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今天的天气

今天的天气

今天的天气教学目标1.会观察、测量、记录天气数据的方法,会用简单工具观测天气的情况,能利用表格等形式记录观测结果。

2.知道天气可以用一些可测量的量(如温度、风向、风力、降水量、云量等)来描述;会运用天气术语描述一天的天气情况。

3.体验合作与交流,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学习态度。

教学准备生:搜集、记录当天的天气情况。

师:风级歌的课件或图片、天气预报的录像、天气符号的图片或课件、电风扇等。

教学过程1、谈话导入师:课前,同学们有没有对今天的天气情况?让学生模仿气象预报员到前面汇报。

随着学生的回答,教师将学生汇报中的关键词板书在黑板上,如:气温、风向、风力等。

师:同学们观察、记录的真不错。

今天的天气到底怎样呢?请大家看一看气象员是怎样对今天的天气情况进行预报的。

教师播放气象员预报天气的录像。

师:观察天气,还应观测哪些内容?老师将天气的其他内容板书在黑板上(如降水、云量、空气湿度等)。

2.探究获知天气情况的方法。

(1)知道了解天气情况的方法与途径。

师:我们可以通过哪些方法了解天气情况呢?小组内同学可以先讨论讨论,也可以进行实践体验,看看能找到多少种获知天气情况的方法。

我们还要比一比,看哪个小组的方法多。

师:同学们知道的方法还真不少。

现在,请大家看一段录像,想想获得天气情况的方法有哪些。

播放录像,学生观看录像。

录像内容中至少有如下方法:利用仪器进行测量,看云识天气,根据月相识天气,根据谚语判断天气,目测风向、风力,收听、收看天气预报节目。

看完录像,教师提问:了解天气情况的方法有哪些呢?学生回答。

师:要想了解天气情况,我们既可以用仪器来测量,也可以用目测的方法来测量,还可以通过收听、收看气象预报得知。

我们已经知道通过目测获得天气情况。

关于目测人们还总结出了许多经验,你知道有哪一些呢?学生汇报。

师:我们先来看看《风级歌》。

利用课件或图片出示风级歌,供学生学习。

(2)模拟实验,帮助学生理解《风级歌》。

模拟实验:目测风级。

实验方法:教师利用电风扇和纸屑、盆栽木本植物等物体创设情景,让学生目测风级,并体验不同风级的风。

实验完毕,教师谈话:其实,目测还可以得知很多天气情况,我国劳动人民在长期的观察中有很多丰富的经验,大家课后可以想办法了解并亲自试一试。

师:观测完毕,还要实事求是地将观测结果记录下来才能够进行分析,估测、记录时,用文字是比较麻烦的,你有没有简单的方法?学生汇报。

师:你知道哪些表示天气的符号?学生交流,并让学生将知道的符号板书的黑板上。

师:还有一些天气情况,你准备利用什么样的符号来表示呢?学生自行设计天气符号。

师小结:同学们真聪明。

现在请看一组天气预报中使用的天气符号。

课件出示,也可以用录像、图片等方式出示。

三、总结全课师:根据以上的分析与研究,你认为应从哪些方面描述天气情况呢?小组同学讨论讨论。

学生讨论。

学生汇报讨论结果。

学生对汇报的结果再汇总,得出结论。

应让学生自行总结出天气情况,可从气温、降水、风向、风力、云量等方面进行描述。

本课活动评价:1.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2.在这节课中,你表现最好的是哪些方面?四、拓展活动:师:希望同学们课后按照描述天气情况的内容继续观察并做好记录,看谁记录的认真、仔细。

我的风向标教学目标1、制作不同风格的风向标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2、在制作过程申,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与交流的精神;学生在利用自制的风向标测风向时获得成功体验,享受成功的快乐。

3、认识几种常见的风向标,并了解它们的构造;善于创造性地制作风向标,井会利用风向标观测风向。

教学准备教师演示材料:不同类型的风向标。

每组制作材料:软木杆、卡纸、彩纸、钉子、剪刀、双面胶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教师播放二段突出“风向”的天气预报,提问:谁听明白了,今天的风向是怎样的?学生回答。

