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六章可再生资源的最优配置(资源与环境经济学南京农

第六章可再生资源的最优配置(资源与环境经济学南京农







价格不同 的三条 收益线
TC1
2003年11月
努力 水平
第六章可再生资源的最优配置(资源 与环境经济学南京农
渔业资源开发与管理的公共政策
n 私有化
n 为避免渔业资源的耗竭性使用,由私人占有(适用于一些流 动性不大的渔业资源)
n 日本将一些公共水域授予渔民作为私有财产,从而可以提高 对资源的投资并改善管理水平
第六章可再生资源的最 优配置(资源与环境经济
学南京农
2020/11/27
第六章可再生资源的最优配置(资源 与环境经济学南京农
可再生资源的利用管理
主要内容介绍
n 可再生资源的概念、基本特征 n 可再生资源开发利用的模型 n 可再生资源开发利用的经济决策模型 n 渔业资源开发利用决策 n 森林资源开发利用决策
TC1 A


B

E0 S0
2003年11月
种群 数量
E
第六章可再生资源的最优配置(资源 与环境经济学南京农
可再生资源的静态分析利用决策
n 模型引入价格
n 在这个模型中如何确定最大持续产量(MSY)
n 假设此时的成本曲线为TC2,那么在最大持续产量 处收益和成本各为多少?
n BS0 和AS0,净损失为AB
2003年11月
第六章可再生资源的最优配置(资源 与环境经济学南京农
可再生资源的静态分析利用决策
n 为什么要分析可再生资源的利用决策?
n 为政府提供决策的依据
n 影响可再生资源的利用过程,避免耗竭性使 用,如共享资源
2003年11月
第六章可再生资源的最优配置(资源 与环境经济学南京农
可再生资源的静态分析利用决策
n 效果图
n 由原来的TC1变为TC2
2003年11月
成 本
TC2

收 益
TC1
努力 水平
第六章可再生资源的最优配置(资源 与环境经济学南京农
渔业资源开发与管理的公共政策
n 税收
n 依照努力程度进行征税 n 所得税收可以改善社会福
利,对于全社会而言,征 税没有提高/改变成本, 而管制则消耗了真实得成 本,税收相当于转移收入 n 对保护渔业税收和管制有 一样的效果 n 税收可能会引起渔民的反 对/政府对捕捞努力程度 的监督比较困难
2003年11月
第六章可再生资源的最优配置(资源 与环境经济学南京农
可再生资源的概念、基本特征
概念
n 能够通过自然力保持或增加蕴藏量的自然资源 (Renewable resources)
基本特征
n 具有可更新能力和自我恢复能力,但这一能力是有限 度的
2003年11月
第六章可再生资源的最优配置(资源 与环境经济学南京农
可再生资源的概念、基本特征
产权特征
n 产权
n 一系列权利束(规则、法律)(交易、转让、出售) n 在市场中明晰界定 n 可以执行的 n 例:买房子是购买的拥有房屋的产权、权利
n 产权形态
n 私人、国有、集体所有产权 n 共享产权(Common access)
2003年11月
第六章可再生资源的最优配置(资源 与环境经济学南京农
可再生资源的动态开发利用决策
n 影响短期与长期开发决策的因素
n 贴现率水平
n 贴现率高以至无穷大时,最优决策是最求当前的收益最大 化,也就相当于开放式渔业资源开发
n 贴现率低以至为零时,最优决策表现为当前的开采减少, 渔业有趋向生物经济平衡的特性
n 当贴现率水平在零与无穷大之间时,贴现率越高,保存资 源的成本就越高
n 实例证明(见书中P124页)
2003年11月
第六章可再生资源的最优配置(资源 与环境经济学南京农
可再生资源的开发利用的数学证明
n 以1957年的Schaefer模型为例 假定鱼价为1单位,单位捕鱼活动的成本固定不变,不随鱼类资源 存量的减少而增大,单位捕鱼活动的捕鱼量的大小和鱼类的存量 大小有关。其中C为单位努力量的成本,F为单位努力量水平,Y 为产量水平
2003年11月
第六章可再生资源的最优配置(资源 与环境经济学南京农
可再生资源的静态分析利用决策
n 最优持续产量



A

B

TC1
OEY MSY
2003年11月
努力 程度
E1
E
第六章可再生资源的最优配置(资源 与环境经济学南京农
可再生资源的静态分析利用决策
n 最优持续产量(经济产量)
n 在总收益和总成本之间的差别就是净收益
OEY
MSY
2003年11月
E1
E
第六章可再生资源的最优配置(资源 与环境经济学南京农
讨论:

