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级:13思政2班学号:2013644233 姓名:刘海彬中美南海争端的现状与前景摘要:本文通过对中国南海争端的原因阐述,分析了争端的现状,并在评论争端现状的过程中,通过从国家利益的角度,站在维护我国利益的立场,为对中美南海问题的争端分析了前景,并提出了我国应如何应对的观点。
关键词:中国美国南海争端国家利益现状前景一.现状南海,又称南中国海,遍布大小岛屿,包括东沙、西沙、中沙及南沙群岛。
南海四大群岛中,西沙、中沙群岛被中国实际控制,东沙群岛由中国台湾控制,而南沙群岛的情况复杂得多:越南非法占据了南沙西部海域,菲律宾非法占据了南沙东北部海域,马来西亚非法占据南沙西南部海域。
南海争端争执的焦点就在南沙群岛。
[1]得到南海,有此好处:首先,经济价值,南沙海域是聚宝盆。
从地图上看,这些岛都很小,很多小岛小到只有在退潮时才能露出海平面,黄岩岛也是小到搭一个平台都很困难的程度。
但根据国际法,有了这个小岛,就可以控制12海里的领海,再占据200海里的专属经济区。
这里是中国海洋渔业最大的热带鱼场,散布着范围最广的珊瑚礁群,美丽和富饶足以比肩马尔代夫。
更重要的,石油储量约为350亿吨,号称第二个波斯湾。
越南曾是贫油国,通过南沙油气一跃成为石油出口国,创汇近20亿美元,文莱更是靠南沙的资源跻身于世界富国的行列。
当文莱酋长用南沙石油赚来的美元豪赌时,我们的渔民在自己的领海却处于一种提着脑袋捕鱼的状态。
到上世纪末,在南沙上千口油井中,没有中国的一口油井。
随着陆地能源的枯竭,未来能源靠海上,海上能源靠深水,对于南海丰富的油气资源,在未来20年内只要开发30%,每年可为中国GDP增长贡献1-2个百分点。
[2]其次,南沙海域是黄金通道。
南海素有“亚洲地中海”之称,处于越南金兰湾和菲律宾苏比克湾两大海军基地之间,控制太平洋至印度洋海上交通要道,是东亚通往南亚、中东、非洲、欧洲必经的国际重要航道。
在我国通往国外的39条航线中,有21条通过南沙群岛海域,60%的外贸运输从南沙经过。
谁控制了这些海上战略通道,谁就能随时威胁中国的经济安全。
当今世界海上运输承担了95%的国际贸易量,海洋已经成为不少以外贸型经济为主导的国家的命门。
再次,战略价值。
南沙群岛扼两洋、制八方,军事战略地位十分重要。
如果我国能控制南沙海域,我军防御纵深将增大上千千米。
这一宝贵的战略纵深,不但加大了我军海、空力量的回旋余地,而且对于我国抵御强敌战略空袭,掩护陆上兵力行动具有突出意义。
中国应当向广阔的海洋寻找出路,但是向北、向东、向南的所有海上交通要道都不在我控制之下,美国在太平洋设置了“第一岛链”封锁线围堵中国,中国东海、黄海外是日本本土四岛,钓鱼岛也处于日本实际控制之中,台湾以东的海域可以直接进入太平洋,但这一出海口更是限制重重,南海现在又被东南亚国家所包围。
[3]众所周知,出海口是一个国家海洋运输的通道。
战时,这个出海口便是封锁与反封锁,包围与反包围的生死之门。
我们如果失去了南海,中国有相当一段海上生命线将失去控制。
国防线将被压缩到海南岛一线,南部出海口将被封死。
世界上战争和冲突的导火线有各不同,但根本原因无外乎两个:利益角逐和资源抢夺。
当下,各国不断开拓新的极限领域,在天上不断争夺制高点,直到太空;在水下不断下潜,直到洋底。
对于就在眼前的这一块宝地,巨大的石油利益、重要的地理位置,以及借助南沙、台湾、钓鱼岛等形成的第一岛链,从而达到控制中国的战略企图,各国当然打破了头也要一争到底。
现在,南海问题实际已经成为中美两国进行战略博弈的一个新竞技场。
中美对南海问题的不同态度体现为:美国国务院两次对中国海军的动向都做了表态,用词或轻或重,保持了美国可以随时介入南海问题的姿态。
[4]美国对于南海的重视更多的是出于一种战略的考虑,美国是一个海上的强国,它是拥有世界上最强大的海军力量,美国控制着世界上16个最主要的战略通道,它不允许南海这个通道落入其他国家的手里,冷战时期它是全球治海,全球跟前苏联这个争霸,实行对海上的一种控制,而冷战结束之后,它成为单极的,它要在军事上,特别在海洋上确保美国的独一无二的无人难以挑战的绝对优势,而中国的崛起是其全球布局的威胁。
美国主张建立南海问题的多边机制。
美国之所以强调多边机制,无非它自己要强行进来。
由于中国和南海周边小国在南海问题上产生纠纷,充当“世界警察”的美国,由于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可以用最强大的军事力量来这个地区维持秩序,因此它就名正言顺地挥师东进,完成军事力量的调整,把它军事力量调整到这个地区来。
中国政府提出"搁置争议、共同开发"的主张,愿意在争议解决前,同有关国家暂时搁置争议,开展合作。
南海争端的根本在于各方是否否定了“主权归我,搁置争议,共同开发”的共识。
