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四章 牙体预备和软组织处理

第四章 牙体预备和软组织处理


1)增加摩擦力的方法: • 使修复体与预备后的患牙表面紧密接触 • 适当增加修复体粘结面的粗糙度
2)粘结力的影响因素 • 粘结强度与材料种类 • 粘结面积
• 被粘结面的状况
• 技术操作因素 • 应力因素 • 界面封闭与腐蚀因素
约束力——阻挡作用与固位
• 2、常见的固位形 • 1)环抱固位形:是冠修复最基本的固位形 式。影响因素: • A.合龈高度 • B.轴壁平行度 • C.修复体的密合度
(三)化学式排龈技术(了解) 适用于多个牙齿需要同时排龈和止血。使用 材料的主要成分为含硫酸铝钾的硅胶,具 有收敛和止血的作用。 (四)旋转刮除术(了解) 用金刚砂车针形成颈缘凹形的同时,去除龈 沟壁上部分的上皮组织。
2. 恢复牙冠颊舌面外形突度的意义是( d) A. 保持牙齿、牙列的完整性 B. 为发音清晰 C. 保护牙周组织 D. 提高咀嚼功能 E. 起到排溢食物的作用
• • • • • •
3、以下情况常采用龈下肩台,除了(c ) A、前牙 B、牙合龈距离短 C、牙龈退缩,牙根暴露明显 D、美观要求高 E、以上不能采用龈下肩台
修复体轴面外形的生理意义 (1)轴面外形正常 (2)轴面外形突度过大 (3)轴面外形突度过小
2、修复体颈缘的位置 修复体颈缘的位置主要有以下三种情况: 位于牙龈之上、与牙龈平齐、位于龈沟内。 为了预防牙周病的发生,应尽可能将修复体 颈缘位于龈上。
(1)位于龈缘之上:牙龈炎症较少,但不美观。 (2)边缘位于龈沟内:
(2)唇面引导沟 用平头柱状金刚砂车针 在唇面预备三条引导沟, 深度约1.3mm
• 颈部面:与脱位道有关 • 切端面:为瓷粉提供所 需间隙,从切端延展到 牙面的1/2—2/3
2、磨切切端 2mm间隙,上前牙切端形成向舌侧倾斜45度 角的切斜面;下前牙切端形成向唇侧倾斜 45度角的切斜面
3、磨切唇面 (1)磨除沟间牙体组织:唇面至少预备 1.2mm间隙 (2)制备颈缘肩台宽1mm,直角或135度
第四章 牙体预备和软组织处理
学习要求:
掌握牙体预备的原则; 能够说出牙体预备的步骤以及各个步骤的要求; 了解排龈的目的和方法
• 需要牙体预备的修复体:嵌体、部分冠、 全冠、桩冠、固定桥等
牙体预备的目的
• 消除倒凹 • 制备修复体所需要的空间 • 制备固位形和抗力形
1.0mm
1. 0
0.5 to 0.8
第一节 牙体预备的原则
• 生物学原则 • 机械力学原则 • 美学原则
一、生物学原则
(一)防止意外损伤的发生 保护邻牙 保护软组织 保护牙髓:间歇、短时、轻压、冷却、低 速?
(二)尽可能保存保护牙体组织
适当的轴面聚合角度 牙合面预备按解剖形态均匀磨除
(三)修复体应保证组织健康 1、轴面的形态 正常轴面形态的生理意义: (1)保证食物正常排溢道及食物流对牙龈的 生理刺激作用 (2)修复体的自洁 (3)保持牙龈组织的张力
2.增加患牙(基牙)抗力的措施 • 修复体类型的选择设计应考虑到患牙组织结构和 缺损情况,避免牙体预备后形成薄壁弱尖。 • 牙体预备时去除易折断的薄壁,降低高尖陡坡, 修整尖锐的边缘嵴及轴面角。鸠尾部不能超过两 牙尖间距的1/2,根管内径不能超过根径的1/2。
三、美学原则
• 造成金瓷冠外观不佳的主要原因是瓷层厚 度不足 • 唇面 • 切端 • 邻面 • 颈缘
增加固位 美观 减少龋病的发生 尤其适用于前牙;固位不足或临床牙冠过短者;邻面 接触点在龈下或充填物已经在龈下者。
(3)边缘与龈缘平齐:易形成龈炎、龋坏
3、修复体颈缘的密合性: 连续、光滑,避免肩台
4、修复体颈缘预备的原则 (1)易于预备,不能存在无基釉 (2)易于辨认,能提供清楚的边界 (3)要使蜡型不变形,制作后的修复体边缘 有足够厚度和强度 (4)保证其他标准达到要求的前提下,尽量 保存牙体组织。
• • • • • •
4、下列哪一项不是龈下肩台的优点(d ) A、美观 B、增加修复体固位力 C、减少龋病的发生 D、减少对牙周组织的刺激 E、以上都是
5.临床上为了使冠容易就位,常常在轴壁预 备的(牙合)向聚合角为( d) • A.1°~2° • B.2°~6° • C.3°~6° • D.2°~5° • E.2°~7°
第二节
牙体预备的方法
• 牙体预备的目的:
