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法国现代化进程
一、内政:半总统制的形成
1、背景:两次世界大战后的法国 经济:困难,遭到战争破坏 政治:政局不稳 国内,内阁更替频繁 国外,民族解放运动蓬勃发展:(印度支那
和阿尔及利亚);法被迫签订《日内瓦和约》 2、1958年,戴高乐组织政府,建立法兰西
第五共和国,政权为半总统制。
印度支那的越南、老挝、柬埔寨三国蕴藏有丰富的 矿产资源,在亚洲南部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因此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法国仍固执地寻求维系 “法兰西殖民帝国”的办法。可绝大多数越南人已 厌倦了在法国或者其他外来势力统治下生活,特别 是二战期间,他们看到法国人一样会在亚洲被打倒 在地,他们渴望国家的独立与自由,甚至不惜为此 失去生命。这一切都迫使法国政府必须无休止地将 有限资源投入到这场“旧世界保卫战”中。
成议会再次讨论已通过的法案,有权下令举行公民
投票,在与总理和两院议长磋商后可以解散议会,
在紧急情况下可宣布处于紧急状态。国民议会和参
议院只有在以绝大多数票通过对政府的弹劾时内阁
才能倒台。这样,法国从议会制共和国变成了半议
会制半总统制共和国、总统集大权于一身,保证了
法国在政治上的稳定,结束了政府软弱无力的状况。
制订颁布《法典》,确 立资本主义社会的立法 规范
“我真正的光荣并非打了40次胜仗,滑铁 卢之战抹去了关于这一切的记忆。但有一样 东西是不会被人忘却的,它将永垂不朽—— 那就是我的民法典。”
------拿破仑
拿破仑在其所有征服地区贯彻法国革命的一 些基本原则。他废除封建制度和农奴制度, 承认所有公民的平等,实施其著名的法 典。……虽然各地极为不安的既得利益集团 反对这些变革,但变革在许多地方得到普遍 的支持。
——美国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 史》
对外战争
打败“反法同盟” 1808年入侵西班牙 1812年对俄战争
法国的统治是进步的,但事实仍然是一种外 来的统治,在必要的地方,是凭武力强加 的。……拿破仑所“冒犯”的人民,先是因 “自由、平等、博爱”的口号而觉醒并充满 热情,然后又在其导师背叛自己的原则时转 而反对其导师。
3、半总统制的特点:
区别于美国的总统制和英国的议会制
4、影响:稳定政局,促进法国经济、文 化各方面的发展
二、外交:推动欧洲联合——欧共体
1、原因:在美苏冷战的背景下,西欧 为振兴经济,抗衡苏联东欧、摆脱美国 控制,走上了联合自强的道路。
2、欧洲联合的基础(法德联盟) 法德矛盾:拿破仑战争、普法战争、一
有你 没认
些主张,用法律的形式否定封
有为
建专制制度和等级制度,维护
局《 限人
民主自由平等人权法制。成为
性权
革命纲领。
?宣 言
》
4、法兰西第一共和国的成立
(1)《1791年宪法》和君主立宪制建立 (2)外国武装干涉和巴黎人民攻占王宫
(3)法兰西第一共和国的成立 1792.9
French First Republic
工业化发展,19世纪后期工业发展开始落后于 其它工业化国家。
英美德法19世纪70、80年代在世界 工业总产值中的比例
年份
英国
美国
德国
法国
1870年 80年代
32% 18%
23% 31%
13% 16%
10% 7%
第7课
法兰西第五共和国
——20世纪的法国的内政外交
第五共和国建立后,法国形成半总统制的 政权形势,政局保持稳定,对外则奉行独 立的民族主义政策,致力于与欧洲共同体 国家的合作并与社会主义国家及第三世界 建立良好的关系。
——美国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 史》
4、法兰西第一帝国的覆灭
第七次反法同盟军队在莱比锡与法决战。 法军战败
拿破仑退位,被流放到地中海的厄尔巴岛。 波旁王朝在法国复位。
1815年初,拿破仑再次上台,但滑铁卢一役 把拿破仑送上了不归路。被流放圣赫勒那岛, 1821年5月病逝于该岛。
第6课 从复辟到共和
一、1815—1875年的法国政局 1、波旁王朝的复辟 1815—1830年 2、“七月王朝” 1830年7月,巴黎人民起义 性质:金融贵族政权 3、1848年二月革命与第二共和国 二月革命与工人六月起义 4、第二帝国 1852—1870年
5、普法战争与第三共和国 1870年普法战争, 9月4日革命,第二帝国覆
原因:历史传统;历届政府的鼓励;小农私有土 地制度。
影响:
影响:高利贷帝国主义 (1)金融家、银行家在国家政治经济生活的强
大力量,影响法国政局及政治经济政策; (2)加快了对外资本输出。在外开设银行通过
借贷获取高额利润和外交利益。 (3)国内形成庞大的食利阶层 (4)银行资本高度集中,工业投资不足,影响
三、拿破仑时代
1、雾月政变 1799年11月
2、执政府的建立 第一执政
