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性学习讲座课件
2.抽样调查
全国人口普查,每隔8年进行一次,中间还有1%抽样调查,10%抽 样调查 抽样调查结果和普查的结果都比较接近。 3.个案调查 特点:调查范围集中,调查比较深入,能获得详细而深入的资料。 4.专家调查
专家调查主要包括函询调查和专家会议调查。
二、问卷的一般结构
问卷一般由卷首语、问题与回答方式、编码和其他资料四个部分组成。
问题。凡被调查者不可能自愿真实回答的问题,都不应该正
面提出。
表述问题的原则
1、具体性:问题的内容要具体,不要提抽象、笼统的问题。 2、单一性:问题的内容要单一,不要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问题合 在一起提。 3、通俗性:表述问题的语言要通俗,不要使用被调查者感到陌生 的语言,特别是不要使用过于专业化的术语。
协调作用,加强对指导教师的督促和管理。每个班级
成立以班主任为组长,任课教师为指导教师的研究性
学习班级指导小组,对学生的研究性学习进行指导。
二、研究性学习的计划和安排 1、学习培训
2、确定课题
3、组织实施 4、成果表述
5、成果展示
6、评价认定
确定课题
1、提出问题
(1)、要认真对待日常学习生活、社会生活和自
文献的种类:按照信息被加工的程度,我们 可将文献资料分为三类:一次文献、二次文 献、三次文献。一次文献:一次文献包括图 书、期刊、会议文献、学位论文、专利文献、 政府出版物、产品样本、科技报告、标准文 献、档案等。二次文献:即书目、索引和检 索性文摘等。从二次文献中,你能快速地达 到查找资料的目的。
编号: 课题名称: 课题组组长: 研究背景:
研究性学习开题报告
指导教师:
成员:
班级:
课题目的、意义: 研究主要内容、方法: 活动计划: (1)任务分工: 设计印制问卷调查表: 实地调查: 访问专家: 资料整理: 结题报告执笔: (2)活动步骤:分 阶段实施 具体安排: (3)计划访问的人员: (4)活动所需的条件: 预期的成果:(论文、调查报告、制作模型、实验报告等) 表达形式:(文字、图片、实物、音像资料等) 指导教师意见: 年 月 日
研究方法:
主要是通过学生分组查阅资料,各自作总结和分析,得出各自模 块的研究成果。 然后由导师指导学生作进一步的分析和整理,最后汇总成文。
计划步骤:(任务分工、实施阶段中的主要任务和目标)
实施阶段:唐时期的战争:
明中后期: 甲午战争: 八年抗战: 二战后: 1.查阅资料; 2.各自小结;
1、上网查询 1、调研报告
施主要可分为两大类
1、课题研究类 2、项目(活动)设计类
二、依据研究性学习的组织形式划分为三种类型
1、小组合作研究
2、个人独立研究
3、学校、班级、小组联合研究
研究性学习的实施
一、学校的基本管理
1、成立以校长为组长的领导小组
2、确立“学校——年级——班级”三级管理制度
学校进行宏观协调和指导,统筹安排。年级发挥
• 陈述应简洁明了,并确定研究活动的关键内容。
• 陈述问题可以采用叙述或描述的形式,也可采用问题形式。 常见的课题在名称中尽可能表明三点:研究对象、研究问
题和研究方法。如在“水的酸碱性对热带鱼的生理影响实验研
究”这个课题的表述,研究对象是热带鱼,研究问题是水的酸 碱性的影响,研究方法是实验研究。
下面是课题常用的陈述形式: XXX的现状和展望 XXX的调查研究 XXX的研究综述 关于XXX的思考 关于XXX的研究 XXX的实验研究 XXX的分析和对策研究 XXX的初探 XXX对XXX的影响(研究) XXX的XXX测定 XXX的处理方法的研究 XXX在XXX中的应用
三次文献:三次文献主要是一些综述和述评 类的文献,是作者经过对一次文献的整理后
得到的包含自己观点在内的文献资料。从三
次文献中你可以大致了解到某一主题或议题
的总体情况。
怎样保存和整理资料
1、 摘录 2、 用卡片做摘要
使用卡片要注意的问题:
A、 一张卡片一般只记一个事例或一个 问题,记录过多过杂,就失去了使用卡 片的意义。 B、 卡片要做好分类。
研究性学习讲座
郑州市第十一中学
什么是研究性学习
一、定义
研究性学习指在学习过程中以问题为载体,创 设一种类似科学研究的情境和途径,让学生通过自 己收集、分析和处理信息来实际感受和体验知识的 过程,进而了解社会,学会学习,培养分析问题、
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能力。
这种课程形态的核心是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强调一种主动探究式的学习,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和实践能力、推行素质教育的一种新的尝试和实践。
什么是调查研究法
它主要通过实施不同形式
的调查,搜集第一手的事实与 经验材料,并在分析这些事实
和经验的基础上得出有关研究
结论。
