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纳粹德国的兴衰

纳粹德国的兴衰

纳粹德国的兴衰老师同学们,大家好,我是来自初一五班的隋鹏涛,今天的红v大讲堂由我来为大家主持,我今天所讲的题目就是《纳粹德国的兴衰》一提到纳粹,我想大家首先想到的词汇便是死亡,恐惧与灾难。

纳粹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犯下了滔天大罪,给整个欧洲乃至整个世界都带来了巨大的灾难,下面我们就来详细了解一下纳粹的历史。

一、时代背景经过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德国战败,成立魏玛共和国,被迫接受对德国苛刻的“凡尔赛条约”,德国不得不割地赔款,而且还要缩减其军备.德国不甘心“凡尔赛和约”对其战败国的严惩和限制,利用英法美等主要战胜国在如何处理德国问题上的严重分歧,暗中加紧恢复国力;在魏玛共和国后期,1929年10月末从美国华尔街开始的经济恐慌迅速蔓延,导致了一场世界性经济危机。

德国的经济是靠美国发展起来的,所以受害最大。

企业倒闭,产销萧条,失业人数直线上升,最高时达600万。

战败的德国无力赔偿战争赔款.于是,德国人在失业,通货膨胀,外交屈辱的困境中,民族心理转趋极端。

二、法西斯纳粹党兴起从1930-1933年期间,魏玛共和国不得不由所谓的“总统内阁”来治理,经济危机更使社会各阶层的矛盾不断激化,人民群众对魏玛共和国政府极为不满,强烈要求建立一个拯救德意志民族、给社会带来安定,给人民带来幸福的新政府。

在这种社会背景下,希特勒一方面为国家社会主义展开更强大的宣传,对各阶层人民不断做出符合其愿望的慷慨许诺。

一方面又通过“纳粹党”的宣传机器,宣称该党不是一个阶级政党,而是“大众党”,并重点向中下层的中产阶级发动讨好攻势,以争取得到他们的支持。

这种宣传不能不打动处在绝望之中的德国人民,他们相信希特勒的诺言能够兑现,因而纷纷聚集在纳粹的旗帜下。

危机前,纳粹党只有10.8万人,到了1932年,人数超过了100万,一跃成为国会中最大的党派。

从此“纳粹党”开始走上政治舞台。

三.纳粹党统帅阿道夫·希特勒奥地利裔德国政治人物,纳粹党党魁,1933年被任命为德国总理;1934年至1945年任德国元首,第二次世界大战时兼任德国武装力量最高统帅。

1919年,希特勒因军队任务而认识德国工人党,并在之后不久加入,1921年成为纳粹党党魁。

1933年成为德国总理之后,快速将德国从民主共和转变为纳粹一党专政的极权独裁国家。

1939年德国入侵波兰,这次入侵导致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在之后的三年里,德国及联盟的轴心国占领了大部份的欧洲、北非、东亚及太平洋诸岛屿。

纳粹三名将埃里希·冯·曼施坦因,是一名终身从军的职业军人,他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脱颖而出,成为纳粹德国德意志国防军中最负盛名的指挥官之一。

尽管他从未成为纳粹党的一员,他却被授予了陆军元帅的军衔。

战后,他被英国军事法庭于1949年以战争罪判处18年监禁,但是4年后他就因为健康原因被释放了。

随后他成为了西德政府的高级顾问,并成为其名誉参谋长。

海因茨·威廉·古德里安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一位著名的德国陆军将领,最高军阶为大将,为二战期间纳粹德国的三大名将,著名陆军战术“闪击战”创始人。

古德里安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前,提倡坦克与机械化部队使用于现代化战争的重要推动者,在他组织与推动理论下,德国建立了一支当时作战最具效率的装甲部队,屡屡击败敌军,古德里安也是联合兵种作战和前线指挥等战争型态发展的推动者。

