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现代史材料分析题(附答案)一、问答题1.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李鸿章指责清朝的一些官僚说)“中国士大夫沉浸于章句小楷之积习,武夫悍卒又多粗蠢而不加细心,以致所用非所学。
无事则嗤外国利器为奇技淫巧,以为不必学;有事则惊外国利器为变怪神奇,以为不能学。
不知洋人视火器为身心性命之学者已数百年。
”——《筹办夷务始末•同治朝》材料二清湖南巡抚王文韶说:“夫四民(士、农、工、商)之中,农居大半,各职其业,治安之本,不外乎此,……机器渐行,则失业者渐众,……”——《洋务运动》材料三(清朝大学士倭仁说)“天下之大,不患无才。
如以天文、算学必须讲习,博采旁求,必有神其术者,何必夷人?何必师事夷人?……正气为之不伸,邪氛因而弥炽。
数年之后,不尽趋中国之众咸归于夷不止。
”——《筹办夷务始末•同治朝》回答:(1)根据有关材料概述洋务运动对外近代技术的态度。
你如何评价这种态度?(4分)(2)根据有关材料指出顽固派反对洋务活动的理由?(4分)并进一步分析其社会历史根源。
(4分)3.19世纪中期到20世纪初,在中国近代化的发展道路上,地主阶级、民族资产阶级都作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和努力。
据此回答下列问题:(17分)(1)结合史实说明地主阶级、民族资产阶级所掀起运动的名称。
(3分)(2)与地主阶级的探索相比,民族资产阶级的探索有何新的特点?(2分),并分析形成这一特点的原因。
(4分)(3)指出民族资产阶级探索的结局并分析导致这种结局的根本原因。
(8分)2.材料一:万国报馆,议论沸腾,咸以瓜分中国为言,若箭在弦,省括即发。
海内惊惶,乱民蠢动……瓜分豆剖,渐露机芽,恐惧回惶,不知死所。
……恐自尔后,皇上与诸臣虽欲苟安旦夕,歌舞湖山而不可得矣,且恐皇上与诸臣求为长安布衣而不可得矣。
材料二:自台事后(台湾割让后),天下皆知朝廷之不可恃,人无固志,奸宄生心。
……加以贿赂昏行,暴乱于上,胥役官差,蹙乱于下,乱机遍伏,既无强邻之逼,揭杆斩木,已可忧危! ——摘自康有为《上清帝第五书》材料三:在这次上书中(上清帝第五书),康有为围绕召开国会、定宪法的主张,进一步提出变法的上、中、下三策。
皇帝仿效彼得大帝和明治天皇,亲自主持大计,宣布变法,是上策;召集有才能的人,共商变法的具体方案和步骤,依次推行,是中策;责成督抚在各省实施新政,……是下策。
——摘自《中国近代现代史》材料四:惟中国风气未开,内外大小多未通达中外之故;惟有乾纲独断,以君权雷厉风行。
——摘自康有为《日本变政考》回答:(1)从材料一、二可以看出康有为主张变法的主要意图是什么(2分)对此应如何评价? (2分)(1)主要意图:以变法挽救民族危亡,以变法抵制人民革命,维护清王朝统治。
(2分)评价:变法以救亡是进步的爱国思想;但抵制人民革命,维护腐败的清王朝反映了资产阶级的局限性。
(2分)(2)材料三、四的核心观点是什么? (2分)其依据是什么? (2分)(2)核心观点:由皇帝主持实行自上而下的变法。
(2分)。
依据:①日俄变法取得成功②中国风气未开。
(2分)(3)戊戌变法失败后,谭嗣同发出了“有心杀贼,无力回天”的感叹,请依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变法失败的原因。
(4分)(3)原因;维新派缺乏反帝反封建斗争的勇气;维新派脱离群众,变法失去人民支持;封建顽固势力强大;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民族资产阶级软弱。
(4分)3.19世纪中期到20世纪初,在中国近代化的发展道路上,地主阶级、民族资产阶级都作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和努力。
据此回答下列问题:(17分)(1)结合史实说明地主阶级、民族资产阶级所掀起运动的名称。
(3分)(1)19世纪60年代,地主阶级洋务派掀起了洋务运动;19世纪末,资产阶级维新派掀起了戊戌变法运动;20世纪初,资产阶级革命派掀起的辛亥革命运动。
(3分)(2)与地主阶级的探索相比,民族资产阶级的探索有何新的特点?(2分),并分析形成这一特点的原因。
(4分)(2)新特点:由学习西方先进技术转到学习西方先进的政治经济制度。
(2分)原因:①北洋舰队在甲午战争中全军覆灭,宣告了洋务运动的破产,说明了洋务派只学西方先进技术是不可能使中国走上近代化发展道路的。
②甲午战争后,随着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壮大,并开始作为新的政治力量登上政治舞台。
③民族危机的加深,使民族资产阶级继续探索新的救国道路。
④西方资产阶级思想文化进一步在中国传播。
(8分)(3)指出民族资产阶级探索的结局并分析导致这种结局的根本原因。
(8分)(3)结局:由于封建顽固势力的镇压,戊戌变法运动失败;由于袁世凯窃取胜利果实,辛亥革命也没有能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
(2分)原因: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由于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民族资产阶级具有软弱性和妥协性,因此不管是改良还是共和,都是行不通的。
(2分)4.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若夫革命主义,为吾侪所倡言,万国所同喻,前次虽屡起屡踬,外人无不鉴其用心。
八月以来,义旗飙发,诸友邦之抱平和之望,持中立之态,而报纸及舆论,尤每表其同情。
邻谊之笃,良足深谢。
1912年《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宣言书》材料二 凡革命以前所有满清政府与各国缔结之条约,民国均认为有效。
1912年《宣告友邦书》材料三 一切不平等条约,如外人租借地、领事裁判权……皆当取消,重订双方平等互尊主权之条约。
1923年《中国国民党宣言》材料四 不过要以后真是和平统一,还是要军阀绝种;要军阀绝种,便要打破串通军阀来作恶的帝国主义;要打破帝国主义,必须废除中外一切不平等的条约。
1924年孙中山《在神户欢迎会上的演说》请回答:①材料一中孙中山对“诸友邦”的评价是否符合事实?据材料分析这种评价的思想根源。
②材料一、材料二的共同点是什么?说明什么问题?③材料三与材料一、材料二相比,孙中山的态度有何变化?为什么会有这种变化?④材料四反映孙中山的认识又有怎样的提高?这些变化说明了什么?26.①不符合。
