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五做知法守法用法的人1.与道德、纪律等规则相比较,法律具有哪些最为显著的特征?(或为什么法律被称为特殊的行为规范?)⑴法律由国家制定或认可。
⑵法律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具有强制性。
⑶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
2.我国法律的本质——是人民意志和利益的体现。
3.法律的作用有哪些?⑴规范作用:法律通过规定权利和义务,规范全体社会成员的行为。
突出表现为,它规定人们可以做什么,必须做什么,应当做什么,不应当做什么。
法律为人们的行为提供一个模式、标准或方向。
⑵评价作用:法律是评价人们的行为是否合法有效的准绳。
⑶保护作用:①日常生活离不开法律,法律是我们生活的“卫士”。
②国家的治理离不开法律,法律是国家生活的保障。
③法律通过解决纠纷和制裁违法犯罪,维护人们的合法权、益。
4.法律对我们的要求是什么?⑴应尽的责任一一学法、用法、护法。
⑵应取的态度——爱法。
⑶应树立的价值标准一一以守法为荣,以违法为耻。
5.什么叫违法行为?凡不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或者做出法律所禁止的行为,都是违法行为。
6.违法行为的类别有哪些?违法行为的共同点是什么?⑴一般违法行为(情节轻微,危害性小):包括民事违法行为(违反民事法律法规,应承担民事责任)和行政违法行为(违反行政管理法律法规,应受到行政处罚)。
⑵犯罪行为(又被称作刑事违法行为或严重违法行为)。
⑶不管是哪种违法行为,它们都违反了法律,具有社会危害性,都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7.犯罪的含义是什么?是指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触犯刑法并依法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
8.犯罪的基本特征有哪些?⑴犯罪是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的行为。
严重社会危害性,是犯罪的最本质特征。
⑵犯罪是一种触犯刑法的行为。
刑事违法性,是犯罪的法律标志。
⑶犯罪是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
刑罚当罚性,是犯罪严重危害性和刑事违法性的必然后果。
9.刑法的含义和任务分别是什么?⑴刑法是以国家的名义规定什么行为是犯罪和对犯罪分子处以何种刑罚的法律。
⑵刑法是保护国家和人民的利益、惩治犯罪的有力武器。
10.刑罚的含义是什么?刑罚又叫刑事处罚、刑事处分,是指人民法院对犯罪分子实行惩罚的一种强制方法。
11.刑罚的种类有哪些?⑴主刑:对犯罪分子适用的主要刑罚,包括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死刑五种。
⑵附加刑,是补充主刑使用的刑罚方法,包括罚金、剥夺政治权利、没收财产。
12 •我们应怎样加强自我防范,远离违法犯罪?⑴无数事实说明,许多违法犯罪行为都是从沾染不良习气开始的。
因此,我们一定要重视道德修养,“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自觉遵纪守法,谨慎交友,防微杜渐,避免沾染不良习气,防患于未然。
⑵我们应自觉树立法律意识,维护法律的尊严,自觉依法自律,做一个守法的人;加强修养,践行道德,做一个有道德的人。
要从小事做起,预防违法犯罪。
13.哪些人属于未成年人?未满18周岁的公民。
14 .为什么要对未成年人进行特殊保护?未成年人代表着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肩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未成年人的生理、心理都不成熟,没有经济实力,缺乏自我保护能力。
15.对未成年的特殊保护体现在哪些方面?⑴制定专门的法律: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⑵设置四道防线:①家庭保护:父母或者监护人依法履行对未成年人的抚养、监护的职责,尊重未成年人受教育的权利。
