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关于当前国内城市化建设一些思考

关于当前国内城市化建设一些思考

关于当前国内城市化建设的一些思考内容摘要:从城市的角度出发,探讨解决国内城市化建设的种种问题,在阐述城市化、城市规划及城市设计的涵义的基础上,提出以人为本的核心观念,实现城市让生活更美好愿景。

关键词:城市化城市规划城市设计
改革开放三十年,我国社会经济文化有了长足的发展,国民生活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城市建设也进行的如火如荼。

国内的一二线城市基本上都通过旧城改造、新区建设以及工农业郊区化、第二第三产业化等方式来进行城市建设;而伴随着城市化进程也出现许多不和谐的社会现象:
耕地面积日益减少;
大量农村人口 (或失去土地、或弃农进城) ,盲目流向城市;
地区发展不平衡,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社会资源过于集中;
资源利用率低,浪费严重;
城市居住环境恶化(大气污染、水污染、噪声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等);
交通堵塞严重;
地价房租昂贵;
就业困难;
强制暴力拆迁;
建设周期短,建筑质量差;
人口急剧增长,城市基础设施不敷使用;
城市规模尺度过大,工作生活便利性差;
城市设计工作落后,缺少亲切感,缺乏地方特色。

关于城市的社会问题不是简单独立的,它们具有一定的综合性、复杂性和关联性,要解决这些问题,首先得了解什么事城市化?什么是城市规划?什么是城市设计?
城市化
城市化的涵义
城市化一般简单的释义为农业人口及土地向非农业的城市转化的现象及过程,具体的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人口职业的转变;产业结构的转变;土地及地域空间的变化。

城市化水平从某一方面表现了社会发展的水平,表现了国家工业化的程度。

城市化的表现特征
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不断上升;产业结构中,农业、工业及其他行业的比重彼此消长,不断变化;城市化水平与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成正比。

城市化水平高,不仅建立在二三产业的发展上,也是农业现代化的结果。

城市化的历史进程
城市化的历史过程大体分为三个阶段:
初期阶段:由于生产力水平较低,城市化的速度较缓慢,要经过比较长一定时期的发展才能达到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30%左右。

中期阶段:经过初期的积累,经济实力明显增强,城市化速度加快,在不长的时间内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60%左右。

稳定阶段:农业现代化已基本完成,农村的剩余劳动力已基本转化为城市人口,城市的工业发展和技术进步较快,部分人口转向第三产业。

城市规划
城市规划的涵义和目的
城市规划是人类为了在城市的发展中维持公共生活的空间秩序而作的未来空间安排的意志。

它是为了合理的制定城市规模和发展方向,实现城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对城市物质空间建设及其时间顺序按排的综合部署。

它以满足市民日益发展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需求为目的。

城市规划是城市建设和城市管理的依据。

城市规划的任务
城市规划的任务是根据一定时期的经济、社会的发展目标,确定城市性质、规模和发展方向,合理利用城市土地,协调城市空间功能布局及进行各项建设的综合部署和全面安排,以适应城市化建设的需要。

城市设计
城市设计的涵义和目的
城市设计是对城市形体环境所进行的设计,一般是指在城市总体规划指导下,为近期开发地段的建设项目而进行的详细规划和具体设计。

城市设计是城市规划的重要主城部分,介于城市规划、景观建筑与建筑设计之间的一种设计。

相对于城市规划的平面化、抽象化和数据化,城市设计更具有立体化、具象化和图形化。

城市规划的性质
城市设计的性质就是对城市中区域性、局部地段或某个子系统的空间形体环境的创作构思,为了达到社会、经济审美和技术方面的目的、分析并解决城市区域性或大范围局部地段的统一设计和管理问题。

城市规划的任务
城市设计的任务是为人们的各种活动创造出具有一定空间形式的物质环境。

它以创造一个优美的城市形态,提高城市空间环境质量为目的。

内容包括各种建筑、市政公共设施、园林绿径等方面,研究重点在于构成城市空间的基本要素组合——自然地理、人文历史、社会环境、建筑环境、日常行为、空间视觉的研究,它渗透在城市规划的每个阶段,是多学科、多专业的三维空间的整体规划。

以人为本的观念解决国内的城市化的种种问题
笔者从事与城市建设相关的建筑设计工作多年,深刻的体会到城市化建设的本质和原则就是以人为本。

当前的大中小城市与小城镇协调发展、发展郊区城市化、城市郊区化以及城乡一体化战略,都是围绕着以人为本为核心的。

城市是由于人类在聚居中对防御、生产、生活等方面要求而产生的,并随着社会的进程和人们的要求变化而发展。

因此现代城市
的建设需要满足当前社会的需求,满足当前人们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需求。

现代城市包含人口数量、产业结构及社会行政三层意义。

中国人口多,城市压力大,经济发展处于结构转型的关键时期,城市化任务异常艰巨。

据统计,1998年我国城市人口大约为3.8亿,城市化程度约为30.4%,2010年城市化程度已经达到47.5%左右。

根据相关专家的预测,到2050年,国内城市化水平将达到70%,在未来40年中,将有5亿左右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及其家属进城,变为城市人口。

我们是要建立大量新城市新城区还是提高农村的生活水平?显而易见,城乡一体化、配套设施一体化、资源教育一体化、劳动就业一体化以及农业产业化现代化是当前我们的方向和出路。

而现阶段,国内城市化建设最大的问题是脱离了中国国情,脱离了以人为本的思想。

权力过分专制集中、监督体制形同虚设、贫富m型社会矛盾日益激化,政治体制的弊病已经在各个方面暴露无疑。

在城市建设和管理方面,国家的土地调控政策的落后、“一届政府,一张规划”的盲目、政府部门的懒政和执行不到位导致长期以来地方政府的长官意识、搞形象工程、拉gdp等已经“深入人心”。

因此只有弱化政府职能、强化监督机制、完善立法制度、保证司法公正公开和人权自由,才能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认认真真地从城市规划的研究论证开始,踏踏实实地做好城市设计,回到以人为本的核心上来。

结语
本文所提出的解决方法仅仅是笔者从城市居住者的角度出发的一个建议及畅想,希望大家来关心城市、爱护城市,共同营造身边的美好家园,真正实现城市让生活更美好!
参考文献:
李德华:《城市规划原理》,第2版,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年。

刘平量:《城市化:制度创新与道路选择》,第1版, 湖南:湖南人民出版社2006 年。

严书翰:《中国城市化进程》,第1版, 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6 年。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