烈性噬菌体:指侵入细菌细胞后,能立即破坏宿主细胞的遗传物质,导致宿主裂解的噬菌体温和噬菌体:指侵入细菌后,噬菌体的DNA或者独立存在于寄主细胞内,复制但不裂解宿主细胞,也不影响宿主细胞的正常代谢。
原噬菌体:整合在宿主染色体中的噬菌体。
转化:细菌通过细胞膜摄取周围环境中的DNA片段,并通过重组将其整合到自身染色体中的过程。
接合:指通过“雄性”供体细胞之间的直接接触,使遗传物质从由供体传递到受体细胞,并发生遗传重组的现象和过程。
转导:以噬菌体作为媒介,把某一细菌的DNA转移到另一细菌,并进行基因重组的过程。
普遍性转导:由于这一类噬菌体能够转移细菌染色体的任何部位,因而称为普遍性转导局限性转导:指这类噬菌体只能转导供体菌染色体的限定部分,因而称为局限性转导。
2,简答题1,简述高频重组,低频重组与F因子的区别?第八章1,名词解释多基因假说累加效应:指微效基因的效应总和跟每个增效基因的效应大小及数目有关显性效应:由于等位基因间存在显隐性关系而对基因型值所产生的的效应或作或上位效应:由于非等位基因之间的相互作用而对于基因型值所产生的效应遗传力(遗传率):指亲代将其遗传特性传递给子代的能力,是表示遗传因素和环境效应相对重要性的一个基本指标。
近交系数:指一个个体从它的祖先那里得到一对在遗传上完全等同的两个等位基因的概率。
杂种优势:指基因型不同的亲本杂交产生的杂种一代,在一种或多种性状方面由于亲本的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