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九章_新闻受众心理概述

第九章_新闻受众心理概述


(2)受众心理互动的种类
传者与受众之间的心理互动——潜移 默化与反馈 受众与受众之间的心理互动——人际 新闻的扩散
(二)新闻受众心理的功能
中介作用——舆论力量转化为受众行 动的中介; 受众行为是受众心理外化的结果—— 新闻报道的意图依靠受众的认知结构为 中介实现受众的行为转化。
三、媒介差异和受众心理
(一)媒介刺激与受众的感受器
受众心理是受众的内、外物质活动的 结果; 外物质——媒介符号群、符号群所代 表的新闻信息的具体内容; 内物质——受众心理活动产生的物质基 础。



(一)媒介刺激与受众的视觉和听觉分析器 报纸文字与读者的视觉分析器 广播声音与听众的听觉分析器 电视的图像和声音与观众的视、听分析 器 网络、新媒体与传受者的多种感受器
刺激——中心是受众间的人际互动; 反映——差异性。
案例:“我爸是李刚”惨遭恶搞


从10月16日起,河北传媒学院2008级学生李一帆 在校内开车撞人事件,在各大网站论坛上迅速传播, 而“我爸是李刚”这句话也随即走红网络。知名网 站猫扑预测该句将成为“2010年度最红网络流行 语”;网友也纷纷发帖恶搞这句“名言”,并且毫 不隐讳恶搞的目的是为“解气”。 比如“考试不及格,我爸是李刚;工作没着落,我 爸是李刚;出门闯大祸,我爸是李刚;阎王不饶我, 我爸是李刚!”又比如“横行路中央,轿车清飞扬, 黄土地里养育着咱那霸道的爹娘。平凡的模样,可 咱爸是局长,只手遮天的大树,还有神秘的力量。 我爸叫李刚,大名鼎鼎的李刚……”这首由“司文 痞子”创作、“声琴相拥”改编演唱的歌曲《我爸 叫李刚》,如今正在网间传唱,受到千万网友的关 注和热捧。
传播学对受众认识有一个过程
枪弹论 有限效果论 适度效果论 受众中心主义 (大众传播的重点从信息发布者向意义接 受者转变)
一、新闻受众心理的内涵和本质
(一)新闻受众心理的内涵
因新闻媒介本身及其所传播的新闻 信息和由之引发的其他刺激直接或间 接地在新闻受众头脑中的主观能动的 反映。
受众——群体与个体;
1、新闻受众心理的随意性
受众对媒介种类和媒介内容在选择上 有较大的随意性。
2、新闻受众心理的交融性
受众心理交融着感性世界和媒介世界 的双重影响; 感性世界即物质世界,是人们通过感 官直接接触到的外部世界; 媒介世界是由大众传播媒介形成的精 神世界。
媒介世界信息与感性世界信息关系
继时性 同时性 交互性
2、新闻受众心理本质是社会心理
受众心理在新闻活动中产生; 新闻活动中存在人们之间的相互影响—— 传者与受众、受众之间; 受众心理带有很大的自发性、随意性和可 变性; 受众心理是受众对新闻信息以及在新闻活 动中他人影响的反映。
二、新闻受众心理的特点和功能
(一)新闻受众心理的特点
随意性 交融性 互动性 差异性
(二)不同媒介对受众心理品质的影响
纸质媒介——滞留性、表达上的准确性和严密的逻辑 性;读报有助于培养读者逻辑思维能力。 广播——感染力强、非专注性;广播声音易于产生联 想、提供真实的感受。 电视——现场感强、惰性;电视有利于提供更全面的 认知。 网络——超文本、多感官;发散性、跳跃性。网络、 新媒体对传受者心理品质的影响。
1、无意注意是受众的常态; 2、有意注意是受众的兴趣和需要之所在;
3、有意后注意会使受众乐此不疲。
(三)受众注意的特征及吸引受众注意的策略
注意的选择性 注意的广度 注意的持续性 注意的分配 注意的转移
1、注意的选择性
人的注意在某个时间内对于呈现其面前 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刺激,一般只能选择 其中的一种进行注意,而忽略其他的刺激; 策略: 从形式上,利用刺激物的物理特征; 从内容上,追求新异性、独创性。

(二)新闻受众心理的本质
新闻受众心理本质上是一种社会心理。
1、什么是社会心理
社会心理——人们对社会现象的普遍感受 和理解,是社会意识的一种形式。 表现于人们普遍的生活情绪、态度、言论 和习惯之中。 社会心理是自发的、零乱的,是对社会生 活的初级的多含直觉成份的反映。 人们的社会心理状况最终取决于社会生活 实际,直接形成于种种现实生活迹象对人们 的刺激和人们的理解与感受,社会心理促成 一定的社会风气。
(二)受众注意的类别
三种类别: 无意注意、有意注意、有意后注意
无意注意也称不随意注意,是指事先没有预定的目 的,也不需要作意志努力的注意。引起无意注意的原 因是:刺激物的特点和人本身状态。 有意注意也叫随意注意,它是指有预定目的,需要 做一定努力的注意。 有意后注意也叫随意后注意,是指有自觉的目的, 但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也称为随意后注意。 例如在刚开始做一件工作的时候,人们往往需要一 定的努力才能把自己的注意保持在这件工作上,但 是在对工作发生了兴趣以后,就可以不需要意志努 力而继续保持注意了,而这种注意仍是自觉的和有 目的的。

