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月板损伤临床诊疗规范样本
[定义]
半月板损伤:(meniscal injury)即半月板组织的连续性、完整性的破坏和中断。
它包括半月板撕裂(meniscal tear)、半月板囊肿(meniscal cyst)、半月板过度活动(meniscal hyper mobile)、半月板周围炎(meniscal perimeniscitis)、盘状半月板撕裂(discoid cartilage tear)。
其中半月板撕裂最为常见。
半月板撕裂根据其撕裂的形态及部位可以分为:
纵型撕裂、水平撕裂、斜型撕裂、放射状撕裂(L型或T型)、瓣状撕裂、复杂撕裂、退行性撕裂及裂隙撕裂。
[诊断依据]
一、病史
急性损伤:有膝关节遭受间接暴力,致使半月板产生矛盾运动,或过屈、过伸运动的病史。
慢性损伤:有长期半蹲位或蹲位劳作的慢性劳损史。
二、症状体征
疼痛,肿胀,打软腿(give away)或关节交锁(buckling)及弹响。
股四头肌萎缩,以股内侧肌明显;关节间隙压痛。
特殊检查:膝关节过屈试验(hyperflexion knee test)、膝关节过伸试验(hyperextension knee test)、旋转挤压试验(rotation-squeeze test,改良式Mcmurray试验)、半月板前角挤压试验(kelllogg-speed’test)、阿普莱试验(Apley’s test)、斯坦曼试验(Steinmann’s test)、半月板重力试验(gravitational test of meniscus)、摇摆试验(vacillating test)、鸭步试验(drake-step test)、盘状半月板弹拨试验、特纳(Turner)氏征等。
三、辅助检查:
MRI:当半月板内出现线样高信号到达其游离缘或关节面时,可诊断为半月板撕裂。
根据半月板内信号异常改变的程度与病理改变的关系将MRI图像伤的半月板退变和撕裂的不同程度和形态的异常分为五极信号(0-4级)。
通常三级改变在病理伤可见纤维软骨断裂,因此在半月板的一个片断上看到三级信号,并伴有形态的不规则,即可诊断为半月板撕裂。
CT检查:在半月板撕裂的诊断中的作用较局限,且准确率较低,已为MRI检查取代。
半月板撕裂在CT上表现为形态和密度的改变。
撕裂部位出现一处或多处不规则的线状低密度区。
X线:膝关节正侧位片对鉴别诊断有重要意义,可排
除骨软骨损伤,关节内游离体,骨肿瘤等,同时对决定是否手术也有重要意义,如骨性关节炎严重者一般不宜关节镜手术。
关节造影:碘水造影及气-碘水双对比造影可判断不同部位的半月板损伤。
关节镜:当半月板损伤只有临床高度怀疑而经体检,辅助检查无法肯定或排除时可进行关节镜检查。
近年来关节镜从单纯用于诊断发展到诊治兼顾,在行关节镜探查时可以将病变半月板同时处理。
四、鉴别诊断
侧副韧带损伤:
压痛点多固定在内侧或外侧副韧带走行处,内外翻应力试验阳性及应力位X线片等辅助检查可帮助确诊。
O’Donoghe三联症:
前交叉韧带断裂合并内侧副韧带断裂及内侧半月板撕裂即O’Donoghe三联症。
因关节前内侧结构严重破坏,故关节稳定性遭到破坏。
根据其受伤史,症状及辅助检查可与之鉴别。
膝外侧疼痛综合症:
多见于长跑及竞走运动员,系膝关节长时间屈伸运动,髂胫束沿股骨外髁边缘前后摩擦滑动,引起两者之间软组织、滑囊及疏松结缔组织的创伤性炎症并出现疼痛。
又称为“髂胫束摩擦综合症”(iliatibial tract friction syndrome)。
由于屈伸关节时外侧有疼痛感,伴有脱膝感和压痛,故应与半月板损伤相鉴别。
根据特殊体征及辅助检查可以鉴别。
髌骨软骨病:
髌骨软骨病可引起滑膜肿胀,可有伸膝痛及关节间隙压痛,及髌下假交锁,因与半月板损伤相鉴别。
半月板损伤与髌骨软骨病常并存,因此在诊断半月板损伤时应详细检查有无髌骨软骨病。
根据临床症状,体征及辅助检查即可鉴别。
[症候分类]
气滞血於型:膝关节疼痛肿胀明显,关节交锁不易解脱,局部压痛明显,动则痛甚。
舌暗红,脉弦或细涩。
痰湿阻滞型:损伤日久,或手术后膝关节肿胀明显,酸痛乏力,屈伸受限。
舌淡胖,苔腻,脉滑。
肝肾亏损型:无明显外伤史或轻微扭伤,肿痛较轻,静时反痛或损伤日久,肌肉萎缩,膝软无力,弹响交锁频作,舌红
或淡,少苔,脉细或细数。
[治疗]
一、非手术治疗
适应症:半月板损伤急性期。
1.手法治疗:急性损伤伴交锁者可运用手法解除交锁,慢性
损伤可解痉止痛,活血通络。
2.药物治疗:局部外敷中药,或熏洗,
3.物理治疗:蜡疗,水疗,中频,超短波及中药离子导入。
4.针灸治疗:可取阿是穴、足三里、曲池、阴陵泉、天井等
穴。
5.功能练习:可循序渐进进行股四头肌等长收缩及渐进抗阻
练习。
二、手术治疗:
1.适应症:半月板严重破裂、交锁症状明显或有膝关节严重不稳,并经保守治疗无效者应进行手术
2.手术方法:关节镜下半月板修补术、关节镜半月板部分切除术、关节镜半月板次全切除术、关节镜半月板全切术。
3.基本操作方法:
4.术后康复:进行股四头肌等长收缩及渐进抗阻练习。
[疗效评价标准]
治愈:膝关节疼痛肿胀消失,无关节弹响和交锁,膝关节旋转挤压和研磨试验(-),膝关节功能基本恢复。
好转:疼痛肿胀减轻,关节活动时有弹响和交锁,膝关节旋转挤压试验和研磨试验(±)
未愈:膝关节疼痛无改善,有弹响及交锁,关节功能障碍。
或合并膝关节滑膜炎,骨性关节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