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论德意志民族国家的形成

论德意志民族国家的形成

论德意志民族国家的形成
——刘奇2013300529
一、摘要:
长期封建割据造成德国民族国家的形成晚于英、法等传统西方国家,其建立民族国家的路径是先有民族,后有国家。

历史发展到19世纪中期,四分五裂的状态严重影响了德意志的国际地位和民族尊严。

同时由于分裂局面的存在,德意志没有统一的国内市场,这也严重阻碍了德意志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德意志走向统一已经成为历史发展的大趋势。

此时一个杰出的人物——俾斯麦登上普鲁士政治舞台,使德意志走向统一的步伐开始加快。

俾斯麦代表容克地主贵族和大资产阶级利益,竭力主张以强权和武力统一德国,并且通过三次王朝战争最终实现了德国的统一。

俾斯麦针对阻碍德国统一的强大的国内外势力而采取的武力统一德国的“铁血政策”,是实现德国统一的强有力的手段。

二、关键词:德意志民族国家统一俾斯麦铁血政策
三、正文:
德国著名诗人歌德曾说:“没有一个城市,甚至没有一个地方使我们坚定的指出这就是德国。

如果我们在维也纳提出这个问题,答案是这里是奥地利。

如果我们在柏林提出这个问题,答案是这里是普鲁士。

德意志在哪里?这个历史性问题拷问着每一颗德意志的心灵”。

歌德这段话让我们知道了德意志只是一个地理名词,真正意义上的德意志并不存在。

因为当时的德意志处于一种分裂割据状态,那时候流传着一段古老的谚语:“一年有多少天,德意志就有多少邦国。

”最多的时候在这片土地上存在过1789个独立的政权。

直到十九世纪中期,德意志依然是由30多个邦国组成的松散的联合体。

环顾当时的德意志邦联,有能力完成统一大任的只有普鲁士和奥地利。

1807年普鲁士在各个邦国中率先废除奴隶制,为资本主义经济在邦国内部发展初步扫除了障碍。

经过30多年的发展到十九世纪四十年代,普鲁士的工业产值已经占据德意志全部邦国一半以上。

同时普鲁士也进行了军事改革,比如普遍义务兵役制,重点发展军事工业。

此时的普鲁士已有充分的经济和军事实力领导德意志统一大任。

时势造英雄,此时一个杰出的人物登上普鲁士政治舞台使德意志走向统一的
步伐提前到来。

这个人物就是俾斯麦。

俾斯麦出生于普鲁士一个传统的贵族家庭,他的父亲是一个高级军官,母亲是外交家。

也许是历史的巧合使俾斯麦身上既有军人的果敢又有外交家的诡辩。

大学毕业后俾斯麦开始步入政坛,1862年5月俾斯麦出任普鲁士驻法大使。

此时法国正处于拿破仑三世执政的法兰西第二帝国时期,法国强大的军事实力和经济实力深深触动了俾斯麦。

于是俾斯麦清醒的认识到只有改变德意志的现状,才能改变德意志的命运。

历史的使命感使俾斯麦开始积极的寻找机会施展自己的抱负。

1862年9月俾斯麦出任普鲁士首相,上台后第一周他就在议会发表一番慷慨激昂的演说;当代的重大问题不是通过演说和多数派决议所能解决的,而是通过“铁与血”。

因此他被人成为“铁血宰相”,他所实行的政策称为“铁血政策”。

//所谓的“铁血政策”,是指普鲁士首相俾斯麦通过王朝战争实现德国统一的政策。

//俾斯麦代表容克地主贵族和大资产阶级利益,竭力主张以强权和武力统一德国。

俾斯麦针对障碍德国统一的强大的国内外势力而采取的武力统一德国的“铁血政策”,是实现德国统一的强有力的手段。

环顾当时的欧洲普鲁士要想完成德意志的统一,必须扫清三大障碍。

一个是北边的丹麦,丹麦虽然实力弱小但是总想找机会干涉德意志内部事务为自己寻求利益。

第二个就是普鲁士东南方同是德意志邦国的奥地利,奥地利实力虽不及普鲁士,但同样不可小视。

第三个就是法国。