古德里安现今成为了德国发展装甲兵力的代表人物,被历史学家称作“闪击战之父”。

埃尔温·隆美尔,二战的一位著名的德国陆军元帅,通称“沙漠之狐”。

他是德国极少数以中产阶级出身以及未进入过参谋学校而获得此头衔的军人。

而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璀璨将星中,能做到生前显赫,死后殊荣不断,特别是被敌对双方都认可的,也惟有他一人。

支持他的人将其称为纳粹的战神,其高超的军事素质和出色战术才能受到了许多军事爱好者,甚至是著名军事家的尊敬和崇拜。

英国战时首相温斯顿·丘吉尔就曾评价他是一位大胆与熟练的对手,一位伟大的将军。

四、德国法西斯扩张1、德国吞并奥地利早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两国出于不同的目的,都有合并的意图。

但是,《凡尔赛和约》明确规定严禁德奥合并。

纳粹党上台以后,1938年3月14日,德国军队以受邀镇压共产党名义,长驱直入,兵不血刃地占领了奥地利,并宣布德奥合并。

2、慕尼黑阴谋----占领捷克1938年,希特勒对捷克提出领土要求,在无捷方的参加下,9月,英法德意四国首领在莫尼黑签订协议,将捷克苏台德地区划给德国。

德国法西斯更猖狂,占领捷克。

德国法西斯未流一滴血就取得伟大胜利。

五、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纳粹兴盛1939年9月1日德军入侵波兰,9月3日英法对德宣战,二战爆发,10月波兰战役结束。

德军入侵波兰标志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1940年5月10日德军入侵西欧,1940年5月19日英国远征军敦刻尔大撤退,6月2日撤退完毕,1940年6月14日法国投降,1940年7月不列颠战役爆发。

六.经典战例(一)法国沦陷二战前,法国为防备德国进攻,在从瑞士到比利时之间建筑了一条以陆军部长马奇诺的名字命名的防线。

他们视“马奇诺”为固若金汤的防线,甚至在守兵佩带的铜徽章上也刻有“他们休想通过”的题词,以为依赖这一防线就可以高枕无忧。

同时英法统帅部又错误地估计德军的主攻方向为地势平坦的比利时中部地区。

至于阿登山区,道路崎岖,他们认为是敌人无法攻克的天险,防备薄弱。

但德军正是从这个防备薄弱的地区攻入法国北部,使马奇诺防线丧失作用。

反而造成英法联军被德军东西夹击的不利局面。

5月23日,德国第一装甲师到达阿河一线,离敦刻尔克港口仅10公里,此时德军比大多数英法联军离敦刻尔克还近,德军与敦刻尔克之间只有英国远征军的一个营防守,德军已经稳操胜券,他们踌躇满志,准备给英法联军最后一击时,5月24日,德军却接到了希特勒亲自下达的命令:停止前进,而让德国的空军去消灭敦刻尔克的英法联军。

这给了联军撤退的机会,丘吉尔动员了所有能动用的船只,将被困沙滩上英法联军撤回英国。

为英军保存了有生力量.(二)苏德战争1941年6月22日凌晨3时15分,希特勒撕毁苏德互不侵犯条约,以事先拟好的一份代号“巴巴罗萨”行动计划,出师190个师,3700辆坦克,4900架飞机,47000门大炮,190艘战舰,分兵三路以闪电战方式突袭苏联。

