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景观的构成要素
1、组织交通:游览交通、园务交通 、增加活动场地 2、引导游览:根据游人不同需要组织不同程度的游览, 对园林景观的展现起着组织作用,使游人在最短的时间, 看到应看的景色。 3、组织空间,构成景色:园路起到组织空间的作用。 它的线形和铺装,可与园林植物、建筑、山水的构成各种 空间景色变化,既是路,也是景。 4、为园林中的水电工程打基础:园路的铺设与园内的 排水和供电工程相联系。
为了防滑,可做成浅阶的坡道,这就是常叫的礓礤。
10、步石
步石设计的要点 (1)质地应是坚硬耐磨损的材料 ; (2)步石的形状应以表面平整、中间略微凹起的龟 甲形为好,这样可以防止石面积水 (3)石块的大小可根据需要选择,但不宜小于 30—40厘米,以便踏脚。 (4)置石时要深埋浅露,一般步石高出地面大约 6—7厘米或略低一些为好。 (5)置石时要有适当的跨距,人的两脚步行时的跨 距大约是60厘米,因此石与石的中心间距应以此为 度,并应有适当的曲度。
8、台阶(踏步) 园林中的台阶主要应用在建筑入口、水旁、 山路、陡坡,可结合花池、栏杆、水池、挡土 墙、假山登道而设。一般踏面宽b=30~38cm, 高h=10~15cm。 建筑入口、公共活动场所在设置台阶时要考 虑无障碍坡道。
9、坡道与礓礤
在地面坡度较大时,本应设置踏步,但踏步不 能行驶车辆。考虑到老年人及儿童、残疾人的 童车轮椅的行驶,这些地方均应设置成坡道。 当坡度较陡,坡面较滑,可在主干道中间做成 坡道,两侧做成台阶。 如是次要道路,可在台阶的一侧做成坡道,使 童车、轮椅得以通行。
1、陆地 园林中的陆地按地质材料、标高差异分: (1)平地与坡地 平地要有0.5% ~2%以上的排水坡度。自然 式园林中的平地面积较大时,可有8%~10%起伏 的缓坡;中坡,坡度在10 % ~ 20%;陡坡,坡 度在20 %~40%,坡地如有草地护坡也不要超过 25%。 平地是组织开敞空间的有利条件,是游人集中、 疏散的地方,可进行文体活动。
桥 的 类
型
③汀步
窄而浅的水面,如溪、涧、浅滩上架桥,多采 用“汀步”的形式,解决游人交通与造景问题。 汀步的形式可以是自由式的,也可以是规则的, 可以是天然石材,也可以用混凝土预制成各种形 状。因为汀步比桥更接近水面,景色自然,游人 小心的凌波而过,倍感亲切和别有一番情趣。
当汀步较长,还应考 虑当两人相对而行, 在水面中间有一个相 互错开的地方。
2、水体
水是园林的重要组成要素。自古就有“无水不园” 之说。 (1)园林水体的功能特点
①具有调节空气温度和湿度的作用,又可溶解空气中
的有害气体,净化空气;
②多数园林水体具有蓄存园内的自然排水,对外灌溉农
田的作用,有的又是城市水系的组成部分;
③园林中的大型水面,可进行水上活动; ④是水生植物的生长地域,增加绿化面积和园林景色 ,
桥 的 类 型
②平桥
单跨平桥:简洁、轻快、小巧,较常用。由于其跨 度小,河溪浅流上应用,可不设栏杆。桥两头墩座, 多以天然石块筑成。 折线形平桥(平曲桥):宽阔水面架桥,相应要增 加桥的长度,但长而直的平桥会给人单调感,在此情 况下采用折线形平桥,构图就活跃了。 折线形平桥可不设栏杆,或单面设栏杆,必要时也 可设双面栏杆,但一般应低矮,造型不可复杂。
亭的平面尺度一般为3×3---6×6米,亭的 高与平面宽之比,方亭为0.8:1,六或八角亭为 1.5:1,亭柱直径(或宽)与柱高比为1:10。 亭的设计中,可根据构图需要稍有变化, 但不可比例失调。
坡度为8%~12%,是平地与陡坡的过渡,可 进行一些活动。
坡度在12%以上,游人在上面不能集中活动, 可结合露天剧场的看台,也可配置林地或花台。 一般是平地与山地的过渡,常以山石、植被装饰 护坡。
(2)山地
是自然山水园的主要组成部分,是竖向景观的表 现内容。 园林中的山地大多是利用原有地形、土方,经 过适当的人工改造而成。城市中的平地园林多以 挖湖堆山来创造山体。山地面积应低于总面积的 30%。 山地类型: 按材料分:土山、石山、土石山。 按功能分:可登、可游览、可观赏。
游人及各种车辆的最小运动空间
种类 单人 自行车 伤残人轮椅车 三轮车 手扶拖拉机 小轿车 消防车 卡车 大轿车 最小运动空间(米) 大于等于0.70 0.6 0.92 1.24 0.84-1.50 2.0 2.06 2.50 2.66
4、变态路 步石、汀步、休息岛、 踏步、蹬道、礓礤
(三)园路布局要点 1、分清交通性与游览性 布局以游览为主要目的,故不以捷径为准。 园路的导游作用还要借建筑、场地游览和风景视 线的引导。 2、主次分明 要从宽度和铺装上分清主次道路.
