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块4-1
教学设计表
学科数学授课年级三年级学校矾山镇第二小学教师姓名罗平平
章节名称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有余数的除法》计划
学时
1
学习内容分析
“有余数的除法”是小学数学第五册第四单元的知识。
本单元知识可分为两块:一是有余数除法的意义、竖式计算有余数的除法及余数和除数的关系;一是用有余数除法的知识解决问题。
这部分内容是表内除法知识的延伸和扩展,是今后学习一位数除多位数除法的重要基础,因此这部分的知识具有承上启下的作业。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是有余数除法的意义,掌握正确的计算方法并会用竖式进行除法的计算。
学习者分析
学生在二年级时已经学过表内乘除法,熟练地掌握表内乘除法并正确地计算是本单元学习的基础。
另外,除法平均分的现象在生活中非常常见,二年级学习除法时解决的是正好分完的情况,而有余数的除法解决的是平均分后有剩余的情况。
正确理解余数的意义,正确计算有余数的除法是本单元教学的重点。
教学目标课程标准: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
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动,使学生通过数学活动,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事物、思考问题,激发对数学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
知识与技能:
结合分一分的活动,使学生感知有余数除法的意义,掌握除法试商的方法,会用竖式进行正确的计算,并知道竖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过程与方法:
通过分糖活动,动手操作,观察等数学活动,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掌握试商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建立数学学习的信心,体会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教学重点及解决措
施重点:1.感知有余数除法的意义,初步掌握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2.会用竖式进行计算,并知道竖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解决措施:通过动手操作分一分、圈一圈等活动感知生活中平均分时有剩余的情况,并在实际操作中掌握试商的方法。
教学难点及解决措
施难点:有余数除法的意义理解及试商方法的掌握。
解决措施:1.通过实际操作理解试商方法:几里面最多有几个几。
2.合作学习搭设多角度平台,引导探究,逐步理解并掌握试商方法。
教学设计思路一、课前铺垫,练习导入。
二、创设情境,动手操作,感知余数。
三、合作探究,掌握方法。
四、运用新知,理解内化。
五、回顾课堂,畅谈所得。
依据的理论
一、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
心理学认为,小学生的生活特点是从以游戏为主导转为以学习为主导。
小学生思维处于具体运算阶段,其发展的特点主要表现在:1、经历一个从具体形象为主导到形象逻辑思维为主导的质变过程,2、不能摆脱形象性的逻辑思维。
二、行为主义理论。
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一个以自身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的主动建构活动,如果学生不能使“外化”了的对象重新转化为思维的内在成分,就不可能获得真正的数学知识。
三、传播理论。
教学设计过程中,要分析教学内容——传的信息,要选择设计媒体——传的工具,要进行学习评价——传的效果,等等,这些都是以教育传播理论为基础的。
信息技术应用分析
知识点学习水平媒体内容与形式使用方式使用效果
试商方法铺垫:几里最多有几个几。
学生已掌握表
内乘除法并能
进行较熟练的
计算。
多媒体教学课件结合教学程序,
作为新知铺垫。
唤醒学生的旧
知,为试商埋下
伏笔。
有余数除法意义的理解及计算方法的探究学生已有一定
的动手操作能
力及抽象概括、
语言表达能力。
实物卡片、练习纸。
实物操作,小组
合作探究。
激发学生的学
习兴趣,为正确
理解有余数的
除法提供了操
作及事实基础。
竖式各部分名称及正确计算学生已经会用
竖式计算加、减
法,有一定的竖
式基本格式的
认识。
板书展示直观演示规范学生书写
格式,培养学生
的语言表达能
力。
教学过程(可续页)
教学环节教学内容所用
时间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演示课件,出示一组练习。
( )里最大能填几。
5
演示课件,
点拨方法。
联系旧知,
形成策略。
唤醒乘除法旧
知,为试商方法
埋下伏笔。
情境创设,动手操作,合作探究。
1.分糖活动。
2.练习纸上圈一圈。
3.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理解及算式各部分名
称认识。
4.试商方法理解与总
结。
15
1.组织小
组活动,引
导,强化。
2.板书课
题:有余数
的除法
动手操作,
合作探究,
讨论交流。
1.感知有余数
除法的意义。
2.为学生的数
学学习活动提
供平台,创设自
主、轻松的学习
环境。
直观演示竖式格式探究学习及
试商方法强化。
5 1.示范竖
式格式的
正确书写
2.点拨、指
导
尝试竖式写
法,学习竖
式正确格
式。
1.利用知识迁
移,培养学生大
胆猜测的能力;
2.通过理解中
的模仿掌握竖
式的正确写法。
自主练习,交流讨论方法。
1.创设有余数除法的
问题情境,解决问题。
2.有余数除法算式的
正确计算及竖式练习。
10
检查、反馈动手练习,
讨论交流
练习巩固,反馈
信息。
课堂回顾回顾全课 5 组织畅谈所得体验感悟,积累经验。
课
堂
教
学
流
程
图
附后。
(最后一页)
教学反思
《有余数的除法》是表内除法的延伸,教学中我为学生搭建自主学习、主动建构知识的平台,把理解有余数的除法的意义作为教学的主线,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感知余数,认识余数。
根据儿童的年龄特点,通过直观形象的教具展示、学具操作、自我探究等形式,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通过自己的努力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来构建新的知识体系,给学生以成就感。
恰如其分地体现了新课改的教学理念。
同时课堂中培养了学生各方面的能力。
专家点评
课堂教学流程图:
课前铺垫,练习导入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出示分糖情境动画小组合作探究感知余数,理解意义,掌握试商方法。
有余数除法竖式学习
大胆猜测竖式格式写法
学习竖式正确写法,
掌握竖式计算方法。
巩固练习
全课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