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九章_新闻受众心理概述

第九章_新闻受众心理概述


传播学家认为:“为了集中讨论大众传播问
题,我们不得不略去在研究人际和人的内向 传播(或称人的体内传播)中,以及在研究 团体的传播结构与信息流动中出现的有趣进 展。然而我们自己是将大众传播视为一种同 其他各种传播网络及传播过程共长并相作用 的过程。” 大众传播是和人际传播、人内传播紧密联系 在一起的。
(二)新闻受众心理的本质
新闻受众心理本质上是一种社会心理。
1、什么是社会心理
社会心理——人们在社会生活中自我产生 并互有影响的主体反应,是社会意识的一种 形式。 表现于人们普遍的生活情绪、态度、言论 和习惯之中。 社会心理是自发的、零乱的,是对社会生 活的初级的多含直觉成份的反映。 人们的社会心理状况最终取决于社会生活 实际,直接形成于种种现实生活迹象对人们 的刺激和人们的理解与感受,社会心理促成 一定的社会风气。
评价:
意义:(1)这是麦克卢汉对传播媒介技术在人类社 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的高度概括。 (2)强调媒体是社会发展的动力,也是区分 不同社会形态的标志。 缺陷:(1)把媒介技术看作社会发展的唯一动力— —极端性。 (2)忽略了人的主观能动性,社会制度对它 的制约——片面性,因为媒介是人创造的,人如何 利用和控制媒介,媒介的社会占有结构,所有制关 系如何,也反过来规定媒介活动的特点和作用性质。

自我互动理论的意义

布鲁默的“自我互动”理论有助于我们 理解社会传播与个人的自我的关系,它告诉 我们,人不但与社会上的他人进行传播,而 且与自己本身进行传播,即自我传播。自我 传播同样具有社会性,它是与他人的社会传 播关系在个人头脑中的反映。自我传播对个 人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自我传播,人能够 在与社会、他人的联系上认识自己、改造自 己,不断实现自我的发展和完善。

狼孩儿


1920 年,在印度加尔各答附近的 一个山村里,人们在打死大狼后, 于狼窝里发现了两个由狼抚育过的 女孩,其中大的年约7、8岁,被取 名为卡玛拉;小的约 2岁,被取名为 阿玛拉。后来她们被送到一个孤儿 院去抚养。阿玛拉于第2年死去,卡 玛拉一直活到现在。 狼孩刚被发现时,生活习性与狼一 样;用四肢行走;白天睡觉,晚上 出来活动,怕火、光和水;只知道 饿了找吃的 , 吃饱了就睡;不吃素 食而要吃肉(不用手拿 , 放在地上 用牙齿撕开吃);不会讲话,每到 午夜后像狼似地引颈长嚎。卡玛拉 经过7年的教育,才掌握45个词,勉 强地学几句话,开始朝人的生活习 性迈进。她死时估计已有16岁左右, 但其智力只相当 3 、 4 岁的孩子。

媒介:人的延伸
1、内容:媒介是人体感官能力的延伸和扩展
文字和印刷媒体----视觉能力
广播-------听觉能力
电视-------视觉、听觉
2、评价:(1)这个观点的提出是为了说明 传播媒介对人类感觉中枢的影响,他认为 媒介和社会的发展史同时也是人的感官能 力由“统合——分化——再统合”的历史。 (2)麦克卢汉的"媒介即人的延伸" 的观点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但是它并不 是严密的科学考察的结论,而是建立在"洞 察"基础上的一种思辨性的推论。
新闻心理学
第九章 新闻受众心理概述
一、新闻受众心理的内涵和本质 二、新闻受众心理的特点和功能 三、媒介差异和受众心理 四、受众的注意 五、新闻受众的需要、动机和兴趣 六、新闻受众的群体心理
一、新闻受众心理的内涵和本质
(一)新闻受众心理的内涵
因新闻媒介本身及其所传播的新闻 信息和由之引发的其他刺激直接或间 接地在新闻受众头脑中的主观能动的 反映。
热媒介与冷媒介
热媒介传递的信息比较清晰明确,接受者不
需要动员更多的感官和联想活动就能够理解。 比如:书籍、报刊、广播。 冷媒介,它传递的信息含量少而模糊,在理 解时需要动员多种感官的配合和丰富的想象 力。比如:漫画、手稿、电视。

麦克卢汉媒介理论的意义与局限性 1、意义: (1)他的理论有独到的见解,他将媒介的概 念扩大,不仅指大众传播和人际传播的媒介,而且 包括人际互动的所有介质。 (2)他将媒介置于一个广阔的社会,历史情 境中研究。因此其媒介分析有了高度和纵深的品质。 开拓了从媒介技术出发观察人类社会发展的视角, 并强调了媒介技术的社会历史作用。 (3)他的这些认识角度和方式开拓了媒介研 究的眼界与范围,也使人们真正看到媒介作为客观 存在自身的价值和作用。 (4)关于地球村的预言也符合当前世界的发 展趋势。

