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中国教育史教案课件(完整版)
中国教育史教案课件(完整版)
主讲人:刘静伦 北京师范大学
卷头语
感觉历史,就好像感觉那遥远的星空,神秘而 令人神往,
人类宝藏就在其中蕴藏, 研究历史,不是在故纸堆中翻翻捡捡, 就像是推开一扇尘封的大门, 人类的文明就在其中荧荧闪光。
“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聪慧,
数学使人周密,哲理使人深刻
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学使人
“六k-w”学习法:
know-what know-why know-who
Know-how
know-when know-where
“六结合”学习法:
1、古今结合(历史与现实联系)
2、史论结合(历史与逻辑、考证与思辨)
3、中外结合(中外异同比较)
4、史实结合(历史与实践联系)
按不同标准,教育科学可分为不同类别。 这里介绍两种:
一、教育科学的分类
1、教育空间:社会教育学、学校教育学、 家庭教育学
2、教育层次:幼儿教育学、初等教育学、 中等教育学、高等教育学、成人教育学、继续 教育学
3、教育与社会子系统的关系:教育经济学、 教育政治学、教育文化学、教育伦理学、教育 法学、教育生态学、教育人类学
1、生产力的较大发展 2、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明显分工 3、科学文化的较大进步(文字的产生) 4、阶级的形成(教育的分化)
关于学校的萌芽,在古籍中记载颇多, 而且众说纷纭。这里主要介绍两种:
1、成均
最早见于《周礼》:“大司乐掌成均之 法,以治建国之学政,而合国之子弟焉。”
西汉时期的董仲舒认为:“成均,均为 五帝之学。”
八、学习中国教育史的意义
学习教育史可以使我们了解教育制度和 教育思想发展的源流,有助于树立科学的教 育发展观,扩大知识视野。尤其是我国作为 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有悠久的历史和文 化,有尊师重教的优良传统,作为教育工作 者只有通过教育史的学习,才能更深刻地认 识我国当前的教育改革。Biblioteka 九、学习中国教育史的方法
方法:情感陶冶、道德熏陶、心灵净化等
六、中国教育史(学科性质)
“教育是一种历史的存在”。中国教育史 是教育科学的重要分支学科,它运用历史唯 物主义的观点方法,研究中国自古至今教育 制度和教育思想发生、发展、演变的过程, 总结不同历史阶段教育的经验、教训及其特 点,作出客观公正的评价,探求教育发展的 客观规律。
8、教育比较:比较教育学、比较高等教育 学、比较教学论、中小学管理比较、比较师 范教育
9、教育方法:教育研究方法、教育统计、 教育规划、教育预测
10、教育理论:教育原理、教育哲学、教 育社会学
还有一种分类方法:
1、部门教育学:研究各级各类学校、教 育行政机构中的教育问题,如学前教育学、 普通教育学、高等教育学、成人教育学
一、夏朝的官学
夏朝已进入有文字记载的文明时代。文 字是教育的重要手段,也是学校教育产生 的重要条件。教育是国家的重要社会活动, 它由奴隶主贵族控制,由政务官之一的司 徒主管。“教育分化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也是一种社会进步”。
夏朝的官学除了沿袭“虞舜”时期的 “庠”之外,还有“序”和“校”两种学
1、“序”
东汉时期的郑玄解释说:“均,调也。 乐师主调其音。” 即“成均”是古代乐师 作乐的地方。“成均”以音乐教育为主。
2、虞庠
《礼记》称:“米廪,有虞氏之庠也。” 郑 玄解释说:米廪“藏养人之物”,即粮仓。
《说文》指出:庠“从广羊声”,即食羊者所 居之地,养老敬老的地方。
孟子说:“庠者,养也。” 即把有道德、有 经验的老者养在那里,专门从事教育儿童的工 作。
(《孟子·滕文公上》说:“皆所以明人伦 也。”,后来朱熹解释说:“父子有亲, 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 信。此人之大伦也。庠序学校,皆所以明 此而已。”)
夏朝文字
成都发现4千年前夏朝民居遗址
二、商朝的官学
商代的教育史料主要来源于甲骨文的发掘。 根据甲骨文的记载,商代的官学已出现“大 学”、 “瞽宗”、“庠”、“序”、“学” 等名称。
二、教育学的分类
教育学原理
课程与教学论
教育史 高等教育学 成人教育学 学前教育学
比较教育学 职业技术教育 教育技术学 家庭教育学
三、教育史的性质
1、教育史是教育的发展历程,即关于教育 发生、发展和演变的历史过程。
2、教育史是一门研究教育发展历程的学科 交叉学科:教育学、历史学 记载教育发展的历程 总结教育发展的经验教训 发现和揭示教育发展的规律
《礼记》曰:“有虞氏养国老于上庠,养庶老 于下庠。” 虞庠以德教(孝的教育)为主。
此外,相传神农氏始设“明堂”施行社会教 育,《周礼》有“六厩成校”的说法。
四、原始社会时期教育的特点
1、教育权利平等,教育目的是为了培养 合格的氏族成员
