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高尿酸血症与痛风的规范化诊疗
高尿酸血症与痛风的规范化诊疗
Edwards NL. Gout. A. Clinical features. In: Klippel JH, Stone JH, Crofford LJ, White PH, eds. Primer on the Rheumatic Diseases.13th ed. New York, NY: Springer Science+Business Media, LLC; 2008:241-249.
汇报提纲
高尿酸血症与痛风的概念
痛风诊断
急性痛风的治疗 降尿酸治疗
人类尿酸代谢的进化
为适应环境的需要,高级灵长类动物在进化过程中尿酸逐渐升高
尿酸的生理作用
神经刺激:尿酸结构与咖啡因和其它神经刺激剂相似,可增 加敏捷和智慧
抗氧化剂:象Vit C样作为抗氧化剂,减少氧化应激的伤害
升血压:在低盐状态下,尿酸是维持血压正常的重要物质
2015 年 ACR/EULAR 痛风分类标准
项目 第一步:纳入标准(只在符合本条件情况下,采用下列 标准) 分类 至少发作过 1 次外周关节肿 胀、疼痛或压痛 在有症状的关节或滑囊(如 第二步:充分标准(如果具备,则可直接分类为痛风而 在滑液)或痛风石 评分
无需下列标准)
第三步:标准(不符合“充分标准”情况下使用) 临床特点 实验室检查 影像学证据
旧版指南提到痛风急性发作期联合用药的问题,主要为在服用低剂量秋水仙碱时合用 NSAIDs。胃肠道反应是「三剑客」的共同短板,新版指南扬长避短,未推荐联合用药, 而是推荐除了 NSAIDs,其次可以选择低剂量秋水仙碱,对 NSAIDs 和秋水仙碱都不耐 受时再使用糖皮质激素。
中华医学会风湿病学分会.2016中国痛风诊疗指南.中华内科杂志.2016;55(11): 892-899. 中华医学会风湿病学分会.原发性痛风诊断和治疗指南.中华风湿病学杂志.2011;15(6):410-413.
2011
更新解读:
NSAIDs、秋水仙碱、糖皮质激素3类药物均应及早、足 量使用,见效后逐渐减停。
旧版指南明确指出痛风急性发作期应及早、足量使用 NSAIDs、秋水仙碱和糖皮质激素,3种 药物均列为一线用药,并未指明 NSAIDs 的地位。在近年来的国内外痛风指南里,主张急性
发作期的用药时间为 12~24 小时甚至更早,NSAIDs 应作为首选用药。选择性COX-2抑制
高尿酸血症与痛风 的规范化诊疗
中国痛风指南更新发布历史
2004年
2011年
2016年
为适用于我国不同等 级和不同地区医院医 师水平的需要,中华 医学会风湿病学分会 组织了风湿病学专家 编写了 22 种常见风湿 性疾病的诊治指南, 《中华风湿病学杂志 》将“指南”以“草 案”刊出,以进一步 征集广大医师的意见 。
高尿酸血症的病因
根据Cua/Ccr比值, HUA分型如下:
生成过多型:
尿酸排泄>600mg/d,Cua≥6.2ml/min 尿酸生成过多
外源性嘌呤 20% 内源性嘌呤பைடு நூலகம்80%
排泄不良型:
尿酸排泄<600mg/d ,Cua<6.2ml/min
混合型:
尿酸排泄>600mg/d,Cua<6.2 ml/min
中华医学会风湿病学 分 会 在 2004 年 发布 草案基础上,参照国 际上有关痛风的诊断 和治疗的最新进展, 制订并推出了中国痛 风诊断和治疗指南
为了更好地指导我 国风湿免疫科临床 医师制定恰当的痛 风诊疗方案,中华 医学会风湿病学分 会依据国内外指南 制订的方法和步骤 ,基于当前最佳证 据,制订了2016版 中国痛风诊疗指南 。
剂能更有针对性地抑制COX-2,减少胃肠道损伤等副作用,可用于有消化道高危因素的患者。
中华医学会风湿病学分会.2016中国痛风诊疗指南.中华内科杂志.2016;55(11): 892-899. 中华医学会风湿病学分会.原发性痛风诊断和治疗指南.中华风湿病学杂志.2011;15(6):410-413.
