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公开课课件】《醇的性质和应用》课件
【公开课课件】《醇的性质和应用》课件
反应现象比较
钠与水 浮 钠与乙醇 先下沉后上浮 先块状后熔成小球 先静止后游动 后来有响声 加酚酞变红色
熔
游 响 红 2Na+2H2O= 2 NaOH +H2↑
1、烷烃的C-H键上的氢原子不能被钠原子所取代; 2、乙醇和水的O-H键上的氢原子都能被钠原子所取 代,羟基决定乙醇能和钠生成H2; 3、氢原子的活泼性:烷烃<乙醇<水, H2O与钠的反应比乙醇与钠反应要剧烈得多。
C2H5OH+NaBr+H2SO4 →C2H5Br+NaHSO4+H2O
请结合课本P68[观察与思考],探究归纳以下问题:
(1)为什么实验中的硫酸不能使用98%的浓硫酸,而用蒸馏水稀释 过的浓硫酸? 提示:98%的浓硫酸具有强氧化性,而HBr有还原性,会发生副反
应生成溴单质。
(2)加入浓硫酸和溴化钠的作用是什么?试用化学方程式加以解 释。 提示:制HBr。方程式为2NaBr+H2SO4(浓) ==== Na2SO4+2HBr (3) 长导管、试管II和烧杯中的水起到了什么作用?
催化氧化
现象: 铜丝黑色又变为红色,液体产生特殊气味 练习写出下列有机物催化氧化的反应方程式 : O (乙醛的气味) Cu 2 CH3CH2CH2OH → 2CH3CH2C-H +2 H2O △ + O2 △ 2Cu + O2 2CuO O △ CH CH OH + CuO → CH CHO + Cu + H O
(二)乙醇与金属钠反应(取代反应)
2C2H5OH+2Na 2C2H5ONa+H2
乙醇钠
此反应中,乙醇哪 些键断裂?
⑤
三、乙醇的化学性质
实验探究四 乙醇与氢卤酸的反应
试管 I 试管 II 导管 a
在试管 I 中依次加入 2 mL 蒸馏水、4 mL浓硫酸、2 mL 95%的乙醇和3 g 溴化钠粉末, 在试管II中注入蒸馏水,烧杯 中注入自来水。加热试管 I 至 微沸状态数分钟后,冷却,观 察并描述实验现象。
实验现象:试管II中有油状物产生,溶液分层
【实验原理】
(三)乙醇与氢卤酸的反应(取代反应)
学生表演 H―C―C―B H―C―C―OH + H B
H H H H
― r
r
+ H―OH
H
H
H
H
NaBr + H2SO4 == NaHSO4 + HBr
说明:
⑴该反应与卤代烃的水解反应是相反的关系,碱性时易于卤代烃与 水的水解反应,酸性时易于醇与HX的取代。 ⑵常用醇、卤化钠、浓硫酸共热制RX。
乙醇分子的比例模型
醇的官能团--羟基 写作-OH
结构简式:CH3CH2OH 或C2H5OH
结构与性质分析
⑤
H H
-C原子 -C原子
H
④
C—C—O—H H
③
H② ①
官能团--羟基(-OH)
乙醇分子是由乙基(—C2H5)和羟基(— OH)组成的,羟基比较活泼,它决定着乙醇的主 要性质。
乙醇的结构式:
三、乙醇的化学性质
实验探究二 乙醇为什么可以使铜 器、银器变光亮?
取少量酒精于试管中,把光亮的细铜丝绕 成螺旋状,在酒精灯的外焰上加热烧红,然后 迅速插到盛有乙醇的试管底部,观察反应现象。 重复操作3-4次,闻试管内液体气味。
活动与探究二
实 验 步 骤 现 象 铜丝由 红色 变成 黑色 . 2、在试管中加入2mL 又由 黑色又变成 红色 ,反 乙醇,将加热后的铜丝 复多次,可闻到 刺激性 气 CH CHO 味, 这种物质是 . 3 插入乙醇中
【判断】下列有机化合物哪些属于醇类?
E.
F.
OH
G.
A C D E F
不是酒精是乙醇
长途客运汽车站,一个男子拎着一大桶东西 急匆匆地奔过来,正挤着人群想上车,售票 员问:“哎哎,这是什么东西?” 男子一边喘气一边往上挤说:“酒精”.
“不行,不行,这可是易燃物,不能带上车 的.”售票员反皱着眉头. 这男子又嚷道:“这是乙醇.”
乙醇在空气里能够燃烧,发出淡蓝色 的火焰,同时放出大量的热。
(一)、氧化反应
1. 燃烧 C2H5 OH + 3 O2
点燃
2CO2 +3H2O
乙醇燃烧时哪些化学键发生断裂呢?
⑤
银匠在焊接银器、铜器时,表面会生成发黑的 氧化膜,他们通常把铜、银在火上烧热,马上 13 蘸一下酒精,铜银会光亮如初!这是何原理?
紫色的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酸性重铬酸钾溶液由橙色变为绿色,判定司机饮酒超标。
思考: 为什么钠保存在煤油中,而不保存在水 与乙醇中。从这种做法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根据上述结构分析:钠与二甲醚(CH3-O-CH3) 能反应吗? Na沉在二甲醚的底部,没有气体产生
三、乙醇的化学性质
实验探究三
钠能保存在煤油中,那钠能否保存在乙 醇中? 分别将一小块金属钠放入乙醇和水中,反应完成 后往烧杯中加入少量的酚酞,观察实验现象?
