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中地理必修一全球气候变化

高中地理必修一全球气候变化


读如图所示的地理现象,完成3~4题。 3.图中反映的全球性环境问题是 A.洪涝灾害
√B.全球变暖
C.酸雨 D.臭氧层破坏
解析 全球变暖、极冰融化,会威胁到生存于高纬度地区的生物,如北极熊、海豹、 企鹅等。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4.引起该环境问题的原因有
3.此环境问题可能产生哪些影响?
4.面对此环境问题,我们应该如何应对? 答案
核心归纳
1.全球气候变暖的原因 (1)自然原因:太阳辐射的变化、海陆分布的变化、地形的变化以及地球正处于温暖 的间冰期等。 (2)人为原因
2.减缓全球气候变暖的措施
跟踪训练
读“全球气温变化曲线图”,回答1~2题。 1.1970~2000年,全球平均气温的总体变化趋势是 A.有时上升有时下降
(1)图中所示的末次冰期大约经历了_1_2_万___年,我们现在所处的时期属_间__冰__期___。 解析 根据图中曲线所示信息能正确理解间冰期与冰期的概念,末次间冰期与现代 间冰期之间即为末次冰期的时间,大约是12万年,我们现在处于间冰期。
12345
(2)在冰期,气温的变化特点是_总__体__呈__下__降__趋__势__,__但__期__间__仍__存__在__温__暖__期__和__寒_冷__期__的__变__化__。
√A.极端天气发生的概率变大
B.我国西北地区和中亚地区湿度增加 C.南极地区紫外线增多 D.高温杀灭大部分病菌,有利于人体健康
解析 全球变暖会使极端天气发生的概率变大,温带地区变得更干旱,扩大某些疫 病的流行,不利于人体健康;紫外线增多是臭氧层破坏的结果,与全球变暖无关。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2
全球气候变化 的可能影响
海平面
上升
1
海平面
上升
1
淹没沿海低地 破坏港口设备,影响航运 影响沿海水产养殖业 海岸侵蚀加强 地下水位升高,土壤盐渍化
图瓦卢
马尔代夫
粮食 减产