2、局限: (1)只强调媒介工具和技术的巨大能动性, 把媒介技术视为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唯一决定因素, 忽略了其他复杂社会因素的作用。 (2)忽略了人的主体性和主观能动性,人仿 佛成为媒介主宰的对象。 (3)忽视媒介具体内容,对冷热媒介划分过 于牵强。 (4)全部依据都集中在媒介工具对中枢感觉 系统的影响上,由此解释的人类行为也是片面的。 (5)其分析的客观性、科学性、实证性不足。
布鲁默的自我互动理论
人是拥有自我的社会存在,人不但把外界事
物和自然界作为认识对象,同时把自己也做 为认识对象。 通过自我传播,人能够在社会、他人的联系 上认识自己、改造自己,不断实现自我的发 展与完善。
“自我互动”在本质上来说是与他人的社会互动的内 在化,也就是与他人的社会联系或社会关系在个人 头脑中的反映。 自我互动并不是与他人的社会互动在头脑中的简单 再现,而是具有独自的特点。自我互动过程中,人 脑中会出现他人的期待的印象,这些期待具有一定 的意义,个人会考虑这些期待对自己意味着什么。 自己的立场或行为方向对他人期待的意义进行能动 的理解、解释、选择、修改、加工,并在此基础上 重加组合。经过这个过程的他人期待已不是原来意 义上的他人期待,它所形成的自我也已经不是原来 意义上的自我,而是一个新的行为主体。
2、新闻受众心理本质是社会心理
受众心理在新闻活动中产生;(在社会生 活中产生) 新闻活动中存在人们之间的相互影响—— 传者与受众、受众之间;(是人们之间相互 影响的产物) 受众心理带有很大的自发性、随意性和可 变性;(带有自发性) 受众心理是受众对新闻信息以及在新闻活 动中他人影响的反映。(是认识主体的反应)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受众——群体与个体;
刺激——中心是受众间的人际互动; 反映——差异性。
案例:高考的地区差异性
案例:“我爸是李刚”惨遭恶搞
从 10 月 16 日起,河北传媒学院 2008 级学生李一帆 在河北大学校内开车撞人事件,在各大网站论坛上 迅速传播,而“我爸是李刚”这句话也随即走红网 络。知名网站猫扑预测该句将成为“ 2010 年度最 红网络流行语”;网友也纷纷发帖恶搞这句“名 言”,并且毫不隐讳恶搞的目的是为“解气”。 比如“考试不及格,我爸是李刚;工作没着落,我 爸是李刚;出门闯大祸,我爸是李刚;阎王不饶我, 我爸是李刚!”又比如“横行路中央,轿车清飞扬, 黄土地里养育着咱那霸道的爹娘。平凡的模样,可 咱爸是局长,只手遮天的大树,还有神秘的力量。 我爸叫李刚,大名鼎鼎的李刚 ……” 这首由“司文 痞子”创作、“声琴相拥”改编演唱的歌曲《我爸 叫李刚》,如今正在网间传唱,受到千万网友的关 注和热捧。
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 60周年之际,由日本
“抚顺奇迹继承会”发起组织的抚顺战犯管理 所访问团吸引了众多国内外媒体的关注,尤其 是代表团成员中 4 位年逾古稀的老者:大河原 孝一、高桥哲郎、绵贯好男、岛亚壇,都曾在 抚顺战犯管理所接受过教育改造。他们当中年 龄最小的83岁,年长者90有余,此次重游“再 生之地”,被他们称为一次难得的、值得珍视 的“忏悔感恩”之旅。 55 年前, 969 名日本战 犯被关押在抚顺战犯管理所接受教育改造 。 1956年,这些战犯被陆续释放归国后,成立了 一个特殊的组织 ———中国归还者联络会,为 揭露战争真相、促进日中友好而奔走呼号 。 2002年,一群日本年轻人成立了“抚顺奇迹继 承会”,继续中国归还者联络会的反战和平事 业。


这部由成龙主演的片子中, 特警队员杰克在执行任务 时失去记忆,到了土著族 的村子里,因为他失去记 忆不知道自己是谁,并且 身边都是土著族的人,他 便认为自己是土著族学会 了用弓箭打猎等等,土著 族的生存技能,甚至学会 了他们的语言。杰克从某 种程度上来讲丧失了原来 主我 ,由客我影响主我, 有意义的象征符比如语言, 动作等等,杰克在这种情 况下形成了新的主我和自 我意识。体现了主我客我 之间互动,相互影响的关 系。


网友发起了造句运动:
人怕出名猪怕壮,更怕我爸是李刚。 不是每种牛奶都叫特仑苏,不是每个爸爸都能叫 李刚。 世界上最远的距离不是生与死,而是我站在你面 前,你却不知道我爸是李刚。 东方红,太阳升,出了个爸爸叫李刚。 这世上本来没有路,因为我爸是李刚,也便成了 路 商女不知亡国恨,尤唱我爸是李刚。

人内传播: 个人接受外部信息并在人体内部进行信息处理 的活动。 感觉、知觉、表象、概念、判断、推理。 米德的“主我与客我”理论 主我,行动中的自我,通过个人从事的行为和 反应具体体现出来 客我,他人眼中的自我,通过别人的社会评价 和社会期待体现。 人的自我意识就是在这种主我和客我的辩证互 动过程中形成,发展和变化的,这也证明了人内传 播是社会性的互动。
who am I
阿凡达

在阿凡达中,杰克在两个 “我”中徘徊,在不同世界, 有不同的社会关系也就出现 了不同的客我,客我影响主 我,使的主人公杰克的自我 意识发生转变。反过来,主 人公杰克的所作所为,改变 了那威人对他的看法,杰克 在那威人群中的社会关系发 生改变,由起初的不认同排 斥到后来的信任。即杰克由 主我的改变进而影响了客我, 同时客我又影响了主我,这 样循环往复,体现了主我” 与“客我”理论社会性、双 向性和互动性。
二、新闻受众心理的特点和功能
(一)新闻受众心理的特点
随意性 交融性 互动性
1、新闻受众心理的随意性
受众对媒介种类和媒介内容在选择上 有较大的随意性。 选择性注意——选择性接受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