网友发起了造句运动: 人怕出名猪怕壮,更怕我爸是李刚 不是每种牛奶都叫特仑苏,不是每个爸爸都能叫 李刚 世界上最远的距离不是生与死,而是我站在你面 前,你却不知道我爸是李刚 东方红,太阳升,出了个爸爸叫李刚 这世上本来没有路,因为我爸是李刚,也便成了 路 商女不知亡国恨,尤唱我爸是李刚


新闻心理学
第九章 新闻受众心理概述
一、新闻受众心理的内涵和本质 二、新闻受众心理的特点和功能 三、媒介差异和受众心理 四、受众的注意 五、新闻受众的需要、动机和兴趣 六、新闻受众的群体心理

受众是新闻传播过程的起点(由于受众的 需要产生新闻)和归宿(受众的反应是新 闻活动效果的衡量标准。
群体 假设群体 现实的群体
自然的体 小群体
正在形成的群体 集体
实验的群体 大群体
无组织群体 有组织群体
(二)新闻受众群体的心理特点
接受暗示心理 从众心理 逆反心理 受众的心理承受力
1、接受暗示心理 受众在无压力的情况下,自然而然地接 受将某种意图隐蔽其中的新闻报道影响的 一种心理现象。 和暗示相对的是明示。明示,一般在社 论中表现的最为明显。
5、注意的转移
指根据新的任务,主动把注意从一个对 象或一种活动转移到另一个对象或另一种 活动上去; 策略: 新闻编排的形式和内容要适应受众注意的 转移;传者要善于移情。
五、新闻受众的需要、动机和兴趣 (一)新闻受众的需要 1、新闻受众需要的内涵
需要是有机体感到某种缺乏而力求获得 满足的心理倾向,它是有机体自身和外部 生活条件的要求在头脑中的反映。
(三)受众对媒介心理的整体认知
受众对不同媒介信息的认知遵循整体 性原则,即不同的媒介信息在受众头脑 中的最终映像是相似的,受众对它们的 认知是完整的。
(四)制约受众认知效果的各种变量
林赛、阿朗森三维图模型
林赛、阿朗森三维图模型
A维度:时间概念、时间方面的条件; 表示受众在接收某种信息以前、当中、 以后的心理状态; B维度:媒介信息影响的原因; C维度:受众在信息输入和行为输出 之间的六种加工阶段:观看、注意、理 解、接受、保持、行为。



中国医学科学院院长助理、袁钟博士分析,这些都是 非典的“并发症”———非典恐惧综合征。好多身体健康 或有感冒等呼吸道疾病的人,都会把和非典类似的症状如 干咳、发烧等和非典武断地联系在一起,担心自己染上了 非典。“疑神疑鬼”是他们最常见的症状,他们总是高度 怀疑自己的健康,觉得这里不舒服、那里不舒服,有的人 甚至连门都不敢出,出了门总觉得病毒无处不在,这里危 险那里危险,怀疑自己接触到了病毒。 袁钟博士指出,非典恐惧综合征是对非典的过度恐慌 造成的。尤其在非典刚刚出现时,因为传染性强、病因不 明等在群众中引起了很大恐慌。其实非典的死亡率不高, 仅为4%左右。人群的正常恐慌是可以理解的,这可以加 强人们对非典的防范。而对过度恐慌就需要进行心理调试。 要知道预防非典的最佳状态就是心态平衡,过度紧张会造 成抵抗力下降。他建议人们多做自己喜欢的事,如听音乐、 读书、看大片等,放松自己的心情,必要时可到心理医生 处寻求帮助。
影响受众认知效果的各种变量
A 时间 B 与人、刺激、环境有关 C 受众接收信息的6个维度-观看、注意、 理解、接受、保持、行为。

案例:非典恐惧综合症 你有吗?

(节选自《京华时报》2003年4月24日报道) “专家您好,我这两天嗓子疼,您看我是不是得了非 典?”“我干咳好几天了,还浑身没劲……”在本报已连 续开通四天的非典热线中,这样的问题不胜枚举。一半以 上的读者打电话来为自己或周围的人问病,经专家耐心分 析发现,这里面绝大多数人都没有患上非典型肺炎。一种 被专家称为非典恐惧综合症的心理问题正在人群中蔓延。 在京城某高校,一名干咳、头疼的男生怀疑自己得了 非典,被同学抬着去了医院。经检查,该男生只是普通的 呼吸道疾病。而在本报开通的非典热线中,“我听见非典 腿都软了”、“我这个症状肯定不是非典吗?”“我从外 面买回的东西要不要用消毒液擦洗?”等等此类话语更是 比比皆是。
案例:对话刘吉桂



2008年初,一篇央视某栏目编导发表的《44个被救 的湖北人真的不懂感恩?》在网上引起轩然大波。当这44 名湖北人纷纷被人指责忘恩负义时,一些当事人也发表了 言论,揭露他们认为的事件真相,开始对CCTV进行声讨。 事件起因还得从春节期间的雪灾说起。湖南农民刘吉 桂三兄弟将京珠高速上一台出了车祸的大巴内的44名乘客 接到家中,食宿四天三夜。一句“如果你们不嫌弃,就到 我家里烤烤火吧!”让我们深深地被刘吉桂的质朴和真诚 感动。湖南卫视元宵晚会上,44个湖北人全部齐聚晚会现 场,一起向刘吉桂敬酒感恩。经过湖南卫视报道此事后, 无数中国人为此感动。 央视栏目组重新邀请了刘吉桂作为嘉宾参加特别制作 的一期节目《温暖的力量》,节目讲述的是这场雪灾中3 个普通中国人的故事。当节目组打电话邀请被救的44名湖 北人时,都被以各种借口拒绝参加,这让节目组感到了 “痛心不已”。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