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现代文阅读练习题

现代文阅读练习题

现代文阅读练习题科技类阅读理解练习题一阅读下面的现代文,完成7-10题。

1990年,人们在南极发现了一块很不寻常的月球碎岩。

月球的这块碎岩是怎样来到地球南极的呢 ?众所周知,月球和所有太阳系天体都是有许多细小碎屑物质聚集而成的。

在大约40多亿年前,地球和它的卫星就达到了现在的状态,但还会有一些残存天体撞击它们。

只是现在这种碰撞的频率减少了很多。

我们从存留在许多天体上的陨石坑中看到了这种碰撞的迹象。

在地球上这种迹象已经大部分被擦毁掉,但在月球上,碰撞的痕迹未受影响,表面布满了陨石坑。

每个陨石坑都是一个流星体以每秒20英里左右的速度撞击月球造成的。

这样的碰撞,会在月球表面造成巨大的爆炸,并溅射出月面物质。

同样的过程在地球上也发生过,不过,地球引力使得被溅射出的物质要离开地球必须具有每秒7英里的速度,甚至一颗大陨星的碰撞也不能产生这样的速度。

于是爆炸物质又落回到地球上来。

月球是个小天体,吸引力较小,物体要逃逸出去仅需要每秒1.5英里的速度就可以离开月球了。

地球经常受到小陨星的轰击,这些陨星的大多数是原初的太阳系物质,另外一些陨星是已死亡的彗星的残余,只有少数陨星是月球碎屑。

陨星中至少有90%是岩石性的物体,从地球本身所有的岩石中辨别出这些陨星并不容易的,除非这些石质陨星降落是被实际看到,否则很难判定其陨落的位置。

即使它们是陨星,也会随着时间的流失被地球本身物质所污损。

由于地球南极覆盖着一层厚厚的完整的冰层,人类不可能带去岩石,更不能用其他方式使一块岩石平躺在冰上,因此探险家们在南极的冰面上碰到的任何一块岩石,都必然是陨石。

正是这种例外,才使得人们以历史上前所未有的极大热情研究陨星。

我们怎样辨别出一颗陨星来源于月球呢化学分析告示我们,地球和月球虽然是由相同的化学元素组成的,但是这些元素出现的比例是不同的,因为两个天体大小不同而且有不同的历史。

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不同元素的比例代表着行星的一种指纹。

1、下面关于月球碎屑来到地球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 月球被撞击的频率高,所以撞击后的碎屑逃逸出来的机会较多B 月球质量轻,引力小,所以撞击后的碎屑能以较低的速度逃逸出来C 月球的物质细小轻微,所以撞击后的碎屑很容易逃逸出来D 月球离地球最近,所以撞击后的碎屑很容易落到地球上来2、下列有关辨别地球上陨星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 因为地球上很少留下陨石坑,所以辨别陨星很困难B 因为来自月球上的陨星很少,所以辨别陨星很困难C 因为大多数陨星是太阳系中的原初物质,所以辨别陨星很困难D 因为陨星很容易被地球物质污染和损坏,所以辨别陨星很困难3、对人们以历史上前所未有的极大热情研究陨星的原因,理解恰当的一项是 ( )A 因为在南极得冰面上很容易看见岩石B 因为在南极发现的岩石保存得最完美C 因为在南极发现的岩石一定都是陨石D 因为南极探险激发了人们科研的热情4、对文中指纹一词的理解或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指纹是一种比喻的说法B 指纹加上引号表明要重点强调C 这里的指纹是指独特的化学构成D 这里的指纹要靠化学分析来鉴别参考答案:1、 B 2 、D 3 、C 4、B科技类阅读理解练习题二阅读下面的文字。

完成下面试题。

参与欧洲核子研究中心大型正负电子对撞研究项目的科学家最近透露,他们在实验中发现了一些表明希格斯玻色子存在的迹象。

参加该项目的日本东京大学副教授川本辰男以及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的塔利等科学家,近日在不同场合分别宣布了上述消息。

