抽油机介绍
1. 上冲程 悬点从下死点上移, 游阀关,固定阀开。
上冲程悬点静载:
• •
•
P静上=P杆+P油 — P压
杆自重 油柱重
(泵筒进油)
油管外沉没油柱对柱塞底压力
杆 f 杆 L 油 F f 杆)L 油h沉 F (
(1)
' ' =f 杆 L( 杆 — 油)+F(L h沉) 油=P杆+P油
抽油泵工作过程 上冲程:游动阀关(柱塞上 的阀);固定阀开(泵筒上 的阀),地面排油。
下冲程:游动阀开;固定阀 关,泵筒向柱塞上方排油。
悬点载荷:抽油杆悬挂 在驴头处的载荷。 上下冲程悬点载荷不同。
(一)六项悬点载荷:
' 1.抽油杆柱自重,P杆 (油中为P杆)方向向下 2.油管内、柱塞上油柱重(柱塞面积减杆面积)P油 3.油管外油对柱塞下端压力,P压, 大小取决于泵的沉没度。
' ' P静上=P杆+P油
' P静下=P杆
' • ②载荷增量: P P静上 P静下=P油 (油柱重)
’ PL P油 L • ③杆伸长: 杆= Ef = Ef ) L E E f
• 导致:悬点走了 杆 距离,载荷 P 才全部加到杆 或悬点上。【相当弹性变形,先走一段空的距离】 • 伸长使柱塞不动,此时不抽油。
静载
图8-2 悬点静载荷变化图
4.惯性载荷 : P杆惯 和P油惯 , 杆柱、油柱惯性载荷, 大小取决悬点加速度,方向与加速度方向相反。 动载 5.振动载荷 : P振 , 杆柱和油柱运动振动载 荷 (杆为弹性体)大小、方向都是变化的。
动载与杆柱运动有关。
: 半干摩擦力,P摩干 (金属之间) 柱塞和泵筒间、抽油杆(接箍)和油管间; 6.摩擦力液体摩擦力,P摩液 (金属与液体间) : 油杆与油柱间、油柱与 油管间、油流通过 游动阀(排出阀)。
•驴头目的:对中井口。
游梁
连杆 驴头 悬绳器 支架 平衡块 曲柄 电机
减速箱
皮带轮
常规型
2. 型号(标准化)
• • CYJ—
抽油机
• 游梁 复合 曲柄 气
□—
□—
□ (Y) (F) (B) (Q)
平衡方式
悬点载荷 冲程(m) 最大扭矩 (x10KN)
• 例,CYJ8-3-37-HB: • • • 悬点载荷80kN ; 冲程3m; 扭矩37;
•
•
H—圆弧齿轮箱;
B—曲柄平衡。
3. 基本类型
• 常规型:支点在中间,动力在尾部(见图9-2); 双驴头抽油机(变力臂,节能。); • 前臵式:支点在尾部,动力在中间(见图9-3)。
前臵式
二、主参数
• 悬点载荷:P挂抽油杆处,反应下泵深度。取决于 杆和液柱重量。 • 最大扭矩:M曲柄轴最大扭矩。(用于选择电机功 率)
(5)
—油管过流扩大,油柱加速度 下降系数。 F f 杆 F管 f 杆
(3)冲程(悬点冲程S)
柱塞有效冲程:
S 效=S
(3)
‘ f杆 P油 L =杆+管= (1 ) Ef 杆 f管
=杆 /
(4)
=
1
1 f杆 f管
变形分配系数, 取0.6~0.9。
4. 上死点载荷变化 • 上冲程终了,下冲程开始。 ' P静下 。 P静上 P静下=P油 (1)杆柱:静载由 P静上 变到 ‘ P油 (折合)油柱重,杆缩短了 杆,悬点走 • 载荷减小了 过 杆 (距离),柱塞不动,泵筒不排油(泵筒向柱塞 上方排油,柱塞运动游阀才能打开(顶开)。 (2)油管:此时,固定阀关(柱塞不动,泵筒与油管外的 油共同压力,定阀球自由落下)。 ‘ • 油管承受载荷由空载增加为 P油 ,管伸长了管 。 • 悬点又走了 管 距离,柱塞相对泵筒仍不动,泵筒也不 排油。
‘ P油
(三)悬点动载荷大小及变化 惯性载荷和振动载荷,高冲数必须考虑动载影响。 1. 惯性载荷
分两部分: P杆惯 和 P油惯 (由加速度造成)。
