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护理学》教学大纲
(供四年制本科护理学专业使用)
前言
《儿科护理学》是研究胎儿至青少年时期生长发育、营养卫生、保健、疾病护理及预防的临床医学学科,是护理专业的临床专业课程之一。
本课程教学目的是使学生掌握小儿解剖生理特点、预防保健措施及儿科常见病、多发病的发生发展规律和诊断护理防治方法,培养熟练掌握护理专业理论和基本技能,能运用所学知识对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和重危患儿进行身心护理,具有一定病房管理能力的护师。
本课程的教学对象是中医药院校的护理本科生,在教学中,要考虑儿科学的学科特点,贯彻少而精的原则,突出重点,儿科护理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必须注重实践技能教学,通过教师示教和学生操作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增强基本技能操作能力。
注意与其他临床专业学科的区别与联系,适当介绍学科新进展,以使学生提高儿科学理论知识水平。
在教学实践中,力求把握课程的基本结构,加强本学科课程与相关课程内容上的衔接,知识的交叉渗透,将知识的传授与临床实践能力的培养结合起来,尤其要把增强基本理论知识和实际技术操作能力相结合,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课程总学时为64学时,理论为58学时,实验为6学时。
教学要求和内容
第一章绪论
【目的要求】
1.掌握小儿的生理和病症特点。
2.熟悉儿科医家的成就与著作。
3.了解儿科护理学的范围与特点。
【教学内容】
1.儿科护理学范围与特点。
2.小儿的生理和病症特点。
3.熟悉儿科医家的成就与著作。
【教学方法】
理论讲授。
第二章儿科学基础
【目的要求】
1.掌握小儿的分期及时间划分、体格发育的常用指标。
2.熟悉小儿生理病因病理特点、儿科诊查概要、治疗方法。
3.了解儿童保健、营养与喂养特点。
【教学内容】
1.小儿的分期及时间划分。
2.小儿生理病因病理特点。
3.体格发育的常用指标。
4.儿科诊查概要、治疗方法。
5.了解儿童保健、营养与喂养特点。
【教学方法】
理论讲授、见习。
第三章儿科护理学基础
【目的要求】
1.掌握儿科护理技术操作。
2.熟悉儿科辨证施护概要。
3.了解住院小儿的护理。
【教学内容】
1.儿科辨证施护概要。
2.住院小儿的护理。
3.儿科护理技术操作。
【教学方法】
理论讲授、见习。
第四章新生儿与新生儿疾病
【目的要求】
1.掌握常见新生儿疾病的临床表现、护理诊断、护理措施、新生儿护理特点。
2.熟悉新生儿分类,新生儿特点。
3.了解常见新生儿疾病的病因、发病机理。
【教学内容】
1.新生儿分类、新生儿特点。
2.新生儿几种特殊生理现象、新生儿护理特点。
3.新生儿黄疸、新生儿脐部疾患、新生儿硬肿症、新生儿败血症临床表现,护理诊断、护理措施。
【教学方法】
理论讲授。
第五章营养障碍性疾病
【目的要求】
1.掌握营养不良、维生素D缺乏佝偻病的临床表现、治疗原则、护理诊断、护理措施。
2.熟悉营养不良、佝偻病的护理评估。
3.了解营养不良、维生素D缺乏佝偻病的病因与发病机理。
【教学内容】
1.营养不良的病因、发病机理、临床表现、治疗原则、护理评估、护理诊断、护理措施。
2.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的病因、发病机理、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治疗原则、护理评估、护理诊断、护理措施。
【教学方法】
第六章消化系统疾病
【目的要求】
1.掌握小儿腹泻的临床表现、治疗原则、护理诊断及护理措施;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的判定及治疗,液体疗法常用溶液种类、补液量、补液内容及速度、液体疗法的护理。
2.熟悉小儿腹泻的病因与发病机理。
3.了解小儿消化系统解剖生理特点。
【教学内容】
1.小儿消化系统解剖生理特点。
2.小儿腹泻的病因、发病机理、临床表现、治疗原则、护理诊断、护理措施。
3.小儿体液平衡特点,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液体疗法常用溶液种类、补液量、补液内容、补液速度、几种常见疾病的补液原则、液体疗法的护理。
【教学方法】
理论讲授。
第七章呼吸系统疾病
【目的要求】
