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全国百强校】湖北省荆州中学2021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双周考历史试题

【全国百强校】湖北省荆州中学2021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双周考历史试题

【全国百强校】湖北省荆州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双周考历史试题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1.在古代希腊,规定议事会成员的任期为一年且不得连任,公民一生中任议事会成员的时间总共不能超过两年,议事会成员均通过抽签选举。

这种轮番而治和抽签选举的参政方式A.动摇了部落贵族势力对政权的控制B.说明参政权利与公民财产没有关系C.可能导致国家权力的滥用和误用D.保障所有公民直接参政的机会2.梭伦改革不再以出身而以财产的数量划分公民等级,开启平民参政的时代,各等级政治权利的依据是A.家世血缘B.社会地位C.财力大小D.居住地域3.“(雅典)使普通公民成为精英政策分歧的裁决者,从而为解决领袖之间的政治冲突找到了一个相对和缓的办法。

”与之直接相关的内容是A.陶片放逐法B.公民大会C.四百人会议D.陪审法庭4.按照法律规定,雅典的公职如执政官将军、议员、陪审员等均由选举产生,任期均为一年。

选举法还规定,已任过公职者,在其它公民尚未任过一次之前,不得连续担任公职。

这体现出雅典民主政治的哪一特点?A.法律至上B.分权制约C.主权在民D.轮番而治5.亚里士多德指出:“在雅典,个人实际上不受到保护,并且任由集体摆布。

”材料实际上说明,古代雅典A.享有公民权的人数有限B.公民才能根本无法施展C.城邦推崇少数服从多数D.民主制易滋生多数暴政6.11世纪末至12世纪初,以意大利为发源地,西欧各国先后出现了研究罗马法的热潮,史称罗马法复兴。

罗马法复兴的根本原因是A.人文主义思想的推动B.推进城市自治运动的需要C.自然法理念的普世价值D.对工商业者私有财产的保护7.早期的罗马法规定:凡为法律行为,必须说固定的套话,做法定的动作等;若不依法定方式而为,或稍有差错,纵有意识表示,也没有法律效力。

这表明早期罗马法( ) A.审判的程序非常严密B.保留了习惯法的原则C.维护奴隶主贵族利益D.具有形式主义的特征8.著名法律史学家梅因说:“我找不到任何理由,为什么罗马法律会优于印度法律,假使不是有‘自然法’理论给了它一种与众不同的优秀典型。

”梅因意在强调罗马法A.是优于印度的法律B.蕴含自然法精神C.具有与众不同特点D.包含典型的案例9.登特列夫认为:“如果没有自然法,意大利半岛上一个农民小共同体的渺小法律绝不可能演变为后来国际文明的普遍法律。

”这主要是因为,罗马法A.体现正义和理性原则B.核心是保护私有财产C.维护奴隶主阶级利益D.是资本主义法制先导10.万民法意即“各民族共有的法律”,是继公民法之后,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罗马司法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用来调整罗马公民和异邦人之间以及异邦人和异邦人之间民事法律关系的罗马法律。

据此推知,万民法A.实现了罗马境内居民间的平等B.源于罗马帝国帝国统治范围扩大C.标志着罗马司法制度的成熟D.削弱了罗马帝国的政治凝聚力11.英国1679年通过的《人身保护法》,议会上院意图阻扰这项立法,下院经过反复斗争,最终才得以通过。

这表明当时英国A.上院有较大的权力B.议会成为权力中心C.上院的权力转移到下院D.上下两院权力斗争激烈12.议会首先是作为特别措施召集的,然后发展为一般惯例,后来僵持不下,经过两次革命之后赢得了最高地位。

