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现代中国教育的发展课件

现代中国教育的发展课件

D、高校招生制度改革
1968年12月,毛泽东下达了“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 农的再教育,很有必要”的指示,上山下乡运动大规模展开, 1968年当年在校的初中和高中生(1966、1967、1968年三届学 生,后来被称为“老三届”),全部前往农村。文革中上山下 乡的知识青年总人数达到1600多万人,十分之一的城市人口来 到了乡村。这是人类现代历史上罕见的从城市到乡村的人口大 迁移。全国城市居民家庭中,几乎没有一家不和“知青”下乡 联系在一起。
是 A.科教兴国
B.教育革命
(A)
C.三个面向
D.信息高速公路
(4)邓小平复出后,自告奋勇抓教育,其拨乱反正的措施有
①整顿恢复教学秩序②恢复高考制度③编写新教材④倡导尊
师重教⑤启动“希望工程”
(B)
A.①②③⑤
B. ①②③④
C. ②③④⑤
D. ①③④⑤
(5)改革开放以来,教育蓬勃发展,主要表现为 ①“两种教育制度” 的提出②工农速成班的创办③实行九年义务
4、加大对西部地区教育发展的力度
青海边远牧区学校开展远程教育 西藏日喀则地区中学新教学楼
从2006年开始,全部免除西部地区农村 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
人民教育的奠基 动乱中的教育
教育的复兴
百年大计 教育为本
国运兴衰 系于教育
(1)关于新中国建国初期教育方针和政策的表述,不属实的是
A.新中国的文化教育是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教育
教 A.育①④②完③善教B育.③立④法⑤⑤邓小C.平①提③出④教育D的.①“②三⑤个面向(” B )
这种教育方针培养的是什么样的人才?
全面发展的人才 为社会主义服务的人才
3、倡导并实施“两种教育制度”
全日制学校教育制度 半工半读的学校教育制度
田头识字学习
偏远贫因地区的小学
20世纪五六十年代,我国经济落后,政府办了许 多工农速成中学和文化补习学校,田头识字教学 等形式,这些形式为扫盲教育作出贡献
恢复中断十年的高考制度
组织编写新教材
倡导尊师重教
2、影响
学校教育迅速摆脱 混乱局面, 回到 健康发展的轨道
(二)改革开放新时期教育的蓬勃发展
1、提出教育优先发展思想,实施“科教兴国”的发展战 略 2、20C80年代“三个面向”,促进教育改革步伐
江泽民在北京师范大学建校 100周年庆祝大会上强调: “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大力 推进教育创新”(2002年9 月8日)
确立教育要为 国家建设服务,学校要向 力提高人民的文化水平。
旧教育有用经验,借 广大工农开门,大
意义
这就成功地将半殖民地半封建教育改 变为沿着社会主义方向前进的新中国 的人民教育
2、制定方针——人民教育面临的首要问题 A、背景:1956年,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 B、提出
“我们的教育方针,应该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 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 有文化的劳动者。” ——毛泽东
2、表现 B.停课闹“革命”,成立红卫兵组织,批“走资派”,
北京大学红卫兵在批斗北大校长陆平等反动学术权威
清华大学在批斗反动学术权威
70年代招收不需要文化课考试的“工 农兵学员”。
2、表现 A.文革开始后,师生卷入“扫四旧”活动
B.停课闹“革命”,成立红卫兵组织,批 “走资派”, C.1966年,高考制度被废除
北京工农速成中学学生在学习 采煤工人施玉海在中国煤矿工人速 劳动模范郝建秀(中)在山东大 成中学学习 学附属工农速成中学学习
一、人民教育的奠基
成就 1、逐步形成比较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 2、培养了大批素质较高的劳动后备军和 德才兼备的建设人才
二、动乱中的教育 ——混乱
1、原因: “文革”冲击
A.文革开始后,师生卷入“扫四旧”活动
第21课 现代中国教育的发展
我们国家,国力强弱、经济发展后 劲的大小,越来越取决于劳动者的素质, 取决于知识分子的数量和质量。一个十 亿人口的大国,教育搞上去了,人才资 源的巨大优势是任何国家比不了的…… 如果现在不向全党提出这样的任务,就 会误大事,就要负历史责任。
教育是一个民族最根本的事业。 ——邓小平
B.其重要内容是向工农和工农子女开门
( D)
C.开展扫盲和工农识字教育
D。工农业者脱产入学,接受正规教育
(2)动乱时期的中国教育
A.成了政治的牺牲品
(A)
B.整体水平还是得以与建国初期持平
C.通过严格考试录取的制度基本不变
D.还是起到了缩小与发达国家差距的作用
(3)党和政府把教育事业摆在优先发展的地位,提出的战略
邓小平 (1990年9月5日)
在安徽大学就 读的苏 明娟(《希望工程宣 传画》中的“大眼 睛”)2005年大学毕 业,走上了工作岗位。
(二)改革开放新时期教育的蓬勃发展
1、提出教育优先发展思想,实施“科教兴国”的 发展战略
2、20C80年代“三个面向”,促进教育改革步伐
3、20C90年代实施“211工程”计划,一批重点 高校和实验室迅速发展壮大
Back
一、人民教育的奠基
(1949~1966)
1、拉开序幕 2、制定方针
3、倡导并实施两种教育制度
1、拉开序幕
(1)人民政府接管各级各类学校,复课开学,并 进行初步改革。
(2)从列强手中收回教育事业的自主权,教育事 业真正回到人民手中。
(3)1949年,第一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召开
“以 老解放区新教育经验为基础,吸收 助 苏联经验”来建立人民教育事业;
3、影响
文革使中国教育事业受到极大破坏, 各行各业人才缺乏, 整个民族素质大大下降, 中国与发达国家的差距拉大了
三、教育的复兴
(一)文革后初期拨乱反正,全面整顿迎来教育
的春天 “尊重知识、尊重人才”
(一)文革后初期拨乱反正,全面整顿迎来教育 的春天
1、措施 教育战线全面拨乱反正
整顿恢复教学秩序
李岚清作关于“科教兴国” 战
略的报告(1998年6月)
⑴对基础教育:1986年颁布《义务教育 法》,大力普及九年制义务对高等教育:增设一批新兴的边缘学 科,建立学位制度,改革高校招生与分 配制度,扩大学校办学的自主权
(4)允许社会办学,
启动希望工程 (1989年)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