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教科版四年级上册语文课件-5.诗四首 第3课时《竹石》郑燮
教科版四年级上册语文课件-5.诗四首 第3课时《竹石》郑燮
核心问题: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串珠问题: 1.一读:读读这首诗,说说这首诗写了哪种植物? 2.二思:竹在诗人的笔下有何特点? 3.三析:这种植物为什么会受到诗人的喜爱?
梳理文意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立根:生根。 破岩:指岩石的 缝隙。
竹子抓住青山一点也不放松,它的根牢
描述了竹子生在恶劣环境下,长在危难中,而又自由自在、
坚定乐观的性格。竹子在破碎的岩石中扎根,经受风吹雨 打,但它就是“咬定青山不放松”。一个“咬”字,写出 了竹子顽强的生命力和坚定的信念。最后一句中的一个 “任”字,又写出了竹子无所畏惧、慷慨潇洒、积极乐观
的精神风貌。总体描写了竹子、以及作者的高风亮节。
课文结构
倔强形态
竹 石
内在品格
刚直不阿 宁折不弯
课文主旨
《竹石》既是一首题画诗,又是一首咏物诗,诗
人通过吟咏立根岩石的劲竹,赞美了竹石坚定顽强的
精神和决不动摇的品格,也表达了自己面对种种困难, 宁折不弯,不向任何势力屈服的品格和不与黑暗社会 同流合污的铮铮铁骨。
这首诗的语言简易明快,却又执著有力,具体生动地
过了无数次的磨难,才长就了一身英俊挺拔的身姿,
而且从来不畏惧来自东西南北的狂风的击打。
品析前两句诗。 品析:一个“咬”字使竹子人格化,它不仅写出了 翠竹牢牢扎根于青山的情景,更表现出了竹子那种不畏 艰辛、与大自然抗争、顽强生存的精神。
思考(重点):《竹石》这首诗的最后两句表现了竹子 的什么品格?有什么深刻含义?
铮铮铁骨。
串珠问题: 1.一读:读读这首诗,说说这首诗写了哪种植物? 这首诗写的是竹子。
2.二思:竹石在诗人的笔下有何特点? 竹石倔强顽强,刚直不阿。
3. 三析:这种植物为什么会受到诗人的喜爱? 竹在诗人的笔下不再只是一种单纯的植物,它 具有了为人所追求的脱俗傲骨的高尚品质。竹是美
丽的,更是值得人敬佩的!
郑燮(1693-1765):字克柔,
号板桥,人称板桥先生。江苏兴
化人。清代书画家、文学家,是 “扬州八怪”中最为人们所称道 的画家。他的兰、竹之作深得人 们的喜爱和推崇。
我会写
mó
磨
书写指导
“广”的点居中;两个 木左小右大,与“石” 对正。
理解词语
坚劲: 坚韧挺拔。 千磨万击: 无数的磨难、打击和挫折。
诗四首
第三课时
竹石
【清】郑燮
助读资料
字词精讲
初读感知
品读释疑
结构主旨
竹石
【清】郑燮(xiè)
咬定青山不放松,
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
任尔东西南北风。
1.会写“磨”字。
2.能背诵古诗,理解诗意,懂得诗人所表达的思想 感情。(重点) 3.揣摩诗中植物被诗人所赋予的高尚品格。(难点)
走进作者
运用夸张的手法,进一步描绘竹子的内在品格:它 经过了无数次的磨炼,练就了一身特别挺拔的丰姿,决
不惧怕来自任何方向的狂风。最后两句诗表面是在赞美
竹子坚定的精神,实际是在表明自己不会向恶势力低头 的铮铮风骨。
核心问题: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竹石》表达了作者面对种种困难,宁折不弯, 不向任何势力屈服的品格和不与黑暗社会同流合污的
牢地扎在岩石缝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jìng),任尔东西南北风。
坚劲:坚韧挺拔。 尔:你。
经历成千上万次的折磨和打击,仍然 坚韧挺拔。任凭你从东西南北刮来狂风。
初读感知 这首诗着力表现了竹子那顽强而又执着的品质 。 是一首赞美岩竹的题画诗,也是一首咏物诗。开头用 “咬定”二字,把岩竹拟人化,已传达出它的神韵和 它顽强的生命力;后两句进一步写岩竹的品格,它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