1.掌握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和支气管肺炎的临床表现、治疗原则、主要护理诊断及护理措施。
2.熟悉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病因、支气管肺炎的病因、发病机理、护理评估。
3.了解呼吸系统解剖生理特点。
【教学内容】
1.小儿呼吸道解剖生理特点。
2.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病因、临床表现、治疗原则、主要护理诊断及护理措施。
3.支气管肺炎的病因、发病机理、临床表现、治疗原则、主要护理诊断及护理措施。
【教学方法】
理论讲授。
第八章循环系统疾病
【目的要求】
1.掌握先天性心脏病的分类;房缺、室缺、动脉导管未闭、法络四联症的临床表现、主要护理诊断、护理措施。
2.熟悉先天性心脏病的血液动力学改变及治疗原则。
3.了解小儿循环系统解剖生理特点,正常胎儿血液循环及出生后的改变。
【教学内容】
1.小儿循环系统解剖生理特点,正常胎儿血液循环及出生后的改变。
2.先天性心脏病的分类及血液动力学改变。
3.房缺、室缺、动脉导管未闭、法络四联症的临床表现、治疗原则、主要护理诊断、护理措施。
【教学方法】
第九章泌尿系统疾病
【目的要求】
1.掌握急性肾炎、肾病综合征的临床表现、主要护理诊断及护理措施。
2.熟悉诊断要点、治疗要点及实验室检查。
3.了解小儿泌尿系统解剖生理特点;了解急性肾炎、肾病综合症的病因及发病机理。
【教学内容】
1.小儿泌尿系统生理特点。
2.急性肾炎、肾病综合症的病因、发病机理、临床表现、治疗原则、主要护理诊断及护理措施。
【教学方法】
理论讲授。
第十章造血与血液系统疾病
【目的要求】
1.掌握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概念、临床表现、主要护理诊断及护理措施。
2.熟悉贫血概念、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病因、诊断要点及治疗要点。
3.了解小儿造血和血液特点、贫血分度、分类。
【教学内容】
1.教学方法:小儿造血和血液特点。
2.贫血概念、分度、分类。
3.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病因、发病机理、临床表现、治疗原则、主要护理诊断及护理措施。
【教学方法】
理论讲授。
第十一章神经系统疾病
【目的要求】
1.掌握注意力缺陷多动症的临床表现、主要护理诊断和护理措施。
2.熟悉注意力缺陷多动症的病因、发病机理及治疗原则。
【教学内容】
注意力缺陷多动症的病因、发病机理、临床表现、治疗原则、主要护理诊断和护理
措施。
【教学方法】
理论讲授。
第十二章结缔组织病
【目的要求】
1.掌握过敏性紫癜的临床表现、治疗原则、主要护理诊断和护理措施。
2.熟悉过敏性紫癜的病因及发病机理。
【教学内容】
过敏性紫癜的病因、发病机理、临床表现、治疗原则、主要护理诊断和护理措施。
【教学方法】
理论讲授。
第十三章传染病
【目的要求】
1.掌握麻疹、风疹、水痘、猩红热、流行性腮腺炎、儿童结核病的概念、临床表现、治疗原则、护理诊断、护理措施。
2.熟悉麻疹、风疹、水痘、猩红热、流行性腮腺炎、儿童结核病的流行病学、护理
评估。
3. 了解麻疹、风疹、水痘、猩红热、流行性腮腺炎、儿童结核病的病因、发病机理。
【教学内容】
1.麻疹、风疹、水痘、猩红热、流行性腮腺炎、儿童结核病的概念、病因、发病机理2.麻疹、风疹、水痘、猩红热、流行性腮腺炎、儿童结核病流行病学、临床表现、治疗原则、护理评估、护理诊断、护理措施。
【教学方法】
理论讲授。
第十四章病症护理
【目的要求】
1.掌握发热、呕吐的主要护理诊断及护理措施。
2.熟悉发热、呕吐的临床表现,治疗原则。
3.了解发热、呕吐的病因病机。
【教学内容】
1.发热、呕吐的病因病机
2.发热、呕吐的临床表现,治疗原则。
3.发热、呕吐的主要护理诊断及护理措施。
【教学方法】
理论讲授。
第十五章儿科急救与重症监护
【目的要求】
1.掌握惊厥的临床特征,急惊风的处理原则。
2.熟悉惊厥的主要护理诊断及护理措施。
3.了解惊厥的病因病机。
【教学内容】
1.惊厥的病因病机。
2.惊厥的临床特征,处理、治疗原则。
3.惊厥的主要护理诊断及护理措施。
【教学方法】
理论讲授、见习。
三、教学时数分配表
主要参考文献
1.儿科护理学汪受传等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儿科护理学崔焱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