认为杆、油柱运动规律一致,随悬点
P杆惯= a A g P油 P油惯= a A g P杆
a A 而变。
悬点随曲柄转动而摆动,悬点为非匀速,有 a A 。
(2)油管柱载荷变化 – 下冲程时: ‘ P油(柱塞将油管下堵住, 游阀开,定阀关。 减去沉没压力。)压在油管下部。 – 上冲程时: 游阀关,油柱由柱塞和抽油杆承担油管柱上 无载荷作用。卸载引起油管缩短。(油管与 ’ 泵筒相连) P油 L – 缩短大小:管= Ef ( f 管 —管壁面积)
管
•
(悬点又走了 管 距离,柱塞与泵筒仍无相 对运动,也不抽油。)
(第3次课, 2006)
抽油杆在油中重量 始终作用在悬点上。 ① 表示静力传递过程
’ 从下死点开始进行上冲程,静力由 P静下=P杆 变到, 静上 P
' P油 ,是缓慢加到悬点上。 悬点增加的载荷
即悬点走过了 (杆、管静变形),载荷才全部加到悬点 上。
【这里可认为悬点不动,载荷增加,由于变形,
向下延伸。
现在悬点在运动,相当于把变形部分的 ,很轻松的拉过去。】
②
封闭平行四边形
上冲程载荷、位移曲线, AB—BC;
位移:EB= ,BC= S 效 ; 下冲程载荷、位移曲线, CD—DA; 位移:经过 后,完成卸 载,完成 S 效 。 ③ 称理想示功图 下冲程缓慢减载,经过 全部减去
• 2. 下冲程 • 悬点从上死点下移,游阀 开,固定阀关。 • 悬点只承受杆柱在油中重 量。 P =P’ • (2) 杆 静下
• 杆在油中重量
• 【柱塞上、下油压 p油 相等,油对杆产生浮力】
• 3. 下死点载荷变化 (从下至上冲程) (1)抽油杆载荷变化 • ①悬点载荷:由 P静下 变至 P静上
(3)柱塞有效行程
• •
•
S 效=S
S-悬点冲程
( =杆+管) )
缩短=伸长;伸长=缩短
只有柱塞运动的距离才为有效行程。(P9~↑)
5. 静力示功图 (表示做功的图)
定义:上、下冲程悬点载荷 随位移(冲程)变化规律。 ' ' P静上=P杆+P油 上冲程载荷:
’ 下冲程载荷: P静下=P杆
有杆抽油设备
第一节 游梁式抽油机
Pumping Units
• 古老,应用广泛。 四连杆机构: • 1杆:曲柄;2杆:连杆; 3杆:游梁;4杆:虚杆。
图8-1 抽油机机构简图
一、游梁式抽油机结构
1. 结构组成:
电机;减速箱;曲柄;连杆;游梁;平衡 块;支架;驴头;制动器;悬绳器。 •驴头将游梁前端往复 圆弧运动,变为抽油 杆垂直往复运动。
• •
•
• 杆 —油杆重度,N/m3; • 油 —油重度,N/m3;
•
杆在油中重
• f 杆 —杆截面积,m2; • F—柱塞面积,m2; • L—抽油杆长或下泵深度m; • h沉 —泵沉没度,m(有时认为 h沉 0 ) • ' —动液面以上( L h沉 ), P油 断面面积等于柱塞面积的油柱重,N。
• 稠油高粘度,摩擦力大。
• (粘度反映液体运动层间的摩擦力,绝对粘度,Pa.s)
• 摩擦力:作用方向与油杆运动相反。游阀 液体摩擦发生在下冲程阀打开时。 • 摩擦力低粘油时,忽略不计(占2~5%), 高粘油时必考虑。
现场提出问题: 油稠,下冲程杆和柱塞靠自重无法下行。
(二)悬点静载荷大小及变化规律
• 冲程长度:S反应采油量。悬点冲程,受机构限制 3~4m,>6m长冲程。(曲柄连杆机构难以实现长 冲程。)S正比于曲柄半径。 • 冲次:n悬点冲程数,反应采油量。(每分钟往复 次数)
• 低冲次 n 6 / min ;高冲次
n 15 / min ;
• 中等冲次为二者之间。
三、游梁抽油机驴头悬点载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