②学校保护:学校保护涉及未成年人的教育和发展、人身权利的维护、生命安全的保障等方面。
③社会保护:社会保护包括对未成年人的社会文化保护、身体健康保护、自由权和精神权的保护等方面。
例如:不得雇佣未满16周岁的童工;营业性舞厅等不适宜未成年人活动的场所不得让未成年人进入;严禁任何组织和个人向未成年人出售、出租或者以其他方式传播淫秽、暴力、凶杀、恐怖等毒害未成年人的图书、报刊、音像制品。
④司法保护:要求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以及司法行政部门等依法履行职责,对未成年人实施专门保护措施。
例如:设立少年法庭,不公开审理未成年人案件,尊重违法犯罪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保护其合法权益,做好刑满释放未成年人的安置工作等。
16.我们维护权益的最有力武器是法律。
能够为我们提供法律服务和帮助的机构有哪法律服务所、律师事务所、公证处。
17.维护权益的手段有哪些?⑴非诉讼手段一一维护权益常用的有效手段。
⑵诉讼手段一一维护合法权益最正规、最权威、最有效的手段,是保护我们权益的最后屏障。
18 •什么叫非诉讼手段?非诉讼手段是指通过向政府有关部门、司法机关、人民团体、有关社会团体等各方面反映问题,寻求帮助,以解决问题;或者通过调解、仲裁等方式,解决争议、纠纷,保障公民权益。
19.什么叫诉讼?诉讼俗称打官司,是人民法院主持有利害关系人参与的处理纠纷的程序。
20.诉讼的类型有哪些?刑事诉讼、民事诉讼、行政诉讼(俗称“民告官”)。
21 .同违法犯罪做斗争,是包括青少年在内的全体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
青少年应怎样与违法犯罪做斗争?违法犯罪分子往往是凶恶、狡猾的。
我们在与违法犯罪分子做斗争时,既要勇敢,又要机智。
特别是在双方力量对比悬殊的情况下,不要与其硬拼,而要讲究智斗,尽量减少不必要的伤亡,力求在保护自己的前提下,巧妙地将不法分子抓获。
面对歹徒行凶,设法稳住歹徒,记住歹徒相貌,了解歹徒去向,及时拨打“110”报警电话等,都是行之有效的好方法。
专题六正确行使权利,自觉履行义务1.我国的国家性质是什么?我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2.现阶段,我国人民的范围是什么?在我国现阶段,包括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和其他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在内的全体人民,都是国家和社会的主人。
3.人民与公民的关系是怎样的?⑴人民是区别于敌人的政治概念,在不同的国家和同一国家的不同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阶级内容。
⑵公民是法律概念,是指具有某国国籍并依据该国宪法和法律规定,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人。
⑶在我国,公民既包括人民,又包括具有我国国籍的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
不过,后者不能享有公民的全部权利,也不能履行服兵役等光荣义务。
4.什么叫公民权利和公民的基本权利?⑴所谓公民权利,指的是宪法和法律确认并赋予公民享有的某种权益,这种权益受国家保护,有物质保障。
⑵由于宪法规定的公民权利,是公民最主要、最根本的权利,所以称之为公民的基本权利。
5•我们享有的权利,需要来自家庭、学校、社会及他人的保障。
其中,最重要、__________________ 效的是法律保障。
我国建立起怎样的权利保障体制?以宪法为核心,以立法保障和司法保障为主要内容的权利保障体制。
立法保障,就是将公民的权利以法律的形式确认下来,运用国家强制力加以维护。
司法保障,是指通过法律制裁各种侵权行为,保障公民的权利。
6•我们应怎样正确行使权利?⑴要尊重他人权利。
⑵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
⑶要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行使权利。