该成果如果得到进一步实验的证实,将是粒子物理学领域的又一重大发现。

英国物理学家希格斯最早在30年前预言了玻色子的存在,但科学家至今没找到它的踪迹。

希格斯玻色子被认为是物质的质量之源,是电子和夸克等形成质量的基础。

按理论假设,其他粒子是在希格斯玻色子构成的“海洋”中游弋,受其作用而产生惯性,最终才有了质量。

希格斯玻色子对完善粒子物理学理论有重要意义。

经过长时间的研究和探索,科学家们曾建立起被称为标准模型的粒子物理学理论。

该标准模型以夸克、轻子作为基本粒子,以弱电统一和电子色动力学理论为主要框架。

标准模型预言了62种基本粒子的存在,这些粒子几乎都已被实验所证实,希格斯玻色子是最后一种未被发现的基本粒子。

因此,寻找该粒子被比喻为粒子物理学领域的“圣杯”。

但希格斯玻色子仅能在瞬间存在,因此观测起来难度极大。

为“捕捉”该粒子,物理学家们通常采取的方法是让高速运动的粒子相互撞击,如果碰撞过程中产生足够高的能量,就形成希格斯玻色子。

由此形成的希格斯玻色子往往很快就衰变为其他一些粒子,衰变后的粒子有特定的组成,据此可间接证明希格斯玻色子的存在。

欧洲核子研究中心的科学家对利用大型正负电子对撞机进行的4项实验的观测数据进行分析后,发现了一些“非同寻常的事件”。

研究人员认为,这些事件可以用希格斯玻色子的衰变来解释,也就是说,他们在实验中获得了希格斯玻色子。

但他们也指出,目前的观测结果尚不是最后的结论,仍需要进一步的实验数据才能确认其可靠性。

【第1题】文章说“目前的观测结果尚不是最后的结论”的理由是哪一项?( )A. 希格斯玻色子仅能在瞬间存在,观测起来难度极大B. 现在的科学技术手段尚未成熟C. 科学真理是可以重复的,所以还需要进一步的实验数据的证实D. 只有一个科研机构在研究“希格斯玻色子”答案:C【第2题】把物理学家们通常遵循的理论、采用的方法和“欧洲核子研究中心大型正负电子对撞机研究项目,__________,遵循的理论和采用的方法加以比较,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哪一项?( )A. 理论和方法都相同B. 理论相同,方法不同C. 理论不同,方法相同D. 理论和方法都不同答案:A【第3题】文章说“该成果如果得到进一步实验的证实,将是粒子物理学领域的又一重大发现。

”该成果是指哪一项?A. 它是粒子物理学领域的“圣杯”B. 它可以证明物质质量的存在C. 它完善了粒子物理学D. 它找到了标准模型,预言了62种基本粒子的最后一种答案:C【第4题】下面的说法中不能成为“希格斯玻色子”可能存在的理由是哪一项? ( )A. 现在的办法都只能间接证明它的存在B. 科学家至今没有找到它的踪迹C. 科学家利用大型正负电子对撞机进行实验观测,发现了一些“非同寻常的事件”D. 欧洲核子研究中心认为“这些非同寻常的事件”可以用希格斯玻色子的衰变来解释答案:B文学类现代文阅读练习题一、阅读艾青《我爱这土地》,然后回答下面试题。

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第1题这首诗从内容、结构上可分成几层?第2题请找出本诗中的象征意象并说明其寓意。

第3题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二、阅读莫泊桑的《米龙老爹》中的几段文字,然后回答下面试题。

那匹安静的马等候他的主人。

米龙老爹骑了上去,教它用“大颠”的步儿穿过平原走开了。

一小时以后,他又看见两个归营的骑兵并辔而来。

他一直对准他们赶过去,又用德国话喊着:“救人!救人!”那两个普兵认明了军服,让他走近前来,绝没有一点疑忌。

于是他,老翁,像弹丸一般在他们两人之间溜过去,一马刀一手枪,同时干翻了他们两个人。

随后他又宰了那两匹马,那都是德国马!然后从容地回到了石灰窑,把自己骑过的那匹马藏在那阴暗的地道中间。

他在那里卸下军服,重新披上了他自己那套破衣裳,末了回家爬到床上,一直睡到第二天早晨。

第4题这一片段用的人物描写的方法是什么?第5题在这一片段的人物描写中,米龙老爹给人最深刻的印象是什么?第6题这篇文章的时代背景是什么?三、阅读契诃夫《苦恼》中的一段文字,然后回答下面试题。

