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一2.4全球气候变化同步测试题解析版一、选择题1. 据历史资料记载,黄河流域曾经有象、水牛和竹等。
据此推断,当时的气候状况可能是( )A.气温比现在低,降水比现在多B.气温比现在高,降水比现在少C.气温比现在低,降水比现在少D.气温比现在高,降水比现在多解析:本题是根据所提供的地理现象,反推气温特征。
由于象、水牛和竹是我国热带和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典型的动植物,所以当时黄河流域的气温肯定比现在高,降水也比现在多。
答案: D2. 二氧化碳被称为“温室气体”,是因为( )A.吸收太阳辐射时,使大气增温B.破坏臭氧层,使到达地面的紫外线增多C.强烈吸收地面放出的红外线长波辐射D.通过光化学反应向大气释放热能解析:本题考查了二氧化碳导致全球变暖的原理。
二氧化碳之所以能导致全球变暖,是由于二氧化碳本身虽不能直接吸收很多的太阳辐射(短波辐射),但是却能强烈吸收地面放出的地面辐射(长波辐射),然后其又以长波辐射的形式将大部分能量反射给地面,从而起到了保温作用。
答案: C3. 全球变暖、海平面上升、沿海低地上的水稻生产受到直接威胁,对此最为担心的国家是( )A.中国B.印度C.印度尼西亚D.南非解析:本题实际考查了世界主要国家地形地势方面的地理特征。
全球变暖使海平面上升,沿海低地首当其冲,中国、印度、南非虽然都是沿海国,但是他们很多国土的地势并不很低。
而对于国土主要由岛屿组成的印度尼西亚来说,海平面的上升必将淹没其非常多的国土面积。
答案: C4. 19世纪末以来,世界气温出现明显的( )A.波动下降现象B.波动上升现象C.变化平稳D.变化不定解析: 19世纪末到20世纪40年代,是世界气候增暖的时期;20世纪40年代之后,全球气候逐渐变冷;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气温又逐步回升,并呈加速态势;进入20世纪80年代以来,全球平均气温明显超出20世纪40年代,地球气候进入最近1 000年以来最为温暖的时期。
答案: B5. 对于未来全球气候变暖的幅度,科学家进行了预测,预计到2100年,全球平均气温将升高( )A.1.4~5.8 ℃B.0.4~0.8 ℃C.2~10 ℃D.0.09~0.88 ℃解析:科学家预测,到2100年全球平均气温将升高1.4~5.8 ℃,海平面上升0.09~0.88米。
答案: A6. 引起全球变暖的大气物质除二氧化碳外,还有( )①水汽②氟氯烃③甲烷④二氧化硫A.①②③B.①④C.②③④D.①③④解析:二氧化碳和水汽能强烈吸收地面红外线长波辐射,为温室气体;氟氯烃、甲烷、一氧化二氮、一氧化碳等也属于保温气体。
二氧化硫等气体会严重污染环境,但对气温变化的影响不大。
答案: A7. 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在不断增加的主要原因有( )①动物呼吸排出的二氧化碳增加②森林遭到破坏,森林吸收二氧化碳的量减少③燃烧矿物燃料排放的二氧化碳增加④火山喷发排放的二氧化碳增加A.①②B.③④C.②③D.②④解析: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在不断增加,而且呈越来越快的趋势。
其主要原因:一是燃烧矿物燃料向大气中排放大量的二氧化碳;二是毁林,特别是热带森林的破坏,使森林吸收、固定的二氧化碳的总量迅速减少。
答案: C8. 二氧化碳的大规模排放开始于( )A.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B.工业革命时期C.新技术革命时期D.第二次技术革命时期解析:18世纪中叶,以蒸汽机的发明与普遍应用为标志的工业革命在英国兴起,现代工业得到迅速发展,并因此导致了人类对煤等能源的大规模的开采和使用,结果是二氧化碳等保温气体的大量排放,从而带来了全球大气环境问题的产生和激化。
答案: B9. 全球变暖引起的后果有( )①温带地区粮食产量下降②北温带耕作区向高纬度方向延伸③高纬度地区比原来降水更少④阿尔卑斯山雪线高度降低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解析:全球变暖会引起世界各地降水和干湿状况的变化,进而导致世界各国经济结构的变化。
中纬度温带地区会因变暖后蒸发强烈而变得干旱,现在农业发达的地区将会退化成草原;高纬度地区会因变暖而降水增加,变得适宜温带作物生长。
由于全球变暖,高山冰雪融化增多,阿尔卑斯山雪线高度上升。
答案: A10. 全球变暖对生态系统的影响是( )A.使全球生态系统更加平衡稳定B.森林生态系统的空间格局发生变化,同时造成生物多样性的增加C.气候变暖会使某些脆弱物种灭绝的风险减小D.全球变暖对一些地区的生态系统造成了严重的、不可逆转的破坏解析:生物的承受能力是有限的。
全球变暖对许多地区的自然生态系统已产生了深刻的影响,甚至对一些地区的生态系统造成了严重的、不可逆转的破坏。
全球变暖,将会改变植被群落的结构、组成及生物量,使森林生态系统的空间格局发生变化,同时也造成生物多样性的减少。
由于气候变暖,物种将易于患病和遭受害虫袭击,一些物种将由于难以适应环境的变化而导致生产率降低,某些脆弱物种灭绝的风险会增加。
答案: D11. 全球变暖趋势的发展对我国产生的影响可能有( )A.岛屿面积和岛屿数量将有所减少B.华北地区的春旱现象将有所缓和C.天山山脉的雪线将会明显下降D.台湾海峡将会变窄解析:全球变暖将会加速高山地区和两极地区的冰雪融化,导致海平面上升,因而某些岛屿以及陆地的沿海地区将被淹没,数量会减少;岛屿的面积会减小,台湾海峡将会变宽;高山的雪线会上升;同时气温升高还会使得我国华北地区蒸发加强,从而变得更加干旱。
