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赏析
诗经秦风《蒹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凄凄,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节妇吟
张籍
君知妾有夫, 赠妾双明珠; 感君缠绵意, 系在红罗襦。 妾家高楼连苑起, 良人执戟明光里。 知君用心如日月, 事夫誓拟同生死。 还君明珠双泪垂, 恨不相逢未嫁时。
建安风骨 曹丕推崇文章体气的高妙、放逸、遒劲、壮 大,开风骨论的先河 唐人固有的乐观情绪,与建安文学中的英雄 性格以及屈原以来的理想精神的传统相结合,就 构成了唐诗(尤其是盛唐)的风骨。她扬弃了 “汉魏风骨”中慷慨悲凉的成分,而着重开其豪 壮明朗的一面,推陈出新,形成自己特有的素质。 这也是唐诗做为一代诗新风的客观依据。
张籍,字文昌,苏州人,唐贞元十五年进士,官 拜太常寺太祝,迁秘书郎。后经韩愈推荐,得为 国子博士等官职。许多当时的名士,都乐於与他 同游。
此诗一本题下注云:“寄东平李司空师道”。 李师道是当时藩镇之一的平卢淄青节度使,又冠 以检校司空、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的头衔,其势炙 手可热。中唐以还,藩镇割据,用各种手段,勾 结、拉拢文人和中央官吏。而一些不得意的文人 和官吏也往往去依附他们,韩愈曾作《送董邵南 序》一文婉转地加以劝阻。张籍是韩门大弟子, 他的主张统一、反对藩镇分裂的立场一如其师。 这首诗便是一首为拒绝李师道的勾引而写的名作。 通篇运用比兴手法,委婉地表明自己的态度。单 看表面完全是一首抒发男女情事之诗,骨子里却 是一首政治诗,题为《节妇吟》,即用以明志。
李商隐诗《无题· 相见时难别亦难》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在晚唐诗坛上,李商隐是一位大家,当时与杜牧 齐名。不过,若就对后世的影响而言,他是超过 了杜牧的。李商隐在诗歌史上的一个重要贡献, 是创造性地丰富了诗的抒情艺术。他的诗歌创作, 常以清词丽句构造优美的形象,寄情深微,意蕴 幽隐,富有蒙眬婉曲之美。最能表现这种风格特 色的作品,是他的七言律绝 。
伏,跌宕多姿。
行路难三首》作于天宝三载(744)初离朝廷 之时。李白此时心情复杂:失意、愤懑、迷惘困 惑、愤世疾俗、自负、自信等种种情感交织在一 起,感慨万千。在诗里,他以行路艰难比喻世路 的艰难,抒发了不平之感和继续追求理想的愿望。 《唐宋诗醇》:"冰塞雪满,道路之难甚矣。而日 边有梦,破浪济海,尚未决志于去也。后有二篇, 则畏其难而决去矣。此篇被放之初,述怀如此, 真写得'难'字意出。"应时《李诗纬》卷一:"太白 纵作失意之声,亦必气概轩昂。若杜子则不然。"
三、四句,接着写因为“相见时难”而“别亦难”的 感情,表现得更为曲折入微。 “春蚕到死丝方尽”中的“丝”字与“思”谐音, 全句是说,自己对于对方的思念,如同春蚕吐丝,到死 方休。“蜡炬成灰泪始干”是比喻自己为不能相聚而痛 苦,无尽无休,仿佛蜡泪直到蜡烛烧成了灰方始流尽一 样。思念不止,表现着眷恋之深。在这两句里,既有失 望的悲伤与痛苦,也有缠绵、灼热的执着与追求。追求 是无望的,无望中仍要追求,因此这追求也着有悲观色 彩。诗人只用两个比喻就圆满地表现了如此复杂的心理 状态,表明他的联想是很丰富的。“春蚕”句首先是人 的眷恋感情之缠绵同春蚕吐丝绵绵不尽之间的联想,又 从蚕吐丝到“死”方止而推移到人的感情之生死不渝。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平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这首诗意在表达人寿几何,及时行乐,圣者寂 寞,饮者留名的虚无消沉思想,愿在长醉中了却一 切。诗的开头六句,写人生寿命如黄河之水奔流入 海,一去不复重返,如此,应及时行乐,莫负光阴。 “天生”十六句,写人生富贵不能长保,因而“千 金散尽”“且为乐”。同时指出“自古圣贤皆寂 寞”,只有“饮者留名”千古,并以陈王曹植为例, 抒发了诗人内心的不平。“主人”六句结局,写诗 人酒兴大作,“五花马”、“千金裘”都不足惜, 只图一醉方休。表达了诗人旷达的胸怀。“天生我 材必有用”句,是诗人自信为人的自我价值,也流 露怀才不遇和渴望用世的积极思想感情。诗深沉浑 厚,气象不凡。情极悲愤狂放,语极豪纵沉着,大 起大落,奔放跌宕。诗句长短不一,参差错综;节 奏快慢多变,一泻千里。
杜少府之任蜀州
城阙辅三秦, 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 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 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 儿女共沾巾。
王勃:(650—676),字子安,绛州龙门 (今山西河津)人。少有“神童”之称, 博学多才。十五岁举幽素科,授朝散郎。 后为沛王府侍读,因戏作斗英王鸡檄文, 触怒高宗,斥逐出府。遂南游巴蜀,漂泊 西南。返长安后,补虢州参军,因事免官, 其父亦受累贬交趾令。赴交趾省亲,渡海 堕水,受惊而死。善为文,与杨炯、卢照 邻、骆宾王齐名,时称 “四杰”。后人评 其 诗,亦列初唐四杰之首。所作诗清新流 畅,质朴自然,是新旧诗风过渡的标志。
