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高中政治必修三《文化生活》第七课 我们的民族精神
高中政治必修三《文化生活》第七课 我们的民族精神
扬中华民族的优 文化传统,又要继承和发扬我们党在长期革
良传统
命、建设和改革实践中形成的优良传统
途径
内容
③必须正确对待外 来思想文化
既要积极吸收借鉴国外优秀文化成果,又要抵制西 方文化中腐朽、落后思想的危害,警惕西方敌对势 力对我国进行西化、分化的图谋
④必须与弘扬时代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
是动员和鼓舞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 作用、意义 帜,是各族人民风雨同舟、自强不息的精
神支柱
特点 爱国主义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
新时期主题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拥护祖国统一
提示 中华民族精神各方面的相互关系可用下图表示:
易错纠偏
易错点一:不能区分中华民族精神基本内涵 提醒 爱国主义是一种对祖国的最深厚的感情, 在不同历史时期有共同的要求,也有不同的具体内涵; 团结统一强调整体意识得到普遍认同和升华;爱好和 平强调热情好客、睦邻友好、崇尚交流;勤劳勇敢强 调的是吃苦耐劳、勤俭节约、艰苦朴素、不畏强暴、 英勇顽强;自强不息强调的是永无止境的创业追求, 积淀为中华民族的内在气质。
③只有注入时代精神,民族精神才能博采众长,日益丰富;只有
坚持民族精神,时代精神才能不移根基,不失本色
课终课 考能培优
易错纠偏
易错点一:对不同时期中华民族精神的具体表 现区分不清
提醒 中华民族精神的具体表现分为两个时 期:一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919至1949年); 二是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1949年后)。
易错点二:不能正确理解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关系 提醒 正确理解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的关系
民族精神
时代精神
是民族文化最本质、最集中的体现。是一个时代的人们在文明创
区别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 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民
建活动中体现出来的精神风 貌和优良品格。以改革开放
族精神
为核心
①两者相辅相成、相互支撑,统一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
大实践②民族精神是时代精神的基础和渊源,时代精神是民族精
联系 神在当代的继承和发展。两者是共性与个性、一般与个别的关系
在中华民族精神的作用问题上,主要存在三种错误 倾向:一是夸大民族精神的作用,如认为弘扬和培育民 族精神是提高我国国际竞争力的基础;二是忽视民族精 神的作用,如认为经济建设是国家一切工作的中心,所 以民族精神是可有可无的;三是错误理解中华民族精神 与经济、政治的关系,如认为中华民族精神决定我国的 经济、政治。
第二,不能认为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就必须抵制 一切外来文化的影响。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必须正确对待外来思想文 化的影响,既要注意借鉴世界各国人民创造的先进文 明成果,汲取世界各民族的长处,又要警惕西方敌对 势力对我国进行西化、分化和渗透的图谋。可见,弘 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与汲取世界先进文明成果二者并不 矛盾。
易错点二:错误理解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
提醒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它贯 穿民族精神的各个方面。
考点二 弘扬中华民族精神
1.民族精神的时代特征
原因
民族精神作为民族文化的结晶,其形成和发展是长期历史积淀 的过程,也是随着时代变化而不断丰富的过程
中华民族精神的丰富和发展,主要体现在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 各族人民奋斗的历程之中 ①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人的革命精神成为中华民 族精神的主体,具有深厚的民族性、鲜明的时代性和先进性。 表现 如: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抗战精神等 ②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中国共产党继续弘扬中华民族精 神,不断为中华民族精神增添新的时代内容,把中华民族精神 提升到了一个新水平。如:雷锋精神、“两弹一星”精神、女 排精神、抗洪精神、载人航天精神等
爱好和平 为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勤劳勇敢 奠定了中华民族坚淀为中华民族的内在气质,成为鞭策中华 儿女不断开拓进取的永恒的精神力量
特别提醒 不能将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 等同于其全部内涵。中华民族精神是一个博大 精深的思想体系,除了这五个基本内涵外,实 事求是的科学精神、舍生忘死的牺牲精神、敬 老尊贤的伦理精神、与时俱进的创新精神、艰 苦奋斗的创业精神以及天人合一的合作精神等, 都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内涵。
精神相结合
的时代精神,相辅相成,相互支撑,统一于发展中
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
⑤必须立足实践 民族精神产生于社会实践,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要
立足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
⑥必须发挥人民的 每个公民都要积极投身文化建设实践,做民族精神
主体作用
的传播者、弘扬者和建设者
特别提醒 第一,不能夸大或忽视中华民族精神的 作用。
(3)意义: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提高全民 族综合素质的必然要求;是不断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 的要求;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需要。
(4)途径
途径
内容
①最重要的是发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
挥“主心骨”的 国化最新成果,是我们应对世界范围相互激
作用
荡的各种思想文化的“主心骨”
②必须继承和发 既要珍惜和爱护中华民族历史上形成的优秀
②民族精神是民族文化的精髓,因此民族精神没 有精华与糟粕之分;不能认为中华民族精神是最宝贵 的,任何民族的民族精神都是世界的宝贵精神财富; 在民族精神的作用问题上,反对两种错误倾向,一是 夸大其作用,二是忽视其作用。
3.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爱国主义
地位
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它贯穿民族精神 的各个方面
第七课 我们的民族精神
考点一 永恒的中华民族精神
2.中华民族精神
(1)基本内涵: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 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
基本内涵
作用
爱国主义
是动员和鼓舞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是 各族人民风雨同舟、自强不息的精神支柱
团结统一
在任何时候都迸发出强大的力量,使任何征服或 分裂中华民族的企图都不能得逞
(2)地位:是维系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 纽带,是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是 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是中华 民族之魂。
(3)发展:形成于古代中华文化之中,熔炼于近 代人民奋勇抗争之中,彰显于当前发展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的事业之中。
特别提醒 ①中华民族精神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 的整体风貌和精神特征,体现了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 追求,是中华民族永远的精神火炬。
特别提醒 不要将民族精神看作是一成不变的, 民族精神应随着时代的变化而不断丰富和发展。中 华民族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形成的伟大民族精神不 是静止的,而是动态的发展过程。
2.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
(1)实质:铸造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为中华民族 的生存和发展强基固本。
(2)地位: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文化建设极 为重要的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