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课标的基本理念:
一、美术教学坚持面向全体学生,树立全面育人的教学观。
面向全体学生,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
要尊重每一个学生学习美术的权利,特别要
关注每一个学生在美术学习中的表现和发展,做到因材施教,并且要有针对性地采
用教学方法和手段,力争让每一个学生学有所获,学有所得。
在美术教学实际中,
我根据这一理念来选择和组织课程内容。
根据所教不同年级、不同班级学生能力水
平选择教授内容和确定不同的教学目标。
在教学目标的定位上,要保证让绝大多数
学生能够学会美术知识技能,特别专业的知识与技能或者超出学生实际水平的内
容,应该回避或降低教学教学目标的方法来应对。
在追求面向全体学生理念的同
时,我们还需要引导学生的学习方式。
不要排斥接受性学习,因为这种学习方式具
有经济性好系统性是其他学习方式所不具备的,有利于学生在较短的时间里,掌握
人类积淀数百年乃至数千年的知识。
但在现代教育背景下,我们需要将学生从被动
地接受知识改变为主动地学习知识,因此需要积极鼓励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
学习等学习方式,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我们不要生搬硬套,要根据自己的教学目
标设定教学环节,教学方法,学生学习方式。
二、在美术课程标准中特别注重强调对学生进行审美能力的培养。
在教学中,教师应当遵循学生成长的规律、审美的规律和美术学习的规律,有效利用各种美术课程资源,多给学生感悟美术作品的机会,通过观察、体验、分析、比较、联想、鉴别、判断等方法,引导学生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美术欣赏和
创作活动,努力提高他们的审美品位和审美能力。
三、鼓励大胆质疑,激发学生创新积极性。
在参与教学中鼓励学生大胆提出质疑,一是鼓励学生向老师挑战,敢于发表与老师不同的意见和观点;二是鼓励学生向课本挑战,敢于提出与课本不同的看法;
三是鼓励学生向权威挑战,敢于质疑权威的结论。
为了多给学生创设质疑的机会,
在课堂教学中我尝试了小组式合作学习,组与组互相提出问题,运用讨论式、交互
式、合作式、研究式、探索式进行学习,从而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了学
生的创新精神。
经过质疑、争论,使同学们认识到美术是人类文化最早和最重要的
载体之一,运用美术形式传递情感和思想是整个人类历史中的一种重要的文化行
为。
因为情感性是美术的一个基本品质,也是美术学习活动的一个基本特征。
所以
美术课程能陶冶学生的高尚情操,提高审美能力,增强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及责任
感。
在此方面我还经常采用"情景教学"法,运用"造型游戏"的方式让学生进行无主
题或有主题的想象,创作出有自己个性的作品,并让学生发布自己的创作意图,和
对他人作品的评价。
四、建立多元化的评价机制,为学生的创作激情保驾护航
在小学阶段,学生往往比较重视教师的判断和评价,教师的评价对学生创造力的呵护和培养会产生不可估量的作用。
很多学生可能因为教师的误判或教师的个人
观点而失去了美术创作的兴趣,不再有表现和表达的冲动,美术创造力也从此萎缩。
因此,建立一个多元化的评价机制,保护学生的创作激情是十分必要的。
美术学科不像其他学科需要有一个“标准答案”,即使是同样一个命题,学生也会画出千差万别的作品来。
面对学生绚丽多彩的创造性作品,教师不一定能完全看懂、理解,即使看懂了,教师也没有办法“判”出其高低,这如同我们无法对达•芬奇、毕加索、齐白石的作品评出依次一样。
因此,美术教师要以海纳百川的胸怀包容所有学生的不同个性和不同创见,不以自己的好恶干涉学生的兴趣、爱好、特长,鼓励学生挖掘自身的潜力,弘扬自己的个性,发挥自己的创造才能。
对于学生的作品,评价的方面有很多,如:积极性、灵活性、动手能力、合作性、独立性等,评价的方式也可多样,如:语言、文字、数据;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学生间互评等。
教师要灵活评价,对于好的方面,要发现其中的闪光点,及时加以鼓励和表扬;对于需要改进的方面,在评价时以鼓励为主,并提出建议和努力方向,留给其改进的余地;取消“只有一个标准、一个答案、只求共性、忽视个性”的评价方法,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性思维,鼓励探索与创新,杜绝平淡与重复,重视对学生个性的培养。
总之,在新课改的大力推进下,通过对传统的小学美术教育进行改革,强调在教学活动中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启发他们的情感,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促进他们的个性发展,必定会给小学美术教育带来新的生机,注入新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