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经济管理基础第一章(倪成伟)

经济管理基础第一章(倪成伟)


[学习活动] 小李是某机关的一个处长,年薪2万元,在20世 纪80年代下海经商高潮中经不住诱惑,终于在 1990年他也辞职下海经商,一年下来赚了4.5 万元,他自认为下海是对的。你学一学经济学家 的看法,你给小李算一下下海的得失。 资料:当时小李投资10万元,当时的银行存款 年利率为7.8%,下海后本来可以享受的公费医 疗、以成本价购买住房、夏天可以公费度假、年 底可以分年货等等,估计一个处长的额外收入或 隐性收入每年不少于2万元;另外,本来机关上 班8小时很轻松的,上班或晚上可以舞文弄黑, 给报刊写点小文章,一年下来亦有0.5万元,下 海后这份闲情没有了,当然这份收入也没有了。
例2:贫困年代,肥胖是富态,而小康富裕年代, 肥胖则是病态,减肥成为时尚。 例3:当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坐到一起讨论人 权时,发展中国家更关心人权中的发展权、生存 权,因为,他们面临的边际问题是脱离贫困。 例4:当要求读大学的人数大增而高校资源又紧 缺时,扩大高校规模满足读大学的需要成了突出 的问题。
[案例导入]你会“用明天的钱圆今天的梦”吗
10多年前,银行还在向人们灌输“用明天的钱圆今天的梦”的负债消费 理念。而今,已有许多人为之所累。在房贷、车贷、装修贷款、旅游贷 款、信用卡等银行信贷产品的冲击下,许多人已沦为房奴、车奴、卡奴。 据中国人民银行武汉分行营管部数据显示:到2010年2月,武汉市个人 消费贷款余额为692亿元。若以全市800万常住人口计算,武汉人均借 款8650元。2008年武汉市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7000元。依此测算, 武汉人均负债率为51%。另据招商银行发布了2009年中国城市居民财 富“亚健康”报告。该报告显示,国内许多居民的个人及家庭财务存在 “亚健康”现象,三成家庭负债高达40%(一般认为安全比例应低于 30%)。调查报告指出,受访者中,有33%属于节余比例低于10% 的“月光族”;消费比例高于收入60%的人,达46%之多;七成居民 属于收入单一群体,一旦工作收入中断,其个人和家庭都很可能会因为 没有资金来源陷入瘫痪状态;还有接近30%的受访者家庭负债比率高 于40%,高负债比率已让他们的生活质量严重下降。 思考: 1.你会“用明天的钱圆今天的梦”吗?你是如何看待银行对大学生办 理“信用卡”业务的? 2.在我国人们采取“用明天的钱圆今天的梦”,要受到什么因素制约?
3.边际决策原理
边际决策是指人们经常要对现有行动计划进行增 量调整,这种增量调整被称为边际决策或边际变 动。 例1:当人口骤增而此时粮食又是歉收时,农业问 题就成为边际问题,需要放在突出的位置;而当 温饱问题基本解决而农业劳动生产率大幅度提高 时,农业问题可能会让位给交通问题、电力问题、 环境保护问题等。 对于“经济人”来说,只有一种行动的边际收益 大于边际成本,才会采取该项行动。
例2:经济学家发现,广泛地提高税率反而会减少 政府的财政收入。因为税率提高降低了对生产者 的激励,从而其生产活动减少。这在理论上称之 拉弗曲线(Laffer’s Curve)①,即认为税收、 税率与生产率之间存在密切的关系,可用图1-1表 示。 ① 拉弗曲线是美国供应学派经济学家阿瑟· 拉弗在 1974年提出的税收理论。
例1:学习经济学的时间多了,法学、社会学、 心理学上花的时间就少了;每天新增加4个小时 的学习时间,就要放弃本来可用于休息或工作的 时间。 例2:家庭收入既定的条件下,旅游消费多了, 日常消费相应的就要减少了。 例3:一国资源用于“大炮”生产(军用品)多了, 用于“黄油”(民用品)生产就会少。
[学习活动]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家庭消费在不 断升级,你家里近年也许已经购了房,那么, 现在你家庭最想满足的消费品是什么呢?
4.激励反应原理
激励反应实际上就是利益原则,即人们会对激励 做出反应,人们会比较成本与收益,从而做出决 策。所以,当成本或收益变动时,人们的行为也 会改变。 例1:某种商品价格上升时,意味着购买者成本上 升,人们会做出减少购买而选择其他替代品的决 策;反之,当价格下降时,人们对该商品的购买 会增加。同样,该商品的生产者也会根据价格的 升降做出相应决策。因为,价格的升降意味着出 售商品的收益的增减。
第一节 经济学的概念与构成 一、经济及经济学的基本概念 经济,通常指社会再生产活动,包括生产、交换、 分配和消费活动,是人类最重要、最基本的社会 活动。 经济学则是用来解释人类经济活动的学科。 众所周知,资源的稀缺性(或有限性)与人们欲 望的无限性的矛盾产生了各种经济问题,为了有 效地解决这些问题,就产生了经济学,即经济学 是研究稀缺资源配置的科学。通俗地说,经济学 就是研究决定如何有效地使用、消费、分配稀缺 性资源,以满足人们无限的欲望的科学。
经济பைடு நூலகம்理基础
北师大出版社 倪成伟教授主编
第一章 经济学原理与方法 [学习目标] 应知: (1)知道经济、经济学的基本概念。 (2)了解经济学的构成内容,重点是理解经济 学研究的基本经济问题。 (3)初步理解9大基本经济原理。 应会: (1)会用机会成本原理、边际决策原理和比较 优势原理等解释分析经济现象。 (2)把握经济学的基本分析框架和研究方法, 并初步探索撰写经济小论文的方法。
[学习活动]
在现实经济生活中,你经常处于选择之中。学 会正确的选择非常重要,有时甚至关系到你的 前程。以下情况你的选择怎样? 1.你在填写高考志愿时,根据你的考分优先 考虑的是:学校、专业、学校所在地? 2.在你读大学期间,有一个很好的就业机会, 对你来说,这个就业机会即使大学毕业恐怕也 很难碰到,你是选择放弃学业去就业,还是放 弃就业机会继续学习?
