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正步
世界正步:温名涎
报告:温金得
制作:刘贤强
• • •
正 步 的 种 类 正 步 的 起 源
正 步 的 含 义
正步,是指一种队伍行进的步法,意在展 现军威,但训练费时费力,主要应用于阅 兵分列式和其他礼节性场合中行进的军人。 正步最初是普鲁士军队在19世纪初期在阅 兵中使用的。如今,各个地区的正步步法 有所不同,但行进时的主要特征均为,每 个人上身直立,两腿绷直和两脚着地用力, 队伍遵循一定节奏整齐前进。
1.中国按照自己的身材改造了苏联正步
经过一系列的调整,现今的正步标准是 为中国人的身材度身定造的,动作流畅而 严整,尤其讲究手臂、腿动作的划一,气 势无与伦比。
2.严苛的标准
1964年,解放军 《队列条令》中首 次出现阅兵条款。 现在解放军正步走 的规范姿势,是萧 克将军亲自制定的 标准。
要领:左脚向正前方踢出约75厘 米(腿要绷直,脚尖下压,脚掌 与地面平行,离地面约25厘米), 适当用力使全脚掌着地,同时身 体重心前移,右脚照此法动作; 上体正直,微向前倾;手指轻轻 握拢,拇指伸直贴于食指第二节; 向前摆臂时,肘部弯曲,小臂略 成水平,手心向内稍向下,手腕 下沿摆到高于最下方衣扣约10厘 米处(着夏季作训服时,约与第 三衣扣同高;着冬季作训服时, 约与第四衣扣同高;着水兵服时, 手腕上沿距领口角约15厘米), 离身体约10厘米;向后摆臂时 (左手心向右,右手心向左), 手腕前侧距裤缝线约30厘米。行 进速度每分钟110-116步。
解放军最早采用的是英式正步,开国大典阅兵就 是采用英式正步。因为当时军委领导研究后认为, 苏式正步不适合中国军人,所以没有采用苏式正 步,后来也逐渐放弃了英式正步,采用的具有中 国特色的中式正步,这是由刘伯承元帅亲手制定 的步兵操典所规定的,正是以德式正步为样板, 并借鉴苏联的经验,加以改动,主要是加大了手 臂的摆动,并将步幅调整为更适合中国人体型的 步幅。1964年,解放军《队列条令》中首次出现 阅兵条款。
•2010年9月,解放军仪仗部队首 次走出国门远赴墨西哥参加墨独 立200周年庆典阅兵 。 •2011年6月2日我三军仪仗队护 2· 仪仗队开始走出国 旗组抵意大利参加该国阅兵仪式。 门,以其昂扬的士气 •2011年7月5日,中国三军仪仗 赢得了国内外公众和 舆论的广泛赞誉。 队参加委内瑞拉独立 200周年庆 典。 •2015年5月9日,俄罗斯举行盛 大阅兵式庆祝卫国战争胜利70周 年,中国解放军三军仪仗队亮相 红场。
正步起源于中世纪欧洲 19世纪初期,拿破仑在 的一种民间舞蹈,这种 阅兵的时候发现,步兵 舞蹈的特征是腿高抬至 方队与骑兵方队以及炮 与地面平行。17世纪时, 兵方队相比,显得无精 普鲁士十分流行这种舞 打采而没有斗志。拿破 蹈。18世纪,腓特烈大 仑大为光火,要求徒步 帝下的普鲁士军队,在 士兵要在下次阅兵中展 同学们认为哪种更为说法更为可信 阅兵中吸取了这种民间 现气势。法国将军们从 舞蹈的步法,称其 呢? 鹅前进时的步法中得到 “Stechschritt”,字 了启发,于是开创了独 面意思为“刺步”。英 特的“鹅步”。拿破仑 语使用者则称这种姿势实际上,由于野外战场崎岖 十分满意步兵队列的新 为“鹅步”(Goose- 不平,法国步兵的步幅比传 规矩,随着拿破仑大军 step)。 在欧洲的所向披靡,鹅 统英式正步要小。所以该观 步这一概念也在欧洲得 点的可信度相对较低。 到了推广。
仪 仗 队 走 出 国 门
你从以上的演讲中得到了哪些启示?
• 1.士兵走正步要挺直腰杆展现士气,扬我军威。 --拥有自信,民族自豪感。 • 2.中国修改正步标准 --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 3.每一次阅兵都要经过很长时间的刻苦训练 --坚持不懈。 • 4. 方阵的气势是一群人努力的结果。 --团结一致。
3.艰苦的训练
头线、胸线、枪线、手线、脚线
把帽子挂在鼻子前, 对 着镜子自己纠正姿势 腿上绑了厚厚的沙袋 不可以掉下来。 脚的高度角度分毫不差 背好十字木架保证背部挺直
1· 阅兵历来被认为是展国威、扬军威 的最佳方式。而千百人的方队正步走 由于整齐划一动作刚劲有力,气势磅 礴,因而具有强烈的震撼和炫耀效果, 自然会受到极高的关注。
正步三大流派
德式正步 苏式正步 英式正步
为什么正步要踢得那么齐?
气势磅礴的中国式
• • • • 中国正步的由来 中国正步的发展历程 为什么中国正步走的最好看 中国正步是怎样名扬海内外的
德式正步
中国正步
苏式正步 英式正步
有人说解放军的正步源于苏联, 实际上这是错误的认识,虽然 解放军有很多规定是沿袭苏联, 带有浓郁的苏式风格。但解放 军的正步更多源于普鲁士风格, 因为中国近代最早出现的现代 化军队,北洋军就是采用德式 操典。后来的南京政府也聘请 德国军事顾问来进行军队的正 规化建设,所以普鲁士风格对 于中国军队的影响更为深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