消除倒凹、 预留空间、 制备固位形和抗力形
1. 0
1.0mm
0.5 to 0.8
一、铸造金属全冠牙体预备
(一)牙合面引导沟的制备
1、近、远中和中央窝各磨出1mm深的洞,连接成 沟状,并延伸至近远中边缘嵴 2、在颊、舌侧发育沟、牙尖三角嵴处制备1mm深 的引导沟 3、在功能尖的近、远 中和其间制备功能尖 宽斜面的引导沟
(五)精修完成
• 光滑、圆钝 • 去除无基釉
二、金瓷冠的牙体预备
烤瓷熔附金属全 冠是先用合金制成金 属基底然后在其表面 覆盖与天然牙相似的 低熔瓷粉,在真空高 温烤瓷炉中烧结熔附 而成。
• 金瓷冠分为部分瓷覆盖和全瓷覆盖
(一)前牙金瓷冠的预备
1、预备引导沟 (1)切端引导沟:三条,深约1.8mm
6. 铸造全冠唇侧颈部肩台宽度通常为( b) • A. 无肩台 • B. 0.5~0.8mm • C. 0.8~1.5mm • D. 1.5~2.0mm • E. 都可以
第三节 软组织的处理
• 软组织的处理包括牙齿周围液体的控制和 暴露颈缘
一、牙齿周围液体的控制
1、橡皮障:是最有效的隔湿工具
2、真空吸引器:效率高,可隔开颊侧软组织 3、吸唾器:效率较低,常与棉卷配合使用 4、药物:如阿托品,适用于唾液分泌特别多者
(二)牙合面的预备
1、磨切引导沟之间的岛屿状凸起 2、制备功能尖宽斜面,深度1.5mm 3、完成后功能尖要有1.5mm,非功能尖要有 1mm间隙。可用咬蜡法检查
(三)轴面平行沟的预备
• 用直径1mm或1.5mm的圆头锥状金刚砂车 针在颊、舌侧的近、远中和其间制备三条 平行沟
(四)轴面预备
1、磨除颊、舌侧平行沟之间的牙体组织 2、邻面预备 3、制备颈缘凹面,宽度0.5mm 4、必要时可预备机械方法扩大龈沟,暴露颈缘,分 为双线排龈和单线排龈。 双线排龈缺点是排龈线可能粘到印模材 料上,导致材料撕裂或变形。
(二)机械化学式排龈技术 使用含有血管收缩剂的排龈线排龈,常用于 牙龈出血病例。常用的血管收缩剂为肾上 腺素。
时机:肩台预备前或取印模前 目的:避免损伤牙龈 使视野清楚 使印模清晰
(二)后牙金瓷冠的预备
• 后牙瓷覆盖区和功能尖斜面,降低的厚度 为2mm • 颊侧需要1.2mm空间(贵金属需要1.4mm)
1.牙体预备时,不能减小对牙髓的损害的措 施是( d ) • A. 短时切割 • B. 水雾冷却 • C. 间歇切割 • D. 低速磨切 • E. 轻压磨切
• • • • • •
4、磨切邻面和舌面 (1)邻面预备:两邻面相互平行或聚合2-5 度
(2)舌面预备
1)舌隆突-切缘 –预备出修复体所需的间隙 –均匀磨除
2)舌隆突-龈缘 –去除倒凹,与牙体长轴平行或内聚 2°~5°,并在舌侧形成0.5mm宽的凹 形肩台
5.精修完成(finishing)
• 检查牙体预备的切割量 –保证去除倒凹 –肩台的宽度 –不同合位下的修复间隙 • 用磨光钻修光牙面
2)箱状固位形
箱状固位形又称洞固位形,
是陷入牙体表面外形规则的洞。
为增加固位,常将龋坏磨除
后预备成一定的形状,常用于
牙体部分缺损的修复,如嵌体。
A.深度
是洞形固位的主要因素。要求在2mm
以上。
B.洞壁 洞形所有轴壁应与就位道一致,相互
平行,不存在倒凹。轴壁可向洞口敞开约
2°~5°
C.洞底 应将洞底预备成平面,如缺损深度不一, 可将洞底预备成不同水平的平面。
5、修复体颈缘的牙体预备形式 肩台:是指牙体预备时,在基牙龈缘形成 的台阶状结构 颈缘形式分为有肩台和无肩台:羽状、刃 状、凹形、斜面形、肩台形、斜坡肩台形、 斜面肩台形
二、机械力学原则
固位形: 抗力形:在完成修复后要求修复体和患牙 均能抵抗合力而不致破坏或折裂。
(一)固位形
固位力:修复体在行使功能时,能抵御各种 作用力而不发生移位或脱落的能力;具有增强修 复体固位力的几何形状称为固位形 1、固定修复体的固位力:约束力、摩擦力、粘结力
3)鸠尾固位形
鸠尾固位形用于邻面或邻 合牙体缺损时,可防止修 复体水平脱位。牙体预备 要求沿合面沟隙的外形预
备成鸠尾形。
(二)抗力形
1.增加修复体抗力的措施
• 根据患牙条件和设计要求,选择理化性能优良的 修复材料。 • 保证修复体适当的体积和厚度。(功能尖、非功 能尖) • 合理设计修复体的边缘,避开咬合接触区 • 保证修复体制作质量。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