只要各方仍然认可国际法和一系列国际文件所确认的主权归我的事实,中国不会做出过激反应,仍可坚持“搁置争议,共同开发”的方针。
在中国民间,一部分人认为应该保持克制,继续为中国现代化赢得战略机遇期。
政治较量上,尤其国际政治上的事并不是振臂一呼就可以了事的,它不仅要准确计算出获胜的可能性,更要精确计算出获胜后巩固和消化战果的可能性。
因此,它需要全局和历史的眼光。
另一部分人则认为中国应当采取强硬态度,甚至不排除选择打的可能。
许多国人迫切希望中国能够像俄罗斯那样,在面对侵略和挑衅时能够拍案而起,该愤怒时就愤怒,该出手时就出手,该杀鸡儆猴的时候就杀鸡儆猴,如果我们不敢杀的话,鸡就会变成狼,猴就会更加猖狂。
二.前景说到中美在南海问题的争端的前景,首先要了解中美关系。
中美关系是我国最重要的双边关系,随着上个世纪尼克松总统的访华,中美外交冷冻关系终结。
近四十年来,中美两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的交往明显增多,并且取得了很大的进展。
两国的关系,也从上个世纪中期以来的敌对关系逐步发展到今天的合作和对抗并存的复杂关系。
而中美关系之所以能够经历风雨,迈过坎坷,两国之间的“共同利益”是根本。
[5]当前中美关系现状复杂,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中美经济关系越来越紧密,彼此不可分离,中国持有美国第二大的国债,2015年中美贸易额达5583.9亿美元。
[6] 美国虽不断指责的人权状况,但仍和中国保持紧密的经济关系,这是中美之间的共同利益,除了经济方面,还有朝核问题,核不扩散,恐怖主义,环保等国际问题需要与中国合作。
不论是中国还是美国,都十分清楚两国间的共同利益是要大于分歧的。
一旦两国外交关系破裂,爆发大规模的冲突,对双方来说打击都是巨大的。
也正是因为这种共同利益和矛盾分期的存在,中美关系还将长期保持。
但毕竟中美在意识形态分歧很大,出于对中国崛起的恐惧,担心一个强大的中国会威胁美国在东亚的区域利益,甚至在全球的国家利益,美处心积虑的联合中国周边国家和地区对中国实行遏制政策。
美国的全球战略是不允许全球任何一个地区出现一个可以与美国抗衡的霸权,所以中美关系在合作中对抗在所难免,美国会继续遏止中国的崛起。
所以从国家利益至上的角度考虑,中美关系在合作中会有对抗,在竞争中又相互合作,但前提是中美均不打破目前的国际体系,中国也只有在当今的国际体系下才能够和平发展。
发展乃是中国的第一要务,国家目前处于发展的最好机遇期。
我们应该正确地面对两国关系的复杂局面,正确的分析和判断两国间的关系,在南海问题争端上,对于那些违反了“主权归我”原则、试图改变主权事实的行为,不管属于哪一方,中国都应采取明确的态度,表示作出不排除采取包括战争在内的一切捍卫主权事实的选择。
美国方面,虽然屡屡对中国做出危险举动,比如,美国加快推行“转向亚洲”政策。
不仅加紧在中国周边的军事部署,频频与中国邻国进行联合军事演习,而且在南海、钓鱼岛领土争端上言行不一,对中国采取捍卫领土主权的正当行动说三道四,但是,中美近几年对南海问题的解决,还是以桌面上的交流为主。
我认为,我国方面,从长远的发展角度来看,中国社会内部面临的问题才是中国未来发展的挑战和巨大考验。
如国内的产业升级,贫富差距,腐败,环境,政治改革等。
中国只有处理好这些问题,才能维护国内的稳定,发展,而中共也只有处理好这些问题才能证明自身的合法性。
外交是一国实力的体现,中国只有把眼前事情做好,同时兼顾长远的发展,中华民族的复兴才有望实现。
而中国此时仍任重而道远。
毕竟,中美南海问题争端的前景,两国之间的对话和交流仍是主流。
参考文献:[1] 百度百科,南海争端/link?url=5KN9_m4Y7OnDw35aHnFFCUgFNrt3mqW4RAQadCP8utTnK0AZ 07nSkAcy2iVFMt61GD3rrnz-7AQ7qQNdDZgQvq#5[2]读文学,揭秘你所不知道的中国南海,2011.11.16,/html/699/699291.html[3]中国论文网,中国南海政策的政治学分析,2014.8.27/1/view-6115786.htm[4]新华网,中国越来越强硬,抵制美国插手南海底气越来越足,2013.3.29/link?url=A6MgZVIOO_jHkpvEtg83G9yheXS6WBSN7ctmxA7vj2jWTp5aM_ 7vspGU_187IPt38OFD6VP8dTZpJ6Okm7KpDa[6]网易新闻,商务部:2015年中美贸易额达5583.9亿美元,2016.1.29/16/0129/11/BEGCFVVH000146B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