总结:醇可以和氢卤酸反应,反应中,醇分子 中的羟基被卤素原子取代生成卤代烃。 △ R一OH + HX → R一X + H2O
【注】通常,卤代烃就是用醇和氢卤酸反应制得。
三、乙醇的化学性质
实验探究五 (四) 乙醇的脱水反应
乙醇和浓硫酸混合加热 到170℃左右
H H C H H C H 1700C
浓H2SO4 用浓硫酸作催化剂应 反应注意事项: 1)反应温度170℃ 2)加碎瓷片 3)V乙醇:V浓硫=1:3
=
=
2CH3CH(OH)CH3 +
3
2
Cu是催化剂,但实际起氧化作用的是CuO。 Cu 总: 2CH3CH2OH + O2 2CH3CHO + 2H2O △ 醇被氧化的机理: ② ① ①-③位断键 R1 R1 Cu 2R2—C—O—H + O2 — C = O 2 R + 2H2 O 2 △ ③ 生成醛或酮 H
乙醇的脱水反应条件(例如温度)不同,脱水的 方式也不同,生成物也不同。如乙醇和浓硫酸共热 到140℃左右,每两个乙醇分子间会脱去一个水分 子而生成乙醚。
2CH3CH2OH
浓H2SO4
1400C
CH3CH2OCH3CH2 + H2O
书P69“信息提示” 启迪思考: 通过分子内脱水反应和分子间脱水反应, 试比较这两个反应的异同点,有什么心得?
是不是所有的醇都能发生消去反应?
CH3 CH3OH CH3一C一OH
CH3 CH3一C一CH2一OH
CH3
CH3
与乙醇同类的烃的衍生物,它们能否发生象乙醇那样 的消去反应?
结论:醇发生消去反应的条件:与-OH相连
的碳原子相邻的碳原子有氢原子。 (邻位)碳原子上要有氢原子
(2)乙醇的分子间脱水-----取代反应
CH2=CH2
+H2O
OH
羟基和氢脱去结合成水
请结合课本P69[活动与探究],归纳探究以下问题: (1)装置中广口瓶起什么作用?试管中有什么现象? 提示:广口瓶起安全瓶的作用,同时KOH溶液或水可除 去混合物中挥发出的乙醇和SO2(浓硫酸作催化剂)等气体。试 管中酸性KMnO4溶液褪色。
(2)如何设计探究方案,比较不同催化剂的催化效果。
提示:在其他条件相似的情况下,记录酸性KMnO4溶液褪色的 时间,时间越短,催化效果越好。 (3)用浓硫酸作催化剂,为什么反应温度要迅速升到170℃? 如果缓慢加热会有什么影响? 提示:要生成乙烯,温度必须在170 ℃,如果慢慢加热,会 增加副产品乙醚。
(1)乙醇的分子内脱水-----消去反应
H H H
Cu 3 O2 △ →
2CH3-C-CH3 + 2H2O
2
生活中,你的亲朋好友有没有喝酒的? 同学们有没有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 喝了酒之后,有的人容易脸红?你知 道是为什么吗?
喝酒脸红的原因
酒精(即乙醇)吸收后,绝大部分在肝脏被氧 化分解。在醇脱氢酶的作用下氧化成乙醛,又在 醛脱氢酶的作用下氧化成乙酸,乙酸进入血液, 在代谢过程中,最后生成CO2和H2O排出体外。 乙醛能使脸部毛细血管扩张而变红,所以喝酒 脸红的人意味着他们有高效的醇脱氢酶,但是缺 乏醛脱氢酶,所以体内迅速积聚大量乙醛而迟迟 不能代谢,出现中毒现象,比如会面红耳赤、头 疼、心率加快、严重可导致死亡。 长期喝酒,会使醛脱氢酶活性降低,使肝脏乙 醛浓度过高,损伤肝脏,引起疾病。
“干嘛不早说?呵呵,快上!”售票员笑着 抱怨.客车终于启动了.
一、乙醇的物理性质
颜 色: 气 味: 状 态: 挥发性: 无色透明 特殊香味 液体 易挥发 比水小
密 度:
溶解性: 跟水以任意比互溶 能够溶解多种无机物和有机物
二、乙 醇 结 构
分子式: C2H6O H H 结构式: H C—C—O—H H H
△
提示:对溴乙烷起到冷凝作用,试管II中的水还可以除去溴乙烷
中的乙醇。
(4)如何证明试管中的产物为溴乙烷? 提示:取产物少量于试管中,加入稀硝酸后再加入 AgNO3溶液,无明显变化;再取少量产物加入NaOH溶液
加热,加入过量的稀硝酸酸化,再加入适量AgNO3溶
液,如果有浅黄色沉淀,则证明为溴乙烷。
成乙烯;在140 ℃时分子间脱水生成乙醚。
(4)1,3-丁二烯与溴的加成反应,在-80 ℃时发生1,2-加成, 生成3,4-二溴-1-丁烯;在60 ℃时发生1,4-加成,生成1,
4-二溴-2-丁烯。
所以,我们可以根据物 质的化学性质,按照实际需 要,控制反应条件,使化学 反应朝着我们所需要的方向 进行。
1、铜丝在火焰上加热
分析 红色→黑色
2. 催化氧化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