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山东省专升本《大学语文》教案(之三十二)——春之声

山东省专升本《大学语文》教案(之三十二)——春之声


作者写到闷罐子车里的三洋牌录音 机有何作用?
它是在沉寂封闭中产生的新兴事 物。
说明人们生活开始改变了。
小说的结尾处,作者用象征的手法描写 了破烂的闷罐子车和崭新的火车头,在 这里有什么意义呢?
破烂的闷罐子车是落后生活的象征, 而崭新的火车头则代表着未来生活的希望。
火车上的歌曲《春之声》是一个巧合还 是必然,在这里又有什么含义呢?
王蒙被称为“最新文艺思潮的代表作 家”。《春之声》是王蒙借鉴“意识流”创 作手法的代表作。 什么是“意识流”呢?
意识流
意识流是心理学家们使用的一个短语。最 初由美国哲学家威廉•詹姆斯在《心理学原理》 中提出,是指人的意识活动持续流动的性质, 即把思想比作一股流水的概念。并不是由一个 个分离的、孤立的部分组成,而是一条连续不 断的、包含各种复杂的感觉和思想流 。
6个并列的后置定语,利用句法结构的可塑性,以 语义内涵的丰富性,增强了语言的表现力。
4、她是谁?她年轻吗?抱着的是她的孩子吗?她在哪里 工作?她是搞科学技术的吗?她是夜大学的新学员吗?是 “老三届”的毕业生吗?她为什么学德语学得这样起劲? 她在追赶那失去了的时间吗?她做到了一分钟也不耽误 了吗?她有机会见到德国朋友或者到德国去或者已经到 德国去过了吗?她是北京人还是本地人呢?她常常坐火 车吗?有许多问题想问啊。(49自然段)
最后,象征手法的运用。小说用自然界的春天 象征朝气蓬勃的社会生机,改革开放给国家、人民 生活带来的转机;同时,那“崭新的、清洁的、轻 便的内燃机火车头,拖着破烂寒伧的车厢奔驰”, “落后、破旧、令人不适的闷罐子车里,却有先进 精巧的进口录音机在播放音乐”,又构成了局部象 征。这两个图景象征着改革开放初期我国面临的沉 重的负担和光明的前景。
5.“崭新的、清洁的、轻便的内燃机火车头,拖着破烂 寒伧的车厢奔驰”对这句话理解不对的是( A ) A.“崭新的内燃机车拉着破烂的车厢奔驰”用到了比 喻手法,比喻现实生活的矛盾、不协调,也比喻旧的 还在、新的已经产生。 B.“崭新的内燃机车拉着破烂的车厢奔驰”用到了象 征手法,象征着现实生活的矛盾、不协调,也象征着 希望,象征着旧的还在、新的已经产生。 C.“崭新的内燃机车拉着破烂的车厢奔驰”用到了象 征手法,还象征着20世纪80年代初期,我国改革开放 事业既有沉重的负担,又有光明的前景。 D.从全文看,春天的声音是总体象征,这里是局部象 征。
《春之声》标题的含义
①题目“春之声”,取自小说中火车上录 音机里传出的德语歌曲和约翰·斯特劳斯的 《春之声圆舞曲》。
②自然的春天即将到来。
③表达出作者及其同时代人对作品所反映 出的时代特征的认识:祖国进入了时代的春天, 也就是社会的春天即将到来。
《春之声》通过主人公岳之峰坐“闷 罐子车”回家乡路上的见闻及联想,表现 了改革开放初期的中国社会在政治思想、 经济生活等领域的可喜变化,显示出新的 希望和转机,表达了对祖国春天的深情呼 唤。
如作品写岳之峰听见人们在抱怨车厢的拥挤时,产 生的一系列自由联想:连自行车都没路的过去;莱茵 河高速公路两旁的景色;法兰克福的孩子和花朵;西 北故乡的丁香、柳哨、黄鹂、野菜、野兔、小生灵; 革命成功前夕学生大联欢;早春二月纯洁的初恋,如 酥的春风里小声呼唤心爱女孩的名字;金鱼和田螺、 荸荠和草莓、孵蛋的芦花鸡、山泉、榆钱、返青的麦 苗、成双的燕子,一连串事物由自由联想连接在一起, 看似互不相干,实际上在一个内在的点上相似或相关。 这一连串的联想最后归于“春天的力量”,正是由这 段精彩动人的联想自然引出《春之声》的主旋律。