问题:谁知道气象局是利用什么仪器测定风向的?教师播放录像展示气象员用风向标测定风向的情景:“噢,原末气象局的叔叔是利用这种仪器测定风向的。

知道这种仪器叫什么吗?”学生回答。

讲述:对,这种仪器叫风向标。

今天,老师就和大家一起研究一下有关风向仪标的问题。

(板书课题:我的风向标)(二)学习新课:探究新知:活动一:认识风向标。

1、谈语老师给每个小组的同学都发了一个风向标,请同学们仔细观察风向标。

也可以拆开看一看,然后一起讨论:你们认为可以把风向标分为几部分?备部分是什么样的?学生分组讨论研究,教师巡视指导。

2、学生汇报。

允许学生自由发表自己的看法,不需要学生用规范的语言末描述各部分的名称。

3、教师小结:刚才同学们说得都有道理,我们可以把风向标大体分为五部分(教师边讲解边贴挂图展示各部分的名称),分别是风向杆、箭头、箭尾,支架、旋转配件等。

4、学生复述风向标各部分的名称。

(让学生拆开风向标研究,便于学生进一步理解风向标的构造,为后面制作风向标作好铺垫。

)活动二:做个风向标。

1、教师展示风向标。

提问:这个风向标好看吗?看了风向标,你有什么想法呢?1、学生回答。

谈话:噢,看来同学们都想有一个风向标,并想亲自动2、手制作一个。

你想制作一个什么样的风向标呢?3、学生自由发表见解。

4、谈话:同学们的想法都很好,现在老师给大家展示一种比较简单的制作方法。

5、学生讨论制作方法,交流制作方案。

6、谈话:老师还给同学们准备了其他几种不同的制作风向标的材料。

你喜欢哪一神,可以到前面桌上取哪种材料,如果你有好的好的创意,也可以按自己的想法去制作。

在制作过程中,如果遇到困难,可以随时请教同学和老师。

7、学生分组制作。

(教师巡视指导)8、学生分组展示自己制作的风向标。

自由活动:1、用自己制作的风向标测风向。

2、谈话:每个小纽的风向标都做好了,同学们想不想用自己制作的风向标亲自测一测今天的风向?3、谈话:你认为在使用风向标的过程申应该注意什么呢?4、学生自由回答,回答不全面的地方,教师要及时补充。

5、谈话:好,下面老师就带领每个小组的同学,到教室外面亲自动手观测今天的风向,在测量的过程申,每个小组的同学互相比一比,看哪个小组制作的风向标最好、最灵活,为什么?并拿自己的风向标跟其他小组的比一比,你制作的风向标优点是什么?还存在哪些缺点?今后应怎样改进?6、学生分组观测今天的风向。

7、学生汇报观测结果及所得。

8、课堂小结拓展活动:课后请同学们成立气象研究小组,利用自己制作的风向标进行风的观测,了解本她在这个季节刮风的特点,找到本地的气象特点。

到时我们全班开一个汇报会,好不好?我的雨量器教学目标1、能够通过活动了解雨量器的结构原理和使用方法,并能改良设计出自己的雨量器。

2、理解降雨量的概念,会使用区分降雨强度的雨量分级表。

3、培养学生合作互助的精神。

教学准备学生准备:剪刀、彩笔、直尺、大饮料瓶或其他透明塑料瓶、浇花用的喷壶。

教师准备:下雨时的录像片断、雨量器、教学课件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出示四种天气符号——小雨、中雨、大雨、暴雨让学生进行辨认,并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详细描述每种天气情况下的情景,目的是让学生对雨量分级有一个大致的感性认识,为后面进一步学习作好铺垫。

(课件出示符号及天气情景)二、讨论探究(一)认识降雨量。

课件创设情景:雨后,一个小朋友想:“雨下得真大呀!我们怎样才能准确知道下了多少雨呢?”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有的学生可能会提出要想准确的知道下了多少雨必须把所有的雨水收集起来量一量,这种想法虽然是正确的,但一定会因为难以操作而被其他学生否决。

