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3章辛亥革命

第3章辛亥革命

第三章辛亥革命一、单项选择题1.在中国近代,最早提出“振兴中华”口号的是( )A.孙中山B.严复C.李大钊D.毛泽东2.发出革命是“除旧布新的良药”之言的是( )A.邹容的《革命军》B.章炳麟的《驳康有为论革命书》C.孙中山的《上李鸿章书》D.陈天华的《警世钟》3.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传播民主思想的主要舆论阵地是( )A.《民报》B.《苏报》C.《新民丛报》D.《时务报》4.为辛亥革命作了重要的思想和舆论准备的是( )A.驰禁派与严禁派的争论B.维新派与守旧派的争论C.革命派与改良派的争论D.抵抗派与投降派的争论5.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是( )A.同盟会B.光复会C.华兴会D.兴中会6.武昌起义的导火线是( )A.抢米风潮B.保路运动C.变法运动D.五卅运动7.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是三民主义,即( )A.民有主义、民治主义、民享主义B.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C.国民主义,公民主义,人民主义D.民享主义、民富主义、民主主义8.20世纪初,中国涌现了许多民主主义革命思想家,其中最有影响的是()A. 章炳麟、邹容、陈天华B.孙中山、朱执信C.洪秀全、洪仁玕D.康有为、梁启超9.提出建立“中华共和国”的著作是( )A.《革命军》B.《猛回头》C.《驳康有为论革命书》D.《警世钟》10.中华民国第一任临时大总统是( )A.袁世凯B.孙中山C.黎元洪D.段祺瑞11.孙中山举行反对段祺瑞的护法运动的主要目的是( )A反对参加"一战" B.维护民主共和制度C .打击日本侵略D.阻止溥仪复辟12.袁世凯复辟帝制失败的最主要原因是( )A.内部分裂,军心涣散B.帝国主义不再支持C.护国军战斗力强D.卖国复辟,全国共讨13.兴中会誓词中提出的“合众政府”指( )A.君主立宪制的资产阶级的政府 B.资产阶级和人民大众的政府C.资产阶级联邦制的共和政府 D.资产阶级民主共和政府14.下列活动反映了帝国主义在华利益矛盾的是( )A.“二次革命” B.护国运动 C.护法运动 D.府院之争15.20世纪初,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广泛传播,在国外宣传革命的中心是( ) A.东京 B.檀香山 C.伦敦 D. 巴黎16.《革命军》成为清末最畅销的书籍,是因为它提出( )A.革命是除旧布新的良药B.用暴力推翻清朝统治C.实行议会制度,建立"中华共和国"D.应该把反帝与盲目排外相区别17.1915年日本向袁世凯提出“二十一条”的主要目的是( )A.支持袁世凯复辟 B.企图独占中国C.夺取德国在中国的“势力范围” D.抵制美国在中国的扩张18.1918年孙中山通电指出:“吾国之大患,莫大于武人争雄,南北如一丘之貉”。

表示当时孙中山( )A.正确揭示了近代军阀割据 B.决心同军阀彻底决裂C.开始认识到武装斗争的重要性 D.尚未认识到革命失败的根本原因19.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党人在同袁世凯进行斗争时,斗争方式有一个变化过程,即( ) A.由武装斗争到议会斗争 B.由议会斗争到武装斗争C.由议会斗争到武装斗争,再回到议会斗争 D.由组织暗杀到组织全国性的暴动20.1911年武昌起义的主要力量是( )A.工人阶级B.农民阶级C.新军中的革命分子D.会党二、多项选择题1.1905年-1908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出现了一次新的高峰,主要原因是( )A.帝国主义向中国资本输出进一步破坏了中国的自然经济B.收回路权运动促进民族工商业的发展C.抵制美货运动促进民族工商业的发展D.清政府推行“新政”采取了振兴商务,奖励实业的政策E.南京临时政府实行奖励兴办工商业的政策2.三民主义中的“民族主义”的内容包括了( )A.驱除鞑虏 B、恢复中国 C、建立民国 D、平均地权 E、节制资本3.辛亥革命的表述,正确的是( )A.结束了中国封建君主政体B.建立了中华民国C.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D.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E.使中国摆脱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状况4.1911年辛亥革命,是一次比较完全意义上开始的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其标志是()A.有小资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领导B.有革命政党的组织C.有比较明确的资产阶级革命政纲D.有彻底反帝国主义的纲领E.有彻底反封建主义的纲领5.革命派与保皇派论战的主要内容是( )A.要不要提倡西学改革教育制度B.要不要实行民主政治C.要不要改变建土地制度D.要不要以暴力推翻清政府E.要不要引进西方的技术人才6.辛亥革命的历史教训是( )A.没有提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B.不能充分发动和依靠人民群众C.没有建立坚强统一的政党领导革命D.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在中国是行不通7.辛亥革命前后,中国社会上反映民族资产阶级利益的主张包括( ) A.收回路权 B.实业救国 C.民主共和 D.以俄为师三、名词解释1.兴中会 2.邹容 3.《民报》 4.黄花岗起义5.保路风潮 6.同盟会 7.武昌首义 8.中华民国临时约法9.宋教仁案 10.新民丛报 11.二次革命 12.护国运动四.简答题1.清政府实行“新政”的主要内容及影响如何?2.请简述孙中山的生平3.简述三民主义的内容4.简述近代中国北洋军阀的兴起与衰落5.革命派与改良派论战的焦点是什么?意义如何?6.中国同盟会是怎样成立的?革命纲领的基本内容是什么?7.试论三民主义的历史进步性和局限性五、论述题1、革命派与改良派论战中是如何论述革命的必要性,正义性,进步性的?2、为什么说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引起了近代中国的历史性巨大变化?3、辛亥革命为什么会失败?它的失败说明了什么?4. 试对比洋务运动、清末“新政”与戊戌维新运动的异同。