北京师范学院中文系任教。 1963 年赴新疆生活、
工作十多年。 1979 年调北京作协工作,后任《人
民文学》主编、中国作协副主席、文化部长等职。
2019年,获“人民艺术家”称号。这是继老舍后第
二位获得此称号的作家。
2019年9月,授予王蒙、秦怡、 郭兰英人民艺术家国家荣誉称号
王蒙是中国新时期文坛创作最丰硕、也最有活力 的作家之一,他有多篇小说和报告文学获奖,作品被 译成英、俄、日等多种文字在国外出版。其作品反映 了中国人民在前进道路上的坎坷历程,作品中他清醒、 冷峻而乐观向上,激情充沛,并在创作中进行不断的 创新。 《春之声》是他在艺术上创新的一篇优秀作 品。
小说中的意识流
小说中的意识流,就是以人物的意 识活动为结构中心,围绕人物表面看来似 乎是随机产生且逻辑松散的意识中心,将 人物的观察、回忆、联想的全部场景与人 物的感觉、思想、情绪、愿望等交织叠合 在一起加以展示,以"原样"准确地描摹人 物的意识流动过程。
《春之声》是我国比较成功地借鉴意识流手法创作 的小说,它打破了以人物、情节、环境为主要要素的传 统小说创作模式,不重塑造人物性格,不重故事情节叙 述,不按正常时空顺序。在当代文学史上,是开先河的 作品。他借鉴了西方的“意识流”手法,但又不是西方 纯粹的“意识流”。王蒙对西方“意识流”的借鉴、运 用,只是基于方法、技巧层面上的接受,是为着内容表 现的需要服务,没有将它用来指导自己的创作。因为很 明显,现代西方的“意识流”是一种非理性主义的小说 创作方法,以无中心、无主题、无意义为特色,而王蒙 的创作,则是在明确的思想指导下的艺术创造过程,表 现既定的主题和特定的思想意义。
→广州风铃的清音 →美国的抽象派音乐 →杨子荣的咏叹调 →京剧锣鼓的噪音 →向往的生活
文章第四段写到斯图加特的奔驰汽车 工厂和西门子公司有什么作用?
中德差别。 对中国现状的不满, 但又充满信心与期待。
阅读文章第十五段: 作者批评什么,赞美什么?
批评指手画脚总批评别人的人 赞美忍辱负重埋头苦干的人。
作品:
长篇小说《活动变人形》、《暗杀—3 322》、《季节三部曲》(《恋爱的季节》、 《失态的季节》、《踌躇的季节》)
中篇小说《布礼》、《蝴蝶》、《杂色》、 《相见时难》、《名医梁有志传奇》、《在伊 犁》系列小说
小说集《冬雨》、《坚硬的稀粥》、《加 拿大的月亮》
诗集《旋转的秋千》
作品集《王蒙小说报告文学选》、《王蒙中篇小说 集》、《王蒙选集》、《王蒙集》
一、选择题Leabharlann 1.《春之声》中主人公岳之峰的身份是( A )
A、工程物理学家 B、农民
C、教师
D、学生
2.以下不是王蒙作品的一项是( B)
A、《青春万岁》
B、《小二黑结婚》
C、《组织部新来的年轻人》 D、《春之声》
《小二黑结婚》是赵树理的小说
3.《春之声》题目的意义不含下面的哪一项内容( B) A、祖国进入了时代的春天。 B、岳之峰手里拿着的小说《青春之歌》。 C、约翰•斯特劳斯的《春之声圆舞曲》。 D、冬天即将过去,春天就要来临。 4.“各人说着各人的闲话,各人打着各人的瞌睡,各 人嗑着各的瓜子,各人抽着各人的烟”这段话用的修 辞方法是( C ) A.对偶 B.比喻 C.排比 D.夸张