针对痛风患者不同NSAIDs药物在疗效与安全性方面的比较
作者 对象 研究方法 结果
依托考昔治疗痛风急性发作的疗效优于吲哚美辛 (WMD=-0.18, 95%CI 0.30~-0.07) 依托考昔在疼痛缓解方面优于双氯芬酸(WMD=-0.46, 95%CI -0.51~-0.41) 依托考昔在总不良反应(RR=0.77, 95%CI 0.64~0.93)、药物相关不良反应(RR =0.64, 95%CI 0.50~0.81)、胃肠道不良反应(RR=0.42, 95%CI 0.27~0.66)、 头晕(RR=0.37, 95%CI 0.16~0.85)等方面优于吲哚美辛和双氯芬酸 依托考昔临床症状改善优于双氯芬酸(P<0.05),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双氯芬 酸(96%vs79%),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双氯芬酸(3例vs9例, P<0.05) 依托考昔疼痛缓解度优于塞来昔布(P<0.05) 发生心血管事件的风险比依次为: 依托考昔(OR=2.05 95%CI 1.45~2.88) 依托度酸(OR=1.55, 95%CI 1.28~1.87) 罗非昔布(OR=1.45, 95%CI 1.33~1.59) 双氯芬酸(OR=1.40 95%CI 1.27~1.55) 吲哚美辛(OR=1.30 95%CI1.19~1.41) 布洛芬(OR=1.18, 95%CI 1.11~1.25) 萘普生(OR=1.09, 95%CI 1.02~1.16)
慢性尿酸 Text 肾病 in here
夜尿增多、低比重尿、血尿、蛋白尿
急性尿酸 肾病
大量尿酸结晶沉积于肾小管、 集合管、肾盂、输尿管,造成 广泛严重的尿路阻塞,表现为 少尿、无尿、急性肾功能衰竭, 尿中可见大量尿酸结晶和红细 胞。
尿酸性肾 结石
20%以上并发尿酸性尿路结石,患者可有肾 绞痛、血尿及尿路感染症状
Cua=尿尿酸*每分钟尿量/SUA
高尿酸血症患者中,尿酸排泄减少占
90%,生成过多占10%。
尿酸排泄减少
HUA的危害
HUA
关节畸形 骨折
中风
心肌梗塞
尿毒症
高尿酸血症
?
痛风
痛风发生率 7.0-8.8% 0.37-0.5% 0.1%
尿酸水平 (umol/L) >540 umol/L 420-540umol/L <420umol/L
2016
2011
更新解读:
目前多采用1977年美国风湿病学会(ACR)的分类标准 进行诊断。
旧版指南使用了 1977 年 ACR 制定的痛风分类标准,该标准只适用于急性痛风患者,
并不适用于间歇期和慢性痛风患者分类诊断。新版指南采用 2015 年的分类标准,此标
准纳入临床参数、实验室参数和影像学参数综合分析,可用于痛风急性期和间歇期,能 有效地将痛风从其它疾病中区分出来。
痛风急性发作期推荐低剂量秋水仙碱和短期应用糖皮质激 素为二线用药,不推荐联合用药
推荐意见6:痛风急性发作期,对 NSAIDs 有禁忌的患 者,建议单独使用低剂量秋水仙碱(2B) 推荐意见7:痛风急性发作期,短期单用糖皮质激素,其 疗效和安全性与NSAIDs 类似(2B)
2016
2011
更新解读:
秋水仙碱起效较慢,因此在开始用药第1天,可合用NSAIDs。 糖皮质激素通常用于不能耐受NSAIDs、秋水仙碱或肾功能不全 者。为避免停药后症状“反跳”,停药时可加用小剂量秋水仙碱 或NSAIDs。
Zhang等
急性痛风发作
Meta分析 (6篇)
潘奇等
136例急性重度 痛风性关节炎 80例急性痛风
随机对照 试验 随机对照 试验
夏红梅等
Patricia等
痛风急性发作
基于社区 人群观察 性研究的 系统回顾
Clin Rheumatol. 2016;35(1):151-8. 中国医药指南.2016;14(8):107-108. 中外医药.2015;34(28):156-157. PLoS Med. 2011;8(9):e1001098.
高尿酸血症是引起痛风的危险因素 高尿酸血症者仅一部分(15%)发展为临床痛风 1%痛风患者血尿酸始终不高 ,1/3急性发作时血尿酸不高
高尿酸血症既不能确诊也不能排除痛风 高尿酸血症—生化类型
痛风—临床疾病
急性痛风关节炎发病机制
尿酸盐值突然升 高可导致尿酸盐 在已经饱和状态 的滑液中形成尿 酸盐结晶沉淀
中发现单钠尿酸盐( MSU )
晶体
2015 年 ACR/EULAR 痛风分类标准(续)
第三步:标准(不符合“充分标准”情况下使用) 临床特点
2015 年 ACR/EULAR 痛风分类标准(续)
第三步:标准(不符合“充分标准”情况下使用) 实验室检查
影像学证据
有助于痛风诊断的相关检查
血-尿酸、血脂、血糖、肾功 尿-尿酸、PH值
汇报提纲
高尿酸血症与痛风的概念
痛风诊断
急性痛风的治疗 降尿酸治疗
痛风分类标准从1977年ACR标准更新为 2015年ACR和EULAR标准
推荐意见1:2015年美国风湿病学会(ACR)和欧洲抗 风湿病联盟(EULAR)制定的痛风分类标准较1977年 ACR制定的痛风分类标准在敏感度和特异度方面更高, 建议使用2015年的痛风分类标准(2B)
白三烯B4(LTB4) IL-1 糖蛋白
痛风分期与演进过程:间歇期结晶沉积与慢性炎症持续 存在
痛风的诊断 无痛间歇期 疼痛间歇期
疼痛
结晶沉积 慢性炎症 时间
无症状高尿酸血症
急性痛风发作
间歇期
慢性痛风石病变期
• 痛风发作的持续时间和严重程度可以不同 • 痛风间歇期慢性疼痛可能持续 • 间歇期结晶沉积和慢性炎症可能持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