粮食 减产
2
高纬度地区粮食增产 中低纬度地区粮食减产 世界总体粮食减产
饥饿的非洲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近100多年来,全球平均气温经历了冷—暖—冷—暖的波动,总体上气温呈上升趋势。
导致全球变暖的主要原因是全球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明显增加。据此回答6~7题。
6.全球气温升高可能对我国造成的影响是
A.各地降水量普遍增大
√C.水稻种植的北界北移
√D.黄河三角洲的土地盐碱化会加剧
解析 全球气候变暖,会使得同纬度的地区气温上升,故我国种植水稻的界线会向 北移动;由于水热条件的限制,内蒙古草原不可能变成亚寒带针叶林;由于气温升 高,大量冰雪融化,海平面会上升,海南岛的面积会变小;气温升高会加大蒸发量, 从而会使得黄河三角洲的土地盐碱化加剧。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来源:燃烧化石燃料、生产生活排放
加剧:森林、海洋生态系统破坏
思考
近年来有些地方出现了冷冬天气,有人认为“目前全球气候变暖” 的说法是不对的。你认可这种观点吗?为什么? 答案 不认可。因为全球气候变暖是一种整体趋势,并不是说地球 上任何时间或任何地点温度都在上升。在全球变暖的大背景下,气 候异常事件多发,某些地方甚至出现冷冬天气,这其实也是全球气 候变暖的一种表现。
为间冰期。读图完成1~2题。
1.与地质时期气温反复变化无关的因素是
A.太阳活动 C.下垫面
√B.人类活动
D.大气环流
解析 读图可知,地质时期指距今1万年以前,人类活动极少,故B正确。
12345
2.有关冰期与间冰期的叙述,正确的是
√A.大冰期融雪量减少
B.间冰期海面降低 C.大冰期全球自然带向两极方向移动 D.间冰期物种锐减 解析 冰期到来时,气温降低,融雪量减少,故A正确;间冰期到来时,气候温暖, 冰雪融化,海平面上升,自然带向两极移动,物种增加。
生态系统
恶化
3
生态系统
恶化
3
生态系统不能适应气候变化 物种灭绝 有些渔场消失,有些渔场扩大 土地荒漠化
极端天气
增加
4
极端天气
增加
4
水旱灾害更加频繁 极冷极热,雪灾和热浪频发 沙尘天气多发 危害人体健康,增加疾病危害
能源消耗
增加
5
能源消耗
增加
5
高纬度供暖能源消耗减少 低纬度制冷能源消耗增加 全球范围能源消耗增加 低碳经济获得广阔市场
B.南方与北方温差变大 D.有利于经济结构的调整
解析 全球气温升高后,我国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因蒸发强烈,将会变得更加干 旱;南北温差不会变大,但1月0°C等温线将北移,水稻种植的北界也会北移,经济 结构会有变化,但是总体上弊大于利。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2345
科学家对气候变暖可能的影响进行推测,如图
所示。据此回答3~4题。
3.下列对策可以缓解气候变暖的是
①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量 ②大面积植树造林
③发展技术,提高燃料的燃烧效率 ④开发新
能源,改善能源结构
A.①②③ C.①②
B.①③④
√D.①②③④
解析 气候变暖主要是由温室气体所致,要缓解气候变暖,即减少温室气体,选项 ①③④可以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量,②可以消耗温室气体。
√B.总体变化趋势是上升
C.1975~1985年期间下降 D.30年间气温上升超过1 ℃
解析 从图中可以看出,1970~2000年期间,全球平均气温总体变化趋势是上升的, 因此A错,B正确; 1975~1985年全球平均气温上升,C错; 30年间全球平均气温上升小于1 ℃,D错。
2.导致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增加的最主要原因是 A.非洲人口迅速增加 B.火山、地震频繁发生 C.石油价格上涨,导致各国大量使用煤炭
判断
1.海平面上升是因冰川融化和海水热膨胀引起的海水上涨现象。 ()
x 2.全球气候变暖有利于农业生产。( )
3.全球气候变暖会改变区域降水量和降水分布格局。( )
答案
全球气候 变化
知识归纳
全球气候在 不断变化之中
全球气候变化的 可能影响
应对气候变化 的措施
地质历史时期的变化 近现代的变化 海平面上升 农业生产 水循环
04
基础过关
读“全球变暖示意图”,完成1~2题。 1.对控制全球变暖应负首要责任的国家是
√A.美国
B.中国 C.俄罗斯 D.沙特阿拉伯
解析 美国是最大的能源消耗国,也是二氧化碳排放量最大的国家。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2.如果人类继续任其发展,产生的后果可能是
3
应对气候变化 的措施
减排
适应
吸收
直经公 接济众 控手参 制段与
政策手段
技术手段
节 能 技 术
生 物 能 技 术
固 碳 技 术
应对
全球变暖
控制温室气体 排放
增加温室气体 吸收
适应全球气候 变化
改变能源结构 提高能源效率 减少植被破坏 控制二氧化碳排放
植树造林 固碳
培育新品种 调整农业结构 建防护堤坝
互动探究
HU DONG TAN JIU
02
探究导引
探究点 全球气候变化
南极万年冰架快速消融
据新华社电,位于南极大陆边缘的庞大冰架是全球环境变化的“受害者”之一。美 国航天局一项研究显示,有着上万年历史的拉森B冰架的最后剩余部分正在快速消融, 有可能在2020年前完全消失。
1.材料和图揭示了一个什么环境问题? 答案 全球气候变暖。 2.产生此环境问题的原因是什么? 答案 自然原因:地球处于温暖期,气温呈上升趋势。 人为原因:(1)化石燃料的大量燃烧,排放出大量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 (2)大面积砍伐森林,导致二氧化碳吸收减少。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增加,吸收地面 长波辐射的能力增强,大气逆辐射也增强,导致全球气候变暖。
12345
4.全球气候变化会对粮食生产产生较大影响,其主要原因是
√A.作物的生长发育受到影响
B.旱涝灾害减少 C.某些物种灭绝 D.土壤肥力下降
解析 注意题目中“对粮食生产产生较大影响”,物种灭绝与粮食生产关系不大, 全球变暖对土壤肥力影响不大,全球变暖会使旱涝灾害加剧。
12345
5.如图是“近15万年及未来2.5万年全球气温变化曲线图”。据图回答问题。
7.为减轻因二氧化碳浓度增大而导致的气候变化的危害,各国政府应 A.改变能源结构,提高天然气的使用比例
√B.遵守国际公约,控制和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
C.减少煤炭的使用量,降低能源污染税费 D.扩大耕地面积,培育新的农作物品种
解析 煤炭和天然气均属于化石燃料,应该减少使用;为控制使用量,应该采用经 济手段,提高能源污染税费;为了减少温室气体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各国政府应加 强国际合作,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积极采用新能源。
9.防治上述环境问题的有效措施是 A.将石油和煤炭转化为气态燃料 B.全面禁止使用氟氯烃类制冷物质
√C.植树造林,增加绿地面积
D.开发新能源,禁止化石能源的使用
解析 全球气温升高的主要原因是二氧化碳的浓度升高,植树造林,增加绿地面积, 能降低二氧化碳的浓度,故是防治全球变暖的有效措施。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D.森林的大量破坏和高耗能工业的飞速发展
解析 毁林使森林吸收的二氧化碳量减少,高耗能工业燃烧化石燃料会释放大量二 氧化碳,以上是导致二氧化碳浓度增加的主要原因,因此选D。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