它摒弃了传统小说的叙述模式,运用了以人 物为中心的放射状结构。通过主人公岳之峰坐 “闷罐子车”回家乡路上的见闻及联想来表现 主题。
小说主要写时空切换中,外部世界作用于主 人公内心所引起的联想和心理状态,采撷特定时 段的人文景观,语言结构独特,意象鲜明,反映主人 公为祖国命运忧喜悲欢,渴望祖国人民走进温暖春 天的美好愿望。小说开始,“咣”车厢门关上,主人 公进入闷罐子车这个特定环境,开始了他的感受、 联想和回忆。“咣”车厢门打开,到站了,上下乘 客,引进新的人物,引发新的事件,主人公的心理活 动又因此展开。车厢门开了又关,关了又开,直到 主人公到站,小说结束。“咣”语义的延伸和相互 关联,系连了一个完整事件的始终,也构拟了清晰 可感的时间序列。
2、在我们的生活里,在我们每一个人的心房里,在 猎户星座和仙后星座里,在每一颗原子核,在一个 质子、中子、介子里,不都包含着春天的力量和 春天的声音吗?(27自然段)
包含七个成分的长状语,都利用句法结构的可 塑性,以语义内涵的丰富性,增强了语言的表现力。
3、这不就是法兰克福的孩子们吗?男孩子和女孩子, 黄眼睛和蓝眼睛,追逐着的,跑着的,跳跃着的,欢呼着 的。(23自然段)
《春之声》向我们展示了怎样一个故事?
出国考察归来的工程物理学家岳 之峰在春节回乡途中,身处闷罐车厢, 意识流动。其所见、所闻、所思、所 感,反映了新旧交替时代色彩斑斓的 社会生活,传达出“春的旋律”,表 现了新时期新转机的主题。
《春之声》没有贯穿全篇的故事情节,主要 借助人物在特定环境下的心境、联想和下意识 的活动,创造出某种典型意境,反映出社会生 活和人的心灵奥秘,向人们传递着春天的信息 。它主要写工程师岳之峰访德归来,春节前夕 搭乘闷罐子车回乡探亲途中的思绪。
13个连用的问句问而不答,是为了调动读者的想像 力,以及表达主人公复杂、丰富的内心感受。
5、闷罐子车正随着这春天的旋律而轻轻摇摆着, 熏熏地陶醉着,袅袅地进行着。(50自然段)
作者不避繁复,运用排比辞格反复申说,显然作 者表达出更多的信息,抒发浓烈的思想感情 。
6、他转过头,想再多看一眼那一节装有小鸟、五 月、烟草花和约翰·斯特劳斯的神妙的春之声的临 时代用的闷罐子车。(51自然段)
其次,小说“放射性”布局结构。小说以主人 公岳之峰为中心点,以大量感官印象引发自由联想, 以人物的意识流动为结构线索,形成“放射性”布 局结构,多线条、多层面、多视角地在过去、今天、 未来之间来回转换,从而大大拓展了现实空间,加 快了心理流程的速度,扩展了小说的容量,同时与 五光十色、变化频仍的现实生活保持和谐。
研究者们都认为,这种写法开垦了人的内心世界 这个大有可为的认知领域,促使小说叙述形式由单一 性向多元化推进。王蒙自己也总结到:“我打破常规, 通过主人公的联想,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把笔触 引向过去和现在,外国和中国,城市和乡村。满天开 花,放射性线条,一方面是尽情联想,闪电般的变化, 互相切人,无边无际;一方面,却是万变不离其宗, 放出去都能收回来,所有的射线都有一个共同的端点, 那就是坐在 1980 年春节前夕的闷罐子车里我们的主 人公的心灵。” (《关于 (春之声) 的通信》) 主人 公的心理结构线索即是小说的结构线索,这是研究者 与作者的共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