大臣最初是作为书记官或秘书辅佐国王的,然后是以国王的名义代表国王行事,最后则是代表自己行事,在必要时才向国王请示。

这主要反映出,英国近代民主制度A.秉持王权至上的原则B.源于国王与贵族抗衡C.具有继承性和渐进性D.缺少自主创新的精神13.沃波尔具有丰富的政治经验,能言善辩,曾先后担任国防大臣、海军司库、主计大臣、财政大臣等职务,其执政晚期,反对派聚集在王储威尔士亲王弗雷德利克周围,盼望有朝一日王位更迭后得到重用,从而形成了“太子帮”。

这说明,当时的英国A.君主立宪制发生变异B.责任制内阁尚未形成C.国王仍掌握军政大权D.政党政治还不够成熟14.根据美国1787年宪法规定,总统收到经国会通过的议案后,如批准,则签署该法案使之生效;如否决,则把它连同反对意见一起退回到国会,由国会复议。

若在国会开会期间不采取任何行动,则此项法案在十天后自行生效。

这体现的美国民主政治原则是( )A.人民主权B.民主共和C.分权制衡D.依法治国15.美国学者菲利普这样评价一部宪法:“这部宪法可谓应时而生,这是一个有着强大的立法机构的自由主义国家,总统行政部门权力微弱”。

这部宪法是A.《权利法案》B.德意志帝国宪法C.美国1787年宪法D.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16.托克维尔在《论美国的民主》中指出:“人民交出的权力首先分给两种不同的政府,然后把各政府分得的那部分权力再分给几个分立的部门。

因此,人民的权利就有了双重保障。

两种政府将互相控制,同时各政府又自己控制自己。

”为此,宪法的制定者们分别设计了A.邦联制、责任制内阁B.总统制、三权分立制C.联邦制、责任制内阁D.联邦制、三权分立制17.1875年以后,法国确立了共和政体,议会处于政治运行的中心,党派林立,内阁更迭频繁。

1958年,戴高乐就任总统,修改宪法,规定总统拥有任命总理、解散议会等权力。

这一政治体制的变化A.有利于政局稳定B.确立了总统国家元首的地位C.剥夺了议会的主要权力D.有助于两党制的形成18.根据德意志帝国宪法,联邦议会由22个邦和3个自由市的共58名议员组成,其中普鲁士占17席,若修改宪法14票即可通过。

议员只能按照各邦君主的指示投票。

这些规定表明,当时的德国A.联邦议会高于帝国议会B.普鲁士邦占据主导地位C.君主是实,立宪则为虚D.由联邦议会多数党组阁19.“新的力量和新的学说己经兴起,向19世纪正统的自由主义挑战。

乌托邦式的以及其他的社会主义者已经发射了若干小排炮,现在轮到大炮开火了”。

文中的“大炮”是A.资产阶级代议制B.古典政治经济学C.科学社会主义D.空想社会主义20.1871年6月,马克思在《法兰西内战》中详细阐述了打碎旧国家机器的理论,“打碎”包括破坏旧的国家压迫性机关,也包括改造政府管理社会公共事务的合理职能。

马克思这一理论主要得益于A.第一国际B.三大工人运动C.巴黎公社D.俄国十月革命21.1917年3月2日,尼古拉二世在日记中写道:“为了挽救俄国和保持前线部队的安定,我必须退位。

……凌晨1点,我带着一颗因痛苦而沉重的心离开了普斯科夫。

”很快,尼古拉二世发布退位诏书,俄国的政治进程进入到一个新阶段。

这里的新阶段是指A.沙皇王朝专制统治的结束B.布尔什维克党登上政治舞台C.俄国进入社会主义革命时期D.通过武装斗争推翻临时政府22.1973年第四次不结盟国家首脑会议号召不结盟国家要“通过有效行使反对霸权的国家主权来巩固它们的独立”,“拒绝任何形式的奴役和依附、任何干涉和压力”。

这表明不结盟运动A.开始登上国际政治舞台B.得到广泛的认同和支持C.建成了新的国际秩序D.冲击了美苏两极格局23.美国政治学家亨廷顿认为,美国人必须不再把当今世界看作单极世界,在处理国际问题时,美国至少需要得到某些大国的合作。