他的苦恼刚淡忘了不久,如今重又出现,更有力地撕扯他的胸膛。

姚纳的眼睛不安而又痛苦地打量街道两旁川流不息的人群;在这成千上万的人当中有没有一个人愿意听他倾诉衷曲呢?然而人群奔走不停,谁都没有注意到他,更没有注意到他的苦恼。

……那种苦恼是广大无垠的。

如果姚纳的胸膛裂开,那种苦恼滚滚地涌出来,那它仿佛就会淹没全世界,可是话虽如此,它却是人们看不见的。

这种苦恼竞包藏在这么一个渺小的躯壳里……第7题这一段文字是写了什么?第8题这段描写采用的是什么描写手法?第9题这段描写的作用是什么?四、阅读《宝玉挨打》中的一段文字,然后回答下面试题。

贾政冷笑道:“倒休提这话。

我养了这不肖的孽障,已不孝;教训他一番,又有众人护持;不如趁今曰一发勒死了,以绝将来之患!”说着,便要绳索来勒死。

王夫人连忙抱住哭道:“老爷虽然应当管教儿子,也要看夫妻分上。

我如今已将五十岁的人,只有这个孽障,必定苦苦的以他为法,我也不敢深劝。

今曰越发要他死,岂不是有意绝我。

既要勒死他,快拿绳子来先勒死我,再勒死他。

我们娘儿们不敢含怨,到底在阴司里得个依靠。

”说毕,爬在宝玉身上大哭起来。

贾政听了此话,不觉长叹一声,向椅上坐了,泪如雨下。

第10题这段文字主要描述的内容是什么?第11题贾政毒打宝玉的原因是什么?他欲置儿子于死地,这表现了他怎样的心理?第12题王夫人阻拦贾政鞭打宝玉,其动机和心理是什么?五、阅读巴金的《爱尔克的灯光》中的一段文字,然后回答下面试题。

…“长宜子孙”,我恨不能削去这四个字!许多可爱的年轻生命被摧残了,许多有为的年轻心灵被囚禁了。

许多人在这个小圈子里面憔悴地捱着曰子。

这就是“家”!“甜蜜的家”!。

这不是我应该来的地方。

爱尔克的灯光不会把我引到这里来的。

‘第13题“长宜子孙”本来意味着什么?作者为什么恨不得削去它?第14题从这里可以看出文章的中心思想是什么?第15题“爱尔克的灯光”在文中象征着什么?六、阅读《选择与安排》中的一段文字,然后回答下面试题。

我们可以知道文章有一定的理,没有一定的法。

所以我们只略谈原理,不像一般文法修辞书籍,在义法上多加剖析。

“大匠能诲人以规矩,不能使人巧。

”知道文章作法,不一定就做出好文章。

艺术的基本原则是寓变化于整齐,整齐易说,变化则全靠心灵的妙运,这是所谓“神而明之,存乎其人”了。

第16题这一语段论说的中心问题是什么?第17题怎样理解“文章有一定的理,没有一定的法”所蕴涵的意思?第18题《选择与安排》一文除了讲理与法的关系外,还写了什么?七、阅读曹禺《曰出》中的一段台词,然后回答下面试题。

你们好狠的心哪!你们给我一个月不过十三块来钱,可是你们左扣右扣的,一个月我实在领下的才十块二毛五。

我为着这辛辛苦苦的十块二毛五,我整天地写,整天给你们伏在书桌上写;我抬不起头,喘不出一口气地写;我从早到晚地写;我背上出着冷汗,眼睛发着花,还在写;刮风下雨,我跑到银行也来写!(做势)五年哪!我的潘经理!五年的工夫,你看看,这是我!(两手捶着胸)几根骨头,一个快死的人。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