“巴巴罗萨”行动的第一天,德国空军就取得了空战史上最大的胜利。

在苏联的66个前线机场上,至少有1 811架战机被德军摧毁,相比之下,德军仅损失了35架战机。

在这些损失的苏联飞机中,有322架是被德军战斗机和高射炮击毁的,而剩余的1 489架尚未起飞就被炸毁。

截至6月26日,遭到德军空袭的苏联机场已经攀升至123个。

在取得了绝对空中优势后,德国空军的战术轰炸机进一步袭击了公路、铁路等交通网络,摧毁了一些苏军地面指挥部,还袭击了碉堡、工事、战壕等小型目标。

德军的进攻切断了苏军前方部队和后方指挥部的联系,造成了苏军机械化部队的瘫痪,为后续部队提供了进攻的基础。

战争初期,苏军损失447万人。

其中死亡80万人、被俘或失踪300万人。

在苏德战争的头18天,苏联就损失了2000架飞机,1500辆坦克,全年的损失基本无法计算,估计飞机和坦克的损失都超过1W经典战例(三)斯大林格勒保卫战时间:1942年7月----1943年2月经过:1942年夏秋,德军对斯大林格勒久攻不克,为增强东线作战兵力,利用美英盟军尚未开辟第二战场的机会,向苏德战场增调67个师并组建16个新锐兵团,使东线兵力在1942年11月前增加到620余万人,火炮和迫击炮约5.1万余门、坦克和强击火炮5000余辆、作战飞机3500架。

苏联军工生产业已恢复并有所发展,同时还得到美英战略物资和武器装备的援助。

苏军兵力已增加到约660万人,50毫米以上火炮和迫击炮7.7万余门、坦克和自行火炮7300余辆、作战飞机4500余架。

1942年11月19日,苏军以斯大林格勒方面军和西南方面军、顿河方面军组成两个突击集团,从斯大林格勒南北两翼实施大规模反攻,合围德军第6集团军全部和第4装甲集团军一部,总计22个师共33万人。

随后,击退前来援救被围集团的德军2个突击集团,至1943年2月2日围歼进攻斯大林格勒的德军主力。

德国及其盟国在整个会战中损失近150万人,约占其苏德战场总兵力的1/4。

苏军取得斯大林格勒会战的胜利,从根本上扭转了苏德战场的局势。

经典战例(四)诺曼底登陆时间:1944年6月6日地点:法国西海岸诺曼底双方力量对比:诺曼底登陆作战是二次世界大战中规模最大的登陆战役。

盟军投入总兵力约278万人,计有36个师、13700架飞机、9000余艘各类舰艇。

德国用于西线防御的军队为“B”、“G”两个集团军群共计58个师。

当时德军已丧失海空优势,能够用于抗登陆的兵力只有500余架飞机和中小型舰艇500余艘。

意义:诺曼底登陆标志着反法西斯第二战场正式开辟。

它的军事意义在于使纳粹德国陷入了盟军两面夹击的困境,加速了德军最后失败。

七.德国纳粹的衰亡苏联广袤的土地,为苏联赢得反击的时间,人民纷纷拿起武器,反抗法西斯进攻,1942年11月19日,苏军以斯大林格勒方面军和西南方面军、顿河方面军组成两个突击集团,从斯大林格勒南北两翼实施大规模反攻,合围德军第6集团军全部和第4装甲集团军一部,总计22个师共33万人。

随后,击退前来援救被围集团的德军2个突击集团,至1943年2月2日围歼进攻斯大林格勒的德军主力。

德国及其盟国在整个会战中损失近150万人,约占其苏德战场总兵力的1/4。

苏军取得斯大林格勒会战的胜利,从根本上扭转了苏德战场的局势。

打破了德军不可战胜的神话,此次战役后,纳粹德国由兴盛开始转入衰败。

为反抗法西斯暴行,以美国、苏联、中国、英国、法国(自由法国临时政府)为首的联络等57个国家形成反法西斯同盟国,最终在同盟国的全力反攻才,从东西两线,攻占柏林,最终彻底消灭德国法西斯,结束了纳粹德国的暴政,希特勒被迫自杀。

八.战争胜利的意义⒈给世界造成前所未有的破坏和灾难⒉人类理性进一步张扬,民主、人权与和平思想深入人心,促进联合国诞生⒊极大改变了世界格局⒋促进社会主义和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⒌推动了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6.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民族运动发展九.战争反思录1.不同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国家联合起来共同对付人类面临的挑战2.人民是社会前进的推动力。

3.加强国际合作,才能求得共同发展。

4.和平来之不易,我们应该珍爱和平。

今天的红v学生大讲堂到此结束,谢谢大家的聆听。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