2、教育内容以生活经验为主 3、教育活动在实践中进行,直接为生产 和生活服务 4、教育方式是言传身教、口耳相传 5、由于分工不同,男女教育有所区别 6、教育没有专门的场所和专职人员
《礼记·明唐位》说:“殷人设右学为大学, 左学为小学,而作乐于瞽宗。”
《礼记·王制》曰:“殷人养国老于右学, 养庶老于左学。”
陶文
金文
东汉时期的郑玄解释说:“右学,大学, 在西郊;左学,小学,在国中王宫之东。”
右学和瞽宗属于大学性质,是一种新型 的教育机构。殷人尚右尚西,将大学设在西 郊,故称右学。右学和瞽宗以乐教为主,是 奴隶主贵族子弟学习礼乐的场所。右学和瞽 宗设立在王都。
4、教育对象的特点:职工教育学、农民 教育学、青年教育学、妇女教育学、特殊 教育学
5、教育职能:教育管理学、教育行政学、 教育督导学、教育测量与评价、教育技术 学、教育心理学
6、教育内容:教学论、课程论、学习论、 德育论、各科教学法、美育论
7、教育历史:中国教育史、外国教育史、 国别教育史、断代教育史、专题教育史、地 方教育史
主要研究中国各个历史阶段的教育制度 和教育思想。
教育制度史注重研究各级各类学校的产 生、发展和衰亡的规律,探讨各种类型学 校的特点和经验。
教育思想史着重研究在各个历史阶段那 些重要的、产生深远影响的教育家的教育 思想。
孙培青主编的《中国教育史》编写体例 就是按照历史发展的顺序研究各阶段的教 育制度和教育思想,其中教育制度包括教 育方针政策、教育管理措施、人才选拔及 教育内容等;教育思想是通过对主要代表 人物的介绍来反映各历史时期教育思想的 发展。
善辩。”
——培根
每一门科学都经历了一个产生、发展和完
善的过程(如教育学的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 萌芽时期、独立形态时期、迅速发展时期、理 论深化时期),同样整个教育科学也是在教育 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和完善的,它不是个别人 的发明创造,而是古今中外教育实践经验的总 结和众多教育家教育理论的结晶。
为教育理论发展提供历史素材 为教育实践发展提供历史借鉴 对未来教育发展做出某种预测 3、教育史是一门课程(专业基础课程)
四、教育史的研究对象
整体上看:教育制度、教育思想 具体而言:教育制度、教育事件、教育实
践、教育人物、教育论著、教育理论、教 育思潮等。
五、教育史的功能和价值
2、“校”
“校”是在地方设立的学校。
《孟子·滕文公上》:“夏曰校”,“校者,教 也”
《说文》:“校,从木,交声。” “校”是乡 学。
《史记》:“乡里有教,夏曰校。”同“序”一 样,
总之,教育是重要的社会活动,教育 为政治服务。夏朝官学教育目的是为奴隶 主贵族培养能征善战的武士; 教育内容注 重军事训练、宗教教育和人伦道德教育。
1、展现性功能(史实性价值) 描述和再现教育历史的过程及其发展状况,还
原漫长的教育发展历史,了解和把握教育历史 的本来面貌 方法:考据(考证)、注疏、训诂(用通俗的 语言解释古书中的词句)、校勘、考古等 2、思辨性功能(学术性价值) 寻求教育历史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发现教育 历史现象与史实之间的内在联系,对教育历史 发展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方法:分析、归纳、综合等
2、教育的模仿起源说(心理学角度) 代表人物:孟禄(美国) 主要观点:教育起源于古代儿童对成年人 无意识的模仿。 以上两种观点都把教育看作是一种本能, 否认了教育的目的性和社会性。
3、教育的劳动起源说(哲学和社会学角 度)
代表人物:苏联学者
主要观点:既然直立行走、人手的形成、 语言的产生、人脑的形成等都是劳动的产物 (恩格斯),那么作为一种人类社会实践活 动的教育无疑也起源于生产劳动。
4、教育的需要起源说(即起源于社会生 活和人类自身发展的需要)
代表人物:杨贤江
主要观点:我国的教育起源于原始社会 成员参与社会生产和生活的需要,这些社 会生产和生活所需要的经验、知识技能和 生活规范等并非天生就有,而是经过后天 习得的。如果没有教育活动,人类的生存 和社会的发展就不可能延续。教育方式是 通过言传和身教。
3、应用性功能(实践性价值)
发挥教育史学对当代教育改革实践的借鉴与指 导作用,为教育改革提供历史借鉴及成败经验
方法:古为今用、洋为中用
4、人文性功能(内在精神价值)
发挥教育史学的育人作用,在漫长的教育发展 历程中,涌现出许多杰出的教育家,他们的教 育理念、教育精神、教师风范和高尚人格等, 经过历代教师传承已积淀成一种优秀的教育传 统和教育品质。
按中国历史的发展阶段,可划分为中国古 代教育史、近代教育史、现代教育史和当代教 育史。
古代部分从原始氏族公社时期到清朝中叶 为止;近代部分从1840年鸦片战争到1919年 的“五四”运动前夕;现代部分从“五四”运 动到新中国成立前为止。新中国成立后为当代 教育史部分。
七、中国教育史的研究对象
2、跨学科教育学:研究教育问题中的其 他各种问题,如教育经济学、教育社会学、 教育政治学、教育法学、教育财政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