根源是中国与西方列强都提倡资产阶级革命,建立资产阶级政权,所以列强能够理解,不会干涉。
②都幻想得到外国列强对中国革命的支持。
说明了资产阶级的局限性和妥协性。
③多次斗争失败使孙中山认识到向帝国主义妥协也不可能得到同情和支持。
④由对帝国主义抱有幻想到彻底反帝反封建,说明了孙中山勇于探索、总结经验教训、改正错误的革命精神。
6.阅读下列材料大会宣言指出:“中国目前政治状况又另开了一个新局面。
这个新局面一方便利于帝国主义列强实行华盛顿会议所决定的共同侵略政策,一方延长中国的纠纷情势”。
为实现革命目标,必须组成“民主主义的联合阵线”。
中国的广大农民有极大的革命性,是“革命运动中的最大要素”;小资产阶级的大量群众因遭受极大痛苦,会“加入到革命的队伍里面来”;“中国幼稚资产阶级为免除经济上的压迫起见,一定要起来与世界资本主义国家奋斗”;工人阶级有伟大的势力,这种势力“发展无已”。
“中国共产党为工人和农民的目前利益计……”党的最高纲领是实现共产主义;党的最低纲领,即民主革命的纲领是:“(一)消除内乱,打倒军阀,建设国内和平;(二)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达到中华民族完全独立;(三)统一中国本部(东三省在内)为真正民主共和国;……”回答:①指出大会的名称、时间、地点。
②最低纲领制定的依据是什么?革命的动力是什么?6、11.①1922年7月中共“二大” 上海②依据:中国国情分析了中国的社会性质、革命性质。
③指出革命的动力是工人阶级、农民阶段、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7.1956年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建立以后,探索符合中国国情的建设社会主义道路摆在中国人民面前。
回答:(1)中共八大在这一探索的开始之际作出了怎样的历史性贡献?(3分)(2)十一届三中全会对我国生产关系进行了成功的调整和改革,简析其主要内容和作用。
(5分)(3)中共十四大在这一探索中作出的突出贡献是什么?(2分)(4)从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经济结构发展变化的主要趋势是什么?(4分)(提示:从所有制和经济体制两方面加以概括。
)7.(1)①指出国内的主要矛盾是先进的社会制度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②规定了为建设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中国而奋斗的总任务;③提出了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的经济建设方针。
(3分)(2)内容:作出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进行经济体制改革。
(2分)开始找到了一条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使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国民经济高速发展,综合国力极大提高。
(3分)(3)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2分)(4)从单一的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转变为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并存的基本经济制度;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4分)20.阅读下列材料:(6分)材料一:邓小平在1978年12月13日作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讲话中说:“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一切从根本出发,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它就要亡党亡国。
”——《邓小平文选》材料二:邓小平说:“中国要谋求发展,摆脱贫穷和落后,就必须开放。
”请回答:(1)材料一的核心思想是什么?这次讲话为哪次会议作了思想准备?(2)材料二的核心思想是什么?这次会议后,中国现代化建设实行什么方针?(3)结合古今中外历史发展的经验教训及材料中的思想,说说中国为何改革开放?20.(1)答: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十一届三中全会(2)答:对外开放;对内改革和对外开放的方针(3)答:近代中国实行闭关锁国政策,导致落后而备受西方列强的欺辱;日本明治维新时极力提倡对外开放,使日本摆落后状态,一跃而为近代强国;因此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当今中国必须坚持改革开放。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夷之长技三:一战舰,二火器,三养兵练兵之法。
……是书何以作?曰为以夷攻夷而作,为以夷款夷而作,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
材料二我们革命的目的,是为中国谋幸福,因不愿少数满洲人专制,故要民族革命;不愿君主一人专制,故要政治革命;不愿少数富人专制,故要社会革命。
材料三我们现在认定,只有“德先生”和“赛先生”(民主和科学)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请回答:(1)请依据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分别概括三则材料所反映的核心主张。
(2)上述三则材料,反映了近代先进的中国人在学习西方问题上经历了哪些变化?(1)材料一,师夷长技以制夷;(1分)材料二,通过革命手段,推翻清王朝统治,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2分)材料三,要求民主和科学,实现思想解放。
(2分)(2)从学习西方的军事技术,到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再到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
(2分)阅读下列材料(10分)“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