美国单方面的制裁或干预只会招致灾难。

这反映了A.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B.美国放弃霸权主义政策C.大国一致原则得到认可D.国际关系的缓和与发展二、材料分析题24.权力监督与制约是政治领域的重要问题。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英国政治制度史大事记(部分)1215年《大宪章》限制王权,保障贵族特权,保护部分骑士与市民的利益1265年孟福尔议会召开。

英国议会产生的标志1628年《权利请愿书》1689年《权利法案》1701年《王位继承法》1721年沃波尔主持内阁会议,开创了多数党领袖组阁的先例1747年君主不再行使立法否决权1832年《议会改革法案》19世纪50年代责任内阁制趋于完备19世纪中叶两党制度形成1867年第二次议会改革19世纪晚期内阁权力膨胀,人称议会“第三院”1884年第三次议会改革1911年《阿斯奎斯法案》,上院权力进一步削弱1948年议会通过《人民代表法案》,确立“一人一票”制度(1)根据材料,指出近代英国限制王权历史进程中的重要事件。

说明近代英国政治体制的权力制衡关系。

(2)根据材料结合所学,概括英国民主政治发展呈现的特点,结合史实予以说明。

25.历史漫画往往以幽默而夸张的笔法描绘历史现象或历史事件,揭示历史进程中的时代特征。

阅读材料,指出图片对应的历史事件,并从国际关系的角度加以说明。

图一:《赫鲁晓夫和肯尼迪的较量》图二:《讨论中的法国人和德国人》2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40年5月,英法联军的防线在德国的闪电攻击下崩溃,在敦刻尔克这个法国港口城市,英国组织了当时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军事撤退行动。

行动历时9天,动用各种舰船861艘,包括渔船、客轮、游艇和救生艇等小型船只,把338226人从死亡中拯救出来,创造了二战史上的一个奇迹。

尽管面临各种不利条件,无论是具有专业素养的海军还是勇敢的普通民众都全力参与营救。

他们在炮火和轰炸的危险下全力工作,政府组织的有序撤退也使得救援更为有效。

同时,英国皇家空军的飞机都投入战斗,9天时间里,皇家空军出动了约2700架次,付出了损失110多架飞机的惨重代价。

1940年6月4日,丘吉尔在下议院演讲:“不要把这次撤退蒙上胜利的色彩。

战争不是靠撤退赢得的。

但是,我们应当注意到,在这次援救中却孕育着胜利……即使大部分欧洲和许多历史悠久的国家已然或即将沦陷于纳粹手中,我们也永不后退,永不言退。

我们将战斗到底。

我们将在法国作战,在海上作战,乘着高涨的信心和力量空中作战,我们永远不会投降。

”——摘编自温斯顿·丘吉尔《第二次世界大战回忆录》等(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敦刻尔克大撤退胜利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国敦刻尔克大撤退胜利的积极影响。

参考答案1.C【解析】古希腊轮流坐庄和抽签选举的参政方式,忽视了参政者的个人素质和文化水平,可能导致国家权力的滥用和误用,故C正确;材料主旨并不是打击部落贵族势力击,故A错误;当时公民实行财产等级制,故B错误;保障所有公民直接参政的机会,说法过于绝对,故D错误。

故选C。

2.C【详解】根据材料“梭伦改革……以财产的数量划分公民等级,开启平民参政的时代”并结合所学可知,梭伦改革依据财力大小实行财产等级制,将公民划分为四个等级,赋予不同等级不同的政治权利与义务,C项正确。

梭伦改革打破了贵族制强调出身的世袭原则,与材料不符,A 项错误。

梭伦改革依据财力大小实行财产等级制,将公民划分为四个等级,财产的多少影响社会地位,B项错误。

克里斯提尼改革的出发点是以地域组织代替氏族组织,设立了10个地域部落取代原有的4个血缘部落,D项错误。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