西藏· 日喀则
四川· 理塘
四、生物景观 在园林景观当中,生物景观主要是指具有观 赏性的植物或动物,同时这些生物也是保持生 态平衡的主体。
第二节 园林工程要素
一、地形 地形是园林空间构成的基础,与园林性质、形式、功 能、景观效果有直接联系,涉及到园林的道路系统、建筑 与构筑物、植物配置等要素的布局。所以,地形处理是园 林规划设计的关键。 园林地形分陆地和水体。
还可结合生产。
(2)园林水体的景观特点
①有动有静: ②有声有色:
③扩大空间:园林中的水面可通过“映借”将周
围的空间环境映入水中,形成另一层天地,使人 感到视域扩大。
(3)水体的形式: ①规则式:几何形状,水岸为垂直砌筑驳岸。
②自然式:水体多呈自然曲线,水岸也多为自 然驳岸; ③混合式:以上两种形式合理布局、协调使用。
4、园林道路交叉口的处理
(1)道路相交应尽可能正交,为避免游人拥挤, 可形成小广场; (2)如果两条道路相交成锐角,锐交不能过小, 否则通过三角形广场解决; (3) “T”、“Y”形交叉口要做好对景和集散 场地的处理;
(4)两条道路相交于一点; (5)多条道路的集中点,要设大的广场; (6)山道与道路的交叉口,山道下来要有较长 的缓坡,如果坡度较陡,不要与道路正交;
平地的地面处理
土壤地面:可设于平地林中,尽量少用。 沙石地面:为防止地表径流对土壤的冲刷,上面铺撒 一层细砂砾与粘土胶结,或有天然的岩石质地,上面以卵 石、砂砾找平,作为游人的活动场所和风景游息地。 铺装地面:主要用于园林中的道路、广场。可规则式 铺装,也可自然式铺装。这种地面不宜过多。 植被地面:主要是园林中可供观赏或进行活动的草坪、 草地、稀树草地、疏林草地等。
丹霞山世界地质公园
四川稻城
二、水域风景景观 水是大地景观的血脉,是生物衍生条件。人 类对水更有着天然的亲近感,水景是自然风景 的重要要素。
四川光雾山
四川光雾山
三、天文、气象景观 由天文、气象现象所构成的自然景观,大 多为定点、定时出现在天上、空中的景象,人 们通过视觉体验而获得美的享受。
(四)桥与汀步
可使水面隔而不断。 ⑴小水面的分隔和近距离的浅水处多用汀步, 连接岛与陆地或小水面的两岸多用桥; ⑵较大水面,在岛与陆地的最近处建桥,小水 面则在两岸最窄处建桥; ⑶桥对水面也要有大小、主次的划分。
(4)桥的造型
①拱桥 拱桥与堤、岛、亭结为一体,可明显的划分水 面空间层次,以完美的艺术形象渲染湖面景色。
第一章 园林景观的构成要素
第一节 自然景观要素 一、山岳风景景观 二、水域风景景观 三、天文、气象景观 四、生物景观
第二节 园林工程要素及其整体布局 一、地形与水体 二、园路与桥梁 三、建筑与小品设施
一、山岳风景景观 山岳是构成大地景观的骨架。我国传统园 林中的假山,在布置上模仿了自然山岳的雄、 险、奇、秀、幽、旷、深、奥等形象特征,达 到了“虽由人做、宛如天开”的意境美。
从建筑材料的选用上,中国传统的亭子—— 木构瓦顶的居多,也有木构草顶及全部是石构 的。用竹做亭不耐久,各地用水泥、钢木等多 种材料,制成仿竹、仿松木的亭,有些山地名 胜地。
(2)亭的位置选择
①山地 小山建亭,宜建于山顶,可与山体协 调;大山建亭,宜建于山巅,以山为背景,构 图优美,有利于组织导游。 ②水域 水亭可建于水中、湖畔、桥中或岛上。 亭的大小与体量必须与水面大小相协调。 ③平地 平地建亭常见于道路终点及交叉口、 路畔树阴下、花坛群中与草坛上。
②圆亭、蘑菇亭、伞亭等。 ③长方形亭、圭角形亭、扁八角形亭、扇面形 亭等。
④组合式亭:如双三角亭、双方形亭、双圆形亭、 双六角亭,以及其他各种形体亭的相互组合。 ⑤平顶式亭 ⑥与墙、廊、屋、石壁等结合起来的亭式。如 半亭等
亭的立体造型,从层数上看,有单层和两层。 亭的立面有单檐和重檐之分,也有三重檐的, 如北京景山上正中的万春亭。
(二)园路的分类
1、主要道路:是园林的主干道,由园林入口 通往全园各景区,连接各主要广场、建筑、景 点和管理区,是园林内部大量游人必经的路线。 有时有少量的管理用车通行。 路宽5~7m,在接近主要入口广场的一段, 若从空间整体效果考虑可适当加宽。纵坡应小 于8%,横坡小于3%。
2、次要道路:是辅助主要道路进入景区的分散 道路既满足景区的游览又是连接其它景区、景点 的主要道路不能达到的景观空间,可谓主干道的 分支。路面宽度为2.5m~3.5m,要通行小型服务 性车辆。 3、游息小路:供游人散步和休息,是分散到林 中、山上、水边的小路。小路有自然曲折变化, 一般宽度为0.9m~1.2m,个别山道为0.6m~ 0.8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