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A2.B3.A4.C5.D6.B7.B8.A9.A10.B11.B12.D13.D14.D15.A16.C17.B18.D19.B20.C二、多项选择题1、ABCD 3、ABD 4、ABC 5、BCD 6、ABCD 7、ABC三、名词解释1.1894年1月4日,孙中山在进步华侨的支持下,在檀香山创立兴中会,会员有100多人。

孙中山在会员秘密入会誓词中提出“驱除鞑虏,恢复中国,创立合众政府”的革命主张,表明兴中会以推翻清政府、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为宗旨。

兴中会成立后,数月之内会员增至百余人,它是近代中国最早资产阶级革命团体。

2.1885-1905)民国奠基者、革命家。

四川巴县人。

1891年就读私塾,关心社会时事,于1902年东渡日本,深受当时“排满革命”思潮的影响,短短一年时间,他的思想从爱国转向革命。

回国后在上海完成了他的传世之作《革命军》。

《革命家》成为当时鼓动革命最有感染力的论著。

在海内外广为传播,孙中山先生称赞道:“《革命军》一书为推满(反清)最激烈之言论,华侨极为欢迎,其开导华侨风气,为力甚大。

”清政府嫉恨万端,遂勾结上海租界当局封闭《苏报》,逮捕章太炎、邹容,制造了哄动一时的“苏报案”。

1905年4月3日,这位杰出的资产阶级革命宣传家逝世于狱中,年仅20岁。

3.1905年11月26日,中国同盟会机关报《民报》在日本东京创刊。

初为月刊,后改为不定期出版。

其前身是《20世纪之支那》,同改良派刊物《新民丛报》等进行论战。

孙中山在发刊词中首次揭示“三民主义”。

《民报》全力宣传同盟会“驱逐继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的纲领和孙中山三民主义的主张,它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传播的重要舆论阵地。

4. 1911年4月27日,孙中山,黄兴,赵声等在广州发动广州起义,由于寡不敌众,牺牲和被捕就义者近百人,事后,广州人民收敛72具烈士遗骸,合葬于城郊黄花岗,因此又称“黄花岗起义”,起义鼓舞着人民的革命斗志。

5.又称“铁路风潮”或“保路运动”,是中国人民反抗帝国主义劫夺中国铁路主权的爱国运动。

1911年5月,为了反对清政府出买铁路利权,湖北、湖南、广东、四川等地掀起保路运动,由于受到清政府的武力镇压,在四川发展为武装暴动,保路运动成为武昌起义的前奏。

6.中国第一个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1905年7月,在孙中山的倡导下,兴中会,华兴会和光复会等各革命团体互相联络,成立一个全国统一的革命组织时机已经成熟。

1905年8月,中国同盟会成立大会在日本东京召开,大会通过《同盟会章程》,确定革命纲领。

孙中山被公举为总理,建立了领导机构,同时决定创办《民报》作为宣传革命的刊物。

同盟会的成立标志着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7.革命形势已经成熟,在共进会和文学社两个革命团体的组织下,1911年10月10日晚,驻武昌的新军工程第八营的革命党人打响了起义的第一枪。

起义军一夜之间就占领武昌,取得首义的胜利,武昌首义掀起了辛亥革命的高潮。

8.孙中山为首的中国南京临时政府公布的、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文献。

1912年3月8日南京临时参议院通过,11日公布施行。

临时约法体现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的国家制度。

规定"中华民国由中华人民组织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临时约法体现了民主主义精神。

规定"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 。

在政府的组织形式上实行"三权分立"的原则,还规定了"人民有保有财产及营业之自由"。

体现了发展资本主义经济的要求。

临时约法就以根本大法的形式废除了两千年来的封建制度,确认了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政治制度,它是辛亥革命胜利的重要成果。

9. 913年初国会选举,国民党获得参众两院392个议席,成为国会中的多数党。

根据《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国民党将以多数党的地位组织责任内阁,代理理事长宋教仁准备出任内阁总理,从而成为总统袁世凯独揽大权的最大政敌。

1931年春,宋教仁路经湖南、湖北、安徽、江苏到达上海,沿途发表演说,批评时政,反对袁世凯专权主张成立责任内阁,制定民主宪法,使袁世凯大为嫉恨。

1913年3月20日,宋教仁在上海火车站遭袁世凯所派刺客枪击,22日逝世。

宋案使孙中山认清袁世凯以武力推行封建专制统治的真面目。

10.辛亥革命时期资产阶级改良派的重要刊物。

1902年2月在日本横滨创刊,主编梁启超,初期着重介绍西方资产阶级的社会政治学说,宣传变法维新,鼓吹君主立宪。

并力倡“民族主义”,激烈抨击以慈禧太后为首的清政府。

该报文章新颖,语言明快,文笔犀利,在这个时期深受读者欢迎。

但随着革命形势的深入发展,作为资产阶级改良派的喉舌的《新民丛报》,却坚持立宪保皇的政治立场,反对孙中山领导的资产阶级民族民主革命,连篇累牍地发表鼓吹改良、反对革命的文章。

资产阶级革命派以《民报》为阵地,就革命与保皇、民主立宪与君主立宪、‘土地国有’等问题展开论战。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