师:其实我们想知道“下了多少雨”其实就是想知道“降雨量”是多少,什么叫“:降雨量”呢?“在一定时间内,从云中降落到水平地面上的液态水,在无渗透、无蒸发、无流失的情况下聚积起来的水的深度,称为该地区该时段的降水量。

”课件继续:小男孩突然发现了屋檐下的一坛子雨水,就想到用尺子量一量坛子里的水深,就知道降雨量了。

让学生说说对他这种做法的意见:1、坛子里的水有一部分来自屋檐上流下来的雨水,会量不准的。

2、坛子上下细,中间粗,用这样的容器量雨不合适。

3坛子没放平,一边高一边低也会量不准。

师:对于发现的这些问题,大家有什么解决方法?学生讨论寻找解决方法:1、选择一种上下一样粗的容器来接雨。

2、把容器放到开阔不受碍物影响的地方。

3、放得时候使它保持水平。

师:大家觉得他用尺子来量降雨量是不是选对了工具?生发表见解:不对,应该用量筒量水的体积。

对了,量深度应当用长度单位,所以应当用尺子。

师:那么我们用什么长度单位最合适呢?生发表见解:用毫米,因为这样得出来的数才最准。

师:集体的力量真是大啊,竟然从小男孩的研究方法中发现并解决了这么多的问题。

虽然他错误很多,但同学们应该感谢他,正是他的多思好问我们才有了这样一次深入研究学习的机会,其实很多科学发明都是从一个“为什么,怎么办”开始的,大家要学习他这种多提问多思考的好习惯哪!(二)降雨量的分类前边同学们根据自己的体验描述了小雨、中雨、大雨、暴雨的情景,这些其实是人们根据降雨量的多少划分的降雨等级。

其实除了这些等级之外,还有大暴雨和特大暴雨两个等级。

国家所气象部分为了更明确的分清不同的降雨等级,特制定了“降雨量标准”,作为分辨降雨等级的依据。

课件出示:降雨量标准(单位:毫米)种类24小时内降雨量12小时内降雨量小雨小于10.0 小于5.0中雨10.0-24.9 5.0-14.9大雨25.0-49.9 15.0-29.9暴雨50.0-99.9 30.0-69.9大暴雨 100.0¬-249.0 70.0-139.9特大暴雨250.0以上140.0以上(三)认识雨量器其实早在公元1247年,南宋当时州郡均规定用“天池盆”来测降雨量,现在我们把测量一段时间内累积降雨量的仪器称为“雨量器”。

“天池盆”是世界最早的雨量器,我国也是发明和使用雨量器最早的国家。

我们来认识一下现在广泛应用于气象观测中的雨量器吧。

把雨量器器拆开放到讲台上让学生观察,说一说它是由几部分组成的?1、最上一节是个筒形漏斗。

2、下节是和上节一样粗的铁筒。

3、最下面是铁架。

师:你觉得各部分有什么作用?引导学生发现:漏斗可以防止雨水溅出来。

2、下节铁筒用来盛雨水。

4、铁架可以使铁筒保持稳固水平。

师:有了这些我们可以测降雨量了吗?引导学生讨论:“我可以用尺子在筒里量出水深。

”“这样做太麻烦,我们需要更方便使用的量具。

”师:想一想这种量具应当是什么样的?生:和量筒一样粗的;有刻度的;刻度是以毫米单位的;透明的等等。

师:大家说得有理有据,看来同学们对雨量器已经很了解了,想不想自己动手制作一个雨量器?(四)设计雨量器师:课本上给大家提供了一种制作雨量器的方法,你们观察一下,说一说制作一个他这样的雨量器都需要哪些材料和工具?师:你们想得很周全,你觉得他做的雨量器有缺点吗?生:可乐瓶的底部不是像瓶身一样的圆柱形。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