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加法的运算定律》说课稿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加法的运算定律》说课稿

《加法运算定律》说课稿
汪村中心小学钱少华
尊敬的各位评委:
大家好!我是**小学**,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加法运算定律》,所选用的教材是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

一、说教材分析与教学重难点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加法运算定律”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教科书小学四年下册第3单元中的内容。

加法运算定律是运算中进行简便计算的理论依据,运用加法运算定律是学生正确、合理、灵活进行计算的基础方法,掌握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学生今后的简便计算和计算速度。

2、教学重点: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加法运算定律,能用字母来表示加法运算定律。

教学难点:使学生经历探索加法运算定律的过程,发现并概括出运算定律。

3、教具准备:主题图课件
二、说玉壶存冰心,朱笔写师魂。

——冰心《冰心》
◆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目标:利用学生熟悉的情境引入教学内容,使学生理解
并掌握加法运算定律,能用字母来表示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

2、过程方法目标:通过学生的自主观察、比较、分析、归纳,合作交流等学习活动来解决数学问题。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学生积极参与规律的探索,发现和归纳,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进一步增强对数学的兴趣和信心,培养独立思考问题的意识和习惯
三、说教法、学法
依据本节课特点,我设计的基本思路是:观察—分析—讨论—概括总结。

我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将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学生创设生活的活动情景,新授和练习尽可能从贴近学生身边的素材选取,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学习过程中让学生经历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方法,使学生体会数学的乐趣。

四、说教学过程
新课标指出,数学教学过程是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过程,是教师和
学生间互动的过程,是师生共同发展的过程。

为有序、有效地进行教学,本节课
我主要安排以下教学环节:一、轻松导入,二、探索规律,验证、概括规律;三、
巩固练习,四、小结;五、拓展延伸。

(一)、轻松导入,
1、通过谈话自然导入新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2、出示主题图。

引导学生观察主题图,并提出问题:
李叔叔今天一共骑了多少千米?
(二)、探索规律,验证、概括规律
1、探索加法交换律
(1)、观察发现
让学生列式解答根据主题提出的问题。

40+56=96 56+40=96
(2)、验证规律
a、组织学生观察这两个等式的特点,都是两个数的加法算式,交换了两个
加数的位置,计算结果相同。

根据这一特点学生自己仿写一两个等式。

b、运用自己写出的等式,再次观察、比较有何相同点和不同点,从而初步
感知其中的规律。

(3)、概括规律
a、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述规律
加法交换律: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b、让学生试着用字母表示加法交换律
a+b=b+a
(4)习,出示课件的加法交换律练习题。

做完练习可短时间简单的活动,各小组内相做一做互对口令的游戏。

2、探索加法结合律
(1)、观察发现。

课件出示第二幅主题图的问题,学生口头列式后,
比较
88+104+96 88+(104+96)
=192+96 =88+200
=288 =288
鼓励生用不同方法计算这道又是加法算式的题目。

再对计算过程和结果认真观察,让学生发现两个算式的相同点与不同点。

(2)想探究。

猜想下面两组算式的结果怎样,通过学生计算得出,结果都相等,看看三组算式都有什么特点,从而找出其中的规律。

(13+45)+25
13+(45+25) 125+(75+36) (125+75)+36
与交换律不同,这里是三个数相,在相加过程中,只是变了其中两个加数相加的先后顺序,但它们的计算结果仍然相同,这就是要总结的另一个加法运算定律—加法结合律。

3、引导学生概括规律
(1)、用自己的语言表述规律
加法结合律: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

(2)、引导学生用字母表示加法结合律
(a+b)+c=a+(b+c)
提示学注意,这里的括号的作用就是三个数相加时改变了其中两个加数相加的先后,在运用加法结合律时就要知道如何打括号。

【设计意图】本环节的设计,层层递进,紧密围绕并运用好问题情境,师生之间积极互动,教师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规律,并学会用字母表示,让学生有一种成就感。

教师是教学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而不仅仅是解题指导者。

在这里,通过观察分析、猜想验证、小组交流等活动,引导学生归纳、揭示规律。

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基本把握了本节课所要学习的内容,此时,他们急于寻找一块用武之地,以展示自我,体验成功,于是我把学生导入下一环节。

(三)、巩固练习
学习了规律之后就看如何去运用规律,我设计了让学生用简便方法计算的练习形式。

【设计意图】练习题力求体现新课标提出的让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发展的教学理念。

这一环节总的设计意图是反馈教学,内化知识。

既体会到了数
学的乐趣,又复习巩固了全课的内容。

(四)、小结
我设计了这么三个问题,让学生在以下三个问题中选取自己感触最深的问题在小组内交流
1、今天我们发现了哪些数学规律?
2、在发现这些规律的过程中你用到或学到了什么数学方法?
3、你觉得这些规律可以运用在哪些方面?运用时要注意什么?
【设计意图】小结归纳不应该仅仅是知识的简单罗列,而应该是优化认知结构,完善知识体系的一种有效手段,为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从学习的知识、方法、体验是那个方面进行归纳,设计三个问题,力求体现新课标所倡导的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完美结合,使学生在自己的整理总结中再次巩固了本节课的重难点
(五)、拓展延伸
我安排了两道思考题:
必做题
246+578+154+322
选做题
999+998+997+1003+1002+1001
【设计意图】以作业的巩固性和发展性为出发点,设计了必做题和选做题,必做题是对本节课内容的一个反馈,选做题是对本节课知识的一个延伸。

总的设计意图是反馈教学,巩固提高,让学生真切感受的所学定律的用处。

四、说板书设计
最后说我的板书设计,这样的板书设计一是有利于指导学生观察和抽象概括;二是板书设计和教学思路和谐统一,能简明突出地呈现本课知识点。

加法运算定律
40+56=56+40 a+b=b+a
加法交换律: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88+104)+96=88+(104+96)(a+b)+c=a+(b+c)
加法结合律: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
变。

【素材积累】
1、成都,是一个微笑的城市,宁静而美丽。

几千年前的三星堆、金沙,是古蜀人智慧的结晶,难以忘怀的文明,静静地诉说着古人们的智慧……刘备,孟昶等,多少为成都制造机会,创造美丽的人啊!武侯祠中诸葛亮摘悄悄的感叹成都的美……杜甫草堂,有多少千古名句,虽然简陋却给了杜甫一个温暖的港湾。

2、早上,晴空万里,云雾满天。

太阳公公把一切都搞得有一层薄薄的金黄色。

一群小鸟,摘老松树的枝头上欢蹦乱跳,叽叽喳喳地唱歌,这些小淘气们一跳上去,那些晶莹的小露珠旧滴一声,跳到了地上,继续进行它们的旅行。

空气摘早上也是非常的清新,你深深地吸一口气,仿佛可以把自己所有的心烦事都忘得一干二净,这旧是我家乡的早晨。

相关主题