益 和 成
DB
生物经济 平衡点
E


OEY MSY
E1

边际收益

平均收益

TC1
新进入者的决策: • 平均收益等于 边际成本 • 直到总收益等 于总成本为止
平均和 边际成 本
2003年11月
第六章可再生资源的最优配置(资源 与环境经济学南京农
可再生资源开发利用的经济决策模型
n 自然环境因素对可再生资源开发利用的影响
n 无限环境条件
n 假设数量的增长可以不受环境容量的限制 n 或者是资源数量的增长还没有受到环境的限制
n 无限环境条件下可以采用指数增长模型 n 有限环境条件下可以采用逻辑斯谛Logistic 模型
n 资源数量动态变化常常会受到自然因素的影响 n 如种间竞争、空间限制、生存条件等因素
可再生资源的生态增长模型
n 可再生资源的生态增长特征
n 内部因子
n 繁殖力 n 死亡率
n 外部因子
n 生物因子 n 非生物因子
2003年11月
第六章可再生资源的最优配置(资源 与环境经济学南京农
可再生资源的生态增长模型
n Nt+1-Nt=(b-d)Nt
n 第Nt+1时期的种群数量 n b繁殖率 n d死亡率 n 第Nt时期种群的数量
2003年11月
第六章可再生资源的最优配置(资源 与环境经济学南京农
可再生资源的生态增长模型
n 几何增长模型 n 指数增长模型 n 逻辑斯地增长模型 n 随机增长模型
模型的主要用途为描绘可再生资源种群增长的状 态
2003年11月
第六章可再生资源的最优配置(资源 与环境经济学南京农
可再生资源的几何增长模型
n 几何增长模型 R0 = Nt+1 / Nt
计算第t代的种群数量:该模型假设种群大小的变化率 为一常数,而与分布密度无关。在种群中,每代繁殖 一次,而母体繁殖后便死亡。如大多数一年生植物或 单世代昆虫。 Nt = R0t * N0
间R0增为加每而一增代加的;净小增于长1率,。则其随大时于间1增,加则而种减群少数。量会随时
E1
H0
E2
H1
种群
数量
2003年11月
N0 N1
K
第六章可再生资源的最优配置(资源 与环境经济学南京农
可再生资源的静态分析利用决策
n 可再生资源产量和努力水平的关系
产 量
h0
h1
E0
2003年11月
努力 水平
E1
E
第六章可再生资源的最优配置(资源 与环境经济学南京农
可再生资源的静态分析利用决策
n 可再生资源产量和存量的关系
产 量
h0
h1
N0
2003年11月
种群 数量
N1
K
第六章可再生资源的最优配置(资源 与环境经济学南京农
可再生资源的静态分析利用决策
n 对图型的几点解释
n 横轴是存量水平 n 纵轴是收获量水平 n 在任何给定的存量水平都会对应有相应的收
获量水平 n 收获量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平是H = B – D
2003年11月
第六章可再生资源的最优配置(资源 与环境经济学南京农
可再生资源的指数增长模型
指数增长模型 在一些种群中,有机个体是连续的,没有特殊 的繁殖期间,其种群大小的变化为: dN / dt = (b – d ) * N = r * N Nt = N0 * e rt
R为内禀增长率。如果大于0 ,则种群数量将增 加,反之则减少
2003年11月
第六章可再生资源的最优配置(资源 与环境经济学南京农
可自由进入的可再生资源的开发利用
n 共享资源
n 假设每一个渔民都可以自由的进入渔业和捕鱼行业
n 无法限制进入捕鱼的船只数量
n 每个独立的捕鱼者都是以收益最大化为目标的
n 最终会导致共享资源的耗竭利用
2003年11月
第六章可再生资源的最优配置(资源 与环境经济学南京农
n 模型引入价格(假设价格恒定)
n 产量很小,不影响市场中的价格
n 如果价格恒定,那么收获曲线就可以转化为总 收益曲线TR=p.h
n 为简化其间,成本曲线假定为线性曲线
2003年11月
第六章可再生资源的最优配置(资源 与环境经济学南京农
可再生资源的静态分析利用决策
n 模型引入价格(假设价格恒定)
收 益
可自由进入的可再生资源的利用决策
n 共享资源的耗竭利用
收 益
A


D
B
本 C
TC2
成本水平为TC1时,在共享资 源的情况下,渔民会不断的进 入,导致此时的捕获水平超过 最大持续产量水平MSY(E点)
但当成本水平为TC2时,由于 成本很高,共享条件下,开发 的水平D点仍然未超过MSY点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