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西医诊断学》呕血与便血

《西医诊断学》呕血与便血


一、定义:消化道出血,血液由肛门排出。
便血一般分为以下三类。
鲜血便
柏油样便
隐血便
引起呕血的病因,均可致便血。此外,便血还见于下消化道疾 病:
1.小肠疾病
肠结核、伤寒、急性出血性坏死性肠炎、小肠肿瘤、肠套叠等。
2.结肠疾病
结肠癌、结肠息肉、急性细菌性痢疾、阿米巴痢疾、溃疡性结
肠炎等。
3.直肠与肛管疾病 直肠癌、直肠息肉、直肠炎、痔、肛裂、肛瘘、直肠肛管损伤
慢性、节律性—消化性溃疡 老年人、无规律疼痛、消瘦—胃癌
2、伴肝脾肿大—肝癌 3、伴皮肤粘膜出血—血液病、重症肝炎 4、伴黄疸、寒战高热—胆道疾病。

1、确定是否是呕血


2、诱因
3、呕血量的评估 4、一般情况 5、过去史

1.体格检查
重点检查肝脏

2.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凝血时间测定
原因:上消化道出血常见。下消化道出血,血液在肠内停留 长,亦可产生柏油样便。
3、隐血便: 消化道出血每日 5ml 以下,无肉眼可见的粪便颜 色改变,需用隐血试验的方法才能确定。
持续阳性——消化道肿瘤
(1) 便血伴发热 寒出血热等。
见于急性出血性坏死性肠炎、肠伤
(2)便血伴里急后重:菌痢、直肠癌
(3)便血伴腹部肿块:结肠癌、结核、克罗恩病
阿米巴性痢疾多为暗红色果酱样的脓血便; 急性细菌性痢疾多为粘液脓性鲜血便;
急性出血性坏死性肠炎可排出洗肉水血样粪便,并有腥臭味。
2 、黑便(柏油样便): 上消化道或小肠出血在肠内停留时间 较长,因红细胞破坏后,血红蛋白在肠道内与硫化物结合形 成硫化亚铁,使粪便呈黑色,并由于附有粘液而发亮,源自似 柏油,故称为柏油样便。
掌握呕血与便血的常见病因、临床表现及问诊要点,呕血与咯血的鉴别。

熟悉出血量的估计、黑便的原因?
一、定义: 上消化道疾病 ( 指屈氏韧带 以上的消化器官,包括食管、胃、 十二指肠、肝、胆、胰疾病)或全身 性疾病所致的急性上消化道出血, 血液经口腔呕出。

1.食管疾病:食管炎、食管癌、食管静脉曲张破裂、 食管异物、食管贲门粘膜撕裂、食管裂孔疝等。 2.胃与十二指肠疾病:消化性溃疡,由药物(如阿 司匹林、吲哚美辛等)和应激所引起的急性胃粘膜 病变、慢性胃炎、胃癌、胃粘膜脱垂症等。


3.肝、胆疾病:肝硬化门静脉高压、肝癌、肝脓肿、 胆囊与胆管结石等。

4.胰腺疾病:胰腺癌、急性胰腺炎合并脓肿破溃等。

5.急性传染病:流行性出血热、钩端螺旋体病、重 症肝炎等。 6.血液病 :白血病、血小板减少性紫癫、过敏性紫 癫、血友病等。


7.其他 :尿毒症、肺源性心脏病、血管瘤、抗凝 剂治疗过量等。
出血量(占总血容量)
10~15%
临床表现
畏寒、头晕
20~30%
30%以上
冷汗、心慌、四肢冷
周围循环衰竭表现
2、失血休克:大量出血病人早期出现症状既是休克 而无呕血、黑便心悸、出冷汗,脉搏细速,血压 下降。 3、发热:24h内出现,体温<38.5°。可能由于血容 量减少、周围循环衰竭、血分解蛋白的吸收等因 素导致体温调中枢的功能障碍。 4、血液学改变:急性出血早期,血象无改变,以后 由于组织液渗入,血液被稀释,才出现红细胞与 血红蛋白减少。因此,大出血早期不能根据红细 胞数与血红蛋白量来判断有无出血及出血量。
2.便血的季节 3.便血的年龄 4、便血的颜色与性状 5.便血的发生发展过程 6.还应询问便血的伴随症状

1、检查腹部脏器

2、实验室检查 血、便常规
消化道出血部位的判断
上消化道 临床表现 胃镜检查 尿素氮 肠鸣音 呕血、黑便或便血 胃腔内可有血迹 一般升高 可亢进 下消化道 黑便或便血 胃腔干净 可升高或正常 可亢进或正常
等。
1、血便的颜色可呈鲜红、暗红或黑色,颜色的差异与 下列因素有关:
①出血部位;
②出血量多少;
③血液在肠腔内停留时间长短。
1、血便的颜色
上消化道出血 下消化道出血
,停留时间长,多为柏油便。 ,停留时间短,多为鲜红色。
血色鲜红不与粪便混合,仅粘附于粪便表面或于排便前后有鲜
血滴出或喷出者,提示直肠或肛管疾病,如痔疮、肛裂、直肠 肿瘤。
(4)节律性腹痛 :
溃疡

1.确定便血:
诊断便血前,须排除下列情况:

食用动物血、肝等可出现黑便或隐血试验阳性,但 素食后即转为正常。 口腔、鼻、咽、支气管、肺等部位的出血,被咽下 后也可出现黑便或隐血试验阳性。 口服某些中草药、铁剂、铋剂、炭粉等时,粪便可 呈黑色,但粪便隐血试验阴性。



所以吃动物血、铁剂后,也可出现黑便,须注意

①出血量在5ml以上,可出现大便潜血实验阳性;


②出血量在50~70ml,可出现柏油样大便;
③胃内积血达250~300ml,可出现呕血; ④出血量大于500ml,可出现全身症状; ⑤出血量超过1500ml或超过全身循环血量30%时可出现周围循环衰竭的表 现,应紧急处理。
5 、氮质血症:血液在肠道分解吸收引起。数小时升高, 24—48小时达高峰。
①血液进入肠道
血红蛋白的分解产物 在肠道被吸收 ②失血 肾血流暂时性减少 (肾前性) ③严重而持久的休克
出血数小时后
血BUN开始上升 24~48小时可达高峰 无继续出血 3~4天即可降至正常
肾小管坏死(肾性)
1、伴上腹痛

尽管呕血的病因很多,但以消化性溃疡引起者最常见,其次为食管和(或) 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和急性胃粘膜病变。

1、呕血、黑便
呕血前常有上腹部不适、恶心,随之呕出血 性胃内容物,继而排出黑便。
呕血色:咖啡色、鲜红色。颜色取决于出血量和胃 内停留时间的长短。 黑便:血液在食管、胃至肠道内分解出铁,与细 菌产生的硫化物结合,形成硫化铁而呈黑色。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