⑷要以合法方式行使权利。
7 •我国公民权利的特点是什么?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公民享有广泛的权利。
我国宪法规定的公民基本权利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涵盖家庭生活、学校生活、社会生活等诸多方面。
这些权利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类:(一)平等权;(二)政治权利和自由;(三)宗教信仰自由;(四)人身自由权利;(五)对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批评、建议、申诉、控告、检举权,取得赔偿权;(六)社会经济权利;(七)教育、科学、文化权利和自由;(八)妇女的权利,婚姻、家庭、儿童和老人受国家保护;(九)华侨、归侨和侨眷的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
&人身权利是公民最基本、最重要的权利,包括人格权和身份权。
9.人格权包括哪些内容?⑴生命健康权---- 是首要的人身权利,是公民参加一切社会活动,享有其他一切权利的基础,是公民最根本的人身权利。
⑵人身自由权一一是我们参加各种活动,享受其他权利的基本保障,非法搜身、非法禁闭、非法拘禁等剥夺或限制公民人身自由的行为,都为法律所禁止。
⑶人格尊严权一一集中表现为名誉权、肖像权、姓名权、隐私权。
10.法律对未成年人生命健康权的特殊保护体现在哪些方面?⑴我国法律禁止虐待、遗弃未成年人,禁止溺婴、弃婴;禁止用工单位非法招用未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禁止安排未成年工(已满16周岁未满18周岁的劳动者)从事矿山井下、有毒有害、劳动强度大的劳动。
⑵涉及保护未成年人生命健康权的法律一一宪法、刑法、民法通则、未成年人保护法、婚姻法等。
11.积极行使生命健康权的表现有哪些?我们有权珍爱生命,维护健康,积极锻炼身体,提高健康水平,使自己拥有强健的体魄和焕发向上的精神;有权在患病时及时医治,恢复健康,增强体质;当自身生命健康受到他人非法侵害时,有权依法自卫和请求法律保护。
12.放弃生命健康权的恶果有哪些?人具有社会性,生命一旦诞生就具有社会责任。
一个人如果因为困难、挫折、失意而自杀,必然会给亲朋好友带来无尽的哀伤、较大的财产损失,还会引发老者无人赡养、幼者无人抚育等一系列社会问题。
若公民损害自己的身体,必然会造成更大的社会负担。
因此,轻生或自残等行为都与社会道义相悖,与法不合。
13.什么是名誉权?维护公民的名誉权有什么意义?⑴所谓名誉权,是人们依法享有的对自己所获得的客观社会评价排除他人侵害的权利。
它为人们自尊、自爱的安全利益提供法律保障。
名誉权主要表现为名誉利益支配权和名誉维护权。
⑵人的名誉是对特定人的品德、才干、信誉等方面的客观社会评价。
客观公正的社会评价可以使我们获得精神上的满足,有良好名誉者不仅可获得社会的更多尊重,还可获得经济利益。
侵害名誉的行为不仅践踏了他人的人格尊严,而且混淆是非、颠倒黑白、破坏社会道德、危害社会秩序。
14.侵害名誉权的表现有哪些?公然谩骂他人,大庭广众之下讽刺、嘲笑、挖苦他人,往他人身上泼脏物等,都属于侮辱行为;无中生有、捏造事实中伤他人等行为,是诽谤行为。
15.侵害肖像权的表现有哪些?⑴未经本人同意,以营利为目的使用公民的肖像,如擅自将他人的肖像用作广告或杂志封面,或印在挂历上。
⑵恶意毁损、玷污、丑化公民的肖像,或利用公民肖像进行人身攻击等。
16.什么是姓名权?侵害姓名权的表现有哪些?⑴姓名权是公民依法享有决定、使用、变更姓名,并且排除他人侵害的权利。
⑵表现:①盗用他人姓名:是指未经他人同意或授权,擅自以他人的名义实施某种活动,以抬高自己身份或谋取不正当的利益。
②冒用他人姓名:是指使用他人的姓名,冒充他人进行活动,以达到某种目的。
17.隐私的内涵和具体内容是什么?隐私是指不愿为人所知、侵扰的秘密和与公共利益、群体利益无关的纯个人私事。
具体包括:私人信息,如家庭住址、身体缺陷、婚恋情况、家庭关系、财产状况等;个人私事,如日常生活、社会交往等;私人领域,如住宅、个人行李、书包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