一、调查法的类型
(一)按调查方式分类 1、问卷调查法 指研究者在明确调查目的,了解被调查对象的基础上,设计好调
查问卷,由被调查对象如实回答问卷,经过统计分析而得出调查结果
的一种调查方法。 2、访谈法 指研究者根据课题研究的需要确定受访对象,拟定访谈提纲,通 过访问者与受访者之间围绕访谈提纲以一定的交谈方式进行交流,从 而获取相关研究资料的一种调查方法。 3、测验法
(三)组织实施
1、制定计划
2、撰写开题报告
3、实施研究 (1)了解该课题的最新成就
(2)收集、处理、分析资料
如何撰写研究性 学习开题报告
开题报告主要包括研究背景、 目的意义、成员分工、实施计
划、可行性论证、预期成果及
其表述形式等,其中实施计划 是开题报告的主要部分。
研究背景:即提出问题,阐述为什么要研究该课题的原因。 目的意义:是指通过课题研究将解决什么问题或得到什么结
为什么要进行研究性学习
• 当教育模式不再适合现在的教学时,我们要改革, 因为我们要对学生负责,对我们的国家负责。 探究式学习引入到我们的学习活动中来,探索适应时
• 我们必须转变单纯的接受式学习方式,将体验式学习、 代需求的学习新方式。
• 获得亲身参与研究探索的体验 • 提高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 培养收集、分析和利用信息的能力 • 学会分享与合作
二、特点
(一)"问题"(或专题、课题)是研究性学习的载体 (二)研究性学习课程呈开放学习的态势 (三)研究性学习课程是一门主要由学生自己负责完
成的课程
在研究性学习中,“学什么”要由学生自己选择,
“怎么学”要由学生自己设计,“学到什么程度”要由
学生自己做出预测和规定。 (四)研究性学习课程重视结果,但更注重学习的过 程,注重学习过程中学生的感受和体验
问题的种类
问卷中要询问的问题,大体上可分为四类: 1、背景性问题:主要是被调查者个人的基本情况。 2、客观性问题:指已经发生和正在发生的各种事实和行为。
3、主观性问题:是指人们的思想、感情、态度、愿望等一切
主观世界状况方面的问题。 4、检验性问题:为检验回答是否真实、准确而设计的问题。
问题的结构
1、按问题的性质或类别排列,而不要把性 质或类别的问题混杂在一起。
完成时间:
论证意见:
3.总结整合; 3、报刊杂志
4.展出作品
所需资源:(图书资料、场所、工具、设备、经费等要求)
2、剪辑片断 2、展板展出
预期成果:(论文、调研报告、实验报告、模型、标本、作品等)
评审小组(签名):
研究的方法
文献研究法
观察研究法
调查研究法 实验研究法
制作研究法
什么是文献研究法
文献研究法:主要指搜集、鉴别、整理文 献,并通过对文献的研究,形成对事实科 学认识的方法。 文献的概念:已发表过的、或虽未发表但 已被整理、报导过的那些记录有知识的一 切载体。“一切载体”,不仅包括图书、 期刊、学位论文、科学报告、档案等常见 的纸面印刷品,也包括有实物形态在内的 各种材料。
• 培养科学的态度和科学道德
•
研究性学习中的师生关系
研究性学习转变了同学们“学”的方
式,必然就要转变老师“教”的方式,师
生的关系获得了新的意义和新的内涵。 一、教师不是知识的权威 二、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指导者 三、教师是研究性学习的促进者
研究性学习的实施类型
一、依据研究内容的不同,研究性学习的实
开题报告案例:
《中日历史上的四次交战 与外交现状》
课题名称Biblioteka 中日历史上的四次交战与外交现状
唐时期的战争: 明中后期: 甲午战争: 八年抗战: 二战后: 历史 政治 地理
课题组成员
组 长
相关课程
指导教师
研究背景:(课题的由来) 2005年,中日关系经历了严峻的考验,日本策划入常、东海油气田之争、小泉 参拜靖国神社等将中日外交推向了更加恶劣的状态。今年不但没有改善,相反有日 益恶劣的迹象,尤其是今年初美日军演将矛头直指钓鱼岛,矛盾进一步激化。中日 关系缘何在七十年代建交之后经历过蜜月期之后,在九十年代末期至今进入冰点期 ,值得我们关注,日本的政治大国梦更是值得我们去关注研究。这些都需要从历史 的渊源中去寻找答案。 理论与实践意义:(价值) 通过对四次中日战争的研究可以让学生在搜集资料、整理成文等方面对中日之 间的纠葛和外交历史有一个清晰的脉络认识,让他们亲身挖掘出中日之间为何不可 化解仇恨的原因、中日东亚主导权之争、日本日益深重的危机感和军国幽灵依然盘 踞日本一些政要的历史与现实。不仅让学生加深历史认识,还能培养学生用历史的 、文化的和发展的眼光看待现实与未来。
4、准确性:表述问题的语言要准确,不要使用模棱两可、含混不
清或容易产生歧义的语言或概念。 5、简明性:表述问题的语言应该尽可能简单明确,不要冗长和啰
嗦。
6、客观性:表述问题的态度要客观,不要有诱导性或倾向性语 言。
7、非否定性:要避免使用否定句形式表述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