拿破仑1769-1821 Napoleon
3、法兰西第一帝国 First Empire of France
(1)拿破仑称 帝(1804) Napoleon I
(2)拿破仑的对内政策和对外战争
对内政策
采取各项便利资本主义 工商业的发展措施;
济和政治双重性质的组织。 建立关税同盟,实现了人员、货物、资本和服
务的自由流动。
4、历史作用:
对于西欧:促进西欧经济的发展 加强对国际事务的影响 有利于维护西方西欧的和平与安全
对于法国:法国获得了更多的市场,资金和技 术
三权分立说
《百科全书》
《论法的精神》
伏尔泰 Voltaire 1694-1778
开明专制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卢梭 Rousseau 1712-1778
天赋人权说; 主权在民和社 会契约说。
性质与特征:欧洲第二次思想解放运动,资产阶级 在意识形态领域的反封建斗争。强调理性,批判专 制、教权,倡导民主平等自由,建立政治构想。
1954年6月18日,主张停止战争的孟戴斯·佛朗斯 组成法国新内阁,新政府表示将尽快达成停战协议。 经中、苏、越等国的努力。7月21日,关于印度支 那问题的日内瓦谈判达成最后协议,法国表示尊重 越南、老挝、柬埔寨三国的独立、主权和领土完整, 越南抗法救国战争取得彻底胜利。
1943年1月,罗斯福(左二)、 邱吉尔(右一)在北非卡萨布 兰卡与戴高乐(右二)和北非 总司令吉罗德会晤,商讨盟 军作战计划,会上决定次年 6月诺曼底登陆
影响:解放人的思想,为法国大革命作了思想 准备;推动欧美的思想启蒙,推动欧美资产 阶级革命;鼓舞了亚洲人民的反封建斗争。
2、封建专制制度的危机
封建等级制度和第三等级的革命要求 社会矛盾和路易十六的财政危机 在英法七年战争的失败
统治 阶级
第一等级 教士 第二等级 贵族
革命的主力 革命的对象
被统治 阶级
二、法国现代化进程
法国的现代化进程充满了曲折与反 复,作为欧洲大陆封建势力比较强大的 国家,它经历了大革命的洗礼,政权的 频繁更迭与长期的政治社会的动荡,到 19世纪后期,才形成稳定的国家政治制 度。在经历两次世界大战后,最终形成 今天的政治体制,通过推动欧洲的联合, 彰显欧洲大国的作用。
第5课 大革命
灭,第三共和国成立 1870—1875年法国政局特点:政局动荡 无产阶级革命---1871年巴黎公社 帝制与共和制的较量 普法战争失败后赔款割地
二、共和政体的最终确立 “1875年宪法”
三、高利贷帝国主义 1、法国工业革命与经济的发展 19世纪30年代开始第一次工业革命 第二帝国时期完成 2、法国经济发展的特点 金融业的高度发展,工业资本相对不足
第三等级 资产阶级、农民 手工业者、贫民
二、法国大革命
1、三级会议的召开1789年5月5日
2、大革命的爆发
1789年7月14日,巴黎人民起义,攻占巴士底 狱。
3、 《人权宣言》
1789年8月,制宪会议 (立宪派)
主要内容:P69
评价:启蒙思想家的主张出现
在《人权宣言》中,说明君主 立宪派用法律的形式肯定了这
战,二战
3、进程:
1951年,法国、联邦德国、意大利、比利时、 荷兰和卢森堡建立煤钢共同体。
1958年,六国建立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 能共同体,决定建立关税同盟。实行共同农业 政策,组成农产品共同市场。
1967年,合并为欧洲共同体。 1992年,法国通过欧洲联盟条约 1993年,欧洲联盟正式成立,成为一个具有经
一、革命前的法国
1、启蒙运动
历史条件:资本主义发展,与封建制度的矛盾加深;资 产阶级的形成;自然科学的进步。
主要内容:三权分立说;天赋人权说;主权在民和社会 契约说。
代表人物:洛克及法国启蒙思想家
法国启蒙思想家
孟德斯鸠 Montesquieu 1689-1755
狄德罗 DenisDiderot, 1713—1784)
第五共和国宪法规定:立法权属于国民议会
和参议院,国民议会议员任期5年,参议院每年改
选三分之一,议会的权力缩小,议会讨论预算的期
限为70天。总统的权力扩大,任期7年,由议会议
员及各地区、海外领地和地方议会代表组成的选举
团选出。总统作为国家元首和三军最高统帅,有权
任命总理、各部部长和其他高级官员。总统可以责
1958年6月出任总理, 提出加强总统权力和行政 权力的新宪法,9月28 日举行公民投票,新宪法 以78.5%的票数被通 过,10月4日生效。自 此,法兰西第五共和国取 代第四代共和国,法国由 议会制过渡到事实上的总 统制。1958年12月 经普选当选为第五共和国 总统,1965年再次当 选为总统病故。
处死国王
4、雅各宾派专政 Jacobins
《马拉之死》
罗伯斯庇尔1758-1794 Robespierre
雅各宾派专政措施
彻底摧毁封建制度 实行限价政策 颁布惩治嫌疑犯条例 全民动员反击内外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