这首诗,以女性的口吻抒写爱情心理,在悲 伤、痛苦之中,寓有灼热的渴望和坚忍的执着精 神,感情境界深微绵邈,极为丰富。 首句的“别”字,不是说当下正在话别,而 是指既成的被迫分离。两个“难”字,第一个指 相会困难,第二个是痛苦难堪的意思。 第二个“难”字的出现,因重复而给人以轻微 的突兀感,造成了诗句的绵联纤曲之势,使相见 无期的离别之痛因表达方式的低回婉转而显得分 外的深沉和缠绵;这样的缠绵情态,在“别易会 难得”等平直叙述中是不易体会的。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 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 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仗自叹 息。 俄倾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 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 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 由彻!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 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 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春望
国破山河在, 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 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 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 浑欲不胜簪。
将进酒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中国 古代文学专题
宋尊晰
唐诗赏析
唐诗是我国优秀的文学遗产之一, 也是全世界文学宝 库中的一颗灿烂的明珠。 我国古典诗歌的发展,从诗经、楚辞开始,经过长期 的酝酿和演变,到唐代登上了繁荣的高峰。唐代诗歌创作 的盛况空前,仅目前留存的唐人诗作就有五万余首,有姓 名可考的作者两千多人,散逸、失传的可能更多。唐代诗 坛出现了百花齐放的局面,除李白、杜甫、白居易、韩愈 这样千古宗师、中外驰名的大师外,其余在文学史上独自 名家、开宗立派的诗人,尚有熟十位之多。题材内容的丰 富、体制形式的齐备,艺术表现的动人,风格流派的纷繁, 影响后世的深远,这一切都标志着诗歌创作的全面成熟。 唐诗作为人类艺术文化的瑰宝、中华民族的骄傲,是当之 无愧的。
行路难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著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 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 边4。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 在?长风破浪5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 海。
“行路难”多写世道艰难,表达离情别意。李白《行路 难》共三首,蘅塘退士辑 选其一。诗以“行路难”比喻世 道险阻,抒写了诗人在政治道路上遭遇艰难时,产生 的不 可抑制的激愤情绪;但他并未因此而放弃远大的政治理想, 仍盼着总有一天会施 展自己的抱负,表现了他对人生前途 乐观豪迈的气概,充满了积极浪漫主义的情调。 诗开头写“金樽美酒”、“玉盘珍馐”,给人一个欢 乐的宴会场面。接着写“停 杯投箸”、“拔剑四顾”,又 向读者展现了作者感情波涛的冲击。中间四句,既感叹 “冰塞川”、“雪满山”、又恍然神游千载之上,看到了 吕尚、伊尹忽然得到重用。“行路难”四个短句,又表现 了进退两难和继续追求的心理。最后两句,写自己理想总 有一天能够实现。 全诗在高度傍徨与大量感叹之后,以 “长风破浪会有时”忽开异境,并且坚信美好前景,终会 到来,因而“直挂云帆济沧海”,激流勇进。蕴意波澜起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诗人一反往日作诗“沉郁顿挫”的风格, 不以含蓄蕴藉见长,而以爽朗明快取胜。 诗人的激情出自于胸臆,发自于肺腑,有 如江堤决口汹涌澎湃,一泻千里。全诗从 头至尾一气呵成,毫无斧凿痕迹,感情真 切,笔势奔涌,旋律轻快,是杜甫诗中绝 无仅有的生平第一快诗。具有强烈的艺术 感染力。 还乡的奇妙幻想融化在诗中,现实主义与 浪漫主义手法浑然一体,恰到好处地写尽 了在听喜讯忽传时,刹那间由悲喜交集转 为喜欲狂的激情,从而使诗人在喜讯突至 时奔涌的激情得到了充分的表现。
上元二年(761)秋八月,怒号的秋风卷走了杜甫 浣花溪畔草堂上的茅草,晚上又下了一场大雨, 搞得屋漏床湿。面对这苦难的处境,杜甫不只是 哀叹自己的遭遇,而是进一步联想到像自己一样 的"天下寒士"们何时才能都解脱苦难。这种忧国 忧民、先人后己的高尚情怀历来为人们称道。这 是一首歌行体的古诗,句式长短不齐,韵脚多次 转换,给人一种参差错落、曲折跌宕的感觉,有 助于表现坎坷生活和悲凉郁塞的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