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建设小康社会新
任务一,收手机。
新课
导入
欣赏短片“中国对外宣传片”,谈谈你的感受?
导入主题: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小康”一词最早见于《诗经》。《诗经。大雅》中说:“民亦劳止,汔可小康”。小康是天下为家,温馨和睦、生活宽裕、讲究礼仪的社会状态,反映了人们对理想社会和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你家进入了”小康“了吗?
【7分钟】
布置课堂作业
板书
设计
一、“全面小康”目标的确立
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要求
三、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四、要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我们还需要长期的艰苦奋斗。
【5分钟】
2制约农民朋友“全面奔小康”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人口问题,环境问题,资源问题。
4.要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我们还需要长期的艰苦奋斗。
(1)如何正确理解艰苦奋斗?
(2)如何培养艰苦奋斗精神?
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要求
学生阅读并思考材料一、二、三,学生分析材料一、二、三反映了我国什么样的小康水平。
小结:我国目前的小康社会是低水平、不全面、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
三、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基本要求
1、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2、人民民主不断扩大
3、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
4、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
5、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播放视频:中国梦“蓝图篇”,“梦想篇”。
四、艰苦奋斗精神不能丢。
【60分钟】
材料三:按上世纪中叶国家计委会同统计局和农业部制定的小康基本标准衡量,目前小康的实现程度到2000年虽已达到95.6%,但从地域看,除去市辖区外的2000多个县级单位中未达温饱线的还有22个,居于温饱和小康的占63.2%,居于小康和比较富裕的占13.7%,比较富裕的仅占0.3%。另外,从人口来看,全国达到小康水平的占74.8%,但还有一部分人尚未解决温饱。到去年底,全国有2800万农村贫困人口,城市中还有最低生活保障人口1930万。
广东省岭南工商第一高级技工学校教案(首页)共4页
科
目
德育
第五课
第1节
课
题
认识建设小康社会
授课
日期
月日
课时:2
授课
方式
讲授
作业
题数
1
作业
时间
30
班级:
教学
目的
1.了解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目标
2.理解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基本要求
3.掌握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战略
教具
挂图
多媒体、课件
重
点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战略
(2)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中,最关键的是,力争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两番,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明显增强。
(3)远景目标是:经过这个阶段的建设,再继续奋斗几十年,到本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国家。
讨论:1你心目中的小康社会是怎样的?学生讨论交流。
材料一:虽然我国经济总量已经达到一定规模,但人均水平还比较低。按照世界银行1999年提出的标准,人均GDP在756至2995美元之间为中低收入国家。我国2002年底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才接近1000美元,排名世界第140位。
材料二:人民物质生活的满足程度还比较好,但教育、文化等生活方面的水平还不高,农村教育还比较落后,人民群众对文化、体育特别是高等教育、医疗保障方面的需求还没有普遍得到满足。
引发学生思考
教学过程
一、“全面小康”目标的确立
阅读资料,回答问题:
你认为经济社会的发展应该从哪些方面衡量?
经济、政治、、军事、文化、技术实力等各个方面。
我国的“三步走”战略是如何规划的?
(1)在本世纪头20年,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技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
难点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基本要求
教学
回顾
说
明
本节内容主要讲述我国小康社会的目标,以及如何建设小康社会,。
审阅签名:
教学
环节
教学内容及过程
教学设计
组织
教学
1、清点人数,检查学生出勤情况,安定课堂纪律,调节课堂气氛。
2、学生检查课本、练习册是否齐全,做好上课学习准备。
【3分钟】
做好考勤,让学生做好上课的准备
心灵感悟
我国现在已经全面进入小康社会了,所以我们不用担心太多,可以超前消费和享受生活。
【5分钟】
课堂
小结
让我们把艰苦、困难、挫折、失败都当作培养自己艰苦奋斗的磨刀石。我们要用实际行动去弘扬艰苦奋斗精神,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出一份力!
【2分钟】教师结合内容总结本次课
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