答案: A12. 下列措施能有效控制全球变暖趋势的是( )A.政府禁止机动车使用含铅汽油B.推广使用绿色环保产品,不购买对环境有污染的商品C.推广使用新能源,如太阳能、地热能、水能等D.大力进行植树造林,保护森林资源解析:控制全球变暖,主要是控制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
一是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二是加强植树造林,搞好绿化。
A、B两项主要是针对大气污染而采取的有效措施,对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意义不大;C项中水能不属于新能源,除这一说法错误外,这句话对控制全球变暖具有实际意义。
答案: D13. 全球变暖主要与二氧化碳的哪种性质有关()。
A.吸收太阳辐射中的红外线 B.吸收地面长波辐射C.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原料 D.不吸收太阳辐射中的可见光答案:B解析:二氧化碳对短波辐射的吸收是有限的,但是对地面长波辐射的吸收作用非常强烈,从而产生温室效应。
14. 关于全球变暖造成的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A.全球变暖不会影响社会经济生活 B.全球变暖会引起海平面的上升C.全球变暖会引起全球范围内的干旱现象D.全球变暖使得高纬度地区适宜亚热带作物生长答案:B15. 全球平均气温升高后对世界各地气候的影响是()。
A.北半球高纬度和中低纬度大部分地区的降水将会减少B.大部分干旱、半干旱区域则因蒸发增强变得更加干燥C.热带气旋的强度和频率将会明显减少 D.大部分热带沙漠将会消失答案:B16. 全球变暖对生态系统的影响正确的是()。
A.将改变植物群落的结构 B.造成生物多样性的增加C.物种不易患病,抗害虫袭击的能力提高D.植物的生产率会有一定幅度的降低答案:A解析:全球变暖将使生物多样性减少;由于二氧化碳的“施肥效应”,植物的生产率会有一定幅度的增加。
17. 地质时期的大冰期气候,气温呈现( )A.下降趋势B.上升趋势C.气温不变D.气温变化不定解析:每当冰期出现,冰川从高纬度向低纬度、从高山向平原推进,冰川覆盖范围扩展,气候明显变冷,气温下降。
答案: A18. 500年来,我国气候的变化大约可以分为( )A.2个温暖时期和2个寒冷时期B.3个温暖时期和3个寒冷时期C.4个温暖时期和2个寒冷时期D.2个温暖时期和4个寒冷时期解析: 500年来我国气候比较寒冷的时期出现在15世纪、17世纪和19世纪,比较温暖的时期出现在16世纪、18世纪和20世纪。
答案: B19. 全球变暖导致海平面上升的直接原因是()①全球地表径流增多②海洋蒸发量减弱,降水量增加③海水温度增高,海水膨胀所致④冰川融化引起海平面上升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解析:海平面上升是因冰川融化和海水热膨胀引起的海水上涨现象,它是长期缓慢进行的。
答案:D的温室效应,全球气候有变暖的趋势,到那时,我国可能出现20. 由于CO2的情况是()A.1月 0 ℃等温线将移到秦岭淮河以南B.东北山区河流的春季水量比现在大C.珠穆朗玛峰的永久性积雪冰川界线将下移 D.台湾岛的面积将比现在小解析:全球变暖,则使得1月份 0 ℃等温线向高纬度移动,所以将移动到秦岭淮河以北,故选A不对。
全球变暖,则使得高山冰川融化高度升高,即雪线升高,这样便使得依靠高山冰川融水补给的河流补给中断,使河流水量减小,故选项B、C都不对。
答案:D二、非选择题21. 读有关资料和下面两幅图,完成下列问题。
《京都议定书》是2019年12月在日本京都召开的联合国气候大会通过的。
该议定书规定,在2019年至2019年期间,发达国家的温室气体排放量要在1990年的基础上平均削减5.2%,其中美国削减7%,欧盟8%,日本6%。
世界各大洲工业CO排放量2排放量最多的十国世界CO2(1)图中CO排放量最多的三个大洲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上图所示十国中,CO人均排放量最多的国家是__________,最少的亚2洲国家是__________。
(3)你认为大气中CO含量增多,将会给世界沿海城市带来什么影响?2浓度,你认为可以采取哪些措施。
(至少写出两条) (4)要降低大气中的CO2解析:全球变暖是国际社会普遍关注的大气环境问题。
全球气候变暖的原因主要是大量排放温室气体和植被破坏。
全球气候变暖,使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淹没沿海低地国家,影响其经济发展。
由于全球变暖打破了地域和国家疆界,为了保护全球大气环境,制定和通过了《京都议定书》,通过国际合作来解决问题。
答案: (1)欧洲北美洲亚洲 (2)美国印度(3)沿海城市被淹,影响沿海地区经济发展。
(4)减少CO排放,推广绿色能源,加强国际合作。
2的增长示意图”并完成下列问题。
22. 分析“近年来大气中CO2(1)图中代表近年来CO增长的曲线是__________。
2(2)计算一下1958~1968年十年间CO平均每年增加__________(ppm)。
2(3)为什么大气中CO2的含量与日俱增?(4)大气中CO2的增多对气候有何影响?为什么?(5)列举一二项事例说明由于CO2的增多,使气候发生变化所带来的后果。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CO2增多引起的全球变暖等知识,同时考查读图分析能力。
第(1)题,根据自1958年以来对大气中CO2浓度的直接监测表明,大气中CO2的浓度在不断增加,而且呈越来越快的趋势。
故为C。
第(2)题,读图得知1958年大气中CO2浓度为311 ppm,1968年为320 ppm,十年增加9 ppm,平均每年增加0.9 pp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