法国为了维护自己在欧洲大陆的霸主地位,他不会轻易允许一个统一强大的德国出现。

依照俾斯麦最初的设想要排除那些阻碍实现统一的各种干扰,普鲁士必须要与奥地利在战场上一决高低。

但是在发动对奥战争之前,德意志和丹麦之间首先爆发了领土争端。

//它的起因是施列斯维希和霍尔斯坦两公国的归属问题。

这是两个以说德语为主的公爵领地,后者还是德意志联邦的成员。

两国名义上属于丹麦,但一直没有合并。

1863年丹麦国王宣布将施列斯维希正式并入丹麦。

此举引起了德意志境内日耳曼人的反对,俾斯麦乘机挑起对丹麦的战争,并将奥地利作为战争盟友拉入战争。

//1864年2月战争开始,丹麦很快战败。

根据十月签订的条约,丹麦将两公国交与普奥共管。

稍后,普鲁士很快占领施列斯维希,奥地利占领霍尔斯坦。

其实霍尔斯坦划给奥地利是俾斯麦设置的一个阴谋,这个阴谋是将奥地利与
普鲁士尽快发生矛盾的导火索。

当其他人还沉浸在胜利的喜悦的时候,俾斯麦便以奥地利对霍尔斯坦治理无方损害德意志人民利益为由,挑起了对奥地利的战争。

在萨多瓦一战中,普军大获全胜。

面对萨多瓦大捷威廉国王和许多高级军官都主张乘胜进军维也纳,一劳永逸地消灭奥地利。

但是此时的俾斯麦却保持高度的克制。

他知道面对日益壮大的普鲁士,欧洲各个大国尤其是法国不会坐视不管。

如果俾斯麦继续对奥地利用兵,很可能会引起法国出兵干涉。

战败的奥地利除了付出很少的战争赔款外,没有丧失一寸土地。

俾斯麦在国际形势不允许、普鲁士实力没有达到完全吞并奥地利之时对奥地利做出的宽大处理,保证了奥地利在以后的普法战争中保持了中立的地位。

普奥战争之后在德意志北方成立了一个以普鲁士为领导的北德意志联邦。

但是北德意志联邦的成立并不意味着德意志统一的完成。

因为南部还有四个邦//(巴伐利亚,符腾堡,巴登,黑森)//置身于联邦之外,而最大的阻力来自于法国。

普奥战争深深的触动了法国,拿破仑露骨地表白“只要俾斯麦保持现状我才能保证和平,如果他把南德诸部拉进北德意志联邦,我们的大炮就会立即发射”。

普鲁士与法国的战争已经不可避免。

1870年7月普法战争爆发,拿破仑三世亲临前线督战。

//但是法军并未做好应战的准备,后勤供应不足,他所面临的是一支经过改造和屡经炮火洗礼的欧洲劲旅,战争一开始就已经注定了法国的失败。

在色当战役中法国军队一败涂地,拿破仑三世和他十几万军队成为普军的俘虏。

色当战役后,普军深入法国腹地兵临巴黎城下。

1871年1月威廉一世在凡尔赛宫举行加冕仪式,正式即位为德意
志帝国皇帝。

至此德国统一完成,德意志第二帝国诞生。

德国的统一结束了几个世纪以来的封建割据局面,极大地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为德国迅速发展成为欧洲和世界经济强国提供了坚实有力的政治保障。

而法国50亿法郎的赔款和阿尔萨斯洛林的割让为德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充足的资金和原料,同时德国紧紧抓住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机遇、大量利用新技术,在以后40年里经济出现跨越式发展。

到一战前德国已经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经济强国。

四、参考文献:
1. 陈振昌,相艳. 德意志帝国. 三秦出版社,2001.12
2. 吴友法. 德国史探研. 商务印书馆,2010:6-8,17—20
3. 孙世龙. 十个人的德意志. 团结出版社,2011.9
4. 阿。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