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常见的酸和碱》第三课时教案

《常见的酸和碱》第三课时教案

课题1 常见的酸和碱
第3课时常见的碱
【核心素养】
通过对常见的碱的性质和用途的学习,使学生认识重要的化学物质——碱。

【教材分析】
本课题的内容属于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中一级主题“身边的化学物质”中的二级主题“生活中的常见化合物”。

“常见的碱”属于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十单元课题1的教学内容。

第十单元《酸和碱》的教学包含了课题1《常见的酸和碱》、课题2《酸和碱的中和反应》以及实验活动6、7。

本单元首先从生活和实验中常见的酸和碱出发,介绍了几种常见酸和碱的性质及用途,并说明酸和碱各有其相似化学性质的原因。

接下来在酸和碱性质及用途的基础上,进一步介绍了酸和碱之间发生的反应——中和反应以及中和反应在实际中的应用,溶液的酸碱度等。

课题1《常见的酸和碱》主要包含三个板块的内容:酸碱与指示剂作用、常见的酸、常见的碱。

“常见的碱”是在认识了酸和碱能与指示剂反应、常见酸的性质和用途后学习常见的碱,既是前一部分知识的延伸,又为后面的中和反应及盐的学习做好铺垫。

“常见的碱”的教学内容包括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的性质和用途以及通过物质导电性实验说明酸和碱各有其相似化学性质的原因,需两课时完成。

本节课是第一课时,主要探究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的性质和用途。

【学情分析】
一、认知基础
通过前面内容“常见的酸”的学习,学生具备了探究酸的化学性质的基础和能力,为学习常见的碱奠定了学习物质的基础和方法;学生对于二氧化碳与石灰水的反应非常熟悉,对于研究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的反应能起到引导作用。

二、学生特点
初三学生处在半幼稚半成熟的阶段,兴趣对于学生的学习就显得更为重要,结合化学学科的特点,有小组成员共同参与的实验活动,能积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利于学生的发展。

【教学目标】
1.通过对实验进行观察与分析,使学生掌握氢氧化钙和氢氧化钠的主要化学性质,并能正确书写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提炼化学思想方法,内化提升化学学科核心素养。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的化学性质;
教学难点:非金属氧化物与可溶性碱的反应。

【教学方法】
本节课采用了实验探究式的教学方法,利用了组内合作、组间竞赛、探究实验、方法提炼等形式,引导学生体验化学学科探究的真正乐趣,内化建构学生的学科核心能力。

【课前准备】
学生完成教师发布的课前预习任务,教师通过预习反馈,了解学生的薄弱点。

【教学过程】
教学
环节
教学设计设计意图
活动引入【小组交流】利用知识卡片,检测预习效果本环节通过组内合作、
组间竞赛,充分调动学
生的积极性和参与性,
增强了化学学习兴趣,
促使学生参与后续的新
课学习。

实验探究初



【小组实验】完成实验10-5
本环节让每个学生亲
历探究过程,培养学生
的团队合作、观察分析
和实验动手能力【小组实验】完成实验10-6
【小组实验】紫色石蕊溶液和酚酞溶液遇
到氢氧化钠溶液和氢氧化钙溶液的颜色
变化
















【小组实验】分别往氢氧化钠溶液和石灰
水中通入CO2,观察现象
本环节通过实验创设
情景,设置悬念,激发
学生去思考真实的化
学问题
【实验】证明CO2和NaOH的反应
通过展示验证实验,利
用对照思想引导学生
对CO2和NaOH的反应
进行探究
【观察讨论,教师追问】
1、同学们观察到哪些现象?
2、你看到的现象一样吗?
3、为什么装氢氧化钠溶液的瓶子变瘪的
更厉害?
本环节采用师生互动
和追问的策略,启发学
生认识CO2和NaOH的
反应,帮助学生内化建
构化学科学探究的核
心能力
拓展提升【小组讨论】书写并观察CO2分别与Ca(OH)2、
NaOH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分析反应前后物质的
类型以及新生成化合物中的酸根与非金属氧化
物的分子在结构组成上的联系
本环节通过分析、观察、
总结、仿写,让学生学
会归纳、概括、迁移、
应用书写化学方程式的
方法,通过书写化学方
程式,落实化学反应的
符号表征
【知识迁移】仿写SO2、SO3、SiO2与氢氧化钠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知识建构【小组交流】用知识网络图的形式回顾本节课所
学知识
通过建构知识网络图,
帮助学生系统地梳理本
课所学,培养学生的总
结归纳的能力
【课堂小结】
NaOH和Ca(OH)2的俗名、物理性质及用途;碱的化学性质
【课堂训练】
(提示:打开配套习题,互动答题,更快更便捷的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总体上看,本节课较好的现实了预期的教学目标:环节一通过组内合作、组间竞赛的方式,检验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效果,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参与性,充分关注了每一名学生的课堂学习生活;环节二实验探究1将探究物理性质的演示实验转变成学生实验,将看实验转变成做实验,这种亲历体验,有效地体现了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实验探究2利用对比实验,创设情景,设置悬念,实现有真实需求的小组合作学习,采用师生互动和追问的策略,帮助学生内化建构化学科学探究的核心能力;环节三通过书写相关化学方程式,观察总
结相关规律,仿写拓展,实现“化学反应的符号表征”这一核心能力的内化提升。

【结束语】
化学实验是一种手脑并用的过程,是知识和技能的融合。

它能给予学生生动、丰富的直观景象,提高学生的学习动机。

多设计一点实验,多创设一些情景,多增添一分趣味,多彰显一丝内涵,使化学课堂变得更加生动,充满活力。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