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教育均衡发展与
平民教育理念是新时期我国教育发展的指 导思想。
四、我省基础教育发展不均衡的主要表现
➢ 教育投入差异大
2006年,全省有中小学生1696.28万人,其中珠 三角地区 499.89 万人,占全省总数的 29.47 %; 经济欠发达地区1196.39万人,占全省总数的70.53 %。而当年全省教育经费总量721亿元(不含省本级 教育经费144亿元),其中珠三角地区447亿元,占 62%;欠发达地区仅274亿元,占38%。也就是说, 欠发达地区用全省1/3多一点的教育经费支撑着全省 2/3的基础教育规模。
➢ 农村校舍增长较快,大部分省城乡生均校舍面积城 乡基本接近。
➢ 教师学历合格率进一步提高,城乡间、地区间差距 缩小。
➢ 全国农村学校现代教育技术装备水平有较大提高, 城乡差距有所缩小。(2004年农村初中每百名学生 拥有计算机3.2台,比2002年增长60%。)
➢ 修改义务教育法,从法律上给予保障。 《义务教育法》第二十二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 其教育行政部门应当促进学校均衡发展,缩小学校 之间办学条件的差距,不得将学校分为重点学校和 非重点学校。学校不得分设重点班和非重点班。 《义务教育法》第八条 人民政府教育督导机构对义 务教育工作执行法律法规情况、教育教学质量以及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状况等进行督导,督导报告向社 会公布。将义务教育纳入公共财政保障范围,全面推 进素质教育、合理配置义务教育资源。等
➢ 广东实施免费义务教育、建立以省长为组长的农村 免费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领导小组(确定了分项 目按比例的投入机制)。
➢ 将基础教育均衡发展水平纳入教育强市、 强县、强 镇及市县党政领导评价指标体系。
➢ 取消义务教育阶段的等级评估,推进规范化 学校建设。
➢ 实施农村教育五项工程。
50班额工程、生活设施改造工程、新装备 工程、 高中扩容促优工程、强师兴教工程 ➢ 建立区域内校长教师定期轮换制度,提高农 村地区教师待遇。
基础教育均衡发展与 优质学校建设的辨证关系
广东省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 陈健
一、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内涵与形态
➢ 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内涵: 既是一种理想追求,也是现实的阶段性
目标;是一个不断发展的历史过程:为更多 的人提供更多的教育机会,为所有的人提供 基本平等的教育,为尽可能多的人提供尽可 能好的教育。 ➢ 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表现形态: 办学条件的均衡 教师资源的均衡 生源的均衡
➢ 初中毕业生升学率省平均为75.41%,汕尾、 云浮、 揭阳为40%多,湛江、 清远、潮州为50%多。
五、我省实施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举措
➢ 调整政府财政支出结构,投入向农村教育倾斜。 2001年起,建立农村困难家庭义务教育书杂费
免收制度103万学生受益、2001-2005省级财政安 排18.6亿,2006-2007每年5亿用于中小学布局调 整;2002-2004安排近10亿用于山区老区学校改造。
六、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最终目标 是实现教育普遍的优质化
➢ 均衡发展不是平均发展,更不是降格以求的发展; 不是削峰填谷,而是造峰揚谷。
➢ 均衡发展承认发展差异,同时中3301所,普通高中 981所,省级优质学校分别为545,169,311所; 民办省级优质学校12所;共1037所。主要分布在珠 江三角洲,其中深圳位居第一:197所,广州第二: 169所,佛山第三:161所,江们第四:67所,东 莞第五:58所,茂名第六:53所。
➢ 以扶贫助弱加强共同发展
美国上世纪50年代开始的“社区控制”“先行教 育””补偿教育”;法国政府将一些条件差的地区 设为教育优先区。
三、我国政府对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追求 (以十五期间为例)
➢ 政府对义务教育投入的增长率农村高于城市,生均 拨款的城乡之比有所缩小。
2005年农村小学生均预算内经费从413元增加到 1004元,初中从534元增加到1074元,年均增长 20%,高于城市6各百分点。
二、世界各国实施基础教育
均衡发展的主要措施
➢ 以教育立法提供制度保障
明确政府、教育部门、家庭的法律责任、制定国 家教育标准,如埃及建立质量认证与保障体系、泰 国建立国家教育质量标准、英国90年代对义务教育 几个重要阶段实施全国统考。
➢ 以投资主体上移提供经费保障
日本经历了由市町村到道府县、中央政府三级共同 负担;美国政府建立了基础教育转移支付制度。
➢ 基础教育均衡发展是动态的历史过程,其最 终目标是普遍的优质化。
以深圳市为例:20多年教育发展经历了三 个历史阶段:农村、城市、现代;各级优质 学校达90%以上。
➢ 珠江三角洲地区基本实现高水平、高质量普九,高 中教育也基本普及。
➢ 东西两翼义务教育学位紧缺,部分城镇大班额情况 严重:80人以上的班,小学有1555个;初中有1052 个;90人以上的班,小学有733个,初中有398个; 其中普宁、惠来、潮阳、潮南、陆丰、廉江、雷州 最突出,有的班额超100人。
➢ 教育部2005年6月发布《进一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 展的若干意见》,从思想认识、师资建设、教育质 量、关注弱势群体、建立监测评估体系六方面作出 了规定,明确了各级政府的责任。
➢ 明确提出了“平民教育”理念。
温总理:世界上绝大多数人都是平民,平 民的素质关系到一个国家整体国民的素质。 中国之所以把义务教育和职业教育放在重要 位置,就是要使教育成为面向平民的教育, 从而使人人能得到教育。
东莞人均教育经费支出2529元、人均财政性教育 经费1721元、人均预算内教育经费1543元,而揭 阳分别为310元、169元、164元。
➢ 东西两翼、粤北山区高学历、高职称、高水 平的教师普遍缺乏。
如小学专科以上、初中和普通高中本科以上专 任教师占专任教师总数的比例,全省比例分别为 72.32%,40.18%,86.08%;而揭阳市则分别为 55.28%、16.80%、71.58%, 汕尾市分别为 56.74%、18.24%、76.85%, 汕头市分别为59%、 25.04%、77.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