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
本课程重点讲微观经济学,侧重于应用微观经济 学,有人也称为管理经济学。 微观经济学的理论、方法及应用: 主要理论:消费者理论、厂商理论和市场理论。 主要分析工具:需求、供给、成本 — 收益分析、 机会成本。 应用范围:用于管理决策,对决策的成本和收益 进行客观的科学的价值评估。 应用微观经济学,有人也称为管理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Macroeconomics)以整个 国民经济活动作为考察对象,研究经济中各个有 关的总量及其变化,如:经济增长(如GDP、总 产量、总就业、消费者价格指数、失业率等)、 经济周期(如萧条、危机、复苏、繁荣或紧缩期、 谷底、扩张期、顶峰几个阶段)和国际经济(国 际贸易/金融/投资/国际收支/金融危机等)。 微观经济学(Microeconomics)以单个经 济单位作为考察对象,研究个别企业、个别消费 者、及个别生产资源所有者的经济行为,及其在 市场中的相互作用。即通常讲的生产什么、怎样 生产、为谁生产、由谁决策四大基本问题。
第二节 经济学的基本原理
经济原理源于经济实践,只要把经济原理还原为 事理常规,它就变得通俗易懂了。 为了尽可能缩短我们掌握经济学的时间(经济学家 指出人的时间是稀缺的资源之一),下面将用通俗、 生动的语言介绍在整个经济学中反复出现的九大 重要经济原理,它们是经济分析的基础。 反复出现的九大重大经济原理:即:替代关系原 理、机会成本原理、边际决策原理、激励反应原 理、比较优势原理、“看不见的手”原理、“看 得见的手”原理、通货膨胀与失业交替原理、收 益递减原理。
1.对经济问题的历史性研究,如经济史/经济学说史; 2.对某一经济领域或专题研究,如石油经济学/建筑经济学 /信息经济学/货币经济学; 3.企事业管理的经验和方法,如公司经济学/银行管理/证 券市场分析; 4.研究经济问题的方法,尤其是数量方法,如计量经济学/ 经济统计学; 5侧重于纯理论方面的研究,如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 在广泛的经济学领域中,一般认为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 学为经济学其他领域的研究提供了基本理论和基本分析方 法。
[学习活动]
讨论:老天爷给的时间似乎是取之不尽的,为什 么说人的时间是一种稀缺资源? 在西方社会,常说时间就是金钱,在东方社会则 常说时间就是生命。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从经济 角度分析,时间是一种稀缺资源,时间就是效率。 请结合大学生活,你在生活、学习上是如何配置 时间的(包括假期安排)?你觉得你的时间效率 如何?
5.比较优势原理
比较优势原理又叫交换(贸易)原理,它说明了交 易能使每个生产者状况更好的道理。两个生产者 的交换能使双方获益,两个国家的贸易可以使每 个国家的状况都变得更好。贸易促使生产者专门 从事自己绝对优势或相对优势的生产活动,并享 有更多的各种各样物品和劳务。
案例1:两国各自生产绝对优势产品,然后进行交换(不考 虑运输等其它费用),其结果使两国均受益,见表1-1。 如果一个经济不发达国家,技术落后,在两种产品或者所有 产品的生产成本相对另一国都处于劣势,只要能生产出成本 相对低的商品,根据比较优势原理,同样可以使两国均受益。
2.机会成本原理
根据交替关系原理可知,为了得到某种东西而必 须放弃另一样东西,这被放弃的东西,经济学家 称为机会成本(Opportunity Cost) 。或者 说,某种经济资源因用于某特定用途而放弃了该 资源在其他用途中可能获得的最高收益。 在现实经济生活中可以举出许多例子:例1:上 大学除交纳学费、书费外,实际上还存在时间成 本——把这段时间干工作可以挣得工薪,就是读 大学的机会成本。前者称外显成本;后者称内含 成本。(同学可据各自情况计算上高职三年的机 会成本。)
案例2:两国各自生产相对优势产品,然后进行交 换(不考虑运输等其它费用),其结果也使两国均 受益,见表1-2。
6.“看不见的手”原理
从图1-1可以看出,一般而言,税 率提高,政府收入亦会随之增长, 但这有一定的限度。拉弗认为,税 率为0,政府收入亦为0;图中E点, 政府收入最高,税率最优点,注意 并不是50%;曲线超过E点的部 分称为“禁区”,即税率超过E点, 政府收入反而逐渐减少;当税率为 100%时,收入也为0。显然,在 此时,人们将失去对工作的任何兴 趣而停止经济活动,政府自然收不 到税收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